天然氣繳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天然氣繳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寫的 企業會計準則詳解與實務:條文解讀+實務應用+案例講解(修訂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用戶歷史資料查詢/已繳瓦斯費查詢 - 欣桃天然氣也說明:提供本公司供氣區域範圍內之用戶現況及一年內之瓦斯繳費紀錄情形。(兩年以上資料請另行來電申請) 請輸入本公司寄發之瓦斯費單據上之用戶編號,共十位數字, ...

國立中正大學 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阮金聲所指導 張勝彥的 影響用戶使用台電公司電子發票平台意向之研究 (2016),提出天然氣繳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發票、科技接受模式、信任、知覺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賀嘉律所指導 張家豪的 粒子群優化演算法應用於瓦斯業微電腦瓦斯表自動讀表之優化 (2012),提出因為有 群體智能、粒子群優化演算法、微電腦瓦斯表、無線母機、無線子機、多介面通訊裝置、中繼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然氣繳費的解答。

最後網站北市內湖施工挖損天然氣管線北市府:搶修復氣| 地方 - 中央社則補充: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今天進行人行道施工,營造公司卻不慎挖損天然氣管線,造成鄰近約500戶供氣中斷,台北市產發局說,已督導欣湖天然氣公司進場搶修並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然氣繳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會計準則詳解與實務:條文解讀+實務應用+案例講解(修訂版)

為了解決天然氣繳費的問題,作者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 這樣論述:

企業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的基本依據,學好企業會計準則,是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為了幫助廣大會計從業人員學好、用好會計準則,我們集眾多專家學者與會計實務界人士的學識、經驗與智慧編寫了本書。 本書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對1項基本準則、41項具體準則進行了全面、深入、詳盡的解讀。本書以邏輯結構圖的形式闡述了每一項具體準則的邏輯節點與邏輯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將籠統抽象的文字規定轉化為清晰具體的實務操作指導,從而全面提升讀者的會計實務操作水準。 本書是一本全景式講解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專業圖書,是廣大會計從業人員學準則、用準則的案頭工具書。本書既適合會計從業人員用來

解決日常實務工作中的各種疑難與困惑問題,也可作為會計理論工作者、會計專業學生用來掌握我國現行會計準則體系具體規定的參考用書。 第 1章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1.1總則 1 1.1.1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 1 1.1.2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1 1.1.3會計基本假設 1 1.1.4會計基礎 3 1.1.5會計要素 3 1.1.6記帳方法 4 1.2會計資訊品質要求 4 1.2.1可靠性 4 1.2.2相關性 4 1.2.3可理解性 5 1.2.4可比性 5 1.2.5實質重於形式 5 1.2.6重要性 5 1.2.7謹慎性 5 1.2.8及時性 6 1.3資產 6 1.3

.1資產的定義 6 1.3.2資產的確認條件 6 1.3.3資產的列報 6 1.4負債 6 1.4.1負債的定義 6 1.4.2負債的確認條件 7 1.4.3負債的列報 7 1.5所有者權益 7 1.5.1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7 1.5.2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構成 7 1.5.3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8 1.5.4所有者權益的列報 8 1.6收入 8 1.6.1收入的定義 8 1.6.2收入的確認條件 8 1.6.3收入的列報 8 1.7費用 9 1.7.1費用的定義 9 1.7.2費用的確認條件 9 1.7.3費用的列報 9 1.8利潤 9 1.8.1利潤的定義 9 1.8.2利潤的確認條件 9

1.8.3利潤的構成與列報 10 1.9會計計量 10 1.9.1會計計量屬性 10 1.9.2計量屬性的運用原則 10 1.10財務會計報告 11 1.10.1財務會計報告的定義 11 1.10.2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 11 第 2章 存貨 2.1存貨的確認 12 2.1.1存貨的定義 12 2.1.2存貨的範圍 13 2.1.3存貨的確認條件 13 2.2取得存貨的計量 13 2.2.1存貨的計量原則 13 2.2.2外購存貨的成本 13 2.2.3加工取得存貨的成本 14 2.2.4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15 2.2.5不計入存貨成本的相關費用 15 2.3發出存貨的計量 16 2.3

.1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 16 2.3.2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 16 2.3.3周轉材料的處理 17 2.4期末存貨的計量 17 2.4.1可變現淨值的定義及特徵 17 2.4.2確定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應考慮的因素 18 2.4.3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情形 19 2.4.4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20 2.4.5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20 2.4.6存貨盤虧或毀損的會計處理 21 2.5披露 21 第3章 長期股權投資 3.1長期股權投資基礎 22 3.1.1準則規定 22 3.1.2準則解釋 22 3.2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 23 3.2.1企業合併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23 3.2.2企

業合併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26 3.2.3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27 3.3後續計量之成本法 29 3.3.1成本法的適用範圍 29 3.3.2成本法核算下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的調整及投資損益的確認 30 3.4後續計量之權益法 30 3.4.1權益法的適用範圍 30 3.4.2權益法的核算 32 3.5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及處置 38 3.5.1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 38 3.5.2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42 3.6披露 43 3.6.1準則規定 43 3.6.2準則解釋 43 第4章 投資性房地產 4.1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 44 4.1.1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及範圍 44

