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牛寫的 親愛的6c 精神科書寫 和楚蒂.吉伯特-艾略特的 療癒次級創傷: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鐵近60年最嚴重意外:太魯閣號事故49死,213人輕重傷也說明:本次太魯閣號事故造成49死、213人輕重傷,是台鐵近60年來最嚴重的意外事故。根據過去紀錄,1961年7月9日嘉義民雄曾發生特快車於平交道與客運對撞,當時造成48死、28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出版 和遠流所出版 。

國防大學 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 李庭閣、張珈進所指導 張文哲的 國軍人員多工時間適配與安全績效之關係:工作敬業之中介效果與職涯使命的調節效果 (2021),提出太魯閣普悠瑪事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工時間觀、工作敬業、職涯使命、安全績效、自我決定理論。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李智明所指導 許則謙的 影響消費者選擇台灣鐵道旅遊之關鍵因素 -使用AHP方法 (2021),提出因為有 台鐵鐵道旅遊、層級分析法、關鍵因素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解答。

最後網站【關鍵時事】台鐵該重新思考,太魯閣號和普悠瑪列車賣站票 ...則補充:昨日上午9點38分,經過三聲的鳴笛後,408次太魯閣號列車遭到滑落的工程車撞擊,在清水隧道內出軌,造成51人死亡的悲劇。這次事故,是繼1991年造橋列車對撞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魯閣普悠瑪事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親愛的6c 精神科書寫

為了解決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問題,作者周牛 這樣論述:

  在山海一隅,「6C」位於醫院六樓C棟,是精神科病房急性病房,裡面住著各種精神疾病的病友。這群心靈受苦的人往往是弱勢的社會邊緣人,患有思覺失調、憂鬱、焦慮、失智、恐慌等病症,甚至有些人曾經自殺、酗酒、吸毒……;作者周牛作為心理師,最常做的是關懷、聆聽與陪伴。「親愛的6c」是病友們的化名,而「精神科書寫」,是他近身服務、觀察、關懷病友們,依據現實改編後寫下的故事──   普悠瑪的出軌奪走了阿山的女友,兩年多以後的太魯閣事故將悲痛憂鬱走不出來的他變成了6c;惟唯她被困在他的身體裡,對身體不認同造成的不自信和安全感缺失將她變成了6c。小秀和阿威透過自殺來確認自己活著;爾凌隨機

殺人,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良心已經遭到移除,胸腔中巨大的空虛,需要拿一顆別人的心來填補……。   周牛化身個案、病友、護理師、醫師,透過虛實交錯的書寫,描繪情感與生命的真實碰觸。原來,那些原始的愛恨情仇,你有,我有,他們也有;原來,你我和6c,並沒有那麼不同。或許讀畢,你也會對自己問一句:   「親愛的〇〇,你好嗎?」 本書特色   ★心理師在精神科病房的觀察,透過虛實交錯的書寫,道盡病房的冷暖與故事!   ★時而天馬行空、時而嚴肅低吟,引領讀者進入精神科自成一格、神祕奇想的世界! 名人推薦   panay高淑娟(阿美族,杵音文化藝術團創辦人)   王明雯(國立臺東大學特教系教授、諮商

心理師)   徐瑞華(國立關山工商輔導處主任)   格格兒‧巴勒庫路(排灣族,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馬紹‧阿紀(世新大學數媒系助理教授)   許靜怡(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師)   樊聖(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院長)   顏銘漢(衛福部臺東醫院精神科主任)   羅素萍(臺東晃晃二手書店)   (按姓氏筆畫排序)暖心推薦   「『一分現實,兩分虛構,七分真實』,作者以貼近人性及生動柔軟的筆觸,將其於精神科服務之所見所聞,交織在現實、虛構與真實的故事當中,呈現給讀者。這是一本能帶領普羅大眾初窺精神醫療的書,更是一本能觸發精神醫療工作者反思的好書。」─衛福部臺東醫院精

