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壽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太陽能電池壽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永勝等寫的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陳錦泰所指導 胡軒閩的 利用高分子材料封裝及結構增強有機太陽能電池壽命 (2021),提出太陽能電池壽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有機太陽能電池、高分子封裝、複合薄膜、旋塗法、矽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林金福、王立義所指導 黃信祥的 延長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奈米蒙脫土、氟化富勒烯電子傳輸層、長效穩定性、原位掠入射廣角X射線散射、定向晶體形成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陽能電池壽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陽能電池壽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為了解決太陽能電池壽命的問題,作者陳永勝等 這樣論述:

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成本低、可大面積印刷和柔性等優點,是近年來新能源研究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活性層材料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的基礎和關鍵。本書從寡聚物及小分子活性層材料出發,介紹可溶液處理的寡聚物及小分子太陽能電池領域的進展,從專業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系統地對寡聚物及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和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內容包括:可溶液處理寡聚物及小分子給體材料和受體材料,器件構築與優。 序言前言第1章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簡介 11.1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歷程 21.2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原理 61.2.1 光電轉換的基本過程 61.2.2 J-V特性及性能

參數 71.3 本章小結 9參考文獻 9第2章 可溶液處理小分子給體材料 122.1 A-D-A結構的小分子給體材料 122.1.1 寡聚噻吩類A-D-A小分子給體材料 132.1.2 基於苯並二噻吩的A-D-A小分子給體材料 232.1.3 基於二噻吩並噻咯(DTS)的A-D-A小分子給體材料 372.1.4 二噻吩並吡咯及其類似單元 392.1.5 基於卟啉單元的A-D-A小分子給體材料 422.1.6 其他代表性A-D-A小分子給體材料 462.2 D1-A-D2-A-D1結構的小分子給體材料 482.2.1 基於二噻吩並噻咯的D1-A-D2-A-D1小分子給體材料 482.2.2 基於

IDT/IDTT的D1-A-D2-A-D1小分子給體材料 532.2.3 基於BDT的D1-A-D2-A-D1小分子給體材料 602.3 其他代表性小分子給體材料 642.4 本章小結 68參考文獻 69第3章 小分子受體材料 773.1 基於富勒烯的小分子受體材料 773.2 基於苝二酰亞胺的小分子光伏受體材料 783.3 基於二噻吩吡咯並吡咯二酮的小分子光伏受體材料 873.4 基於羅丹寧端基的小分子受體材料 913.5 基於茚滿二酮端基的小分子受體材料 943.6 本章小結 104參考文獻 105第4章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器件的構築與優化 1094.1 器件結構的優化 1094.1.1

正向結構器件 1094.1.2 反轉結構器件 1104.1.3 疊層器件 1164.2 活性層形貌的調控 1244.2.1 活性層形貌的理想特征 1244.2.2 活性層形貌的表征方法 1244.2.3 活性層形貌的調控方法 1274.3 界面修飾 1424.4 其他優化方法 1474.5 本章小結 153參考文獻 153第5章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中電荷輸運研究方法簡介 1585.1 電荷輸運研究手段的介紹 1585.1.1 線性增壓載流子瞬態法 1605.1.2 時間飛行法 1615.1.3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法 1615.2 經典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中的電荷輸運研究 1625.3 高效有

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中分子結構對電荷輸運的影響機制 1695.4 本章小結 172參考文獻 173第6章 光動力學研究——激子產生、解離和電荷傳輸 1756.1 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激發態過程概述 1766.2 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復合過程 1786.3 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 1796.3.1 fs~ns動力學過程 1796.3.2 ns~μs動力學過程 1886.4 活性層形貌、激發態動力學與器件性能之間的關系 1966.5 本章小結 201參考文獻 201第7章 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 2047.1 有機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研究方法 2047.2 影響有機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因素 2077

.2.1 影響器件穩定性的內部因素 2087.2.2 影響器件穩定性的外部因素 2097.3 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的方法 2117.3.1 反向器件結構 2117.3.2 電池封裝 2127.3.3 活性材料優化選擇與形貌控制 2127.4 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壽命研究 2137.5 本章小結 219參考文獻 219第8章 展望 2228.1 新型活性層材料的設計與優化——進一步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基礎 2228.2 光伏器件的制備優化——進一步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手段 2248.3 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大面積制備 226參考文獻 228

