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15年舊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帝王15年舊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熊秉明寫的 關於羅丹:熊秉明日記擇抄 和楊慶茹等的 一柱香到底有多久?:從古人詞語學文化常識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雄獅美術 和如果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黃東陽所指導 林文弘的 金庸《鹿鼎記》中官場文化之敘事研究 (2019),提出帝王15年舊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鹿鼎記、金庸、武俠小說、韋小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朱鴻所指導 鄧淑君的 明代官版佛教大藏經《永樂北藏》刊印與頒賜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大藏經、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經廠的重點而找出了 帝王15年舊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帝王15年舊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關於羅丹:熊秉明日記擇抄

為了解決帝王15年舊版的問題,作者熊秉明 這樣論述:

  這本環繞羅丹雕塑所投射出來的種種思考,文筆優美,思想精闢。   每一頁,都是熊秉明思想的雕塑。可以細水長流,逐頁慢讀,也可盍興乎來,隨意翻檢。享受他豐沛的文采與藝術的洞見!   他既是思想的、藝術的、人文的,更是文學的、情感的。   雖然,日記書寫於二十六至三十歲間,是熊秉明的青春冊頁;然而,今日再看,依舊新意盎然,是一本穿越時空,屬於所有人的哲學散記。      《關於羅丹—熊秉明日記擇抄》這本新書,是熊秉明在雄獅圖書出版近40年經典好書《關於羅丹—日記擇抄》(1983)的新編版。熊秉明(1922-2002),這一位集哲學、文學、雕塑、繪畫、書法修養於一身的藝術家與教育家,2002年

過世。2022年是熊秉明的百歲誕辰,雄獅圖書藉以新編此書,來紀念這一位卓越的智者。     1982年,熊秉明開始於《雄獅美術》月刊連載〈關於羅丹——日記擇抄〉。這是他將自己四、五十年代在法國學習雕刻的記錄,有關羅丹的部份擇抄出來,主要是以法國雕塑巨匠羅丹為中心,但也含蓋省思東西方的美學、哲思、神學等範疇,例如他說:     「中國人很容易嘲笑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嘲笑他們給神賦予了人的形象,嘲笑他們的天使長著鳥翅,神長著大鬍子,其實應該說,西方人把人提昇到神的神聖層次去,正像我們給雲烟、林泉賦予崇高神秘的意義。」(〈艾瑪神父〉P43)     就這一段話,他點出了西方肖像畫與中國山水畫的核心要義

。西方肖像畫(或塑像)主要在於呈現人的神聖面容──「存在意志」的倔強:尊嚴、肅穆、光明、廣大,超越生死的永在與神性的面容。而中國山水畫旨在表現胸中之丘壑,追求的是理想的、反樸歸真的境界。     在本書中,他甚至也以原始哲學與神話,來觀看古今中外的雕塑藝術,在探究「生死」之「天問」上,有何精湛的呈現。他在〈梁代墓獸〉一文說:     「梁代的獅具有一個沉重龐然的形體,長著短短的硬翅,四爪穩立在地,張開大口向天,挺圓了胸,勾卷了尾,凌然、巍然,渾淪浩瀚,變成一個迷離的玄學的符號。……此非獅子的金獅子立在古帝王的墓側,在生與死的邊界上,在茫茫的曠原上,欲明死生的究竟,流露神存神滅的困惑。這超獅子的

獅子吼使山川震搖,日星欲墜,使一千五百年之後的我們歡喜、愀愴、憔悴、戰慄。在中國雕刻史上,這『天問』式的狂歌實在是奇異的一幟。這裏不溫柔敦厚,不虛寂澹泊,沒有低眉的大慈大悲,也沒有恐嚇信男善女的怒目,這透徹的叫喊是一種抗議,頑強而不安,健康而悲切,是原始的哲學與神話。」     熊秉明在1983年,榮獲法國教育部頒發學院棕櫚騎士勳章,可見他在法國教學領域的卓著貢獻。身為一位教育家的他,非常重視啟蒙年輕人的思想。他在序中說:「書中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可能對於現在年輕的藝術朋友有一點用處,就算這用處是極微吧!也或許他們會覺得過時了,可笑了!」     這是熊秉明謙虛之詞,這本書不會過時,即使出版近四

