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天空之城pt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柏寫的 亂世的揭幕者:董卓傳 和陳乃雄的 牡丹(台灣花布手帕限量贈品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討論] 天空之城城門- 當個創世神 - PTT遊戲區也說明:這座天空之城的外圍城牆直徑是129格可是我覺得蓋起來後有點小沒辦法做太多變化於是我又動工做了第二座天空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30.44.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地 和鏡文學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劉依潔所指導 辜嘉麗的 「五月天」歌詞創作研究 (2017),提出天空之城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五月天、歌詞、搖滾、音樂、夢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兒文所 游珮芸所指導 林芳慈的 論台灣輕小說的發展與特色─以護玄、御我、水泉作品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護玄、御我、水泉、女性向華文輕小說、二次創作的重點而找出了 天空之城ptt的解答。

最後網站[請益] 尋找天空之城社區的住戶 - PTT 問答則補充:如果您是天空之城的住戶~ 歡迎搜尋臉書社團-中和天空之城社區一個平台,讓 ...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huangHe/M.1589253049.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天空之城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亂世的揭幕者:董卓傳

為了解決天空之城ptt的問題,作者李柏 這樣論述:

  那天是西元一八九年、東漢光熹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董卓帶領的軍隊擁著皇帝回到洛陽,回到亂糟糟的皇宮。東漢帝國脆薄的外殼在那天清晨被敲開一個小孔,像照著鍋沿輕敲雞蛋一般。帝國的崩潰開始了。     如同多數三國人物一般,董卓有他的戲劇臉譜:肥胖、好色、殘忍好殺;而歷史上的董卓……沒有翻案,也確實是如此。     事實上,董卓在歷史上活躍的時間很短,也不是什麼翻轉歷史進程的人物(換句話說,沒了董卓還會有千千萬萬個董卓),但他的出身乃至權傾天下的過程卻是面絕佳的歷史透鏡,使我們得以一窺「中華第一帝國」腐爛乃至崩潰的千絲萬縷。      《亂世的揭幕者:董卓傳》以董卓的生平為經,東漢末年的政治局勢為

緯,記述東漢帝國崩解乃至三國開始的過程。承襲前作《橫走波瀾:劉備傳》的敘事風格,作者李柏不強行翻案、不呼熱血口號、不作英雄崇拜,但求奠基於詳實史料之上,以平實流暢的現代筆法,帶領讀者抽絲剝繭,一探歷史謎霧後的真相。     相信透過此書,讀者將能領略更深、更廣、更真實的三國世界。 作者簡介   李柏     1981年生,台灣台中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員,理想是以作家為職業,法律為副業,不過現實正好相反,曾旅居瑞士,目前已回台灣定居。寫作以推理與歷史領域為主,出版有歷史作品《滅蜀記》、《橫走波瀾:劉備傳》,以及推理作品《親愛的你》、《最後一班慢車》、《歡迎光臨康堤紐斯大飯店》。

出版序 003 楔 子 北邙阪之螢 013 第一章 涼州三明的年代 017 家世與年齡 019 羌亂回憶 021 袁氏故吏羽林郎 024 竇武政變 027 再見!涼州三明 030 後三明時代 036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039 三輔戰紀之一:皇甫嵩 043 三輔戰紀之二:張溫 050 三輔戰紀之三:又見皇甫嵩 055 抗旨東行 062 附錄:州刺史與州牧 065 中 場 青瑣門前 069 第二章 屠家子的野望 077 大將軍何進 078 外戚:宮廷關係管理學 083 年輕父親的苦心 086 蹇碩風暴 090 黨錮創傷 093 奔走者聯盟 097 謀誅宦官 100 立場衝突 104 B

計畫 109 八路調兵 112 迴還之間 116 第三章 八日政變 121 第一日:戊辰、八月二十五  123 第二天:己巳、八月二十六 127 第三天:庚午、八月二十七 130 第四天:辛未、八月二十八 134 第五天:壬申、八月二十九 139 第六天:癸酉、八月三十 142 第七天:甲戌、九月初一 145 第八天:乙亥、九月初二 148 中 場 修梵寺的金剛 153 第四章 亂世的序幕 163 好人董卓 165 奸人董卓 171 鳴槍者 174 劉辯之死 180 關東聯盟--東路軍 182 關東聯盟--北路軍 185 關東聯盟--南路軍之一 188 遷都長安 189 涼州人大團結 19