4.1.2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條件 45 4.2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 46 4.2.1初始計量 46 4.2.2後續支出計量 47 4.2.3後續計量 48 4.3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 51 4.3.1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解釋 51 4.3.2房地產轉換的基本準則 52 4.3.3投資性房地產轉換的具體應用 52 4.4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56 4.4.1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基本準則 56 4.4.2投資性房地產處置的應用 56 4.5披露 57 第5章 固定資產 5.1固定資產概述 59 5.1.1固定資產的定義 59 5.1.2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59 5.1.3單項固定資產 60 5.2固定資產

的初始計量 60 5.2.1外購固定資產 60 5.2.2自行建造固定資產 62 5.2.3投資者投入固定資產 62 5.2.4存在棄置義務的固定資產 62 5.3固定資產的後續計量 63 5.3.1固定資產折舊 63 5.3.2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 65 5.4固定資產的處置 67 5.4.1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67 5.4.2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67 5.5披露 67 第6章 生物資產 6.1生物資產基礎 69 6.1.1生物資產概念 69 6.1.2生物資產的特徵 70 6.1.3不屬於生物資產的特殊規定 71 6.2生物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71 6.2.1確認的基本原則 71

6.2.2初始計量原則 71 6.2.3生物資產相關的後續支出 76 6.3後續計量 77 6.3.1折舊 77 6.3.2計提減值 78 6.4收穫與處置 79 6.4.1基本原則 79 6.4.2具體運用 80 6.5披露 86 第7章 無形資產 7.1無形資產的基本準則 88 7.1.1無形資產定義 88 7.1.2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 88 7.1.3無形資產的特徵 89 7.2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90 7.2.1無形資產分類 90 7.2.2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90 7.3無形資產後續計量 98 7.3.1無形資產使用壽命 98 7.3.2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 99 7.4無形資產處

置 101 7.4.1出售 101 7.4.2對外出租 101 7.4.3對外捐贈 102 7.4.4報廢 103 7.5披露 104 第8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8.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105 8.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106 8.2.1確認和計量原則 106 8.2.2商業實質 110 8.2.3涉及多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 111 8.3披露 115 第9章 資產減值 9.1資產減值基礎 116 9.2可能發生減值資產的認定 117 9.2.1資產減值情形的判定 117 9.2.2可收回金額的確定 117 9.3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 118 9.3.1基本原則及方法 118

9.3.2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應考慮的因素 119 9.4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及處理 122 9.4.1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原則 122 9.4.2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會計處理 123 9.5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123 9.5.1資產組的概念 123 9.5.2資產組的認定 124 9.5.3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 125 9.6商譽減值的處理 130 9.6.1資產減值的基本原則 130 9.6.2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130 9.7披露 132 第 10章 職工薪酬 10.1職工薪酬的概念及分類 134 10.1.1職工薪酬的概念 134 10.1.2職工薪酬的分類 135 10.1.3

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136 10.2短期薪酬的確認與計量 136 10.2.1貨幣性短期薪酬 137 10.2.2帶薪缺勤 139 10.2.3短期利潤共用計畫 141 10.3離職後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143 10.3.1設定提存計畫 143 10.3.2設定受益計畫的準則規定與對應解讀 144 10.4辭退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146 10.4.1辭退福利的準則規定與準則解讀 146 10.4.2辭退福利準則的應用舉例 148 10.5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149 10.5.1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中設定提存計畫 149 10.5.2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中設定受益計畫 150 10.6披露 152

10.7銜接規定 152 第 11章 企業年金基金 11.1企業年金基金概述 153 11.1.1企業年金與企業年金基金 153 11.1.2企業年金基金管理各方當事人 153 11.1.3 企業年金基金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 154 11.2企業年金基金繳費 156 11.2.1企業年金基金繳費及其流程 156 11.2.2企業年金基金收到繳費的賬務處理 157 11.3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 158 11.3.1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原則和範圍 158 11.3.2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的賬務處理 158 11.4企業年金基金收入 161 11.4.1企業年金基金收入的構成 161 11.4.2企

業年金基金收入的賬務處理 161 11.5企業年金基金費用 163 11.5.1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構成 163 11.5.2企業年金基金費用的賬務處理 163 11.6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企業年金基金淨資產 165 11.6.1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其賬務處理 165 11.6.2企業年金基金淨資產、淨收益及其賬務處理 166 11.7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 167 11.7.1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報主體 167 11.7.2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構成 167 11.7.3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編制 168 第 12章 股份支付 12.1股份支付概念及特徵 171 12.1.1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類 17

1 12.1.2股份支付的適用範圍 171 12.1.3相關概念 172 12.1.4不適用該準則的情形 172 12.2可行權條件 172 12.2.1可行權條件的概念及分類 172 12.2.2可行權條件的修改 173 12.3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174 12.3.1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174 12.3.2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175 12.3.3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確認原則 175 12.4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176 12.4.1股份支付會計處理常式 176 12.4.2股份支付的具體會計處理 177 12.5披露 181 第 13章 債務重組 13.1

債務重組基礎 182 13.1.1債務重組概念 182 13.1.2債務重組的核算範圍 183 13.1.3債務重組的方式 183 13.1.4用以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 184 13.2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184 13.2.1債務人的處理 184 13.2.2債權人的會計處理 185 13.3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具體應用 186 13.3.1以資產清償債務 186 13.3.2債務轉為資本 190 13.3.3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192 13.3.4以上3種方式的組合方式 193 13.4披露 194 第 14章 或有事項 14.1或有事項概述 196 14.1.1或有事項的定義 19

