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堂訂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小樂堂訂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穎卿(Bubu)寫的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樂堂訂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為了解決小樂堂訂位的問題,作者蔡穎卿(Bubu) 這樣論述: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回,  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孩子的認真與天真,同樣都令人愛憐。我們的教養任務,就是保存這樣的本性。每個好大人都可以透過許多小事,為孩子詮釋生命的美好,在他們的心靈裡留下幸福的感覺。   我很贊成「情境教育」的主張,於是試著以「小廚師」活動來投射我對教育的熱情,並以此印證孩子需要家庭的關懷。我就像在當一個生活的主人,以工作邀約孩子與我品嚐生活;我所掛念的,是自己能不能展現幸福的總總面貌給孩子?那些感覺包含:   我很歡迎你與我一起工作。  我想教你做出比你自己想像更難的作品,因

為我知道你一定可以。  我不怕麻煩但你不要緊張,因為我會等你一下。   我一點都不在乎這份影響夠不夠大,每一次從幾個孩子身上所激盪出的生命熱情以及領略到的希望,已經使我感到滿足。愛是需要學習與努力的,只要有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記得與我們靜靜工作時的愉快,那就是我投資給幸福所得到最豐厚的報酬。   這個活動一直能持續做下去的場地是「家庭」,能不斷給予機會的也只有「父母」。我願它是一場愛的接力,從我手中傳到你的家庭裡。如果家家都有「小廚師」,每對親子之間應該會有更向心的家庭愛,每個孩子也將會有更完整的生活力。——蔡穎卿 關於本書   餐桌雖然只是一方木頭或其他質地形塑的圍坐空間,但在餐桌的活動中,一個

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很容易就顯露而出。餐桌文化絕非只是口腹之間豐盛與美味的問題,它或許可以被視為最見微知著的教養顯示。   2009年2月,蔡穎卿展開了一項生活教養計畫——「小廚師」活動,藉由餐飲工作的練習場,讓孩子從備料、烹調、點菜、上餐到買單,擔任一天的小廚師,希望幫助孩子習得烹飪實作、美食的知識、時間感與自己對餐廳文化的貢獻,真實體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也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每次的小廚師活動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活劇場,不同的孩子表現出不同的特質,不同的事件投射出不同的思考;蔡穎卿把這些小廚師的工作身影與歷程,以及從中獲得的教養啟思,化為溫柔流動的影像與文字記錄,提醒父母好好照顧

自己的孩子,陪伴他們一步步地發現自己、肯定自己、美好自己。   第一部分〈愛的接力〉,將「小廚師」一年半來的帶領活動日記整理成27篇有主題的分享,期待父母不只視其為一場活動的觀察,也能找到與孩子相處時,適合每一個家庭的同工方式。   第二部分〈美的實作〉,則是以寫給孩子的角度,一方面呈現小廚師的現場料理紀實,一方面設計各種讓孩子感受小小樂趣的食譜實作,分享其中的知識、操作方法與趣味。只要父母願意協助孩子,在家裡一樣能創作這樣的喜悅,共同探索生活的輕盈美感、體會認真投入工作的快樂。 【我的幸福投資——關於小廚師的美好分享】   ◎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在同工之中,我親眼目睹被信任的

孩子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信任交託與能幹成長於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環。   ◎因為注意孩子的反應,我一觀察出他們聽不懂我的話時,馬上就改變另一種說法來增加了解的可能。我盡量避免使用同樣的說法,只靠著增加口氣的力度來達成溝通。   ◎這是我當母親與教學時永遠掛在心上的準則:真主意不能假商量;不是選擇就不要用問句。假的民主只會引起沒有邏輯的言辭辯論,沒有道理支持的訴求,氣勢雖大卻很空洞。   ◎如果我想出口稱讚一個孩子,一定會說出為什麼他受我欣賞的具體事實或行為。有比讚美更重要的事,是不要隨便詆毀、批評、強硬插手,或以善意與心急搶奪任何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出錯時,讓他們完整地了解處理的方法並親自