十年,其引人認識藝術真理與生命存在之本質的經典之言,是超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永恆迴蕩於每位讀者的心海中。     ★關於羅丹的重要性     熊秉明於書中清楚點出,羅丹在每一作品中注入濃厚的思想性。在他以前的雕刻是紀念碑、紀念像,是裝飾庭院、宮室、教堂的形體。它的社會任務、政治任務、裝飾任務先於藝術表現。到了羅丹時,雕刻忽然變成表現思想的工具,個人抒情的工具,藝術表現占了首位。     ★「羅丹是一切。」     詩人里爾克說:「羅丹是一切。」關於這一點,熊秉明引領讀者看出,「羅丹以雕塑讓我們看見人世可悲可喜可歌可泣可愛、可怖的種種相,讓我們看見生命的真實和藝術創造的意義。」(〈「他是一切」〉

P35)     ★羅丹在雕刻史上承先啟後的關鍵性     熊秉明說:「寫現代雕刻史的人把羅丹放在第一頁,但要把他當作現代雕刻家的第一人,又總有些不便。我想可以這樣說吧,他的浪漫主義是十九世紀的,但他把雕刻揉成詩,為未來的雕刻家預備了自由表現的三維語言;他把『行走的人』省略了頭,削減了雙臂,這是後起的現代藝術家大膽扭曲人體,重造人體,以及放棄人體的第一步。」(〈後記〉P289)     ★如何欣賞羅丹的作品      (1)應置在室內讓人走近靜觀、冥想     熊秉明認為羅丹的雕刻不適合放在戶外,不屬於外光,應放在室內讓人走近靜觀、冥想。他提出大多數羅丹的作品都浸在一種慘淡的氣氛裏,如果容忍外

光,也只能是巴黎長冬的那一種陰霾佈天。他說:     「『地獄之門』被放在美術館的花園裏,陽光照在那些扭曲掙扎的軀體上,我覺得怪異,而且荒謬。就像掀開一塊大石,讓陽光照進螞蟻的深穴。我想應該在冷月下欣賞『地獄之門』,或者像羅丹欣賞希臘雕像那樣,擎了燭火去看。」(〈巴爾札克立像〉P161)      (2)在人的肉體上,看見生與死     就女體而言,熊秉明提起,維納斯和夏娃,是西方描寫女體的兩個題材,也是西方對女體的兩種看法,維納斯來自希臘思想,屬於理性的又是享世的;夏娃則來自基督教教義,是宗教恐懼塑造的形象,帶有原罪,她在世間是被貶的,她的肉體將要受難。熊秉明說:「羅丹的『夏娃』不但不是處女

,而且不是少婦,身體不再豐圓,肌肉組織開始鬆弛,皮膚組織開始老化,脂肪開始沈積,然而生命的倔強鬥爭展開悲壯的場面。在人的肉體上,看見明麗燦爛,看見廣闊無窮,也看見苦澀慘澹,蒼茫沈鬱,看見生,也看見死,讀出肉體的歷史與神話,照見生命的底蘊和意義,這是西方文化所特有的,也是西方雕刻靈感的泉源。」(〈肉體〉P139)     ★這一本書不僅止於談羅丹。它還是一本教引導如何「看」藝術的書。     (1)藝術與宗教的關聯      熟悉藝術史的熊秉明,在寫作方式上,擅長舉合適的例子來做比較說明。以羅丹與梵谷的藝術為例,熊秉明提出不可忽視他們二人的宗教情操。他說:「激烈的宗教感,使他們對生命對藝術都看得

極嚴肅。藝術與生命不可分。獻身教會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忽略這一點便不能透徹地了解他們,也就不能充份了解西方文化許多重要關鍵。」(〈艾瑪神父〉P43)     (2)藝術與哲學的關聯      「羅丹的雕刻固然有強烈的存在意志的顯現,卻並不表現靜止的意志,抽象的意志,而是描寫存在意志的實踐經歷。從『塌鼻子的人』(1864)開始,不,可以更推早、從『艾瑪神父』(1863)、『父親的像』(1860)開始,每一座人體,每一尊肖像都負載著可以讀得出來的史跡。里爾克講到羅丹的男性肖像時,說︰『一個人的全部生命都走入面孔上。』」(〈生存意志〉P285)     (3)藝術與神學的關聯      熊秉明說:「雕