6 14.1.2或有事項的基本特徵 196 14.2確認和計量 197 14.2.1或有事項的確認 197 14.2.2預計負債的計量 198 14.2.3對預計負債帳面價值的覆核 200 14.2.4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 200 14.3披露 200 第 15章 收入 15.1收入的定義及核算範圍 202 15.1.1收入的定義 202 15.1.2收入的核算範圍 202 15.1.3收入確認的判斷標準與流程 203 15.2收入的確認 204 15.2.1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 204 15.2.2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 207 15.2.3確定交易價格 209 15.2.4將交易價格分攤至

各單項履約義務 216 15.2.5履行每一單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 218 15.3合同成本 222 15.3.1合同履約成本 222 15.3.2合同取得成本 222 15.3.3與合同成本有關的資產的攤銷 223 15.3.4與合同成本有關的資產的減值 223 15.4關於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 223 15.4.1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 223 15.4.2附有品質保證條款的銷售 225 15.4.3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 226 15.4.4附有客戶額外購買選擇權的銷售 227 15.4.5授予智慧財產權許可 229 15.4.6售後回購 232 15.4.7客戶未行使的權利 233 15.4

.8無需退回的初始費 233 第 16章 政府補助 16.1政府補助概述 235 16.1.1政府補助的定義 235 16.1.2政府補助的特徵 235 16.1.3政府補助的分類 236 16.2政府補助的確認和計量 237 16.2.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237 16.2.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239 16.2.3政府補助的退回 241 16.2.4特定業務的會計處理 242 16.3政府補助的列報 246 16.3.1列報項目 246 16.3.2披露資訊 246 16.4銜接規定 246 第 17章 借款費用 17.1借款費用的定義及範疇 248 17.1.1定義 248 17.1

.2範疇 248 17.2借款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249 17.2.1借款費用確認的基本原則 249 17.2.2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計量 251 17.2.3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停止 260 17.3披露 261 第 18章 所得稅會計 18.1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262 18.1.1資產的計稅基礎 262 18.1.2負債的計稅基礎 267 18.1.3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269 18.2暫時性差異 269 18.2.1暫時性差異 269 18.2.2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269 18.3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 270 18.3.1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

認和計量 270 18.3.2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271 18.4所得稅費用 271 18.5合併財務報表中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產生的遞延所得稅 273 18.6所得稅的列報 274 第 19章 外幣折算 19.1記帳本位幣 275 19.1.1外幣交易的定義 275 19.1.2記帳本位幣的定義 275 19.1.3記帳本位幣的確定 276 19.1.4境外經營記帳本位幣的確定 276 19.1.5記帳本位幣的變更 276 19.2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277 19.2.1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近似匯率 277 19.2.2匯兌差額的會計處理 277 19.2.3分賬制記帳方法 279

19.3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279 19.3.1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原則 279 19.3.2惡性通貨膨脹下境外經營報表折算 279 19.3.3處置境外經營時外幣報表折算差額核算 280 19.4披露 280 第 20章 企業合併 20.1企業合併概述 281 20.1.1企業合併的界定 281 20.1.2企業合併的方式 281 20.1.3企業合併類型的劃分 282 20.1.4合併日或購買日的確定 282 20.2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 283 20.2.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定義 283 20.2.2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原則 283 20.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 285 20

.3.1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定義 285 20.3.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原則 285 20.4不同合併方式下的會計處理 288 20.4.1控股合併的會計處理 288 20.4.2吸收合併和新設合併的會計處理 289 20.5披露 289 20.5.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披露 289 20.5.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披露 290 20.6業務合併 290 第 21章 租賃 21.1租賃基礎 291 21.2租賃的分類 293 21.2.1分類 293 21.2.2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區別 294 21.3融資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295 21.3.1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295

21.3.2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 297 21.3.3租賃資產折舊的計提 298 21.3.4其他專案的處理 299 21.4融資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300 21.4.1租賃開始日 300 21.4.2對未確認融資收益的處理 302 21.4.3對未擔保余值的會計處理 303 21.4.4對或有租金的會計處理 303 21.4.5租賃期屆滿時的賬務處理 303 21.5經營租賃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305 21.6經營租賃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307 21.7售後租回交易 308 21.7.1確認的基本原則 308 21.7.2售後租回分類及會計處理 308 21.8列報 314 第 22章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22.1金融工具概述 316 22.2金融工具確認與終止確認 318 22.2.1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條件 318 22.2.2金融資產的終止確認 319 22.2.3金融負債的終止確認 319 22.3金融工具的分類 321 22.3.1金融資產的分類 321 22.3.2金融負債的分類 327 22.4嵌入衍生工具 328 22.4.1嵌入衍生工具的定義 328 22.4.2混合合同 328 22.5金融工具的重分類 330 22.5.1金融工具重分類的定義 330 22.5.2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會計處理 330 22.6金融工具計量 332 22.6.1初始計量 3

32 22.6.2後續計量 333 22.6.3合同變化 349 22.6.4與權益投資相關的合同 349 22.7金融工具的減值 349 22.7.1金融工具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則 350 22.7.2金融資產信用減值的客觀資訊 350 22.7.3預期信用損失 357 22.7.4信用損失 367 22.7.5損失準備確認方法 368 22.7.6判斷事項 369 22.7.7其他規定 370 22.8利得和損失 370 22.8.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 370 22.8.2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工具 370 22.8.3其他規定 371 22.8.4股利收入 371 22.9銜接規定 37

