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名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巴洛克名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島智章寫的 世界絕美穹頂蒐藏:宏偉建築,細緻裝飾,神秘氣息,魅惑風情。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句句有梗的西洋藝術小史:藝術史很難嗎?有梗就不難 - 博客來也說明:緊接著,巴洛克時期的卡拉瓦喬拋棄了古典的理想美,尋求真實;洛可可時期的布雪等人甚至把古典美貶得 ... 一日一頁藝術史:認識365幅名畫與藝術名作的美學素養課.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謝鴻均所指導 林子揚的 療傷路-林子揚創作論述 (2021),提出巴洛克名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複合媒材創作、創傷、釘刑圖、療癒。

而第二篇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應用設計研究所 洪慕藍所指導 邱珮銣的 洛可可風格應用於多元穿搭服裝創作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洛可可風格、多元穿搭、一衣多穿的重點而找出了 巴洛克名畫的解答。

最後網站【賴瑟珍看台灣】中天溫泉渡假飯店父子檔承先啟後為地方耕耘則補充:【旅奇傳媒/旅奇傳媒/記者-張偉浩】矗立於礁溪街上,以宏偉巴洛克式建築本體外觀,搭配西式歐風精緻設計內裝,呈現藝術美學的中天溫泉渡假飯店,融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巴洛克名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世界絕美穹頂蒐藏:宏偉建築,細緻裝飾,神秘氣息,魅惑風情。

為了解決巴洛克名畫的問題,作者中島智章 這樣論述:

仰望祈禱 神聖靜謐 構造之美 深陷其中   教堂建築外在宏偉、內在精緻,當所有人讚嘆著四周的美麗,卻忘了抬頭看看,「穹頂」,如此美麗又令人遐想的所在。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具代表性畫家的曠世巨著、不同文化的裝飾美感、歷史悠久的教堂結構美學。有著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米開朗基羅所繪,優雅瑰麗的穹頂壁畫的西斯汀禮拜堂、有著古色古香的巨大圓頂、亮光神聖地灑入,感受莊嚴祥和的羅馬萬神殿等。一舉收錄全世界79處絕美穹頂裝飾,描繪眾神之愛、創世紀場面,恍如在天際一般的穹頂,金碧輝煌的圓頂與各式各樣寫實的繪畫互相輝映,讓人目不轉晴。新古典主義式、拜占庭式、羅馬式、哥德式、伊斯蘭建築,反映各時代之美的建築,即

使不能親自前往朝聖,也能透過書中來趟巡禮,似近還遠,彷彿跨越,就是另一個世界。   附全彩寫真,即使不容易取得的角度及細部也完整收錄。本書讓讀者能完全享受穹頂的立體裝飾與彩繪壁畫共同合奏出的美妙旋律,絕對不容錯過。 本書特色   具代表性畫家的曠世巨著   一提到名畫,或許不知不覺就會聯想到在美術館內裝飾在畫框中的畫作。不過,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所珍藏的名畫無以計數,若未親自到現場就無法觀賞到。這些名畫就是無法搬運的天花板畫及壁畫。   不同文化的裝飾美感   義大利的古都拉溫納(Ravenna)有很多古代的建築物遺留迄今,有從5世紀至6世紀所建造的早期基督教建築,以及代表拜占庭帝國之建築

等珍貴的建築物。在這些教堂內,使用馬賽克,在牆壁及穹頂上彩繪耶穌與聖人圖像。以馬賽克鑲嵌裝飾,自古以來就已存在,但亦充斥著以前統治過拉溫納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之文化特徵,同時也承繼了伊斯蘭的建築特色。不過,與基督教迥異,伊斯蘭建築所描繪的並非人物,而是各種圖案。在基督教建築方面,具代表性的裝飾有穴怪圖裝飾(grotesque)。這是受到文藝復興時期所發現古羅馬遺跡的裝飾之影響而做成的裝飾。此外,在各時代以裝飾用灰泥所製作的立體裝飾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歷史悠久的教堂結構美學   由於興建需要漫長的時間,因而透過反覆改建,兼具備各種建築特色的建築物也並不罕見。依時代及地區不同而呈現出