刻不是一套思想系統,但如果能轉化為一套思想系統,那麼第一條命題應該是:『我存在。』」他又說:「生存意志的倔強,這倔強提升到尊嚴、肅穆、光明與廣大的層次,存在躍進到超越於生命之上的永遠存在。那就是神的形象,一切神的通性。」(〈生存意志〉P285)     這意謂著人在生命旅程中,在可喜可歌可泣可愛可怖的種種生命之相中,為了愛,不斷克苦的煉淨與升華,然而一旦逾越或超脫(pass over),順服天意,同天行健, 便能死而復活。而雕像所要呈現的,就是與神合一,人神同在的形象。     (4)神像與佛像之寂然常住的表情      在本書中熊秉明談到:「希臘古典期的神,北魏隋唐的佛,則只是凜然岸然的『存

在意志自體』。那些面孔上絕無生活的痕跡,誰能說出佛像所表現的是幾歲的釋迦牟尼?雕刻家所要顯示的不是勞瘁於生老病死,被時間磨蝕刻鏤的肉軀,而是證真如的金剛法身,出離煩惱,寂然常住,不增不減。如果說有表情,那是一種『純存在』的恬然;說是無情也可以,要是一種太上的無情。由這恬然中,無情中瀰漫出意志主體的大自在。」(〈生存意志〉P286)     熊秉明六十歲在本書的今註說:「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時期我逐漸了解羅丹之後,布爾代勒、麥約之後的現代雕刻,但所偏愛的仍是『表現生存之強度』的作品。」接著他又說:「近代雕刻中也有表現生存之脆弱的,像傑克梅第;也有表現形體之柔軟的,像阿爾普、勞朗斯;也有表現形體之輕

盈浮動的,像卡爾達……我當時都不能接受,認為違反雕刻的特質。」(〈生存意志〉P287)     這段話,在主觀上,點出他對雕塑藝術形式的偏好,但也是一種客觀的藝評,提出了雕刻的特質是有一個標準與衡量。他認同的是「表現生存之強度」的作品。他舉出好的雕刻有以下特質:     (1)堅強的存在的力量   「凡好的雕刻都表現一種堅強的存在的力量。通常批評一件雕刻不好時,必用『軟』、『站不起來』、『站不穩』一類的話。」(〈生存意志〉P284)     (2)「有力的內在的衝動」   「雕刻的最基本的特質就是要塑造一個堅實的,不可摧毀的形體。觀者似乎能看到叔本華所說的『生存意志』。叔本華說︰『身體是客觀化

的意志』,這意志正是羅丹所謂的『有力的內在的衝動』。」(〈生存意志〉P284)    名人推薦     鄭麗君(文化部前部長、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藝術是心靈的自由展現,不是因為自由才創作,而是在創作中生命得以自由開展。本書不僅書寫羅丹,作者更通過羅丹的創作精神,帶領我們深刻思考藝術、生命與思想,反思自身所處的世界。」     鄭治桂(留法藝術家/藝術評論):   「作者寫作日記並不為了發表,然而深邃而細緻的文字卻並非隨筆,而句句透露深沉的思考。東方文明的浸染,從哲學出發的文學,是那樣地深刻且淺明地宣敘對藝術的感動與驚奇、思索與觀察,而羅丹,在他的青春歲月中,喚醒了他深蘊的藝術靈魂,啟

發了他對於人性與情感,對於古典和浪漫,對於堅硬的石塊和柔軟的黏土,和所有抽象的思維和具體的物質之間的辯證,與里爾克所說的『羅丹是一切。』」

金庸《鹿鼎記》中官場文化之敘事研究

為了解決帝王15年舊版的問題,作者林文弘 這樣論述:

金庸武俠小說勝處在對歷史之考究且兼顧英雄人物形象形塑之深度,獲得社會之迴響。他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求新求變的壓軸之作即《鹿鼎記》。本論文由敘寫策略、情節發展、比對隱喻予以探討。在「敘寫策略」上書中以主人公是武功、品德低下真小人,掌權勢者均是戴上社會面具的偽君子為對照。就「情節發展」而言亦有新的表述。國仇家恨、惡有惡報、正邪對立的敘事,不再理所當然,留下許多思索空間,突顯內在人性的衝突,外在環境的無奈,亂世小人物求生存的卑微。就「比對隱喻」言乃武林與官場相互連結的敘事方式。主角活動場域包含江湖武林與紫禁城官場,罕見的更多著墨於官場中之活動。《鹿鼎記》講究史實的契合度,以小說的武林世界映射官

場的政治運作,呈現武林與政治互為對照。武林世界「權力結構」及「謀略運用」也與朝廷官場並無二致,金庸成功的將官場文化融入在《鹿鼎記》小說中。

一柱香到底有多久?:從古人詞語學文化常識2

為了解決帝王15年舊版的問題,作者楊慶茹等 這樣論述:

  我們的文化原來藏在古人的詞語裡。   最素樸的問與答,解開這些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看宮鬥、玩手遊,增進中文力,你一定要知道字句背後的精彩故事!   【考考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為什麼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公主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說曹操,曹操到」,難道曹操的輕功是天下第一?   ‧為什麼做官的女婿被稱為「金龜婿」?   ‧為什麼新婚臥室稱為「洞房」?   ‧為什麼常常稱創始人為「鼻祖」?這跟鼻子有關係嗎?   ‧古代的和尚為何在光頭上烙有戒疤   ‧我們常說的「染指」到底跟哪個指頭有關?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筷子的?   ‧古詩詞中常

常提到的解語花是什麼花?   ‧我們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   這些你並不全然了解的中文字句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掌故,瞭解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能輕鬆打造你的國文基本功!   *每則另附「延伸知識」,讓你可以觸類旁通,增加雙倍知識! 本書特色   1.快速掌握我們詞語當中最讓人困惑的「為什麼」,輕鬆瞭解中文詞彙中的來龍去脈。   2.重返語言的歷史現場,讓你能連結古今,深入體會中文的豐富奧妙   3.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課外讀物、也是讓一般讀者與人交談時能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   舊版原書名: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   1為什麼常常稱創始人為「鼻祖」

? 這跟鼻子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說到自己時,總喜歡指著鼻子呢? 2為什麼罵人時一般說「不要臉」而不是「不要面」? 古代的「臉」與「面」是指同一個部位嗎? 延伸知識:俗語常說的「面子」,是指表面嗎? 3和尚剃光頭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嗎? 延伸知識:古代的和尚為何在光頭上烙有戒疤? 4勾手指表示對自己說的話負責,那麼勾手指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擊掌的動作為何也表示盟誓? 5手的第二個指頭為什麼叫「食指」? 延伸知識:我們常說的「染指」到底跟哪個指頭有關? 6把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上為什麼叫翹「二郎腿」? 延伸知識:二郎神的原型到底是誰? 7「足下」在古代是下對上或同輩之間的尊稱嗎? 延伸知

識:膝下、手下等與身體部位有關的詞語,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8為什麼古代稱女孩子為「黃花閨女」? 延伸知識:貼花黃的來歷 9「小姐」一詞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古代對未婚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10女兒為什麼被稱作「千金」? 延伸知識:千金一笑是怎麼回事? 11金枝玉葉、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都是指什麼樣的女子? 延伸知識:古時的「三從四德」是指什麼? 12俗語「女大十八變」中,「十八」是指十八歲、還是指十八種變化? 延伸知識: 古代小說中常有「二八芳齡」、「年方二八」,這裡的「二八」是多少歲呢? 13歷史上最早「垂簾聽政」的人是誰? 延伸知識:女主臨朝稱制是從誰開始的? 14「三寸金蓮」真的要小

到三寸嗎? 延伸知識:女子纏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5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是姓「孟」嗎? 延伸知識: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是真事嗎?她哭的是哪個長城? 16唐僧姓什麼?《西遊記》裡關於唐僧身世的描述可信嗎? 延伸知識: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譯家是誰? 17周公與睡覺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說睡覺就是去見周公了呢? 延伸知識:「周公解夢」的周公就是「夢周公」的周公嗎? 18據說歷史上輕功最好的人要數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到」。 這真的跟三國時的曹操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歷史上的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19酒樓飯店裡常供奉財神,也有供奉關公的,關公什麼時候成了財神? 延伸知識:除了關羽之外,

古代還有哪些財神? 20為什麼王昭君又被稱作明妃呢? 延伸知識:古詩中所說「雞塞」是什麼地方? 張冠李戴是籠統的說,還是真有其人? 延伸知識:「張公吃酒李公醉」中的張、李是指誰? 22我們今天說荷包很鼓,就是很有錢的意思。古人隨身帶的荷包就是錢包嗎? 延伸知識:荷包起源於什麼時候?為何成為男女愛情信物的象徵? 23象棋是中國人自創的,西洋棋與中國象棋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一個有關象棋的故事 24用筷子吃飯是中國人的傳統,古人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飯的嗎? 延伸知識:筷子是什麼時候誕生的?「箸」為什麼要叫「筷子」呢? 25中國古代有「火柴」嗎? 古人點火用什麼東西呢? 延伸知識:火鐮、火石和火絨是什麼