2 22.9.1前期比較財務報表資料 372 22.9.2金融資產分類 372 22.9.3合同現金流量影響因素的評估 372 22.9.4混合合同 372 22.9.5金融資產的指定與撤銷指定 373 22.9.6金融負債的指定與撤銷指定 373 22.9.7金融工具減值 373 22.9.8其他規定 373 第 23章 金融資產轉移 23.1金融資產轉移與終止確認 375 23.1.1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定義 375 23.1.2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一般原則 376 23.1.3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376 23.2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判斷流程 376 23.3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和計量 387

23.3.1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 387 23.3.2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 390 23.3.3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 391 23.3.4向轉入方提供非現金擔保物 397 23.4銜接規定 398 第 24章 套期會計 24.1套期會計概述 399 24.1.1套期的定義 399 24.1.2套期的分類 400 24.1.3套期會計方法 400 24.2套期工具 401 24.2.1套期工具的定義與範圍 401 24.2.2指定套期工具 401 24.3被套期項目 402 24.3.1符合條件的被套期專案 402 24.3.2確定被套期專案的注意事項 403 24.3.3專案組

成部分作為被套期專案的規定和要求 404 24.3.4匯總風險敞口作為被套期專案的規定和要求 405 24.3.5項目組成部分與項目總現金流量之間的關係 405 24.3.6被套期專案的組合 406 24.4套期關係評估與套期會計 406 24.4.1運用套期會計的條件 406 24.4.2套期有效性的定義與要求 407 24.4.3套期有效性的評價方法 407 24.4.4套期關係再平衡 408 24.4.5套期關係的終止 408 24.5套期保值的確認與計量 409 24.5.1公允價值套期 409 24.5.2現金流量套期 411 24.5.3境外經營淨投資的套期 412 24.5.4套

期關係再平衡 414 24.5.5一組項目套期 415 24.5.6期權時間價值的會計處理 417 24.6關於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 420 24.6.1指定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 420 24.6.2相關會計處理 421 24.7銜接規定 422 24.7.1基本規定 422 24.7.2例外情況 422 第 25章 原保險合同 25.1原保險合同概述 423 25.1.1保險合同的定義 423 25.1.2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424 25.1.3不適用原保險合同的情形 424 25.1.4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425 25.2原保險合同收入 425 25.2.1原保險合同收入的確認條件 4

25 25.2.2原保險合同收入的計量 426 25.2.3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 427 25.3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428 25.3.1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內容 428 25.3.2保險責任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430 25.4原保險合同成本 431 25.4.1原保險合同成本的定義 431 25.4.2計入當期損益的情形 431 25.4.3損餘物資 431 25.4.4代位追償款 431 25.5列報 432 25.5.1資產負債表列示專案 432 25.5.2利潤表列示專案 432 25.5.3附注中披露項目 432 第 26章 再保險合同 26.1再保險合同概述 433 再保險合同的定義及特徵

433 26.2分出業務的會計處理 434 26.2.1基本規定 434 26.2.2應收分保準備金 434 26.2.3分出保費及攤回款項 435 26.2.4賠付成本 435 26.2.5存入分保保證金 436 26.2.6純益手續費 436 26.3分入業務的會計處理 436 26.3.1分保費收入的確認 436 26.3.2分保費用 437 26.3.3分保賠付成本 438 26.3.4存出分保保證金 439 26.4列報 439 26.4.1在財務報表中列報事項 439 26.4.2在附注中披露事項 439 第 27章 石油天然氣開採 27.1石油天然氣開採的定義及核算範圍 440

27.1.1核算範圍 440 27.1.2石油天然氣開採會計核算概述 441 27.2礦區權益的會計處理 441 27.2.1初始計量 441 27.2.2礦區權益的折耗 442 27.2.3礦區權益的減值 442 27.2.4礦區權益的處置 442 27.3油氣勘探的會計處理 445 27.3.1基本原則 445 27.3.2會計處理 446 27.4油氣開發的會計處理 447 27.5油氣生產的會計處理 447 27.5.1定義及核算範圍 447 27.5.2井及相關設備的折耗計提 448 27.5.3其他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適用準則 448 27.6油氣資產的確認及計量 448 27.6

.1油氣資產相關定義 448 27.6.2油氣資產折耗方法 448 27.6.3油氣資產減值處理 449 27.7棄置義務 449 27.8披露 450 第 28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28.1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451 28.1.1會計政策概述 451 28.1.2會計政策變更 452 28.1.3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453 28.1.4 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 456 28.2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457 28.2.1會計估計與會計估計變更 457 28.2.2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 457 28.2.3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458 28.2.4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 45

9 28.3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459 28.3.1前期差錯概述 459 28.3.2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460 28.3.3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 462 第 29章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29.1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概述 463 29.1.1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定義 463 29.1.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涵蓋的期間 464 29.1.3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分類 464 29.2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 465 29.2.1基本處理原則 465 29.2.2具體會計處理 466 29.3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 471 29.4披露 472 第30章 財務報表列報 30.1財務報表概覽 474 30.