神科主任 顏銘漢醫師   「作者透過真心真情的文字,在精神科個案的症狀、文學、哲學、歷史、文化和個人經歷中穿梭,交織出一篇篇的動人小品,讓人一窺精神症狀的主觀世界,讀者除了感到驚奇,也觸發了自我內在的想像和省思。」─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師 許靜怡心理師   「作者真誠地書寫個案的內在生命故事,細膩溫柔,有溫度,有感動。閱讀後,你可以省思的生命,並從心看待個案,值得推薦給輔導老師閱讀。」─國立關山工商輔導處主任 徐瑞華老師   「以心靈之眼,描述邊界悠遊的一顆心。」─杵音文化藝術團創辦人 阿美族 panay高淑娟   「故事,就像散落一地的拼圖!一片一片細心撿拾的心理師,試著將拼圖擺

放回原來的樣子,拼圖之間的裂痕終究還是裂解了原貌!心理師以文字溫柔地填補,也帶領讀者們一起聆聽慢慢拼回去的故事……」─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排灣族 格格兒‧巴勒庫路   「一篇篇短篇是人生際遇的故事,觀看心理師及個案之間重重疊疊,斑斑駁駁,讓讀者從他者進入似曾相識的困擾情緒經驗,透過周牛的書寫療『育』讀出更多豐富的可能。」─臺東晃晃二手書店 羅素萍(素素)  

太魯閣普悠瑪事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太魯閣號 #運安會 #台鐵 #交通部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 來賓:
陳孟秀(「太魯閣的眼淚」委任律師)
陳先生(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家屬)
李克聰(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
秦小姐(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家屬)
王薇君(「太魯閣的眼淚」發言人)

00:00 運安會:台鐵六大缺失,已經不是首例
07:30 看不到台鐵的改善,也看不到交通部的監督
13:57 提出報告後如何監督改善,才是後續重點
22:44 公共工程超量,最大問題是工地無人監督
29:59 普悠瑪事件沒學到教訓?台鐵有能力落實?
37:14 與台鐵溝通的感受?內部管理毫無章法…
42:52 簽和解書才獲賠償?組織文化叫人不敢恭維?
53:30 暫時停賣站票,由行政院成立台鐵改革小組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國軍人員多工時間適配與安全績效之關係:工作敬業之中介效果與職涯使命的調節效果

為了解決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問題,作者張文哲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v目錄 vi圖目次 ix表目次 x第一章、緒論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動機 41.3 研究目的 81.4 研究流程 8第二章、文獻探討 102.1 安全績效(Safety Performance) 102.1.1定義與發展 112.1.2 安全績效相關研究 122.2 多工時間觀(Polychronicity) 142.2.1 多工時間觀定義與發展 142.2.2 多工時間觀的相關研究 152.3 個人環境適配(Person-Environment Fit, PE-fit) 162.3.1 個人環境適配定義與發展 1

72.3.2 個人環境適配相關研究 212.4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212.5 工作敬業(Work Engagement) 242.6 多工時間適配與工作敬業 262.7 多工時間適配、工作敬業與安全績效之關係 282.8 職涯使命(Career Calling) 312.8.1 職涯使命定義與發展 312.8.2 職涯使命相關研究 322.9 職涯使命對多工時間適配與工作敬業的調節效果 332.10 職涯使命對多工時間適配、工作敬業與安全績效的調節式中介效果 35第三章、研究方法 373.1 研究架構與假設 373.2

研究樣本與抽樣設計 383.3 適配衡量方式與變項操作型定義 403.3.1 適配類型與衡量 413.3.2 多工時間態度 423.3.3 多重任務處理 433.3.4 工作敬業 443.3.5 職涯使命 453.3.6 安全績效 463.3.7 控制變數 483.4 資料分析方法 483.4.1 敘述性統計分析 493.4.2 信度與效度分析 493.4.3 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 493.4.4 中介效果 503.5.5 調節式中介效果檢測 503.5.6 結構方程模型 513.5 共同方法變異 52第四章、實證分析與假設驗證 544.1 敘述性統計分析與相