整頓,是更好的選擇。我相信成人帶領孩子面對錯誤的穩靜態度,能慢慢累積成他們將來引以為參考的判斷根基。   ◎如果我們都把語言留給最有用的分享,而不是用來做耳提面命的反覆告誡,相信學與教的人都會有更多的空間,並能從穩靜的思考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觸發與分享。   ◎我把公平當做一種愉快的心情來自我要求,只求自己的情感出發時都相同,而不是用刻意的行為來彌補不公平或昭彰公平的決定。一旦緊張自己公不公平,一定很難做到公平。   ◎孩子實在有天生包容、彼此接納的美好性情。我常忘情看著他們專心一致地提攜合作,教的人一片真心,學的人一片誠意。我也因而更了解孩子的潛力,童心善意確實是世界的珍寶。   ◎只要激起

孩子對眼前工作的挑戰熱情,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執著與能幹。我並不擔心孩子的能力不夠,他們能做多難,關鍵常在於我們願意給多少機會。   幸福絕非是一種叮嚀,而是一種傳達與展示。除了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緊抓住生活的各種介面,用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愛與關懷,我想不出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培育出一個熱情的孩子。 作者簡介 蔡穎卿(Bubu)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

日記》《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個人部落格:www.wretch.cc/blog/bubutsai 【推薦序】讓心中感動的漣漪擴大   鍾惠蘋【自  序】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蔡穎卿致本書的攝影者——我的先生Eric愛的接力緣起了解反應真主意不假商量選擇來!我們來…… 好好回應好玩小老師,好架勢啟動思考的能力自信的本質責備與安慰之間馬麗亞卡拉絲的啟發判若兩人公平秩序安全沒有跟不上的孩子跟進大與小教育的成本孩子的心懷老吾老,幼吾幼相親推薦書幸福童言童語種種可愛美的實作【看看小廚師怎麼做】實作分享1:做菜就像蓋房子一樣實作分享2:靜靜聽,

認真看,專心做實作分享3:用擺盤為主菜加分實作分享4:甜點與快樂實作分享5:責任、辛苦與好吃【來!我們也來試試看】   搖出來的魔術:手工奶油嘴甜心也甜的禮物:棒棒糖夏天的好朋友:水果冰沙甜美的分享:焦糖烤布丁為家人做早餐:白煮蛋想要,就動手做:蛋杯不會「遺忘」的味道:蛋白糖漂亮的好「手」藝:甜薯茶巾絞最特別的禮盒:馬鈴薯沙拉神氣的小元寶:包水餃西方麵疙瘩:馬鈴薯餃發揮你的好創意:蔬菜派享受拉絲的樂趣:披薩在餐桌上環遊世界:小旗子把食物變得更美麗:紙環【後記】謝謝我同工的伙伴們【附錄】我的幸福投資 推薦序讓心中感動的漣漪擴大摯友 鍾惠蘋   在一次電台的專訪中,Bubu談到她是個很有耐心,

但同時也很沒有耐心的媽媽。她舉例:教女兒綁鞋帶時,她願意以幾天的時間,清楚而仔細地耐心教導,確定每個步驟她完全都學會了;而不願因匆匆教導,日後為了沒有真正明白,需要一而再為綁鞋帶的事煩心。這次對話令我印象深刻,也看到Bubu個性中的某些特色─確實,精準,敏銳,實用。   本書分享的是在小廚師課程裡,Bubu與孩童在教導─學習互動中的觀察所感。我們一向重視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其實在書本外,動手做的過程更能看到孩子的學習是否紮實,在崗位上的盡心投入更能帶來內心滿足的自信。   〈小老師,好架勢〉提到她在工作安排上刻意打破年齡的迷思,因為我們總以年紀設限了許多的可能;此外也提醒大人在教導孩童時,不能

