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自強號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交通大學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蕭傑諭所指導 王溥琳的 臺鐵旅運者之服務水準選擇與願支付價格研究 (2019),提出太魯閣號自強號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列車選擇、潛在類別羅吉特模式、條件評估法、願支付價格。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魯閣號自強號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太魯閣號自強號差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臺鐵旅運者之服務水準選擇與願支付價格研究

為了解決太魯閣號自強號差別的問題,作者王溥琳 這樣論述:

臺鐵近年積極提升列車服務水準,先後引進太魯閣及普悠瑪號,大多投入東部線營運以解決花東旅運問題。東部線尖峰時間本就一票難求,又因車種簡化政策將不同服務水準列車訂定相同票價,致使有限資源之配置遭到扭曲,讓問題更加嚴重。依據服務水準與旅運者願支付價格定價,為改善資源配置效率之良方,惟現有研究於此著墨甚少。故本研究採用敘述性偏好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建構多項及潛在類別羅吉特模式以分析旅運者對列車服務屬性之偏好及其異質性,用以估計旅運者對服務屬性之願支付價格,並推估旅客對普悠瑪號、太魯閣號與自強號的願支付價差;另外亦以條件評估法估計三種列車之願支付價格,以期探究方法論之差異。羅吉特模式結果均顯示可退票、可

換票對旅客為重要考量因素,且長程旅客較短程、中程旅客在意旅行時間。潛在類別羅吉特模式以年齡、所得、商務旅次為分類變數,結果顯示年齡為18歲至24歲或65歲以上、所得較低且非商務旅次之旅客較在意金錢相關變數,而年齡介於25至64歲、所得較低且非商務旅次之旅客較在意時間相關變數。三界二分選擇模式之標準差較雙界二分選擇模式小,增加詢價次數在願付價格之估計上更具效率。經三種模式校估結果可知直接詢問旅客的條件評估法所得之願付價差較小;而透過旅客對方案屬性間之取捨,進而做出偏好選擇的間斷機率選擇模式所得到的願付價差差異較大。利用本研究成果將三車種與其服務屬性進行方案組合,例如搭配不同之旅行時間、退換票機制

以設計差別票價,可供臺鐵未來調整訂價策略、優化營收管理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