1.1財務報表的定義及分類 474 30.1.2財務報表的分類 474 30.1.3相應企業會計準則的適用範圍 475 30.2財務報列報的基本要求 475 30.2.1遵循各項會計準則進行確認和計量 475 30.2.2以持續經營為列報基礎 475 30.2.3以權責發生制為編制基礎 476 30.2.4遵循重要性原則 476 30.2.5保證列報的一致性 477 30.2.6保持披露金額的準確 477 30.2.7遵循可比性原則 477 30.2.8財務報表表首的列報要求 478 30.2.9報告期間 478 30.3資產負債表列報 478 30.3.1資產負債表的定義及內容 478 30

.3.2資產負債表專案列報分類 479 30.3.3資產負債表列報格式 481 30.4利潤表列報 493 30.4.1利潤表的定義及專案列報原則和具體適用 493 30.4.2利潤表列報總要求 495 30.4.3利潤表專案列報 495 30.5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 502 30.5.1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定義 502 30.5.2所有者權益表列報的基本原則 503 30.5.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列報格式及說明 503 30.6附注 506 30.6.1財務報表附注的定義 506 30.6.2附注應當披露的內容及順序 506 30.6.3一般企業財務報表附注格式 508 30.7案例 527 30

.7.1資本負債表 527 30.7.2利潤表 530 30.7.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532 30.7.4附注 534 第31章 現金流量表 31.1現金流量表概述 537 31.1.1現金流量表的概念 537 31.1.2現金流量表內容與結構 537 31.1.3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及程式 540 31.2現金流量表編制 541 31.2.1一般企業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541 31.2.2商業銀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549 31.2.3保險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551 31.2.4證券公司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553 31.3現金流量表附注 554 31.3.1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編制 554 31

.3.2企業當期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的披露 559 31.4披露 559 第32章 中期財務報告 32.1中期財務報告概述 561 32.1.1中期財務報告的定義 561 32.1.2中期財務報告的內容 561 32.2確認和計量 561 32.2.1會計政策 561 32.2.2會計估計 562 32.2.3重要性 562 32.2.4會計計量 563 32.2.5季節性、週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確認和計量 564 32.2.6會計年度中不均勻發生的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565 32.3合併財務報表 565 32.4比較財務報表 566 32.5附注 567 第33章 合併財務報表

33.1合併財務報表基礎 570 33.1.1合併財務報表的定義及解釋 570 33.1.2合併範圍的確定 571 33.1.3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原則 578 33.1.4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前期準備工作 578 33.1.5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程式 579 33.1.6報告期內增減子公司的處理 580 33.2合併日財務報表的編制 581 33.2.1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 581 33.2.2合併日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581 33.3購買日後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 587 33.3.1合併資產負債表 587 33.3.2合併利潤表 595 33.3.3合併現金流量表 599 33.3.4合併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602 33.3.5案例分析 602 33.4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 620 33.4.1追加投資的會計處理 620 33.4.2處置對子公司投資的會計處理 621 33.4.3因子公司的少數股東增資而稀釋母公司擁有的股權比例 622 33.4.4其他特殊交易 622 第34章 每股收益 34.1基本每股收益 625 34.1.1分子的確定 625 34.1.2分母的確定 625 34.2稀釋每股收益 626 34.2.1基本計算原則 626 34.2.2可轉換公司債券 627 34.2.3認股權證、股份期權 628 34.2.4企業承諾將回購其股份的合同 629 34.2.5多

項潛在普通股 629 34.2.6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發行的潛在普通股 632 34.3每股收益的列報 632 34.3.1重新計算 632 34.3.2列報 634 第35章 分部報告 35.1分部報告概述 635 35.1.1分部報告的定義 635 35.1.2編制分部報告的意義 635 35.2報告分部的確定 636 35.2.1業務分部 636 35.2.2地區分部 637 35.2.3分部合併的條件 639 35.2.4報告分部的確定 640 35.3分部資訊的披露 642 35.3.1分部資訊披露的主要報告形式和次要報告形式 642 35.3.2主要報告形式下分部資訊的披露

642 35.3.3分部資訊與企業合併財務報表或企業財務報表總額資訊的銜接 643 35.3.4次要報告形式下分部資訊的披露 644 35.3.5其他披露要求 644 第36章 關聯方披露 36.1關聯方披露的基本規定 646 36.1.1關聯方的認定 646 36.1.2相關概念 647 36.2關聯方關係的認定 647 36.2.1關聯方關係認定的一般原則 647 36.2.2關聯方關係界定的例外情況 650 36.3關聯方交易 650 36.3.1關聯方交易的定義 650 36.3.2關聯方交易的類型 650 36.4關聯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651 第37章 金融工具列報 37.1金融工具

列報概述 654 37.1.1金融工具列報的含義 654 37.1.2金融工具列報的目的 654 37.1.3金融工具列報準則適用範圍 654 37.2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656 37.2.1金融工具的分類 656 37.2.2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656 37.2.3金融工具的列示 667 37.3特殊金融工具的區分 668 37.3.1可回售工具 668 37.3.2發行方僅在清算時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淨資產的金融工具 669 37.3.3特殊金融工具分類為權益工具的其他條件 669 37.3.4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併財務報表中的處理 670 37.4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之間的

重分類 670 37.5收益和庫存股 670 37.5.1發行方對利息、股利、利得或損失的處理 670 37.5.2庫存股 671 37.5.3對每股收益計算的影響 671 37.6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抵銷列示 672 37.6.1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抵銷列示的條件 672 37.6.2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不得抵銷的情形 672 37.6.3總互抵協議 672 37.7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 673 37.7.1一般性規定 673 37.7.2資產負債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674 37.7.3利潤表中的列示及相關披露 677 37.7.4套期會計相關披露 678 37.7.5公允價

