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典藏雜誌停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小典藏雜誌停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慶雲,周蜜蜜寫的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 兒童文學卷 和王文興,白先勇,余光中,陳映真,楊牧等的 現文因緣(典藏精裝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典藏ArtcoKids也說明:本雜誌於2019年12月停刊,第184期為最後一刊。 全球第一本中文兒童藝術月刊--小典藏ArtcoKids,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邀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聯經出版公司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 陳冠至所指導 章弘傑的 民國時期上海地區報紙出版發行研究 (2019),提出小典藏雜誌停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民國時期、報紙業、上海。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系研究所 蘇全正所指導 呂國瑋的 由齋入佛- 嘉義朴子高明寺的發展及其地方社會互動關係 (2019),提出因為有 嘉義、朴子、佛教、齋教、高明寺的重點而找出了 小典藏雜誌停刊的解答。

最後網站蔡孟利/紙本科普雜誌的式微只因為大環境嗎?《科學美國人 ...則補充:這是繼2018年《牛頓科學雜誌》中文版停刊後,台灣科普出版另一個重磅紙本 ... 圖為一名國小學生閱讀《科學人》雜誌。(設計畫面/余志偉). 在台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典藏雜誌停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 兒童文學卷

為了解決小典藏雜誌停刊的問題,作者黃慶雲,周蜜蜜 這樣論述:

  本卷承接《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兒童文學卷》的編選體例,集中選錄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九年間的香港兒童文學原創作品,題材、形式多樣化,並且具有強烈的本土色彩。包括童話、故事、小說、散文、詩與兒歌、劇本、漫畫等。既有當時廣受兒童讀者歡迎的、羅冠樵為主筆的《兒童樂園畫報》代表作,也有深為家長和小朋友喜愛的、李祥為主筆的《小朋友畫報》代表作。十分注重兒童教育的兒童文學作家劉惠瓊在六十年代創辦了《兒童報》,由她本人和何紫(何松柏)、阿濃(朱溥生)等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創作出反映時代、社會、兒童生活狀況,以及切合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心理變化的兒童文學作品。另外,也選編了香港本

土知名作家西西(張彥)、綠騎士(陳重馨)、海辛(鄭辛雄)、小思(盧瑋鑾)等為青少年文學刊物《中國學生周報》《青年樂團》寫的小說、散文和詩作,以期呈現一九五○至一九六九年香港青少年兒童文學創作的歷史面貌。 本書賣點   (1) 本書作為資料工具書,全面整理、保存了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文學的第一手資料,補足現時香港文學資料的不足、缺漏,為今後的香港文學研究奠下重要的基礎。   (2) 本書編選原則、方法和體例嚴謹,盡量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學特色,兼具廣闊的包容性,亦與目前各地出版的各種文學大系的體例及規模相符,適合圖書館、各相關文學團體及研究機構典藏。  

民國時期上海地區報紙出版發行研究

為了解決小典藏雜誌停刊的問題,作者章弘傑 這樣論述:

清宣宗道光20年(1840),清朝政府與英國發生鴉片戰爭,隨後,清朝戰敗,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道光23年(1843),英國在上海設立租界,致使許多傳教士紛紛到中國創辦報刊,為清末上海地區報刊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正面的影響力與空間。辛亥革命爆發以後,清朝被推翻,封建統治對報紙業的限制減少,上海報刊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榮景,各種政黨報刊和商業性報刊大量出現,並且,日漸成為市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擬從清朝末年所成立的報業開始探索,直到民國時期所成立的報業。其探索的範圍包括報業的成立背景、發展過程、停刊時的景況,又或者其他有關於上海報業的各種社會活動,藉此使讀者能夠更了解報紙與圖書之間的

關係之外,也對當時與現今所產生的影響有所了解。本文共分為七章,其各章內容分別為:緒論、文獻分析、研究方法、民國時期報人的新聞活動、民國時期上海報紙業發展歷程、民國時期上海地區發行報紙的內容析探、結論,期盼能夠對中國近代報刊史的填補有所幫助,也希望能為中國近代的圖書事業史,再添新頁。

現文因緣(典藏精裝版)

為了解決小典藏雜誌停刊的問題,作者王文興,白先勇,余光中,陳映真,楊牧等 這樣論述:

台灣文學史上第一本完整記錄 《現代文學》雜誌創刊、休刊、復刊、停刊、重刊的故事與因緣 38位作家娓娓道出各自與雜誌之間的因緣互動   增收1959年白先勇致夏濟安信件   及從未公開發表的夏濟安〈祝辭〉專文等10篇文章   由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董陽孜女士題寫書名   經典重現,為時代做一註解。   現在沒有什麼「派」什麼「體」可供模仿,只好憑自己的本事來摸索,來創造了。你們也許會成一個什麼「派」,創一種什麼「體」,也許還會有那種不爭氣的生在   你們以後的人來模仿你們。你們現在既然不能模仿,那只有創造了。不用說,你們的責任重大,你們的工作艱鉅。── 夏濟安   這本雜誌結集了青年精英