截然不同的結構美學,乃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教堂建築之巨大魅力所在。   Painting  具代表性畫家的曠世巨著…6 西斯汀禮拜堂 文藝復興巨擘描繪創世紀場面之傑作…8 聖尼古拉教堂 裝飾與溼壁畫合奏美妙的旋律…10 維奇歐宮 大廳描繪翡冷翠的繁華景象…11 凡爾賽宮 建築物整體散發出法國的榮耀光芒…12 梵諦岡宮 年輕的天才畫家拉斐爾•桑蒂遺留無數名著    …14 聖母百花大教堂 圓頂繪有名建築師所作巨幅畫作「最後的審判」…16 新聖母大殿 大廳內裝飾色彩鮮豔的溼壁畫…18 卡塞塔王宮 宏偉的宮殿凌駕西班牙本家,繪畫也華麗無比…20 法爾内塞宫 描繪眾神之愛的巴洛克名畫…

21 巴貝里尼宮 栩栩如生的繪畫幾可亂真,誤以為是雕刻作品…22 梅迪奇–里卡迪宮 依角色搭配華麗裝飾的巴洛克名畫…24 聖安德肋聖殿 觀賞渾厚且華麗的圓頂,享受兩位名畫家畫作之樂趣…26 聖安德烈教堂  阿爾貝蒂尼於世界遺產城市所設計建造的教堂…28 人民聖母教堂 如美術館般陳列著許多大師級作品    …30 法爾奈斯莊園的國王階梯(Scala Regia) 文藝復興時期的溼壁畫環繞著螺旋形階梯…32 帕多瓦聖安東尼教堂和洗禮堂 浮現出鮮豔藍色的神祕穹頂畫…33 聖新伯立咸教堂 為歷史悠久的教堂平添色彩豐富的聖母戴冠…34 聖依納爵教堂 巴洛克後期名畫家所描繪的雲端世界…35 聖塞文-梭爾-

加爾坦佩修道院附設教堂 世界遺產的教堂穹頂畫如畫卷般呈現開來…36 聖以撒大教堂 金碧輝煌的圓頂與各式各樣寫實的繪畫相互輝映…38 施泰因豪森教堂 洛可可風格的裝飾與瑰麗的穹頂畫融為一體…40 Mosaic & decoration 不同文化的裝飾美感…42 塞利米耶清真寺 洋溢著亮光的清真寺是土耳其大師的不世出名作…44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建有大小35個圓頂,美輪美奐的藍色清真寺…46 伊瑪目清真寺 宛如夜空中有無數的星星閃爍著…48 莫克清真寺 彩繪玻璃的色彩與纖細的立體裝飾令人目不暇給…50 哈珊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各地的工匠競相爭奇鬥豔打造宏偉的清真寺…52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巨型水

晶吊燈照耀著21世紀超級奢華的清真寺…54 蘇萊曼尼耶清真寺 白底的空間將植物圖案與阿拉伯書法襯托得格外好看…56 阿里卡普宮 具有音響效果的鏤空造型也散發出藝術氣息…58 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 王公貴族專用的清真寺圓頂裝飾高雅精緻…59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近代埃及之父所創建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風格的清真寺…60 泰姬瑪哈陵 對亡妃之愛所誕生的印度建築傑作…62 阿爾卡薩宮 採用伊斯蘭文化建造而成的基督教國家之宮殿…63 克拉塞的聖亞坡理納聖殿 在義大利的古都保有6世紀遺留至今的穹頂畫…64 亞略派洗禮堂  遺留至現今彌足珍貴的「異端派」設施…66 加拉•普拉西提阿陵墓 描繪十字架及夜空的穹隅

