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人生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定風波 人生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蘇淑芬寫的 有一種豁達,叫「蘇東坡」:賞讀詞人的快意人生 和張曼娟的 人間好時節(流金歲月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麥田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 廖一瑾所指導 林素玲的 蘇軾黃州與嶺南時期詩歌審美意識研究 (2014),提出定風波 人生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蘇軾、審美意識、黃州、惠州、儋州。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生命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陳錫琦所指導 黃秀琴的 蘇東坡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的對話 (2013),提出因為有 生命觀、生命教育、蘇軾、蘇東坡的重點而找出了 定風波 人生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定風波 人生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一種豁達,叫「蘇東坡」:賞讀詞人的快意人生

為了解決定風波 人生觀的問題,作者蘇淑芬 這樣論述:

  面對人情世態的奇思妙想   身處仕途逆境的悠然自適   大宋生活玩家蘇東坡──   將一路困厄艱苦,活成了一生朗月清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卻能在時空變化裡,尋得生命的安頓。   他認為人生困境彷彿樂曲的休止符,可利用暫停的時光再思與自省,蓄積再次跳躍的力量。「以順處逆,以理化情」,把被貶謫的悲苦視為另一種喜樂,一切鬱積自胸中滌除,用智慧、寬容與樂觀的心,擁抱世界的美好。   從三十四首蘇東坡詞作中,探索其隨遇而安、豁達自在的人生觀所由何來,細細品味之餘,除了欣賞優美的古典文學外,對現世生活能有更寬闊的體悟與收穫。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蘇東坡比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林語堂   「蘇東坡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詞裡見。但處艱難的環境中,他的人格是偉大的。」──錢穆 名人推薦   林晉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林佳蓉(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文推薦   衣若芬(蘇學專家,《陪你去看蘇東坡》作者)   李文鈺(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凌性傑(作家)   解昆樺(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昭朗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

從曠達的角度切入東坡樂府,可謂深得其中三昧。全書以富文學性之流暢筆觸,深入探究東坡詞作,無論是知人論世之討論,架構作品書寫之語境,發抒作品內在之情志,還是分析作品寫作之技巧,都有精闢獨到之處,實在令人佩服。──林晉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蘇軾黃州與嶺南時期詩歌審美意識研究

為了解決定風波 人生觀的問題,作者林素玲 這樣論述:

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文、宗教等因素,影響着人們對審美的追求取向,而且不同時代各有其對美的追求。是以,宋代也受這些因素影響,北宋當時的美學取向是呈現自然平淡的美學觀。蘇軾受時代的影響,尤其貶謫黃州、嶺南時期的詩風,大變倅杭守密的縱筆,直到渡海其詩風全入化境,其意境也愈隱而不可窮了。是以,此時期的詩歌非常值得研究。 蘇軾受政治迫害,被政敵羅織罪名入獄。之後,貶謫黃州,期間他的思想漸受釋道思想影響,曠達、自適、真率、隨遇而安,縱情於山水間,躬耕田野,體驗質樸生活,此時期的詩風趨於曠達、清曠簡遠、平淡自然的風格;謫居嶺南時期的生活更窮困,對人生的體驗更深,思想更漸趨於超脫;詩歌之創作

,筆鋒自然,語言平淡,但見其爐火純青的境界。 本論文即以蘇軾貶謫時期之思想及生活的轉變,進行詩歌中呈現的審美意識及美質內蘊研究。首先,以蘇軾貶謫三地時,由其詩、文中所呈現的心境轉變,探析其思想的轉折。其次,以審美活動主客互動關係中,探析蘇軾對謫居生活的態度,以及與客體之間的互動與感悟。再者,由詩歌中發掘蘇軾此時期詩歌美學內蘊的呈現,是他在審美過程中以虛靜觀照物象之後,而進入於物我合一相融的境界。最後,由蘇軾詩、文、賦、書、畫中的文藝美學理論中,探討詩歌創作的審美理想追求是以樸素、平淡、自然形態,造詣出意境深遠的詩歌為其最高審美理想。

人間好時節(流金歲月版)

為了解決定風波 人生觀的問題,作者張曼娟 這樣論述:

我願自己是一個引路人, 每個讀者都能在古典詩詞中,找到自己的人間好時節。 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 出版15年,累銷十萬本! 人生啟示經典《人間好時節》,全新改版上市。 特別收錄/張曼娟〈十五週年新版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我從沒有什麼座右銘,遇見困擾或煩惱的時候,也不求神問卜,我習慣翻閱詩。那些詩人從不吝惜,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給我們人生啟示。 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 我們必須有一首,或是幾首詩,要放進人生的行囊裡,足以抗禦這詭譎多變的人間。 我常想到童年時,背著詩,踢著石子