3 戰滎陽 201 政治解決方案 204 河陽津之戰 207 關東聯盟--南路軍之二 210 梁縣之戰 214 第五章 狂人末日 217 另立新帝 218 來自幽州的哨響 221 除狼得虎 225 聯盟瓦解 230 第二次反董聯軍 233 斂財之一:董逃董逃 237 斂財之二:西南風雲 240 斂財之三:鑄小錢 244 瘋狂長安富豪 247 刺董 250 鐵血王司徒 254 秘窟死士 258 北掖門殺人事件 260 中 場 王匡解夢 265 第六章 董卓之後 275 司徒的決斷 277 并涼衝突 281 長安淪陷 282 涼州四天王 286 第三次關東聯盟 289 長平觀之戰 293 天王

內戰 297 皇帝東歸 302 諸將的關中 307 尾 聲 最後的董家軍 313 董卓年表 320 出版序     《亂世的揭幕者:董卓傳》大約在二○一二年左右便開始寫了,動機是看了某個談話節目討論董卓其人,詳細內容不復記憶,只記得當時越看越迷糊,節目來賓引述諸多內容我竟前所未聞,當下感到無比慚愧,想說我還有什麼資格跟人家說我懂三國呢?後來去查了一下,還真查不到那些來賓引述內容的出處,唉呀呀,我真是太淺了。     於是我開始著手研究關於董卓的事跡,這段歷史其實並不陌生,高中歷史課本甚至還有幾句話交代,然而仔細爬梳史料後,仍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細節。當初蒐集資料、寫了些片段後,便因回頭寫推

理小說而未繼續,直到二○一六年底,川普先生當選美國總統,我感覺心底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與展望受到某種程度的衝擊(可以參考小弟在中時副刊所寫的〈川普先生與董卓先生(上)、(下)〉,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23000958-26011),這才想到硬碟深處這份草稿,拿出來繼續加工。     《董卓傳》寫作過程中我大多待在瑞士,中文參考資料稀缺,多半得仰賴網路之力。寫作同時我在部落格與 Facebook 專頁上進行連載,另外節選部分章節於 PTT 相關板面上發表,以促進討論。蒙多位網路同好的熱心指點,我在連載完成後,就稿件又做了多次修改,希望可以盡可能涵蓋

不同的觀點。     連載後修改的另一重點就是加了幾篇「小說」。     與《橫走波瀾:劉備傳》相同,我將《董卓傳》定位為「歷史普及」作品,書中內容均為史實,只是以「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在原本的連載稿件中,只有開頭〈楔子:北邙阪之螢〉以及〈尾聲:最後的董家軍〉是以小說型式寫成,由於網路反應不錯,因此在修改過程中,我又加入了〈青瑣門前〉、〈修梵寺的金剛〉、〈王匡解夢〉等了三篇「中場」小說,希望可以讓整個故事節奏更多元些,同時一遂我的歷史妄想。     依我個人的定義,「歷史普及」是以通俗的方式說真實的歷史,故事可以說得很有趣,但史實不能扭曲。《董卓傳》寫作過程中,為行文順暢,原則上我不就史料另行

引注;若有史料衝突,我會盡可能調和衝突,維持故事可讀性;若有細部考據則以注腳方式呈現;歷史空白中有我個人腦補的部分,我一定會寫明,或直接用「中場」小說交代。我的原則是不刻意翻案、不過度推論、不喊熱血口號、不英雄化或妖魔化歷史人物。     董卓是個在歷史上一閃即逝的人物,他大半的事跡不見記載,卻在生命最後的五、六年間成為帝國焦點。這本《董卓傳》寫的其實不僅是董卓,還有諸多同時代人物,說它是四百年大漢帝國最後的剪影,也是妥當的吧。     希望各位喜歡這個故事,若有任何意見,歡迎批評指教。   李柏 二○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臺北 楔子:北邙坂之螢 那年夏天,洛陽霪雨霏霏,打從六月起,邙山山