值披露 681 37.8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 682 37.8.1定性和定量資訊 682 37.8.2信用風險披露 686 37.8.3流動性風險披露 702 37.8.4市場風險披露 704 37.9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 706 37.9.1金融資產轉移資訊披露的一般要求 706 37.9.2已轉移但未整體終止確認的金融資產的資訊披露 708 37.9.3已整體終止確認但轉出方繼續涉入已轉移金融資產的資訊披露 708 37.10銜接規定 710 第38章 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38.1首次執行會計準則概述 716 38.2首次執行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716 38.2.1首次執行日的新舊會計科

目餘額對照表和期初資產負債表 716 38.2.2首次執行日採用追溯調整法有關專案的處理 716 38.2.3首次執行日採用未來適用法有關專案的處理 720 38.3首次執行日會計列報 721 38.3.1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 721 38.3.2首份中期財務報告和首份年度財務報表附注 721 第39章 公允價值計量 39.1公允價值計量概述 723 39.2相關資產或負債 723 39.2.1資產或負債的特徵 723 39.2.2資產或負債的計量單元 723 39.3有序交易和市場 724 39.3.1有序交易 724 39.3.2主要市場和最有利市場 724 39.4市場參與

者 725 39.4.1公允價值計量條件 725 39.4.2市場參與者定義 725 39.5公允價值初始計量 726 39.5.1初始計量 726 39.5.2公允價值通常與其交易價格不相等的情況 726 39.5.3相關資產或負債且交易價格與公允價值不相等時的利得損失處理 726 39.6估值技術 726 39.6.1估值技術 726 39.6.2估值技術方法 726 39.6.3變更估值技術的情況 727 39.7公允價值層次 727 39.8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728 39.8.1非金融資產的計量 728 39.8.2非金融資產最佳用途的影響因素 728 39.8.3估值前提的確

定 728 39.9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729 39.9.1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計量 729 39.9.2計量原則 729 39.10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729 39.10.1計量原則 729 39.10.2計量條件 729 39.11公允價值披露 730 39.11.1公允價值披露要求 730 39.11.2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注披露要求 730 39.11.3非持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每組資產和負債的附注披露要求 731 第40章 合營安排 40.1合營安排概述 732 40.1.1合營安排定義 732 40.1.

2合營安排參與方 732 40.2合營安排的認定和分類 732 40.2.1合營安排的認定 732 40.2.2合營安排的分類 733 40.3共同經營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733 40.3.1共同經營合營方利益份額的確定 733 40.3.2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損益的確認 734 40.3.3共同經營購買資產損益中歸屬於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確認 734 40.3.4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損益的確認 734 40.4合營企業參與方的會計處理 734 第41章 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41.1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概述 735 41.2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735 41.2.1對其他

主體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735 41.2.2由非投資性主體轉變為投資性主體的資訊披露 736 41.3在子公司中權益的披露 736 41.3.1在合併財務報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 736 41.3.2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736 41.3.3存在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736 41.3.4對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所擁有份額發生變化時企業的附注披露要求 737 41.3.5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併報表的投資企業的一般披露要求 737 41.3.6作為投資性主體的企業對未納入合併報表的投資

企業的風險披露要求 737 41.4在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737 41.4.1存在重要的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企業應當披露的資訊 737 41.4.2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補充資訊披露 738 41.4.3企業在單個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中的權益不重要的資訊披露 738 41.4.4限制性資訊披露 738 41.4.5超額虧損的份額確認 738 41.4.6未確認承諾及或有負債的披露 738 41.5在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738 41.5.1對於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 主體的企業應當披露的資訊 738 41.5.2披露對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

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援或其他支援的意圖 739 41.5.3企業是投資性主體的,對受其控制但未納入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處理 739 第42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 42.1概述 740 42.1.1準則制定背景 740 42.1.2準則範圍 741 42.1.3準則的基本內容與結構 741 42.2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的定義與分類 742 42.2.1持有待售類別的定義 742 42.2.2持有待售類別的劃分條件 743 42.3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的計量 747 42.3.1取得日的計量 747 42.3.2持有待售類別的初始計量和後續計量 747 4

2.3.3減值準備的轉回 756 42.3.4不再滿足劃分條件時的處理 757 42.4終止經營 757 42.5列報 759 42.5.1資產負債表列報 759 42.5.2利潤表列報 762 42.5.3報表附注中的披露 764

天然氣繳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五倍券 #好食券 #紙本五倍券
合作信箱✉️ : [email protected]
❗️影片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二次搬運、寫成新聞稿
❗️每月45元幫助我創作更多影片|https://shinli.pse.is/PD4Q5
————————————————————————————
📖我的理財書《25歲存到100萬》|https://pse.is/38zezq
✨五倍券文字懶人包|https://shinli.me/2021/09/17/creditcard-coupon/
🙋‍♂️我的新手理財線上課程|https://www.yottau.com.tw/course/intro/997#intro

✨倍券文字懶人包|https://shinli.me/2021/09/24/5coupon/

✨遠銀Bankee|https://pse.is/FDDA4 (2.6%活存利息)
📌透過連結申辦享半年5萬以內2.6%
・次月21日開始計息,9月申辦將於10/21計息
・超過5萬享0.6%利率無上限
🔺小資、大戶首選推薦