只停於口頭示範,為人師者一定要有不怕麻煩的心態,才能提供給孩子真實學習的機會,即使產生錯誤的結果,也是學習中可貴的經驗。在〈讚美與自信〉一文,我們常對孩子說「你好棒」,其實對孩子而言,這是很含糊空洞的言詞。在孩子逐步努力完成工作中,隨之產生踏實自信的能力,大人發自內心的讚賞並能說出具體事實或行為,對孩子才能產生實質的鼓勵。   〈真主意不假商量〉提到當小朋友互換原已安排好的工作,身為大人如何不強勢介入,卻又能顧及願望與公平的機會,使一份看起來無趣的工作,因著適當的引導而產生對工作的投入和執著,當不起眼的工作被肯定稱讚時,亦開啟孩子心靈的新視界。聖經有言:「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意謂大

人不要常以自己的經驗,擅自為兒女做決定、下結論,或在言語行為中不尊重感受,以致惹孩子的怒氣,長久更會使他們失了志氣。   在書中另一單元,是教導小朋友動手做的食譜。我本以為之不同於一般食譜,會簡化困難度或複雜性,但正如Bubu一貫的信念,問題不在難易,安全性是首要的考量,因需要父母的協助,所以在內容設計上以食材器皿的方便性但又不失趣味來定調,期盼親子在配搭互動中,不僅完成美味成品,更體悟到在汗水與麵糊中,也可能無預警地開啟心靈喜悅,美好回憶也有可能在廚房的混亂中累積。   以前中文系老師鼓勵我們寫作要以「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為目標;其實Bubu的文章所寫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熟悉的場景,只是

我們太輕忽心中晃過的感受,沒有認真正視問題所在,而少去省思其所帶來的哲理智慧。   猶記大四畢業時,學校對畢業生有份身家及職業的調查統合,中文系的我們,所填的職業不外乎是教師、作家、編輯;而Bubu填的竟然是「家庭煮婦」,不免引起同學心中的疑問,這個普通平凡的頭銜,是份正職嗎?它不是工作之外,另一個身份嗎?二十多年過去了,在生活上,Bubu大大實踐她對「家」衷心的熱愛及夢想,無論對女兒的教養,對精緻美食的樂在其中,更令我驚豔的是對理想家居裝潢的設計和監督施工,才明白一份對家原始的愛,透過屋內溫馨擺設的呈現,廚房飄出香味給予的安定感,以及點滴教導所開啟的心靈對話,在內外兼顧的經營中,都可看到因為

用心付出,得以培育家人快樂且健康的美好關係。本著樂於與人分享的理念,Bubu以同樣細膩的觀察和感受延伸到小廚師的學習,在完成一道道精緻餐點的過程中,不僅教導孩子的做事態度,也給大人更多的省思和挑戰。 自序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回,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蔡穎卿   我曾在演講中回答一位年輕爸爸的詢問,他想知道我如何能花費這麼多心力舉辦活動,我告訴他:是年齡的問題。如果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即使我已有帶領孩子的能力,也絕不會舉辦「小廚師」活動。因為在那個階段,我正忙於工作也忙著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當時,

我的工作與教育並無任何相關,即使深信某些想法值得分享,我還是得先把屬於自己的本份責任好好完成,再談其他。   時間轉眼過完二十幾年,當我以虛歲五十的精神與體力來動手帶領「小廚師」活動時,我所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經過自己生活實證的經驗與收穫。藉著對「小廚師」的觀察,來說服每對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就是我這一年半來從工作中抽空、克服一些困難繼續舉辦這個活動,並動手整理這些資料最重要的推力。   在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的此時,我更加了解,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力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不一心想尋求更神效的教育妙方,這個社會的教育問題自然會單純許多,父母的心才能安定下來,而所謂的社會風氣也才有自然改變的可能。