關係數 544.1.1 問卷寄發與回收情形 544.1.2 受試者人口統計資料分析 544.1.3 相關分析 564.2 驗證性因素分析 584.2.1 信度、效度分析 584.2.2 測量模型適配度分析 644.3假設結果檢定 684.3.1中介效果分析 684.3.2調節與調節式中介效果分析 70第五章、討論與建議 755.1 結果討論 755.2 理論意涵與貢獻 765.3 管理意涵 785.4 研究限制 805.4 未來研究建議 80參考文獻 82中文文獻 82英文文獻 83附錄 103附錄1 第一階段部屬填答 103附錄2 第二階段部屬填答

107附錄3 第三階段主管填答 110

療癒次級創傷: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為了解決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問題,作者楚蒂.吉伯特-艾略特 這樣論述:

  創傷(重大意外、突發事件、受害等)會對直接相關的人(譬如受害者、災民)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這種創傷會延伸到專業人員,如急救人員和社工諮詢師,以及創傷倖存者的朋友和家人――即使他們並不是親身經歷。     《療癒次級創傷》是一本溫和的指南,它可以幫助你識別症狀、理解感受,並開始進行自己創傷的癒合。通過針對護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的互動練習和策略(cutting-edge strategies),幫助您解決同情疲勞、壓力和焦慮的日常。     這是一本   提供照顧者、醫護人員、專業人員,處理壓力、焦慮和同情疲乏的策略指南。     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習得:  

  重新找回自己――   學習如何處理和管理你的情緒反應,讓你感覺更平靜、更有存在感、更能控制自己。     規劃自我撫平傷痛的健康計劃――   通過個人化的自我護理計劃和策略自我治療之路,讓您同情心低落時,可以重新產生同理心。     要告訴您:「您並不孤單」――   書中的真實案例都告訴我們,次級創傷如何以不同方式影響我們所有人。而你絕非單獨的那一個。     Begin the healing process from your secondary trauma today.   ――――――――――――――――――― 現在就開始創傷自我治療之

旅!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陳淑惠   審定   立法委員  王婉諭   專文推薦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諶立中   序文推薦 作者簡介   楚蒂‧吉伯特—艾略特  博士 Trudy Gilbert-Eliot PhD     美國認證心理治療師,擁有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的「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專業認證」(Licensed Marriage & Family Therapist,LMFT)。於加州州立大學溪口校區(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hico)拿到碩士學位後,前往明尼蘇達州卡佩拉大學(Capel

la University)深造,取得博士學位。     吉伯特—艾略特專職協助一線救助人員,同時也是拉斯維加斯市警局的特約治療師。     從業二十五年來,他協助許多經歷創傷的人,像是受虐兒童、家暴受害者、精神病患、成癮者與酒癮者、現役軍人、退役軍警以及一線救助人員等。此外,她也為幫助遭逢重大事件的人,諸如大規模槍擊事件、人質挾持、自殺、武裝搶劫等,提供心理支援,幫助他們走出心底幽谷。     作者目前在私人診所工作,督導其他婚姻及家庭治療師、藥酒癮諮商師,並於內華達大學雷諾校區(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的工作坊授課。   譯者簡介

  陳映廷     除了創傷需要療癒,心裡面不舒服的時候也很需要。   嘉義人,臺灣大學外文系、臺師大翻譯所畢業,希望成為佳譯人。     譯有《改變世界的政治哲學思考:人類偉大思潮30傑》、《帶領遠端團隊:跨國、在家工作、自由接案時代的卓越成就法則》、《每天做一件你害怕不敢做的事》、《從你所在的地方開始》等書。歡迎聯絡:[email protected]   陳怡君     喜歡皮拉提斯和美食,沒事最愛嗑設計,是隻勤學魔術的摩羯座,最近想把魔爪伸到烏克麗麗上。相信上輩子的陳怡君住在南極,應該是企鵝。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期間,對語言和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覺