五倍券QA

【重點事項】
❗️數位五倍券綁定無法更換、取消
❗️加碼券選定送出後無法更換,每人最多中4種

📌五倍券禁止使用
・繳費、儲值|水電費、罰金罰鍰、健保費、稅捐、行政規費、儲值交易等。
・網購|境外電商、境外訂房網站、Airbnb
・投資|股票投資
📌五倍券可以使用
・繳費|學校、社區大學學雜費、私立補習班學費、醫院掛號費、電信、瓦斯、天然氣及有線電視等費
🔺郵局、銀行可利用紙本五倍券繳學雜費
🔺四大超商僅能利用信用卡(數位五倍券)繳學雜費,不收紙本五倍券
・訂房|民宿官網、住宿
・餐飲|餐飲、線上訂餐(不含境外電商)
・網購|國內電商皆可使用 ex.PChome/momo/YAHOO/蝦皮...
・實體店家

【數位五倍券】
📌領取回饋時間
・數位五倍券至少每月回饋一次。另至少需消費滿額7天後,才會發放回饋金,避免民眾退貨情形。
・信用卡→刷卡金 / 電子支付、金融卡→現金 / 電子票證→儲值金
🔺簽帳金融卡、電子支付、電子票證都須先在裡面放錢消費後才能拿到回饋
・綁銀行不綁卡,只要綁定該家銀行刷該銀行信用卡、簽帳金融卡都會納入五倍券回饋中
🔺每家銀行回饋認定不太相同,建議查詢一下自己綁定銀行的規範
📌消費判斷基準
・刷卡後會由後台系統自動判別,基本上一般消費都會納入回饋當中

【紙本五倍券】
📌是否可以找零
・依店家規定,顧客不得要求
📌污損後使否還可以使用
・若可辨識仍可使用

【八大加碼券】
📌總共有4次抽籤
・10/11-10/15、10/18-10/22、10/25-10/29、11/01-11/05
・越早登記可以享越多次抽籤機會
🔺每人每週最多中籤1次,4週最多可有4次中籤機會,每種券別僅能中籤1次。
🔺i原券、地方創生券皆需利用台灣Pay
🔺建議選擇自己真的會用到的券
📌好食券
・適用範圍餐飲、糕餅、夜市/市場之攤商及小微店家等
・依照自己綁定的支付工具消費取得回饋
。所以除非夜市有信用卡機,否則很難利用好食券在夜市消費
・不用消費滿500就有回饋,消費多少回饋多少
・商品價格大於好食券金額,差額可使用五倍券支付
・結帳無須選擇使用好食券,後臺系統會自動判別,金流系統會自動依以下順序認列消費:i原券(認列使用消費1,000元)→地方創生券(認列使用消費500元)→好食券(認列使用消費(500元)→五倍券(認列使用消費5000元)
詳細資訊|https://foodlover.tw/faq-shop.html
🔺若是共同綁定也能有個人份的好食券,不過都會歸屬主綁人所有

—————————————————————

00:00 五倍券詳盡懶人包!紙本、數位問題一次看
00:40 遠銀Bankee 2.6%超高活存推薦
01:25 五倍券注意事項
01:50 五倍券消費則,五倍券不能買的東西
03:48紙本五倍券QA
04:12 數位五倍券QA
04:21 數位五倍券回饋方式
05:12 數位五倍券綁定方式
05:47 數位五倍券消費判斷
06:05 八大加碼券QA
06:45 好食券消費方式、共同綁定
08:14 五倍券心得


—————————————————————
*信用卡專區*

💡網購信用卡💡
新光寰宇現金卡|https://pse.is/3njl68 (行動支付11%)
彰銀My購卡|https://pse.is/3jxabx (指定網購11%)
中信英雄聯盟卡|https://ctbc.tw/Ejj7ka (指定通路/網購10%)
永豐幣倍卡| https://shinli.pse.is/N4YCD (指定行動支付6%)
永豐JCB|https://shinli.pse.is/N4YCD (網購6%)
玉山Ubear |https://pse.is/KXJWW (網購/行動支付3.8%)
玉山Pi錢包|https://shinli.pse.is/PSTRY (PCHome 5%回饋無上限)
GOGO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週六行動支付/網購6%)
富邦momo|https://shinli.pse.is/RBJNF (網購3回饋無上限)
樂天信用卡|https://shinli.pse.is/EUV7G (網購10%)

💡外送信用卡💡
中信英雄聯盟卡|https://ctbc.tw/Ejj7ka (外送/網購10%)
永豐三井聯名卡|https://shinli.pse.is/N4YCD (餐廳/外送10%)

💡一般消費信用卡💡
永豐Sport卡|https://shinli.pse.is/N4YCD (無腦3%現金回饋)
永豐幣倍卡| https://shinli.pse.is/N4YCD (無腦3% / 指定行動支付6%)
富邦J卡|https://shinli.pse.is/U8UWP (新戶3.5%無上限)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https://pse.is/3al9qa (指定通路10%)
台新玫瑰Giving卡|https://pse.is/3cjgtb (假日3%)
聯邦賴點卡|https://pse.is/3b4lj5 (國內2%/LINE Pay7%)
星展ECO永續卡|https://shinli.pse.is/RNHW6 (國內無腦3%)
FlyGo卡| https://shinli.pse.is/UTMAF (高鐵/加油5%)
匯豐現金回饋卡|https://shinli.pse.is/UYRCA (國內1.22%/海外2.22%)
匯豐匯鑽卡|https://pse.is/3aemhy (指定通路最高6%)