圓頂…67 聖維塔教堂  拜占庭建築傑作遺留下色彩繽紛的馬賽克畫作…68 基督復活大教堂 色彩絢麗的馬賽克畫布滿了整個教堂…70 城外聖保祿大殿 倖免於被火災燒毀的馬賽克畫也繪有教宗的圖像…72 科爾多瓦清真寺 伊斯蘭色彩餘緒猶存的教堂…74 特里爾大教堂 反映各時代之美,歷史悠久的教堂…76 天主之母教堂 藍色彩釉瓷磚與金箔裝飾競相爭奇鬥豔…78 斯特拉霍夫修道院  洛可可風格美學彩繪知識源泉…80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方格穹頂裝飾著歷代教宗徽章,頗具威嚴…82 恩寵聖母教堂 哥德式的中殿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祭壇融合成一體…84 柏林大教堂 於戰後重建成新巴洛克風格的豪華教堂…86 瑪達瑪莊園 以

溼壁畫及灰泥彩繪裝飾,描繪出精細雅緻的圖案…88 Constuction 歷史悠久的教堂結構美學…90 巴塞隆納的聖家堂 迄今仍在興建中的天才高第未完成作品…92 馬略卡島大教堂 高第在哥德式建築上大放異彩…94 沙特爾大教堂 在寬敞的空間中輝耀著沙特爾藍…95 西敏寺大教堂 大瓣花朵盛開的英國哥德式之傑作…96 坎特伯雷大教堂 坐落於基督教初傳來之地,為英國最早期的哥德式建築…98 亞眠教堂 高達42公尺,恍如在天際一般的穹頂…100 聖德尼大教堂 從玫瑰花窗灑下亮麗的光線,為哥德式建築的誕生地…102 聖史蒂芬教堂 殿堂式教堂的穹頂上描繪著美麗的網目圖案…104 聖史蒂芬教堂 巴洛克繪畫與

華麗的橫貫拱門相得益彰…105 索爾茲伯里大教堂 架設在空中的大小尖頭拱門美麗動人…106 約克大教堂 與彩繪玻璃融為一體,形成如萬花筒般的穹頂…108 巴黎聖母院 早期哥德式樣貌遺留迄今的有名建築…110 林堡大教堂 羅馬式與哥德式諧調的兩種樣式…112 漢斯聖母大教堂 夏卡爾的作品中也不乏與法國王室相關的大教堂作品…114 聖維特大教堂 遙遠地傳到布拉格的哥德式建築美學…116 帕維亞卡爾特修道院 令人印象深刻的藍色穹頂與包覆著教堂內的溼壁畫美不勝收…    118 亞琛大教堂 加入哥德式特色的德國版拜占庭建築…120 聖索菲亞大教堂 架設著龐大圓頂的拜占庭建築之代表…122 聖馬可大教堂

黃金教堂中金碧輝煌的圓頂呈十字形並列著…124 聖安東尼奧教堂 教堂因哥雅的名畫而成為美術館…125 聖伯多祿大殿 誕生了2位大師的巨大圓頂大教堂…126 聖瑪麗亞卡瑟利教堂 四福音聖史所環繞的簡樸圓頂…128 聖羅倫佐教堂 鑲嵌著多采多姿的圖形,洋溢著結構美學…129 羅馬萬神殿 亮光神聖地灑入古色古香的巨大圓頂…130 聖三位一體教堂 華麗的裝飾襯托著洛可可風格的穹頂畫…131 聖勞倫斯堂 在開放的空間懸垂著浮雕傑作…132 聖沙弟樂聖母堂 名建築師創作出錯覺的內部縱深…134 聖瑪德蓮教堂 朝聖路起點簡樸而莊嚴的教堂…136 克呂尼修道院 繁華落盡的宏偉修道院之容貌…137 聖比亞焦教

