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音樂 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睡眠耳機ptt – 睡眠音樂無廣告 - Ontargive也說明:PTT 網頁版登入/註冊menu [問題] 求睡眠用抗噪耳機+收藏分享看板Headphone ... 有一些聲音,失眠的你總是會聽見,那麼準備個隔音耳塞如何?, 隔音耳塞,以隔絕聲音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電訊傳播研究所 簡妙如所指導 熊方瑜的 「小清新」是如何煉成的?論兩岸陳綺貞樂迷的文化現象 (2015),提出失眠 音樂 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小清新、陳綺貞、兩岸樂迷、觀展表演典範、感覺結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鄭梓所指導 劉柏毅的 台灣黑金屬音樂對本土主體的建構與闡述─以閃靈樂團的「母島認同」為例(1996-2016) (2015),提出因為有 台灣認同、國家認同、閃靈樂團、重金屬音樂、黑金屬音樂、母島認同的重點而找出了 失眠 音樂 PTT的解答。

最後網站[請問] 問一首歌 - PTT 問答則補充:流行歌就是很多首歌融合在一首裡面一首歌大概都只有一兩句都是情歌想問有人知道這首歌嗎失眠飛行男朋友快分手吧戀愛循環很多首歌混在一起關鍵字不知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失眠 音樂 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清新」是如何煉成的?論兩岸陳綺貞樂迷的文化現象

為了解決失眠 音樂 PTT的問題,作者熊方瑜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兩岸年輕人在生活風格樣貌及價值觀的展現,和以往所認知的積極進取之年輕人形象很不同,因此紛紛被冠上「小確幸」和「小清新」的標籤。本研究以樂壇中「小清新」風格代表的陳綺貞之樂迷為出發,探討「小清新」作為兩岸文化現象,其背後的文化產業運作邏輯、閱聽人日常展演和當代社會結構三者間的互動關聯。 首先,藉由樂迷視角及文化產業的產製模式,拆解陳綺貞如何創造其作為「小清新」風格符碼?整體而言,除了陳綺貞本身獨特的嗓音與創作題材的生活化,更有賴於魔岩唱片「群眾利基」的經營方式。此外,從媒體相關報導文本中,可歸納出兩類的風格符碼:第一,以白衣裙、牛仔褲和音樂不從眾的「獨立」標誌,指涉其清新、

簡單、有個性的風格;第二,以哲學、攝影、文字三項符碼構成其作為一個「專注生活的現代文青」之樣貌。 其次,分析樂迷如何透過陳綺貞在日常生活進行風格打造。在外在觀/展的表現上,陳綺貞個人生活樣貌的再現,以及其對於「旅人」意象的建構,皆使樂迷不斷透過觀看與鏡頭前的演繹,將景點感知為「奇觀」,並完成觀看者亦是表演者的雙重身分。至於在內在觀/展的部分,陳綺貞以「自戀」為核心所打造之「真實的『我』」,使樂迷在觀看時得到滿足的同時,亦透過不斷自我檢視與向他者表演,形成一來一往的鏡像文化。 最後,兩岸樂迷在當前的社會結構與生活型態的呈現上,台灣90後在面對未來規劃時較有勇氣跳脫框架,而大陸社會所彌

漫的高競爭氛圍,使得大陸90後在界定未來規劃時,較前者要來得保守許多。至於兩岸已步入社會多年的80後樂迷,對婚姻態度的看法亦有所殊異,大陸樂迷普遍已婚且育有子女,台灣樂迷則全為單身,顯示兩岸80後的生活型態其實不太相同。關鍵字:小清新、陳綺貞、兩岸樂迷、觀展表演典範、感覺結構

台灣黑金屬音樂對本土主體的建構與闡述─以閃靈樂團的「母島認同」為例(1996-2016)

為了解決失眠 音樂 PTT的問題,作者劉柏毅 這樣論述:

金屬樂是呈現社會面向的一種音樂風格,展現了社會某部分群體的共識,此一共識多為重金屬樂手們對社會的批判,於是這些批判透過音樂向大眾傳遞樂手們的想法。在台灣,金屬樂這種音樂形式並沒有受到主流音樂的注意與歡迎,因此台灣一直被視為金屬樂的沙漠,而閃靈樂團的「特異獨行」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之下反而容易受到大眾所注視。此種不太接受其它曲風的社會風氣在剛解嚴的1990年代便已是如此,因此金屬樂這種「非大眾」的音樂形式傳入台灣之後,初期並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直到閃靈樂團的出現與成長,打破了此種社會的刻板印象而逐漸被人所知。本文將溯源閃靈樂團的發展歷程以及音樂風格,同時分析閃靈作品背後的社會意涵,證明閃靈樂團所代

表的聲音仍是屬於社會的一部分,而非獨立於社會之外。為了達到該目的,本文以金屬樂的發展歷史為開頭。做為搖滾樂底下的一種曲風,金屬樂在搖滾樂發展之下,發現搖滾樂逐漸失去「批判社會」的特色,導致樂手們開始反省搖滾樂的意義,金屬樂便由此誕生,並承繼了搖滾樂批判社會的精神。然而金屬樂的發展也產生質疑自身的聲浪。金屬樂逐漸走上搖滾樂的後塵,在失去批判社會的精神之前,金屬樂產生一股反省的力量,這股力量便是多元的金屬樂曲風,如:歌德金屬、力量金屬、民謠金屬、死亡金屬、黑金屬等等不同的種類,「金屬樂」儼然成為一個大的母集,底下包含著許多不同風格的子集。金屬樂批判社會是以激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其中一種灰暗、晦澀甚至

邪惡的曲風便是閃靈樂團所採用的黑金屬音樂風格。閃靈樂團使用了「黑金屬」的音樂風格作為創作方向,這在90年代的台灣可以說是非常「前衛」,他們所面臨的是對「新的音樂」不太接受的台灣社會,更何況「黑金屬」是一種極端的音樂形式,接受者更為稀少。隨著樂團發展漸上軌道,閃靈樂團的作品於2003年獲得金曲獎肯定,在這個大眾所矚目的頒獎舞台上,其「台獨樂團」的身分就此被大眾所知。之後,閃靈樂團持續的成長,團員於2005年之後也不再有大幅變化,然而該樂團的形象卻逐漸受到大眾質疑。2007年,閃靈樂團於歐美巡迴的同時,宣傳了台灣被聯合國打壓一事而備受外國矚目,卻受到「扁政府」威信低落的影響,使得台灣大眾對該樂團的

形象是負面的。2008年選舉,結果由親中的國民黨取得執政權,台灣社會的選擇儼然與閃靈所堅定的認同相反,因此閃靈展現了他們對政治的憤怒,於是他們將「憤怒」表現在作品上,藉由作品的故事內容大肆發洩,進而達到對閃靈樂團認同的再現。2012年的選舉結果,雖然仍由國民黨繼續執政,但閃靈樂團對於選舉結果所呈現的社會氛圍感到樂觀,並表現在2013年的作品上。2013年的作品藉由描寫許多抵抗威權者的故事,傳遞給大眾閃靈認同的方向以及他們所傳遞的歷史故事。最後於2015年,樂團主唱直接參與選舉,終將自身的認同帶進政治圈。透過上述的爬梳,將閃靈樂團的發展與社會政治連結,說明該樂團與社會互動的結果,進而產生自身認同

在呈現上的變化。本論文同時聚焦於閃靈樂團「母島認同」的形塑與轉折,藉由其歷年專輯的歌詞,地毯式地拆解歌詞中所代表的「母島認同」意涵,並由此方式建構樂團與社會互動之下所呈現的「母島認同」,進一步勾勒出「母島認同」的形塑與轉折,以及其所代表的社會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