頭便沒再露過臉,天空像破了口似的,雨水下個沒完;但這樣的天氣倒對了螢火蟲的習性,是以時序雖過中秋,邙山下的樹林草叢間到了夜裡依舊螢光點點。 然而今夜非賞螢之夜,五、六名男子撥開草叢,踩著泥濘疾疾走著,夾在當中的是兩名穿華服的男孩,一人已是少年,身子抽長,唇上留有薄髭,臉上驚恐之餘仍帶著叛逆不屑的神色;另一人則還是個孩子,一雙大眼睛靈動有神,不停觀察大人們的一舉一動。 一行人藉螢光走了好長一段夜路,方才見著前方一座莊園,領隊的中年男子上前扣門,一臉不耐的守門人拉開門板,見著中年男子身著深衣,衣襬卻滿是血跡,不禁大吃一驚。中年男子與守門人附耳說了幾句,不一會兒,整座莊子都驚動起來,一翻折騰後,莊子

裡牽出一輛車、幾匹馬,中年男子扶少年上馬,又抱著那孩子騎另一匹馬,在莊眾的長跪中離去。 他們花了一番工夫才走出林子,乍見北邙山坡前火炬點點,盡是著深衣的官員,有人瞧見了他們,高聲招呼,官員們便像見著餌食的鯉魚般全擁了上來,哭天喊地地呼號著:「陛下聖安」、「臣無能,陛下受驚了」。馬上少年露出厭惡的表情,揮揮手要大家算了。 大隊人馬緩緩南行,天邊透出曙光,洛陽城牆逐漸清晰,路旁淌血未瞑目的屍體也越見頻繁;突然有人大叫著指向西方,只見遠方一小簇火光,迅速變成數十點、數百點的火炬,晨風傳來馬蹄與金鐵交撞的聲音,越來越響,越來越近。 那少年哭了出來,大吼道:「他們要殺我!他們要殺我!叫他們走!」 待那隊

人馬又近些,眾人才看清,那是支全副武裝的騎兵隊,為首是一名高胖、上了年紀的將領,身後軍旗上一個大大的「董」字。群臣中輩分最高的前太尉崔烈策馬上前,大聲道:「是董將軍?聖駕在此,有詔卻兵!卻兵!」 那隊騎兵直奔至崔烈面前才煞住,馬匹劇烈的喘息、騎士泥溼的臉孔、火炬、纛旗、亮晃晃的兵刃,令曾任帝國最高軍事主管的崔烈屏住呼吸。那將領抹去汗水,氣喘吁吁地道:「我便是董卓,帶兵保駕,聖駕何在?」 崔烈道:「陛下有我等公卿保護,陛下有詔,董卓卻兵面聖。」