💡行動支付信用卡💡
永豐幣倍卡| https://shinli.pse.is/N4YCD (指定行動支付6%)
台新街口聯名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指定通路最高11%)
GOGO卡| https://shinli.pse.is/V29G4 (行動支付/網購6%)
凱基魔Buy卡|https://shinli.pse.is/3amq3r (指定行動支付享8%)
花旗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https://pse.is/3al9qa (指定行動支付10%)


💡里程信用卡💡
匯豐旅人-輕旅卡|https://shinli.pse.is/TRNK2
匯豐旅人-御璽卡|https://shinli.pse.is/UYM33
匯豐旅人-無限卡|https://shinli.pse.is/SWY28
玉山Only|https://pse.is/J668L (最高5.2%回饋)

💡高活儲網銀專區💡
Richart |https://pse.is/3dblru (1.2%活存利息)
王道銀行|https://pse.is/KGYJB (享100現金回饋)
iLeo|https://pse.is/H4H8E (72萬1.2%超高活存利息)
遠銀Bankee|https://pse.is/FDDA4 (2.6%活存利息)
樂天純網銀|https://pse.is/3nl4mz (透過推薦碼註冊享200) OU數位帳戶|https://pse.is/3exmtb (20萬以內1.85%)

💡投資推薦💡
鉅亨買基金|https://pse.is/3g3g6e (輸入 shinli享1588紅利,申購26萬元以內基金0手續費)
富果帳戶|https://shinli.pse.is/M4Q9V (註冊享108元)
國泰證券|https://pse.is/3lnw2z (定期定額存股推薦)

💡APP推薦💡
家樂福|581AIYW (輸入推薦碼享3,000點)
註冊Shopback|https://shinli.pse.is/SR4UE (享100獎勵金)
玉山e.Fingo|2a5GCNHG (輸入推薦碼享優惠)
UberEats |eats-xn13cyuzue (100元折價2張)
汗水不白流|VOCRBH (享7,000卡路里)

影響用戶使用台電公司電子發票平台意向之研究

為了解決天然氣繳費的問題,作者張勝彥 這樣論述:

因應103年10月20日立法院第8屆第6會期財政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臨時提案決議,為擴大推動使用統一發票並保障民眾兌獎權益,要求公用事業採用電子發票。財政部業於104年3月9日修正發布統一發票使用辦法,刪除第4條第14款公用事業經營本業部分得免開統一發票之規定,並自105年1月1日施行。據財政部統計,公用事業每年開立收據張數約6億張,為配合前揭條文修正及響應節能減碳,並降低公用事業開立統一發票成本,規劃公用事業導入電子發票,並以開立無實體統一發票為目標。而公用事業之範圍含經營供應電能、熱能、給水之營業。例如電力、電信、煤氣(天然氣)、自來水等事業。台灣電力公司為公用事業之龍頭,為配合政府

政策「推動電子發票,創造智慧好生活」,建構台電公司電子發票平台,提供用戶查詢發票號碼及中獎發票、載具歸戶等功能。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主要架構,結合信任、知覺風險等外生變數,針對一般用戶使用台電公司電子發票平台中的查詢發票號碼及中獎發票、載具歸戶之意向進行探討。經對曾經持台電繳費通知單或繳費憑證並使用過台電公司電子發票平台之一般用戶(自然人)進行問卷調查,共得有效問卷265份,經採用結構方程模式進行驗證得知研究結果如下:1.「信任」對「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有正向影響。2.「知覺風險」對「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有負向影響。3.「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使用態度」有正向影響。

4.「知覺有用性」對「使用態度」、「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5.「使用態度」對「行為意向」有正向影響。本研究除驗證學術理論外亦期能提供政府與公用事業引進創新資訊系統及推動電子發票策略上參考與建議。

粒子群優化演算法應用於瓦斯業微電腦瓦斯表自動讀表之優化

為了解決天然氣繳費的問題,作者張家豪 這樣論述:

家庭生活經常看到的水表、電表及瓦斯表俗稱居家三表,我們經常看到抄表員大約每兩個月到住家紀錄家庭的水、電、瓦斯使用量後再計算費用通知用戶繳費,而瓦斯表有些都設置在家庭內而造成紀錄不便,所以政府相關單位就針對居家三表修訂自動讀表通訊介面標準,讓相關廠商可以在通訊設備符合三表具有自動讀表功能。現行在推動三表自動讀取進展上,以瓦斯表最有急迫性,因政府在民國100年02月01日公布實施天然氣事業法,要求瓦斯公司必須逐年實施推動具有地震遮斷、壓力過低遮斷及通信等功能之微電腦瓦斯表推廣計畫,所以各瓦斯公司最近幾年已陸續推動微電腦瓦斯表搭配不同通訊方式來作效益評估。因此如何將微電腦瓦斯表最佳化是瓦斯公司目前

的重要決策。追求「成本與效能」最佳化時,可以運用不同的演算法來驗證求的最佳解,近年比較熱門的演算法粒子群演算法(PSO),因為具備快速收斂、較少的參數設定並適用於動態環境的優點等,近年在國內外逐漸在最佳化領域成為一個熱門研究議題。本研究之目的,主要將針對粒子群優化演算法之特性,藉由收集相關瓦斯公司試行推廣的數據,以粒子群優化演算法應用於微電腦瓦斯表之優化在最少成本及最佳效能下找出適當的最佳解,作為提供其他瓦斯公司日後汰換微電腦瓦斯表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