堂 在古代神殿式的裝飾上架設白色圓頂…138 聖米尼亞托教堂 簡樸的木造屋架與熱鬧非凡的幾何圖案…139 佛羅倫斯聖神大殿 運用整數比例,簡約卻不失細膩的設計…140   編輯特選   ★林堡大教堂(德國∕林堡)   羅馬式與哥德式諧調的兩種樣式   林堡(Limburg)位於萊茵河支流的萊茵河畔,在其山丘上建有林堡大教堂(Limburg Dom)。這座教堂完成於13世紀中葉,其外觀係在萊茵河流域到處都可看到的羅馬式建築,內部則具有哥德式建築的特色,如尖頭拱門與玫瑰花窗等,兼具兩種建築風格。此外,六分穹頂、無數的溼壁畫、紅白對比分明的門面等,有很多值得一看之處。   ★巴貝里尼宮(

義大利∕羅馬)   栩栩如生的繪畫幾可亂真,誤以為是雕刻作品   17世紀巴洛克時期義大利的代表畫家彼得羅.達.科爾托納(Pietro da Cortona)所作。在日本的知名度不高,其作品大多為溼壁畫,若未親自到現場就無法觀賞到。科爾托納在皮蒂宮(Palazzo Pitti)的穹頂畫及壁畫,以及與受教宗烏爾巴諾八世(Maffeo Barberini)之託,在巴貝里尼宮(Palazzo Barberini)大廳所作之穹頂畫,並列為他的代表作。在穹頂布滿了他所描繪之作品,看起來宛如雕刻的部分也全部以繪畫呈現。   ★塞利米耶清真寺(土耳其∕埃迪爾內)   洋溢著亮光的清真寺是土耳其大師的不世

出名作   遠近馳名的伊斯蘭建築名作塞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座落於土耳其主要都市埃迪爾內,係鄂圖曼帝國於16世紀後半所興建。設有無數個拱型窗戶,室內非常明亮。以紅白色的拱門支撐著繪有擴展開來的幾何圖形圓頂。設計者為代表土耳其的著名建築師米馬爾‧希南(Mimar Sinan)。這是一座宛如要向周圍國家展示其帝國威勢的宏偉建築,以8個拱柱支撐著直徑31公尺的圓頂。光線從不計其數的窗戶穿射而入,裝飾也相當絢麗豪華,牆面則使用伊茲尼克(Iznik)磁磚。   ★聖塞文.梭爾.加爾坦佩修道院附設教堂(法國∕聖塞文)   世界遺產的教堂,穹頂畫如畫卷般呈現開來   聖塞文.梭

爾.加爾坦佩教堂(Church of Saint-Savin sur Gartempe)於1983年登錄為世界遺產,係羅馬式建築,興建於11世紀末~12世紀初。在各種場所還保存著當時的壁畫,其中以中殿穹頂(石造立體穹頂)所描繪的穹頂畫最為人所樂道。長達42公尺的中殿穹頂為半圓錐,將『舊約聖經』的「創世紀」及「出埃及記」等有如畫卷般地呈現開來。   ★聖德尼大教堂(法國∕聖德尼)   從玫瑰花窗灑下亮麗的光線,為哥德式建築的誕生地   聖德尼(Saint-Denis)為法國守護聖人的名字,此教堂長期以來就埋葬著歷代的法蘭克國王、法蘭西國王。從12世紀起就進行大規模的改建,祭壇部分也可說是哥德

式建築的濫觴。藉由組合2個圓弧的尖頭拱門及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可使開口部設計更為寬廣,亦可設玫瑰花窗(rose window)。對照黑暗的羅馬式建築,哥德式建築則是灑滿了光線的空間。   ★聖沙弟樂聖母堂(義大利∕米蘭)   名建築師創作出錯覺的內部縱深   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建築師布拉曼德(Donato Bramante)所興建的教堂—聖沙弟樂聖母堂(Santa Maria Presso San Satiro)。在祭壇的對面有方格圖案的隧道穹頂,在裡面則為飾有繪畫的半圓形後殿……,從照片清晰可見,但這是一種錯覺(trick),實際上並沒有縱深,只有浮雕而已。這是運

用遠近手法,創造出幻覺的穹頂。因場地的關係並未設有半圓形後殿,布拉曼德因而創造出這種方法,但時至今日仍吸引人們的眼光。教堂平面並非十字形,而是T字形,祭壇就在盡頭處。令人有縱深感覺的隧道穹頂實際上並不存在,稍微改變一下站立的位置就可一目了然。  