天空之城pt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哇!苗栗新景點搶先看!它可是在公館和大湖中間最佳的中繼站,以五、六零年代的懷舊復古風,未來還有三支超大的復古玩具公仔,加上園區前身是苗栗陶瓷博物館的,裡面相當清幽舒服喔!
全文閱讀:https://taiwantour.info/miaoli-retro/
苗栗食尚玩家懶人包 https://reurl.cc/jeKOm
~~~~~~~~~~~~~~~~~
youtube:https://youtu.be/q8HQGr8Xr0M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0415
Sky的私人社團,不定時有好康喔!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raveler168/


領隊對自己的要求,每一趟行程一定都是精心規劃,
安排最美味的在地美食,找最優質的飯店或民宿,
分想給喜歡旅遊的每個人~

跟著領隊玩
網站:https://taiwantour.info
Youtube頻道:http://www.youtube.com/c/Skyinfo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0415/
台灣旅遊line@生活圈:粉絲14000人:
https://line.me/R/ti/p/%40ooj4743j

「五月天」歌詞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天空之城ptt的問題,作者辜嘉麗 這樣論述:

「五月天」於1999年出道,以貼近時下年輕族群的音樂創作風格及獨特的搖滾調性,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搖滾樂團。「五月天」擅於創作正面積極的詞曲作品,傳遞堅持不妥協的訊息,勉勵閱聽人朝夢想邁進,因為他們相信搖滾樂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從默默無名的獨立樂團,到獲得唱片公司賞識,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五月天」憑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夢想的堅持,在失敗中學習成長,用音樂征服世界各地的閱聽人。至今,「五月天」已獲得四座台灣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肯定,同時創造了專輯銷售量及演唱會觀看人數最多的輝煌紀錄,更被國際媒體譽為「華人披頭四」。「五月天」的影響力跨越地域與語言,是華語流行音樂最成功的樂團。然而,「五月天」是否

為「搖滾樂團」?創作是否趨近商業化?「五月天」在樂團屬性、音樂創作上的表現屢屢受到關注和爭議。因此,本文藉由相關文獻資料的研讀,試圖整理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史與搖滾樂的起源和定義,以釐清「五月天」的音樂創作風格。本文以「五月天」歌詞創作做為研究對象,透過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五月天」歌詞創作的「語言表現」與「修辭藝術」,並對「專輯表現」和「歌詞主題」進行内容與特色的分析說明,以歸納出「五月天」歌詞創作和社會、文化的關係,一探他們如何透過搖滾樂影響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牡丹(台灣花布手帕限量贈品版)

為了解決天空之城ptt的問題,作者陳乃雄 這樣論述:

