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助理月薪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家務助理月薪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rlieHochschild寫的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王振寰所指導 張書銘的 團結與康莊:越南的勞動輸出政策及其社會發展意涵 (2013),提出家務助理月薪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越南、移工、勞動輸出、社會發展、治理性、團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家務助理月薪,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

為了解決家務助理月薪的問題,作者ArlieHochschild 這樣論述:

打臉仇女自助餐,告別感情豬隊友! 臥底客廳的社會學家Arlie Hochschild 從個案家庭的生命故事解析「愛情剝削」 讓人看見性別革命究竟哪裡受了挫 一本男、女、同、異的伴侶都需要的平權之書      ★紐約時報書評年度社科好書      「只要結婚就可以不用付我薪水,能免費使用我,所以很務實。你這樣是剝削我對你的喜歡。」──《月薪嬌妻》      ◎妳/你是否白天上班,回家後繼續做家事加班,並感到身心俱疲?   ◎妳是否曾經得在事業成功與婚姻美滿之間做出痛苦的抉擇?   ◎妳珍視的另一半,是否常因家務分配或育兒方式與妳爭執不休?   ◎面對網路仇女言論所謂「兩性早就已經平等」的論調

,妳不以為然卻又不知從何反駁?   ◎身處低薪化、少子化的當代,妳是否曾在生或不生掙扎,並寄望更友善的托育政策?   ◎我們該如何重新衡量家務勞動的價值,讓整個社會創造出對家庭、對孩子、對各種性別的人皆更友善的大環境?      幾十年前─   當大量女性人口步入就業市場,變得經濟獨立,性別平等的烏托邦,彷彿露出一道曙光。   眾人紛紛期待這場「性別革命」的開展。      然而─   在家庭的景象中,我們往往看到職業婦女要扛起重責大任,在「第二輪班」中繼續從事家務勞動。   在事業及家庭之間蠟燭兩頭燒的女性,因此更容易在職場撞到所謂的「玻璃天花板」。      為了─   瞭解伴侶們性別互動

的真實樣態,社會學家霍希爾德(Arlie Hochshild)深入十數個家庭,親身觀察性別觀念、生命歷程及社會環境,如何影響他們的行動。   她讓我們窺見每個家庭中那本難念的經;而看似獨一無二的個別家庭困境,背後原來也有某些共通的文化機制在作用。      因此─   有別於流行的仇女言論說法,性別平等其實遠遠還沒有到來。   不論男、女、異、同,我們都得擺脫各種關於「家庭」的迷思,並催生更性別友善的育兒及勞動政策,這場進行到一半的性別革命,才能繼續走下去。    專業推薦      沈秀華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梁莉芳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佳羚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

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藍佩嘉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依姓名筆劃排序)      ▍「在工作場所妳是在上班,回到家,妳也是在上班。然後又回到工作場所,又是上班。」      ▍「我照顧凱文(他們的兒子)。我打掃房子。我付帳單。我買慶生的東西。我寫聖誕節卡片。我已經是個單親媽媽了。」      ▍每年多出來的那一個月的工作,等於是一種間接的、女性在家庭裡支付給家庭外部的經濟歧視。      ▍父權制沒有消失,僅是新瓶換舊酒。在舊的父權形式中,女人被迫在私領域裡服從專橫的丈夫,受制於不公平的婚姻……但同時也在其中得到穩定的經濟基礎。新形式的父權,女人不僅自己賺得所需,還要自己料理一切。

     ▍既有研究也顯示,男或女同性戀伴侶比異性戀伴侶更傾向分攤第二輪班。      ▍夫妻所謂「好的溝通」經常意指,對彼此在照顧家中生活所付出的一點一滴,兩人擅長表達感謝。幫忙學校的戲劇演出、協助小孩學習閱讀、懷著心意煮頓晚餐……這些是婚姻交易中的黃金與銀兩。到現在為止,與「新好男人」結婚的女性還是幸運的少數。      ▍但是,當政府與社會形塑新的性別策略,當年輕世代有學習的榜樣,就會有更多的男性與女性能夠享受悠閒的身體律動以及自由的歡笑,因為家庭生活就是家庭生活,而不是第二輪班。      ▍最膠著的婚姻,一般來說是發生在雙方都重視事業甚於重視家庭,並且為他們在家裡應該扮演的角色產生爭

執的情況。沒有任何其他種婚姻比這種婚姻更缺乏感謝、交流的內容如此著重在爭執的主題上,而婚姻的生命跡象如此微弱。      ▍真正影響婚姻幸福的因素,是丈夫做家事的意願。      ▍「在我的青少年時期……我就發誓我絕不利用性從男人身上得到我想要的。這樣不自重也有損尊嚴。但當伊凡拒絕承擔他的家務責任時,我卻如此做了,利用了性。我對伊凡說:『要不是每天早上一醒來要面對這麼多事情,我也不會每晚這麼疲憊、性趣缺缺。』」──報導人南茜      ▍「對,她沒有照顧我MCP(男性沙豬)的需求。但我無法沒有這樣的需求啊,我在這種社會長大,我也是社會的受害者阿!所以我可以有這樣的需求,沒有罪惡感。我只是不能表