得生而為書蟲,小時候翻翻書,長大也可以繼續翻翻書。目前已經因為譯書敲壞了三組鍵盤,立志有朝一日會因為譯作的數量需要購買新書架。 推薦序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 諶立中        004  推薦文      立法委員 王婉諭        008  作者序      關於次級療傷        016  前   言      本書使用指南        022   第一章 認識次級創傷        024  什麼是次級創傷        027  誰是次級創傷的高風險族群        030  瞭解自身症狀的影響範圍        03

4  次級創傷會如何影響你        045   第二章 自身情緒        054  憤怒與暴躁        057  悲傷與絕望        067  疲憊與崩熬        070  同情疲乏        073  練習與追蹤        080  培養改變        082  自我照護計畫        089   第三章 內心想法        092  次級創傷會改變人的想法        096  你的想法,不等於你        099  我思故我「做」        108  回答蘇格拉底式的問題 

      115  自我照護計畫        124   第四章 身體健康        128  次級創傷會如何影響身體        131  睡眠的療癒力        141  滋養身心        158  自我照護計畫        164   第五章 人際關係        168  連結與孤立        170  朋友與社交生活        178  健康退縮與孤立傾向的差異        180  平衡工作與生活        190  自我照護計畫        202   第六章 前方道路        2

06  長程展望        209  進步之路不一定總是康莊大道        215  培養新的習慣        217  留意紅旗警訊        220  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        222  建立支持網絡        224   結      語        226 參考文獻        228 謝      辭        234   序     創傷倖存者曾經歷生死交關的駭人事件,大家應該都同意,他們需要協助來處理心理上的衝擊。不過,對於間接接觸創傷事件所造成的影響,我們的概念才剛萌芽。     值

勤時,急診醫護人員、軍警消人員等一線救助人員可能會直擊極端暴力的場面;治療師、緊急報案接線員和醫療照護人員心中可能會充斥著怵目驚心的畫面和描述;協助伴侶、家人或好友走出創傷的陪伴者同樣也可能會接收到創傷的資訊。如果你的角色符合上面的描述,那麼你可能也還沒意識到,其實接觸他人的創傷經驗,會讓自己的身心健康付出極大的代價。     次級創傷(secondary trauma)確實存在,也可能引發實際的症狀,但即使是在會接觸到創傷的專業工作圈中,大家也不太會討論這塊。可能警消單位和醫療院所有自己的職場文化,認為每個人會自己想辦法處理創傷的影響,如果備忘文件或是員工會議提到這件事,還可能會引起

訕笑,或是有人會輕浮以對,於是大家只好把情緒悶在心裡。至於當事人的伴侶或親人,則可能沒有資源或支援,來幫自己排解身為照顧者的情緒負擔。     雖然我自己是專業認證的心理治療師,可是在親身經歷過之前,也不是很瞭解次級創傷的概念。     就在某個星期五,我正在處理一些雜事,這時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要我趕去內華達州雷諾市的空軍國民警衛隊基地(Air National Guard Base),因為發生了墜機事件。而就在十天前,我人還在大規模槍擊事件的案發現場支援。我和這兩起事件的生還者待在一起,協助減壓輔導,傾聽創傷經歷,當時只要一閉上眼,聽到的故事全都歷歷在目。我吃不好也睡不好,

甚至在過了幾個星期以後,還是需要特別費勁才能控制情緒。     那時我深陷在悲傷的雲霧裡,情緒原始難控,整個人非常敏感,動不動就掉眼淚,可是我本來並不是愛哭的人,而且還嚴重失眠、食慾大減。     我試過找同事幫忙,可是他們並沒有接住我,所以我的心又關上了。他們明顯表現出不自在的樣子,然後會轉移話題,沒有半句安慰的話,也沒有任何的關心詢問,於是我更加退縮,躲回自己的保護殼裡。就這樣又再過了幾個星期,我才開始向外尋求治療,踏上回歸正軌的旅程。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開始爬梳臨床文獻,想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最後終於讓我找到了,那就是「次級創傷」。     我