特別限量贈品:台灣花布手帕(暗夜黑、濃情紅兩款隨機出貨,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一九三八年大戰前夕,歲月尚且靜好 一段人與非人的愛戀故事悄悄發生   牡丹要出閣了,嫁給總是撐著黑傘的林少爺   但街庄都傳說著,在命案之後,林少爺已經是個活死人……   日治時期的《暮光之城》、東方風味的噬血純愛   PTT Marvel板爆文,台灣鄉野異色浪漫譚   牡丹早年喪母,父親又好賭,她和祖母共同咬牙撐持著生計、並以長姊的身分照顧著幼弟。早到適婚年齡的她,雖然對愛情有著憧憬、也接受了讓生活熄滅這小小憧憬,卻從未想過自己的婚姻竟是為了償還父親的賭債,才被賣給後山的林家少爺當做媳婦。後山的林家原本是個望族,

在十年前發生了滅門血案後,僅剩公子林春生倖存。   「其實我要出嫁了,但我從沒見過未婚夫。」牡丹幽幽地說。   「是嗎?或許在什麼地方見過呢?」男子歪著頭問。   「若對方能跟您一樣是個好人就好了。」牡丹對男子無奈笑著。   「會的。」男子對牡丹點點頭,「一定會的。」   嫁入了林家後,牡丹才發現春生就是近日來常不期而遇的青年,雖然因此放下了心防,她卻發現春生行事神祕,似乎有些什麼無法對她言說的事。另一方面,春生的確瞞著牡丹暗中行動——一切都與十年前的血案、以及和春生曾有媒妁之言的那名女子有關…… 本書特色   ★台灣歷史與奇幻結合的純愛故事   ★日治時期漢文化、日本文化與西方文化的

精彩交織   ★PTT Marvel板人氣作品完整新修 名人推薦   殺人系小說家 崑崙 專序推薦   小說家 D51 路邊攤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陳乃雄   批踢踢Marvel板屢屢爆文大手,獨立樂團胭脂虎吉他手/主唱。1994年生於宜蘭,希望透過不同領域重建台灣錯綜複雜文化之中的美學、重新建立歷史表象的同時,找回台灣人對本土文化的認同。 繪者簡介 渣子JAZ   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擅長插畫   喜歡鮭魚,還有貓   喜歡宗教和喪文化   還喜歡買玩具   二十四小時都想睡     推薦序:寧靜盛開於一九三八的花◎崑崙 一、一九三八 二、鬼

宅新娘 三、林府血案 四、つばくら 五、吸血妖魅考 六、宿命 七、終焉     推薦序 寧靜盛開於一九三八的花   我記得那是某個無聊的下午。   趁著能偷閒的時候上了PTT,想當個趁職的嘴砲鄉民,結果在Marvel板看到一篇被噓到XX的文。   這邊跟大家介紹一下,在Marvel板要被噓到XX不是容易的事情,可以說是達成某種驚人成就。因為Marvel板的鄉民基本上都滿客氣友善的,所以能被噓到XX的文不是故意來亂的,就是不知所云。   好奇之下我點進那篇被噓到XX的「跟男朋友吃義大利麵」一看究竟。   不看還好,看完真的是滿腦子「這到底是三小?」的困惑。那篇被噓到XX的「跟男朋

友吃義大利麵」是連載小說,除了一開始的男友視角跟女友視角,後來竟然還出現義大利麵的視角。根據我鍵盤隔空診斷的鑑定,不管這個作者嗑了什麼,一定很純。   這個作者後來還寫了「我們不冥婚,好嗎?」以及「變成貓的24歲」,一樣是ㄎㄧㄤ爆,讓我懷疑說不定有濫用酒精的狀況。當時追文的我一再被逗笑,於是記下作者,就是寫了這本《牡丹》,叫作乃雄的傢伙。   身為一個低調內斂害羞避俗的人,我鮮少主動與人建立交情。但因為乃雄真的很有趣,所以除了PTT Marvel板的發文,我還開始關注臉書專頁順便留言刷存在感,後來彼此會聊上幾句。   雖然乃雄常寫ㄎㄧㄤ文寫到無法自拔,但其實是能正經好好說話的,除了關注時

事議題,對創作也很有想法,至少是有栽下去鑽研的那種人。   記得在某次深夜,同樣身陷趕稿深淵的我們在掙扎之餘,抓住喘氣的機會閒聊。聊著聊著不免想到目前卡關的稿子,便開始交換對創作的想法。   身為寫小說的人,對創作小說這件事難免抱持許多困惑。特別是坐在桌子前,一個人獨自與稿子奮鬥時,常會出現「這樣寫對嗎?」「這樣安排可以嗎?」「讀者對這部份的安排會喜歡嗎?」「這樣的情節會不會不夠有趣讓讀者失去興趣?」等等的想法,有一種拚命讓腦袋的馬達空轉,直到發出燒焦味的劇烈折磨感。   沒實際認真下筆過的人恐怕有些會以為,寫小說不過就是坐在電腦前配上一杯泡好的咖啡,對著鍵盤敲敲打打,小說就會像冷凍食品