  商業概念蓬勃發展的今日世界,教育理想真正的敵手與阻礙,也許是那份「可以將之市場化」的敏銳嗅覺,與刻意曲解競爭所引發的爭先恐後。於是,當一個孩子被看見的時候,他背後可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一分也沒有被遺漏地同時被計算,只因父母對於教育成果越來越熱切,並願意花大筆金錢來作為投資的籌碼。   父母當然應該為孩子投資,然而,金錢卻非唯一的可能,也非萬用的靈丹。恰恰相反的是,有些教育如果缺了父母的意願和參與,原本自然而能有的成果反而會越離越遠。   去了更多地方、認識更多的孩子之後,我益加確信,教育絕不是因為透過某一種主張而造成影響的。教育的改變是來自誠意與作為,光是贊同或反對都不夠,我們得提供機會、採

取行動,孩子才能從社會的主張中受益。還是莎士比亞的那句話:「只有行動才有力量。」   承蒙許多讀者對我的信任,「小廚師」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收到一千名等待參加的小朋友,估量自己的力量之後,我隨即關閉了網路上的報名。有記者問我:「既然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收到一千個小朋友,為什麼妳還說,這個活動不能『商業化』?」   也許這樣回答會更清楚:這個活動的形式並不是不能商業化,教孩子做菜或帶一個活動有什麼難呢?但其中細緻照顧的精神的確是無法商業化的。也因此,我認為這個活動一直能持續做下去的場地是「家庭」,能不斷給予機會的也只有「父母」。如果你讀完我書中的分享,並真心看重這些價值,徹底執行就不再是困難的決

定了。   我很感謝所有參加過活動的小朋友,更感謝他們的父母親如此地信任我,並允許我刊登活動的照片。雖然,做一場「小廚師」遠比餐廳正常的營運更辛苦,但其中的快樂與隨著照片所留下的童顏笑貌,卻也是無可取代的。   我在最感到辛苦的時候,常常會想起以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而聞名的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女士。她曾在拜訪「少年宮」時與一位小男孩一起拉琴,照片中夾著琴的頸項雖然是微微上昂的,但帶笑的眼神卻往下望。她充滿情感的凝望剛好與小男孩神氣夾琴上望的眼神知心交會,那笑裡所代表的傳承與希望,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回,然後用

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致本書攝影者——我的先生Eric   我必須非常誠實地說,如果不是因為Eric在每次小廚師的活動中特地為我留下這些照片,我繼續這個活動的熱情也許無法一次次地重新燃起。   無論我外出演講或接受採訪,當大家看到我的確花了不少時間在實作之上,總喜歡問我:「妳先生對於妳這些想法都給予支持嗎?」   我確實受到全家人的支持,當然,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條件已在序中提過,那就是我已經把兩個女兒都照顧長大了,在盡責任的優先順序上,不用面對應該先把時間付給誰的掙扎。不過,即使是這樣,持續這些活動所需要的幫助與鼓勵,也絕對是實質與大量的。   每次辦完一場「小廚師

」,我總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看到Eric會在無意間舒展或搥打身體。我知道那是他為了要捕捉孩子專注可愛的動作與神情,又為了不打攪他們工作,得十分敏感地體會工作動線,自動讓路,所以,他常以奇怪的姿勢在拍照,並在不同的工作站中跑來跑去、神出鬼沒地搶下他所能掌握的一切瞬息。孩子不是他的模特兒,除了搶到的鏡頭之外,我們不提供任何特別的方便,有時他一不小心擋到我們一點點路,我就視他為蒼蠅一般,揮之唯恐不及。   攝影,而是他完全了解並讚許我對教育的想法。所以,在每次「小廚師」之後,雖然我們腰痠背痛的原因並不相同,但看著照片嘴角泛笑的愛卻是一模一樣的,即使這些孩子並非我們的子女。   我記得Eric每次對我說起