? 26玻璃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中國古代能製造玻璃嗎? 延伸知識:琉璃是什麼時候改稱玻璃的? 27「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古人真的這樣製針嗎? 延伸知識:金屬針用在針灸上始於秦漢嗎? 28古人在夏天能吃到「冰鎮」的食物嗎?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有冰箱和冰淇淋嗎? 29音樂盒也叫作八音盒,「八音」是什麼呢? 延伸知識:古人常說的彈琴是指什麼琴? 30我們現在用肥皂來洗衣、洗澡,古人是用什麼作洗滌劑的? 延伸知識: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製造現代肥皂的? 31「禍起蕭牆」裡的「蕭牆」是什麼牆? 延伸知識:影壁和蕭牆是否相同? 32人們常把隨便開口說話叫信口雌黃,「雌黃」是什麼? 延伸知識:雄黃是什

麼? 33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為什麼「光陰」能用「寸」量呢? 延伸知識:我們常說「時光如梭」,為什麼時間流逝可以用「如梭」來形容? 34銅錢常被稱為「孔方兄」,難道是因為與錢「稱兄道弟」有什麼好處嗎? 延伸知識:「元寶」與「通寶」 35折柳常被用來比喻離別,它跟分離有什麼關係? 延伸知識:楊柳 36人們常說的指桑罵槐,跟桑樹、槐樹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瓜田李下是什麼意思?瓜田和李下是指什麼呢? 37人們常說的尋花問柳、拈花惹草和花草有關嗎? 延伸知識:古詩詞中常常提到的解語花是什麼花? 38形容很受女孩子歡迎,叫作走桃花運,為什麼是「桃花」而不是別的花? 延伸知識:桃符是

怎麼來的? 39「豆蔻」也被稱為「含胎花」,為何在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少女? 延伸知識:古代女子的年齡有什麼特殊稱呼? 40古人為什麼稱日本為「扶桑」? 延伸知識:為什麼古代稱日本為倭國? 41「義結金蘭」與「蘭花」有關嗎? 延伸知識:不同朋友關係的稱謂 42為什麼我們說「老虎」、「老鼠」,而不說「老獅」、「老兔」? 延伸知識:為什麼我們說「兔子」、「獅子」,而不說「虎子」、「鼠子」? 43人們常把喜歡美食的人稱為老饕,饕即是指饕餮,牠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 延伸知識:上古四凶是指什麼? 44獨占鰲頭裡的「鰲頭」是指什麼? 延伸知識:龍的九個兒子有哪些? 45十二生肖中為何沒有「貓」這一生肖?

延伸知識:貓為什麼沒有進入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 46「家」字的下半部分為什麼是意思為豬的「豕」? 延伸知識:動物和人的關係在古代尤為密切,我們的祖先馴養了哪些動物? 47為什麼古人的住宅前總是有兩尊石獅子? 延伸知識:獅子是進口的嗎? 48為什麼第一次見面出難題叫下馬威? 延伸知識:下馬為何和官員初到任有關? 49阿諛奉承也叫作「拍馬屁」,這是為什麼? 延伸知識:「狗顛屁股」 50為什麼科舉考試中的第三名被稱為「探花」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科舉考試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則叫榜眼? 51為什麼做官的女婿被稱為「金龜婿」? 延伸知識:古人認為龜代表長壽,為什麼也用來罵人? 52為什麼古代稱丫鬟為青衣

? 這個青衣跟戲劇中的青衣一樣嗎? 延伸知識:戲劇裡的丫鬟形象 53「大夫」本來是個官職名,為何後來指醫生? 醫生這個說法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延伸知識:太醫與御醫有區別嗎? 54為什麼將出家的僧人、道士稱為「方外人士」呢? 延伸知識:出家的女僧人俗稱尼姑,這個稱呼是怎樣來的? 55岳父為何被稱作泰山? 延伸知識:泰山封禪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封禪要選擇泰山呢? 56今人所說的「名字」與古人所說的「名字」是否一樣呢? 延伸知識:古代女性有沒有字? 57古代為什麼稱媒人為「冰人」、「伐柯人」? 延伸知識:官媒與私媒 58為什麼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 延伸知識:清朝皇帝的女兒又叫格格嗎? 59公主