微波後那樣叮一聲完成,然後就可以送到讀者面前隨意取用。(我也希望能是這樣輕鬆愉快的事。)   但敲打鍵盤輸入文字不過是最基本的表象。寫作時的腦袋總是高速運轉,思考著是否緊緊抓住了核心概念、主線支線的構思、主角配角的安排、節奏的掌握、對白的拿捏收放……這些都是在腦袋中運作無法被看見的。   在這之外,更多的是要面對自我懷疑並推翻之,一步一步踏穩掙扎前行。   這可以說是一種相當孤立無援的狀態。即使一時能尋求他人的建議與看法,但最終回歸到寫作時,作者本身是處於絕對的孤獨之中,要在那不見邊際的黑暗迷霧中獨自摸索,既沒有地圖也沒有指南針,沒有正確或錯誤。幸運的人可以看見遠方的燈塔有個遙遠的方向,

但更多的或許是僅僅憑著腳下隱約可見的踏足點,一點一點摸索,構築出故事的雛型,填入血肉和骨並來回反覆修整,直到文字與段落茁壯完整了全篇故事,直到完稿的解脫。   關於寫小說的事,我是這樣想的,乃雄大抵也同意。   幸運的是我們沒有被那份不斷糾纏、生長於呼吸之間的懷疑給擊垮,一直能持續創作。這部《牡丹》就是乃雄歷經各種短篇與連載的修煉後,所誕生的一部作品。   乃雄本身是攻讀日本文化的研究生,《牡丹》以她專攻的日治時代為背景,寫一段男女情愛與家族糾葛。讀著讀著,彷彿也跟著回到那時的台灣,其中所穿插的真實歷史事件,沒有讓角色之間的愛恨情仇變得渺小,反而更顯真實。讓人在讀著的時候發現,原來在男女

主角放閃的時候,歷史正發生這樣的事情。   儘管如此,《牡丹》並非歷史小說,乃雄另有其他安排。從PTT Marvel板發跡的她加入吸血鬼這個元素,讓這個距離現在有幾分遙遠的故事,多出幾絲奇幻色彩,看起來更是神秘,卻也容易想像。經過電影的洗禮,吸血鬼的諸般形象早已經深植在人的腦海中,乃雄順勢操作,不玩驚天動地的翻轉,只是在鬼的形體之外多加幾分人味。吸血鬼或許是冰冷的,但情感的溫度不分物種。   至於書中所描寫的女性的無奈,無論時代更迭,似乎是自古皆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樣一句人人聽過的成語,戲謔地道出女性的弱勢處境。身為女性,乃雄更是切身體會那些不公平,是那樣血淋淋且真實,使她能精準從女性的

視角出發,去描繪主角牡丹的遭遇。   ──嫁給鬼的新娘。   倒楣的牡丹有個嗜賭成性的不成材父親,欠下太多賭債,所以賣了牡丹還債。這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女性被視作物品買賣或作為抵押。乃雄大概也是注意到了這點,才故意作此安排,去強調女性的悲哀無助。   這看上去其實很毛骨悚然。先不論為了償還賭債賣身,牡丹無法選擇夫家這件事相當荒謬,婚姻不是像手遊刷首抽可以輕鬆重來的事。偏偏那時候,不,甚至直到現在都已經西元二○二○年了,一定還有女人無法為自己作主,要被迫任憑擺布吧。   幸好乃雄給了不算差的安排。小說畢竟還是小說,無法比現實更荒謬。   至於主線中的復仇之路,再一次演繹了人始終比鬼可怕的

這個道理。人的形貌有千百萬種,有賭博成癮六親不認的人、有被利益蒙蔽雙眼而設局的人、有沉迷修道卻幾乎入魔的人、有探究真理而遭其反噬的人、也有苟且偷安不願意面對現實的人……這些人混雜而成的眾生相,看起來與群魔亂舞無異,在故事中放肆交織、糾纏作弄,至死方休。   可惜在巨大的時代之輪底下,人都要像無力的螻蟻被輾壓,融進胎紋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或許被銘記,或許無人知曉。我喜歡《牡丹》的結尾,礙於洩漏劇情走向無法說破,只好先說,讀了有股詩意般的飄渺。   另一個令我相當喜愛的部份則在故事的末段,那些精心構築的文句讀起來都像歌,乃雄以一種歌般的方式去敘述,像有人在櫻花飄落的池邊低聲吟唱。這是既寫小說也寫