,做「五四」的再傳播,傳播民主和科學─現代化的種子,影響力普遍而深遠。我不是說其他一些優秀的刊物沒有這麼做,而是其他一些優秀的刊物,沒有《現代文學》這麼早和這麼認真。── 柏楊   《現文因緣》,收集了《現文》作家的回憶文章,這些文章看了令人感動,因為都寫得真情畢露,他們敘述了個人與這本雜誌結緣的始末,但不約而同的,每個人對那段消逝已久的青春歲月,都懷有依依不捨的眷念。── 白先勇   我和幾乎所有全部為《現代文學》的創刊,休刊,復刊有關係的朋友一樣,我們都不約而同保有一份對新文學之現代精神的期待,所以在一長期,延續的過程裡,我和他們曾經確切地以這刊物為重心,在互相噓問關照著,互相激勵,安

慰著。── 楊牧   回望《現文》,似乎它一直就注定了是個「新銳」雜誌,一批批年輕的學子參與,然後離開走上他們各自更成熟的道路。因而《現文》標誌的正是在那一段歲月中,許多人的青春。── 柯慶明   《現代文學》雜誌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雜誌之一。1960年3月5日,由台大外文系的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等人發起,張先緒設計封面,劉紹銘撰寫發刊詞的第一期《現代文學》創刊了,從此創造台灣文學史上的一頁傳奇,開拓了許多台灣作家和讀者的文學視野。   《現代文學》雜誌致力於發掘新作家,以研究並提倡最新文學寫作技巧為宗旨,一方面譯介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如卡夫卡、福克納、海明威、喬伊斯、勞倫

斯、卡繆、艾略特等人的創作與理論,一方面刊載大量的短篇小說、散文等創作,造就許多迄今猶屹立文壇的詩人、小說家,例如王禎和、施叔青、黃春明、陳映真、七等生、李昂……等,對於台灣文學有非常大的貢獻,是引領台灣現代主義潮流的關鍵刊物,在帶動1960年代台灣的現代文學進程上,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現代文學》出版發行的13年間,編輯人事不斷變動,從雙月刊轉為季刊,出刊至1973年9月第51期後因為資金問題宣布停刊。1977年7月遠景出版社負責人沈登恩支持復刊《現代文學》,到1984年5月發行了第22期後再度停刊。1991年12月,當時任職於《聯合報‧聯合副刊》、《聯合文學》雜誌的丘彥明,有感於《現

代文學》雜誌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影響力,策畫重刊《現代文學》雜誌,編纂整理曾於《現代文學》雜誌上發表過文章的作家大事年表及作品索引,同時廣邀與《現代文學》雜誌曾經有關係的主編和作家們撰寫、記錄、過去編輯雜誌時,或投稿、校稿過程的回憶與往事。於是復刊前的51期雜誌變成19冊精裝合訂本,由現文出版社出版發行。《現文因緣》原隨《現代文學》重刊問世,為套書之一冊,並未單獨發售。經時日淘洗早已絕版,現重新編排出版,為時代做見證,留下美麗的文學印記。   本書作者群(依姓氏筆畫排列):   三 毛、水 晶、王文興、王禎和、白先勇、朱西寗、何 欣、余光中、李 昂、李 黎、李歐梵、杜國清、辛 鬱、林清玄、林懷民

、姚一葦、施叔青、柏 楊、柯慶明、夏志清、夏濟安、奚 淞、荊 棘、張 錯、陳雨航、陳映真、陳若曦、楊 牧、葉維廉、蓉 子、劉大任、劉紹銘、歐陽子、鄭樹森、戴 天、鍾 玲、叢 甦、羅 門  

由齋入佛- 嘉義朴子高明寺的發展及其地方社會互動關係

為了解決小典藏雜誌停刊的問題,作者呂國瑋 這樣論述:

  最近數十年來臺灣對本土文化與歷史議題之重視越來越高,研究的題目也愈加廣泛和深入,其中「宗教研究」同是重要的議題之一。臺灣的宗教發展,尤其是民間的宗教信仰,更是和民眾的大小生活密不可分,並影響著臺灣數百年來的歷史,直至今日。嘉義縣朴子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當地居民在開墾、居住和活動時也逐漸產生了宗教信仰和靈驗傳說。其中朴子高明寺是嘉義少數由龍華派齋教之齋堂改建而成的佛教寺院,歷經清末、日治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不同的發展階段,而在每個時代又有不同的面貌與發展。本研究主要以高明寺和其前身-齋教龍華派之正心齋堂,作為臺灣佛、齋教歷史發展的縮影來探討,並針對廟宇與地方信徒、居民和政府的互動關係探

究,以了解高明寺與朴子當地社會的發展與交流,以及在當地歷史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