,在黑夜裡暢快的奔跑。 讓我們一邊唸一首詩,一邊把挫折和煩惱踢開,還給自己一個鳥語花香的好時節。 / 若無閒事掛心頭──十五週年序/張曼娟   麥田出版社副總編輯秀梅告訴我,《人間好時節》已經出版十五年了,想要改版重新上市,也許能有機會認識新的讀者。   聽見這個消息,讓我重回2005年,那一年確實是人生的轉捩點。我在暑假創辦了【張曼娟小學堂】,帶領孩子學習經典詩詞與寫作;我以文學創作而非學術論文升等為教授;並出版了【張曼娟藏詩卷】第三部《人間好時節──古典詩詞的人生啟示》。這三件事看起來並無關連,卻是互為因果的。在我的升等評審意見書中,有位評審特別指出,這些年來我用現代作家的身分,積極

從事於「文普書」的創作,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值得肯定。就是因為想將古代經典普及化,才創辦了小學堂,而《人間好時節》的出版,說明了我始終在路上。   過去那些年,有學生在會考或學測中得到作文滿分,接受訪問時,常提到我的名字,說他們是讀著我的書長大的,【張曼娟藏詩卷】也常是被推薦的書籍。我試圖以現代人的感受,去理解古代人的悲歡離合,驗證了代溝並不存在,心領神會的共鳴與療癒,只在一瞬之間。我願自己是一個引路人,每個讀者都能在古典詩詞中,找到自己的人間好時節,雖然,這人間不一定總是那樣美好。   2020真是詭譎莫測的一年,變動來得又急速又劇烈,沒有人能置身事外,在我們短短幾十年的生命經驗中,是絕無僅

有的。然而,古典詩詞中給予我們許多不同的人生觀,像是白居易的「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物質生活的貧且富,並不能主宰我們的快樂,能夠把握此刻,笑口常開,才是聰明人。又像是袁枚七十歲種下小樹,欣欣然等候它長大,而後自嘲的寫下「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死亡是無人可以逃脫的,有人因此終日悽惶不安,憂疑不定。袁枚卻覺得無法預知死亡,是上天賜予我們慈悲的保護網,讓我們可以怡然自得的過日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自己想要愛的人。   這些年來,許多學生因為教科書選了我的文章,於是認識了我。《人間好時節》是常被入選的篇章,有些孩子會直接對我說:「人生需求愈少,負擔愈輕,是老師的人生觀。對吧?」那是從

蘇軾的〈定風波〉中得到的人生啟示,在他的貶謫人生中,幾番流離顛沛,與死神並肩同行,死神的羽翼甚至覆蓋過他因刑求而遍體鱗傷的軀體。而後他寫下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在飄泊無定的路途上,只要一枝竹杖,一雙草鞋就足以闖蕩,何必追求更多?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積極奮發是唯一的生活態度,稍有年歲便會明瞭,沉潛與清簡有時是更高的人生層次。讓孩子領略各種人生觀,或許是給予他們應付這個亂世的平安錦囊。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都有可能被閒事煩擾,於是,我們讀一首詩,聽聽詩人對我們說話,尋找字裡行間的馨香,繼續昂首前行。                   

         作於2020年8月31日  

蘇東坡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的對話

為了解決定風波 人生觀的問題,作者黃秀琴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探討「蘇東坡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的對話」為主題,目的是希望從東坡的生命觀中,探討東坡的生命觀對其人生價值與生命意義,以分析東坡生命觀與生命教育的對話。研究採文獻分析,根據所蒐集研究文本將之加以分析、歸納之後以理解,以東坡的生命關懷與生命實踐之生命觀為主軸,並與東坡著作中所傳達生命智慧的情意及思想結合。最後,期望將本研究的結果,依照焠煉生命智慧、發起生命關懷及精進生命實踐三方面做一整理提出,以作為生命教育之參考。茲將本研究各章節之大要,撮述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研究方法,使用理論及研究內容。第二章:探究蘇東坡人生際遇下的生命觀照,以瞭解其人生經歷與其思想之

關連 性,並從東坡的從政生涯中影響其一生最重大的政治事件「烏臺詩案」, 藉由東坡的儒家精神為線索,再做進一步抽絲剝繭的探討與分析,儒、 道、釋與東坡人生觀的淵源及貶居時期與晚年的生命觀照之關鍵因素。第三章:承接第二章,探究蘇東坡的生命觀,從蘇東坡在「烏臺詩案」後的轉化 與成熟,分析其生命觀,以對應第四章將論述的生命教育之三項內涵, 及蘇東坡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的對話。第四章:從當代生命教育與蘇東坡生命觀特色的對話,探討其生命觀之特色與現 代生命教育之關連。第五章:總結以上各章之分析與論述,以「生命教育」的角度歸納

蘇東坡對於生 命觀之詮釋,來對應生命教育之內涵與目的,並提出蘇東坡的生命觀與 生命教育的對話,以充實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