達出來!」──報導人賽斯      ▍「真的很難過我有兩個女兒,她們都將走進我要應付的那個世界。……如果有個兒子就好了,他不必面對這些矛盾,可以有身為男性的好處,可以毫無保留地專注於發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我這種想法,應該蠻可悲的吧!」──報導人妮娜    各界讚譽      在我們時代裡,這是一本討論典型家庭束縛的最好傑作。──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分析了兩性的工作與家庭常規對人們的影響,沒有任何一本書得以超越此書對於雙薪家庭敏銳、透徹與爭議性強的研究。──新聞日報(Newsday)      迷人、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讓我們重新省思婦女運動的未竟之處。──為人父母(Parenting)

     由於Hochschild的研究,「第二輪班」成為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概念:對眾多女性而言,下了班往往還得在家裡上第二個班。這本書中文版的問世,讓台灣讀者得以藉由Hochschild的生動描述,看到不同背景的美國異性戀家庭關於家務育兒的困境與協商策略。在同樣缺乏公共托育的台灣,更令人覺得心有戚戚,並讓人重新思考台灣托育與性別平等政策。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楊佳羚(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因為婦女運動的努力,台灣女人在勞動、教育以及政治參與,創造了新的扉頁,不少媒體和研究卻認為,女人的經濟獨立造成高離婚率。霍希爾德的研究不僅戳破這個普遍的迷思,也指出親密關係的關鍵殺手是婚

姻中停滯的性別革命。經濟變遷下,女人的生命經歷快速的改變;男人與國家還來不及回應這些劇變,這本書將看似個別的家庭議題,指向性別體制與結構所形塑的困境。──梁莉芳(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書精彩的田野發現,駁斥了許多常識性的預設或簡化的因果解釋。……除了資料豐富、分析精彩,本書的寫作風格,更讓它成為美國大學課堂的社會學必讀書。──藍佩嘉(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團結與康莊:越南的勞動輸出政策及其社會發展意涵

為了解決家務助理月薪的問題,作者張書銘 這樣論述:

本文的章節架構與寫作層次,基本上就是為了回答研究問題:「越南勞動輸出政策的實質內容是什麼,為何它可以有效地運作?」這一切得以有效運作就是因為國家透過「團結」(đoàn kết)的知識生產將國家民族、農村文化、家庭倫理連貫起來,唯有團結的國家、農村和家庭,個人才有存在的價值,這也是移工自我管理技術的根源。勞動輸出政策便是透過國家、農村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團結論述使之與移工主體接合,以形塑出具有生產性的移工主體。而「康莊」(khang trang)指的就是,越南勞動輸出政策下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所帶來的消除貧窮與地方發展的具體表現。 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勞動輸出的歷史過程與跨國移工

的形成」。1986年底越南共產黨決議實行革新(đổi mới)之後,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轉向商品市場化,革新的內容是「社會主義定向市場經濟」。國家因為開放私人資本,導致所有權多種型態的出現,國營企業不再是國家主要的經濟部門,各種新的經濟機會因而出現。結構上的政治經濟制度變遷帶來經濟機會的出現和戶籍制度的鬆動,農村內部的長子繼承制和農民土地的喪失,形成了一股將農民推向跨國勞動輸出的出路。革新之後,勞動輸出政策作為一項重要和長期的發展策略,是有助於國家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初期成果除了解決部分國內就業問題,也為國家增加稅收與外匯,因此在政府全力推動政策下,海外勞工的數量不斷成長。 第三章主要是討

論「國家對跨國移工主體的治理」。「國家―移工」間的權力關係不全然是傳統上由國家支配一切的權力關係,而是一種Foucault指涉的牧養權力關係,是建立在各種微觀運作機制之上。這部分先討論巨觀的國家勞動輸出政策,側重在國家制訂的各種法律和規範,並且指出勞動輸出政策可以有效運作的第一個制度安排是:「勞動出口公司」,這些勞動出口公司的功能和性質儼然就是國家管理的一環。第二個制度安排是:「基層代理人」,農村基層幹部的多重身份是涵蓋國家與社會部門(例如身兼共黨、政府和祖國陣線等群眾組織幹部),透過上下互相隸屬的職務關係(例如身兼村長和社黨委或是身兼村老人會主席和社老人會常委),結合地方和家庭的社會資本連帶

,成為國家政策在基層推動的堅定基礎。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勞動輸出下的跨國移工與社會發展」。越南勞動輸出政策的成功,不僅是從經濟成長方面來肯定它的,也是因為與社會發展的結合,具體表現出來的就是消除貧窮的政策目標。國家優先選送貧窮縣地區的政策對象出國工作,希望將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到貧窮地區,落實越南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đoàn kết)互助理念。海外移工透過匯款remittance和返鄉return home,為地方帶來各式各樣的發展型態,例如:匯款活絡了地方金融;蓋房子不僅改善了個人健康衛生,也創造許多地方就業機會;增加子女教育投資;有更充裕的資金進行微型創業等。 對移工及其家庭來說

,勞動輸出政策可以增加收入、投資子女教育、改善衛生健康、降低生存風險、增加儲蓄、促進微型創業等;對農村來說,可以消除貧窮、減少社福支出、增進基礎建設、活絡地方金融等;對國家來說,可以為國家賺取外匯、解決國內就業問題、提升人力資本和融入國際社會等。在國家鼓勵勞動輸出的政策下,地方上的黨支部書記、村長、祖國陣線各組織幹部等莫不以此為發展地方的可行方式。在政府機關、基層幹部和移工及其家庭眼中,勞動輸出政策無疑是一條邁向繁榮經濟、消除貧窮和改善生活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