巴洛克名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療傷路-林子揚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巴洛克名畫的問題,作者林子揚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敘述一段生命修煉對於創作的影響,關於孤獨、創傷、憂鬱轉化爲藝術創作,透過生活經歷、創作、書寫與閱讀的過程理解自身狀態,探討我在照顧伴侶的過程中,發現照顧者也有自我療癒的需求,因此我藉由創作的方式自我調適,同時降低心中焦慮。內容由五個章節構成。第一章「緒論」,主要闡述本創作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內容以及研究範圍。第二章「創傷與療傷」,我透過釘刑圖的相關研究中獲得創作的靈感與啟發。以釘刑圖做為主題的藝術家為進行探討,反思釘刑圖的意涵。在創作中強迫性重複的創作形式是死亡驅力的轉化,探討瘋狂與創作之關聯性。我的創作以受難的身體為主題,將內心潛藏對觸覺與痛覺構成的身體記憶,以及結合

耶穌受難史中受到鞭刑與上十字架的形式轉化而成的身體意象,成為我創作的靈感來源,並從創作發展割開與縫補的視覺語彙,也影響創作媒材的選擇。第三章「肉體苦修的視覺平台」,我引用基督宗教的「肉體苦修」探討表現手法,透過平面、立體至空間裝置的作品形式彙整,解析隱喻自我療癒內涵的創作形式轉換。從創作目的有「自我療癒」的需求到以「受難的身體」為創作主題,延伸第三章「肉體苦修」的創作手法,最後形成創傷記憶的身體意象,透過超音波圖與解剖圖探索身體構造的真實影像,引導我在創作實踐從平面發展到裝置的藝術形式,把熱抽象的創作手法轉換成立體作品,並視為肉體的延伸。第四章「療癒之途」,我將解析「藝術家的書」、「釘刑圖」、

「憂鬱」、「血與肉」、「流浪的靈魂」等五個系列作品的內容與形式說明創作。第五章「結語」為本論文之研究回顧與總結,並提出未來創作的發展。關鍵字:複合媒材創作、創傷、釘刑圖、療癒

洛可可風格應用於多元穿搭服裝創作之研究

為了解決巴洛克名畫的問題,作者邱珮銣 這樣論述:

在現今瞬息萬變的21世紀,若有服裝可以多元搭配自己原有的衣服,這件服裝在穿著的機率上就會提升。因此,本研究應用洛可可服裝風格特色,加入多元穿搭設計理念,發展服裝設計。本研究目的為(1)探討洛可可時期女性服裝特色(2)將洛可可時期的女性服裝特色應用於現代服裝創作設計(3)設計一系列六套兼具現代流行與復古華麗的服裝,且具有一衣多穿的實用性。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及實務創作設計,文獻分析法主要探討了解(1)十八世紀洛可可文化背景(2)洛可可時代女性服裝文化的由來(3)洛可可時代女性服裝特色分析(4)洛可可繪畫藝術(5)洛可可繪畫中的服裝細節(6)洛可可風格時裝創作現況分析(7)現代時裝洛可可風格與當

代繪畫藝術家作品服裝特色分析(8)洛可可風格相關現代服裝之研究分析,最後為實務設計創作;本研究依據,(1) 擷取洛可可時期女性服裝特色:蝴蝶結、蕾絲邊、馬甲、荷葉邊、輪廓線等經典元素;創新設計可多元穿搭之洛可可服裝,活化服裝應用。 (2)設計六套符合現代時尚需求的洛可可風格服裝。(3)本創作設計十七件服裝單品,透過變化組合穿搭設計,使造型更多元化,共完成十七套服裝造型。本研究結論,把洛可可風格元素融入多元穿搭,增加服裝的使用率,落實洛可可風格時尚的永續理念,並建議後續創作者可以設計更華麗多元的穿搭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