把能找到的資料全都讀完,不久之後,我開辦工作坊討論這個現象,學員有治療師、護理師、兒福工作人員等,很多人在工作或私下照護他人時,都會面臨這個風險。我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分享了用過的自我照護工具。雖然有時候聽的人會感到不自在,但我還是繼續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談,也在過程中更加療癒了自己。     如果前面有提到你的工作領域,或是身邊的人正在修復創傷,那麼你很可能也已經暴露在創傷之中了。或許你曾經懷疑過自己有受到影響,只是又說不太上來,這本書能幫助你認識這個課題,理解想法、感受、人際關係和身體健康可能會面臨到的各種影響。同時,也會提供最優的工具和最佳的技能,讓大家在職場裡和生活中都能夠持續

照顧他人、支持旁人,還能療癒、保護並鞏固自己的整體安康。     每個人的創傷反應都不同,這屬於「個人」歷程。可以把這本書當作是地圖或是指南,依照自己的需求順位和步調來讀就可以了,所以不見得要從頭開始讀起(但是符合需求的話,自然是沒問題)。看完第一章次級創傷的概述與影響之後,可以直接翻到最切身相關的章節。如果正在面臨憤怒、悲傷、崩熬(burnout)等情緒困擾,請參考第二章;第三章說明次級創傷會如何引發負面思考、自責等失衡的想法;第四章探討次級創傷對身體的影響;第五章著重強化親友連結、伴侶相處以及與自己的關係;第六章提供長保強健的建議,如果次級創傷是工作或生活環境的常在風險,那麼就格外

需要留意。次級創傷的症狀可能會改變,過程中也可以視修復的狀況,選擇去翻閱不同的章節。     書中章節會搭配練習,將以目前的最佳臨床知識為本,教大家日常生活就能落實的健康策略。閱讀時,記得準備筆記本或日誌本來輔助,在上面完成書中練習(特別是「深入探索」的練習,內含更深入的反思與自評技巧)。     可以依照需求隨時重複練習,記得每次都要寫下日期,以利追蹤進度。要是覺得有些練習難度太高,先跳過也沒關係,等準備好了再回來完成就好。還有,過程中出現的想法、感受和反應記得都要記錄在筆記本上。 推薦文   感謝每一位助人工作者,陪伴每個生命度過那段艱難的歷程 王婉諭(立法委員

)     二○二一年四月二日,太魯閣號四○八車次的悲劇發生,許多人和我一樣,在清明的周末中懷著一個忐忑的心,焦急的想從新聞上獲取更多資訊,希望所有受傷的人都能夠平安。     這場災難事件前後,除了釐清事故所發生的原因,以及交通部門後續的檢討與責任歸屬外,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這次事件對家屬、生還者、台鐵員工與救災人員的衝擊,以及他們需要的支持與協助。     這是一場台灣人的集體傷痛。從過去的經驗上來看,台灣社會在經歷重大災難,像是九二一大地震、八仙塵暴、普悠瑪事件等,在輿論的浪潮退去之後,家屬、生還者與救災人員即將面臨一段漫漫長路,非常需要以國家、社會整體的力量,提

供他們長期且穩定的心理支持。     災後心理精神衛生的支持,完全不亞於生理上的醫療,兩者的功能同樣重要,缺一不可。災難心理衛生服務,並非僅限於心理層次的需求,而是全面的生活照護。而這些服務,也絕對不僅僅是短暫性的、一次性的諮商服務。也因此,它無法長期仰賴外縣市的服務人力。中央如何協助地方政府,與既有的服務體系、在地的社區網絡結合,才能貼近生活在不同地區的當事人的需求。     對於失去至親、身心靈遭遇嚴重創傷的生還者與家屬,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經濟、就業或就養上的生計困難,包含傷者後續的醫療、復健、聘請看護等費用,部分罹患身體疾病或慢性病的個案,也必須特別留意,適時提供疾病衛教及