歌的乃雄獨有的風格。   一路看著乃雄的作品,她持續在改變在精進,越來越顯現出專屬於她的文體。不過我想,我們還是要持續為了創作而困擾不已吧。這是身為作家既痛苦卻又幸福的煩惱。   差點忘記了,還有一些出於我個人主觀的小碎念,《牡丹》既然有吸血鬼又有男女情愛,或許會讓人想到暮光之城,但實際上是不同性質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沒有備胎狼人、女主角也不是面癱、更沒有令人尷尬癌末期就地暴斃的親友打棒球橋段。對此感到恐懼的讀者大可以放心閱讀。   更重要的是男主角有固定洗頭的習慣,真是謝天謝地。   說到這邊已經有點長了,不耽誤你享受閱讀的時光了。淨空你的腦袋,放輕鬆呼吸,進入一九三八年的台灣吧。

  ◎崑崙 牡丹躲在路邊的招牌後看著被警察大人抓進派出所的阿爸。 那天的天空湛藍,悠閒的雲朵輕柔地停在空中,一九三八年的台灣在日本總督府統治下,進行著一連串的現代化改革,但在平民生活的街庄仍舊瀰漫一派傳統悠閒的氣氛,陽光照進紅磚造的騎樓,樹影扶疏的樹下立著小小的土地公廟。帶著軟帽的老人坐在巷子的板凳聊天,一位老婦在街邊的矮樓梯上喝著街邊小販賣的楊桃汁,小販的旗幟在微風之下輕輕飄揚,但牡丹沒空感受這一派悠閒的氣氛,她耳邊的鬢髮與翡翠耳環隨著微風的吹拂飄逸著。一心想著阿爸要是被抓進派出所拘留個二十九天,全家就準備餓死了。 正當她絞盡腦汁思考著要如何救出阿爸時,忽然一個撐著黑傘,一身著白襯

衫西裝褲,清秀臉旁毫無血色的男子蹲在她旁邊。男子穿著有些寬大的衣服,微風吹著稍嫌寬鬆的長衫不斷擺動。 「姑娘,有什麼煩惱嗎?」男子微笑歪著頭問牡丹。 不知道何時出現的男子讓牡丹嚇了一大跳,但牡丹隨即鎮定地繼續往派出所的方向看去。 「請問如何稱呼?」牡丹盯著派出所的方向,隨口問著。 「春生。」男子格外蒼白的臉笑著,感覺有點邪,眼角皺在一起,牡丹觀察到他眼頭有顆小小的痣,「看來姑娘是想救剛剛被抓進去那位大哥吧。」 牡丹沒有理會他,她聽阿嬤說過大白天撐傘的男人都不可靠。甚至有可能是鬼,這個街庄至今還流傳著後山林少爺的傳說,說早已變成活死人的林少爺不時都會拿著傘出沒。不過牡丹倒覺得這是騙小孩子的傳說,

只是如今看見這名拿著黑傘的男子,又再度想起了這個傳說。 她瞥了那撐傘的男人一眼,沒回應他的猜測,決定先回家晚上再想辦法看能不能用酒賄絡貪杯的田中大人。 「姑娘,還沒問妳芳名。」撐傘的男人遠遠的叫喚著牡丹。 牡丹腦子一團混亂,心煩意亂頭也不回地走掉。 * 牡丹是張家的長女,本來她該叫做招弟或是罔市,但在祖母的堅持之下,取了個這麼豔麗的名字,雖然總有人揶揄牡丹像是遊女的花名,也有人只有下女會以花為名,剛開始街坊總是閒來無聊碎嘴個幾句,但看著牡丹一天天成長後,經歷過喪母而長成獨立堅強的個性,鄰居們多是心疼,也再沒人會拿她的名字開玩笑。 牡丹回到斑駁破舊的家裡,看見祖母默默坐在門口板凳流淚就知道有人回

來報信過父親又被抓進警局了。

論台灣輕小說的發展與特色─以護玄、御我、水泉作品為例

為了解決天空之城ptt的問題,作者林芳慈 這樣論述:

近年,輕小說在台灣發展日益蓬勃,華文原創市場也出現一些受歡迎的華文原創出版,尤其以護玄、御我、水泉三位女性向作家的作品最具代表性。本研究即以此三位作家的作品為研究文本,來探究輕小說文類的寫作特色、市場現狀、行銷手法及背後衍生的女性向同人文化圈。研究發現,華文輕小說承襲日系作品發展,其生動淺白的敘述手法、深具共鳴的角色塑造、貼近生活的情節安排以及充滿想像的世界觀塑造,在青少年族群中迅速引發熱潮,注意到此現象的出版社順勢將輕小說包裝成一種商品,以商業手段的操作來吸引廣大的年輕族群。輕小說作為動漫文化中的一項交流媒介,自然也與衍生的二次創作文化密切相關,而女性向華文輕小說作品更是透過原創與二次創作

的交流,成為臺灣動漫文化圈中以女性為主體的青少年次文化現象。 本研究藉由探討輕小說於青少年族群所帶來的影響及其價值,期望成為今後研究華文原創輕小說的基礎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