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文化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宜蘭文化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立萍,蘭陽博物館寫的 丸山小勇士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宜蘭縣文化局 - 博客來也說明:中文書出版社專區宜蘭縣文化局. ... 蔚藍海洋墨舞風華:2018第八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散文、新詩、童話卷. 作者:徐麗娟. 9折優惠價$180.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林國源所指導 李盈潔的 廖瓊枝歌仔戲身段表演之探討— 以《什細記‧團圓》【嘆薄命】為例 (2021),提出宜蘭文化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廖瓊枝、歌仔戲、什細記、身段、三七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 翁聖峰所指導 陳文芬的 陳美珠與陳寶貴雙人唸歌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唸歌、雙人唸歌、陳美珠、陳寶貴的重點而找出了 宜蘭文化獎的解答。

最後網站【轉知】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辦理「2022宜蘭獎」徵件事宜則補充:「2022宜蘭獎」採全國徵件,初審收件日為111年3月15日起至4月29日止,凡具本國國籍及合法居留權者,不限年齡,皆可送件參加,敬請轉知並鼓勵民眾踴躍參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蘭文化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丸山小勇士

為了解決宜蘭文化獎的問題,作者吳立萍,蘭陽博物館 這樣論述:

探索史前生活智慧 導引面對困境的勇氣   媽媽的石刀斷了,小丸和珊珊要去南方海岸找石材,可是他們怎麼去呢?   爸爸和勇士們出海探險,帶回好棒的禮物送給小丸和珊珊,猜猜看是什麼?   透過小兄妹小丸和珊珊幫媽媽尋找石材的故事,帶領小讀者認識丸山的史前文物,並勾勒宜蘭地區在史前航海時代的面貌,以及丸山曾是島內重要的玉器交流地區,以及各種石器的應用。進而了解宜蘭考古的核心價值,了解在土地裡發生的在地知識,種下對文化資產的保護之心。  

廖瓊枝歌仔戲身段表演之探討— 以《什細記‧團圓》【嘆薄命】為例

為了解決宜蘭文化獎的問題,作者李盈潔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廖瓊枝歌仔戲身段表演特色。依據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出版廖瓊枝歌仔戲經典劇目《台灣歌仔戲「四大齣」之什細記 》,選取第十五場〈團圓〉中的曲調【嘆薄命】DVD影音資料,對《什細記》【嘆薄命】劇本做了文本戲劇探源、唱詞簡析、唱腔詮釋與身段特色進行訪談研究,特別針對【嘆薄命】的身段動作進行文字紀錄與擷圖分析,探討【嘆薄命】身段形式的根源及特色,顯現身體的三七身方位體姿及小旦柔軟腰身的要領。 本研究發現廖瓊枝老師建立系統化的身段動作教學體系與身段動作程式的名稱,而且在歌仔戲旦行身段技法具有獨樹一幟的表演之美,其身段表演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陳美珠與陳寶貴雙人唸歌研究

為了解決宜蘭文化獎的問題,作者陳文芬 這樣論述:

台灣的本土藝術文化因歷經不同的年代,加上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不同族群的融合,具有多元且豐富之特色。在一九六○年代電視機尚未普及之前,戲班、唸歌藝師在人口聚集之處表演,或是在廣播電台播放節目,這也是當時民眾主要的休閒娛樂方式。 當代唸歌藝師的表演方式,大多以一人演出為主,其中陳美珠與陳寶貴兩位藝師的搭檔演出,為唸歌表演注入創新、多元、活潑的元素,她們有豐富的表演天分與才華,二人即興的演出極具默契,藉由雙人唸歌的展現,帶領觀眾進入充滿古早味記憶的唸歌世界。陳美珠與陳寶貴擁有超過一甲子的演出經驗,能完整詮釋唸歌的精髓,她們亦一同於2016年獲頒新北市【傑出民間藝術藝師獎】,兩人在唸歌表演的成就與

特色深值探究。 本文以兩位大師的「唸歌生涯」、「唸歌表演」及「唸歌作品」為重點,了解二人的學藝經過與江湖走唱歷程,論述其唸歌風格、角色詮釋及劇情效果,分析她們如何突破個人唸歌的既定印象,成功走出「二人唸歌組合搭檔」的一片天。藉由陳美珠、陳寶貴兩位藝師的表演戲曲為主軸,探討她們在雙人唸歌表演時的劇情編排、台詞背誦、默契培養等,如何造就多次成功演出的配合模式,並將其說唱文本的角色、曲調、文字加以編排整理分析,期望能闡釋唸歌表演之美,並有利於記錄、保存台灣本土唸歌藝術文化。關鍵字:唸歌、雙人唸歌、陳美珠、陳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