用藥指導、協助就醫。因此,除了長期提供心理層次的關懷,更需要地方社政、衛政、勞政、教育、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等服務體系共同來協力,提供及時的轉介與支持。     這條漫漫的修復之路並不好走,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提供最堅定的支援。對此,衛福部啟動了太魯閣事件的心理重建計畫,將為期三年。但是,根據過去幾次類似事件的經驗,計畫往往未能好好落實。也因此,我在國會也將持續關注此專案的人力規劃、經費分配、協力單位、具體執行期程,希望盡可能敦促行政部門,建立長期可靠並保有隱私的心理支持服務。     災難事件下的救災人員     對於協助救難的軍、警、消防人員,由於目睹或經歷慘重死傷

的現場,是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次級創傷的高危險群。一如《火神的眼淚》劇中的細緻呈現,他們在救災工作結束後,可能持續出現的壓力反應,包括經驗重現、神經緊繃、逃避與麻木、惡夢連連、錯覺「回到過去」等等的狀況。     也因此,中央各部門如何積極協助前線的救援人員,長期可靠、保有隱私的心理諮商、輔導及精神醫療的資源,讓他們在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後,能夠適時地尋求支持,至關重要。     然而,如同這本書所提到的,即使次級創傷確實存在,即使是在會接觸創傷的專業工作圈中,這個議題往往也不太被討論,警消單位可能有自己的職場文化,認為每個人會自己想辦法處理。     台

灣也有類似的情況,二○一八年普悠瑪事件後,曾經發生現場救難的消防員,事後疑似因為嚴重的PTSD,不幸走上絕路的憾事。對於救災現場一線人員的PTSD或次級創傷,至今仍不一定能得到適切的協助。     太魯閣事件後,一些基層警消同仁告訴我,面對日漸複雜、不同型態的災難與悲劇事件,其實仍有部分的警消主管階層,對於出勤後一線人員可能持續出現壓力反應的現象「不以為然」,並且用「我以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的態度,認為不需要心理諮商或治療的協助,甚至還可能私下嘲諷求助的同仁是「草莓」、「懦弱」。     對此,我在國會質詢時向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反映,警消主管階層應定期接受心理衛生相關訓練,逐

步建立正確的認知,理解當部屬、幕僚人員遭遇類似的困境時,能夠具備足夠的意識,並且提供適當的支持。     同時,基層警消同仁也反映,對於災難事件後續的長期心理支持,希望衛福部能以專案方式提供縣市資源,地方警消機關則透過宣導、主動告知專案資源在哪裡,讓基層同仁可以直接到衛福部專案提供的資源單位求助。並且基於個資保護,衛福部不得將實際使用心理支持資源的人員名單,提供給警消主管機關。     創傷、PTSD等經驗,是我們在人生歷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困境,不該因此被劃上草莓、懦弱的標籤。相關行政部門何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營造友善心理健康的職場環境,並提供一線救災人員足夠的支持,是我持續

關注的課題,這也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     也期待,能夠有更多這樣的書籍,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具體的案例分享,讓更多人了解什麼是創傷與次級創傷,讓你我、一線助人工作者,獲得社會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由衷感謝每一位助人工作者,陪伴每個生命度過那段艱難的歷程。     (節錄自本書推薦序)   什麼是次級創傷 潔妮絲的工作是接聽緊急報案專線,現在她垂頭坐著,難受地訴說自己的經歷。她說:「我睡不著。就算睡著了,也會做惡夢,和工作有關的恐怖惡夢。但是這沒有道理啊!」潔妮絲的聲音明顯透露出痛苦與挫敗,「我明明沒有見過通話對象,可是他們居然會出現在