自己錯過哪些美妙片刻時的扼腕神情,我最感動的,是他又對我說:「再精彩也絕不要求孩子重做來拍照,因為這就打斷了他們對於活動進行的真實感受。」他這樣地珍惜著孩子的心情,使我也同時領會到他對我的珍惜;我想,這就是別人口中說著的鼓勵吧!   幾十年前,攝影家卡希用一具簡單的相機拍下許多精彩的鏡頭,他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未按快門時先看和想,心和腦才是真正的透鏡。   對於孩子,珍惜他們,使他們感到自在,是Eric透過鏡頭捎給我的訊息,我因此而更加懂得要如何親近孩子,更加了解無聲的影像中,永遠記下的種種可愛。   謝謝Eric! 緣起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在同工之中,我親眼目睹被信任的孩

子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信任交託與能幹成長於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環。讓我們把教養觀念都落實在生活中吧!教養是表現而不是表達。‭ ‬「小廚師」活動在我的心中萌芽雖久,但真正讓我把念頭催化成行動的,是十二位復興小學的小朋友。兩年前,我曾受一位家長之邀,在太平洋百貨公司俱樂部的烹飪教室與幾個家庭相聚,那天,我帶了幾對親子一起學做年菜。幾個月之後,發起的家長淑惠再度與我聯絡,當時,我已在三峽安置好自己的餐廳並開始營業。淑惠問我能不能再辦一次類似的活動,在答應她的那一刻,我心中浮現了幾度計畫與揣想過的「小廚師」畫面。我脫口就說出要為他們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心裡的勇氣至今還弄不清楚到底打從哪裡而來。總之,在二

○○九年的二月,「小廚師」活動就在復興小學那十二位大大小小、聰明可愛的小朋友的靈活身影之下,揭開了序幕。活動之前,我在自己的網站中貼了一個關於Bitbit Café的營業告示。親愛的朋友:星期五(二月六日)的下午,我們的第一批小廚師將進駐店裡,為他們的父母親烹調一套從前菜到甜點的正式晚餐。因為這場教學與實作的時間很長,我們將無法提供晚餐的訂位,午餐也將在一點半結束,以清潔用餐現場。特此敬告更感謝您的體諒!對於二月六日與孩子的實作,我滿懷著愉快的期待,希望這會是一場非常特別的晚餐。這些家長給了我機會,我計畫把幾種不同的想法綜合在這堂課程的實作之中。我希望孩子們能學到——美食的知識烹飪實作安排工作

順序的重要時間感呈現設計的重要與自己對餐廳文化的貢獻記得小時候,父母師長是從農民的辛苦來引導我們體會「惜物愛人」的教育。對我這樣在鄉下長大的孩子來說,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境一點都不難。我們的生活環境舉目可見稻田與農民的勞動身影、也有漁民在颱風天中不知能否平安歸來的生活辛苦體會。在那樸實的年代,浪費食物是連別家大人見了都要責備的,更何況是自己的父母。但是,年代改變了,現在的孩子即使在父母面前糟蹋盤中的食物,懂得為種種不當的態度而教導孩子的父母,恐怕也不多見了。請別人調整來順應小孩的喜好,成了父母愛孩子的新方式;更有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為孩子做了不良的飲食示範。在我的餐廳中,就曾發生

過好幾次讓我們都瞠目結舌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母親在等孩子下課前先進餐廳就座點餐,她交代服務員說:「你們一定要在我的孩子到之前把他的菜上桌,否則,我會被他罵死。」多麼奇怪的改變,如今不但是父母怕被孩子罵死,當小朋友把桌上用來加進咖啡與茶的方糖拿來泡水玩而被勸阻時,有父母竟索性把一整碗的方糖都拿起來倒入水中給我們看。我很想知道,那一刻,眼看著這一切發生的小朋友,從父母行為中得到的教養訊息是什麼?這會影響他將來行事為人的價值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