利用高分子材料封裝及結構增強有機太陽能電池壽命

為了解決太陽能電池壽命的問題,作者胡軒閩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如何使用高分子封裝材料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之有機材料老化速度並增加一保護層結構增強來提升電池壽命。高分子材料包括了環氧樹脂 (Epoxy)、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矽膠(Silicone)三種,二硫化鉬 (MoS2)為保護層材料,在充滿氮氣的手套箱環境進行封裝,比較其不同材料和封裝條件對電池壽命之影響。實驗結果顯示,於有機太陽能電池結構 Glass/ITO/MoS2/PEDOT:PSS:Graphene/P3HT:PCBM/LiF/Al 中,藉由添加MoS2來保護ITO正極,使其不因 PEDOT:PSS層親水性和吸濕性造成樣品膨脹和氫鍵減弱的侵蝕破壞,將電池壽命從24小時提

升到了96小時,將MoS2添加至PEDOT:PSS:Graphene中使其混合為三元共混材料,製作Glass/ITO/PEDOT:PSS:Graphene: MoS2/P3HT:PCBM/LiF/Al構造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因缺少MoS2保護層避免PEDOT:PSS中PSS的酸性侵蝕 ITO正極,其電池壽命比無複合添加MoS2於PEDOT:PSS:Graphene結構之電池壽命短,此兩者壽命分別為96小時與168小時,而光電轉換效率分別1.93%和1.83%,顯示添加MoS2於PEDOT:PSS:Graphene能顯著提高電池效率。利用上述三種材料進行電池封裝,以Epoxy封裝的分層電池壽命大幅

提升至384小時;以Silicone封裝之電池壽命為288小時;以EVA熱壓封裝之之電池壽命為72小時。最後,設計一層MoS2保護層,將其覆蓋上電洞傳輸層PEDOT:PSS:Graphene: MoS2,同時提高其壽命792小時與效率2.14%。希冀未來藉由此高分子封裝與保護層設計,提供有機太陽光電池封裝之低成本且簡易製程之實際商業使用。

延長有機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之研究

為了解決太陽能電池壽命的問題,作者黃信祥 這樣論述:

以有機銨碘化鉛作為光敏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和較低的加工成本,因此被認為具有商業化的潛力,但如何提升PSCs的元件使用壽命仍然為目前最重要的研究課題。蒙脫土(Montmorillonite, MMT)是一種天然的近晶粘土,具有多層堆疊的奈米片(厚度約為1 nm,橫向長度約為300 nm),脫層完的MMT (exfoliated MMT, exMMT)就像屏障一樣,可以阻止水分滲透到膜中。除此之外,exMMT還可以通過陽離子交換與有機碘化胺相互作用產生作用力(氫鍵)。本論文發現在鈣鈦礦層旋塗成膜之前,將exMMT

參雜進MAPbI3的鈣鈦礦前驅溶液中,可以在鈣鈦礦的晶粒表面上形成一保護殼,使得未封裝的PSCs抗濕能力大幅提升,在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儲存半年後,效率仍然保持在17.29%以上。值得注意的是,MMT可以在水中溶脹後再利用超聲波的方式來達到脫層的效果,其方法簡單且成本低廉,整個脫層過程也受到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的理論支持。接著,我們引入一種新的氟化富勒烯,用作鈣鈦礦(CsFAMA)光伏電池中的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 ETL),效率可達21.27%,並顯著的提高了濕度,熱和離子遷移的耐久性。因氟化富勒烯的

疏水特性使得未封裝的PSCs在相對濕度85%的條件下,仍然超過1,400個小時以上的溼度穩定性,且該設備在水下浸泡了600秒後仍保持其原始性能的70%。此外,我們也發現氟化的富勒烯可以固定鈣鈦礦中的有機離子並使表面缺陷鈍化,提升元件的光熱穩定性。結果對長期的光浸泡以及高溫老化表現出極好的耐受性,在氮氣的環境下持續的光照(1-sun)或在85oC加熱1,000小時,可保持其超過95%的初始效率。由於氟化富勒烯的電子傳導層在PSCs中的成功可以激發進一步的研究,為未來的光伏技術帶來真正的動力。我們進一步利用原位同步加速器X射線表徵來明確揭示鈣鈦礦薄膜在不同相對濕度的退火過程中材料轉變和結晶過程,水

的結合對晶粒尺寸和轉化率表現出顯著的促進作用。我們確定了鈣鈦礦的晶體取向、晶格常數、晶粒尺寸和退火過程中的轉變速率與水分子之間的相關性,在當相對濕度為40%的氮氣中退火時,鈣鈦礦晶體顯示出較好的取向性和較大的晶粒尺寸。我們的工作對於鈣鈦礦薄膜在結晶過程中的水混入效果提出了深入地瞭解,更重要的是,透過簡易的水結合方式即可大幅提升元件的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使得原本較為不穩定的MAPbI3鹵化物鈣鈦礦可與他人所使用較為穩定的鈣鈦礦系統(CsFAMA)所提出的研究成果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