我的夢裡,這根本說不通啊!」 泰瑞莎到朋友家坐坐,朋友的老公遇到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人才剛出院。當話題繞著車禍打轉時,朋友就會顯得特別激動,這讓泰瑞莎非常擔心。朋友生氣地說:「我不想談車禍這件事。他一直說一直說,我要受不了了!這樣老是講個不停,只會讓我很害怕而已。」朋友全程都表現得異常憤怒激動,泰瑞莎只好提早回去了。 上面是「次級創傷」的兩個例子。次級創傷(secondary trauma)有時又稱「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與受創族群往來的人都可能會遇到,像是居家照護員、警消人員、緊急救護技術員、治療師、護理師等。照顧患者的家屬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就像泰瑞莎的朋友一樣。 

簡單來說,次級創傷是以間接的方式接觸到創傷事件,通常是因為聽到了受創當事人的詳細描述。不過,目擊事件或是看到事件影像也可能會導致次級創傷。就像潔妮絲和泰瑞莎的朋友一樣,受到次級創傷衝擊的人情緒可能會變動,情感可能會受損,還可能出現一反常態的想法與行為,讓親友覺得他們像變了一個人。不只如此,身體也可能會冒出症狀,包含睡眠障礙、飲食困難、心血管毛病、慢性疾病等。 創傷與次級創傷 定義上,創傷是指經歷的事件會讓人平時使用的因應方式難以負荷,而且有害身心。典型來說,這類事件會危及生命,或是對身心的完整性造成威脅,諸如身體傷害、情緒虐待、霸凌、社區威脅、性暴力、忽視冷落、職業危害(像是軍警消人員)等,這

些可以歸類為「直接創傷」(direct trauma),不過通常只會用「創傷」(trauma)來表示。

影響消費者選擇台灣鐵道旅遊之關鍵因素 -使用AHP方法

為了解決太魯閣普悠瑪事故的問題,作者許則謙 這樣論述:

近年來鐵道旅遊型態已成觀光趨勢,交通部訂定2022年為鐵道旅遊年,將提供全新的旅遊移動體驗,讓民眾享受到鐵道旅遊的魅力!交通部臺灣鐵路局全力打造一個以鐵道為主的旅遊型態,透過優化升級異業結盟與區域整合,讓鐵道旅遊成為新時代旅遊趨勢,提升國人生活品質。 在消費者對於「交通也是旅遊體驗的一部分概念下」,消費者選購旅遊產品行為產生變化,消費者開始重視旅遊交通的過程中是否能更舒適、安全,且在選擇旅遊品上,開始注重旅遊的交通工具是否有特色,有無除了傳統遊覽車或汽車外更能體驗旅遊過程的方式,因此改以選擇鐵道旅遊。本研究想了解消費者選擇搭乘台鐵旅遊之關鍵因素,希望透過研究結果協助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與旅遊業者,開發更加符合及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並有助業者擬定適宜的營銷方針。 本研究經文獻探討,找出影響消費者選擇搭乘台鐵旅遊之決策關鍵考量,建構出具五個構面和二十二項關鍵因素的層級架構,接著進行問卷調查,並以AHP層級法來加以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消費者台鐵旅遊的關鍵構面排序為「政府政策構面」、「台鐵構面」、「路線構面」、「行銷構面」、「服務構面」。二十二項關鍵因素之前四名排序為「行程安排」、「安全舒適」、「景點」以及「食宿」。另外,本研究針對男性及女性受訪者之因素排序以Spearman等級相關檢定法進行差異比較,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群體可合併進行討論。 最後,本研究依問卷結

果提出相關建議給予政府機關、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與旅遊相關業者做為參考,以使其在開發產品時,能將消費者之關鍵因素納入產品開發之評估,以提升消費者購買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