的丈夫稱為「駙馬」,駙馬是稱號還是官職? 延伸知識:駙馬別號「粉侯」是怎麼回事? 60為什麼古人稱新婚臥室為「洞房」? 延伸知識:「洞房」以前的新婚臥室叫什麼呢? 61為什麼古代大臣稱皇帝為「陛下」呢? 延伸知識:殿下、閣下、節下、麾下,各指稱什麼人? 62.為什麼唐代之前的皇帝我們用諡號稱,唐宋的皇帝卻用廟號稱,而清朝則是用年號稱呢? 延伸知識:西方的君主有沒有諡號、廟號、年號呢?後人又是如何稱呼他們的? 古代的年號是什麼?年號都沒有重複嗎? 延伸知識:帝王登基一定要改元嗎?除了用年號紀年,古代還有其他的紀年方式嗎? 64「不郎不秀」中的「郎」、「秀」與男女性別有關嗎? 延伸知識:郎中本來是

官名,為何後來指醫生? 65古書為什麼是從右往左豎排的? 延伸知識:竹簡與木牘 66「百科全書」的說法是從西方傳進來的,中國古代有百科全書嗎? 延伸知識:《四庫全書》是類書嗎? 67「汗青」、「汗顏」、「汗牛充棟」,都與「出汗」有關嗎?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的圖書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68「大學」一詞古代就有,它的本義是什麼? 中國古代有大學嗎,是怎樣的?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的書院教育 69「博士」並不是「舶來詞」,它自古以來就與學位有關嗎? 延伸知識:古代的「學士」是否比「博士」的等級低呢?「學士」是官職還是學位? 70「夫子」是對老師的尊稱,為什麼「老夫子」卻是對讀書人的戲稱呢? 延伸知識:孔

子有哪些不同的稱呼? 71《百家姓》中「趙錢孫李」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延伸知識:宋代編著的《百家姓》是否只記錄了一百個姓?中國大概有多少姓氏? 72為什麼用「桃李」來代稱學生? 延伸知識:古人對教師有哪些稱呼? 73我們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 延伸知識:唐朝都城長安的東市和西市 74為什麼帝王君臨天下稱為「南面」呢,那麼「北面」又有什麼特殊涵意呢? 延伸知識:為何打了敗仗要叫「敗北」呢?怎麼不叫「敗南」? 75為什麼意見不同叫相「左」? 延伸知識:古代「右」是否都表示「尊」,而「左」都表示「卑」呢? 76「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裡所說的「東海」和「南山」是指什麼地方? 延伸知識:

過生日和過壽有什麼區別? 77我們常用東窗事發來形容事情敗露,為什麼這麼說? 延伸知識:秦檜等人的跪像是什麼時候立在岳飛墓前的? 78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的是哪條河? 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稱黃河是九曲黃河? 79東道主一詞是怎麼來的? 是從國外「引進」的嗎? 延伸知識:西賓又是怎麼回事?這和東道主有關嗎? 80為什麼稱某人入住某處為「下榻」,而不是「上榻」呢? 延伸知識:古代的榻是用來睡覺的還是用來坐的? 81「南無阿彌陀佛」是「南邊沒有阿彌陀佛」的意思嗎? 延伸知識:人們常說的六字真言是指什麼? 82古人用「東床」來稱呼女婿,這是否僅僅與「東南西北」的方向有關呢? 延伸知識:王羲之與〈

蘭亭集序〉 83旁門左道究竟指什麼「門」、什麼「道」呢? 延伸知識:旁門左道用的「巫蠱」是什麼? 中國古代就有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方法,這是什麼呢? 延伸知識:從「人痘」到「牛痘」 85古代的「布衣」、「白衣」、「朱紱」、「烏衣」分別是指什麼? 古代的不同衣服有貴賤之分嗎? 延伸知識:古代衣服的紋飾有什麼涵義嗎?衣服可以像現在一樣隨意穿著嗎? 86「一柱香」的時間有多長? 延伸知識:除了燃香計時,古代還用什麼方法計時? 87為什麼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長江心不死呢? 延伸知識:與黃河相關的詞語還有「黃河清,聖人出」,為什麼水清聖人就出現了? 88和尚化緣是因為寺院缺少食物嗎? 延伸知識

:僧人必須吃素嗎? 89「打千」就是請安的意思,這是什麼樣的禮節? 延伸知識:打千源自滿族禮節,那麼還有哪些請安的禮節? 90古代中國只允許丈夫休妻嗎? 有沒有可以離婚的? 延伸知識:哪些情況屬於「夫妻義絕」? 91和尚僧衣的顏色為什麼不一樣? 延伸知識:西藏喇嘛的服裝有什麼顏色?和其他僧侶的僧衣顏色有什麼不同? 92「青樓」一直都是指妓院嗎? 延伸知識:既然青樓是以顏色命名的,那麼紅樓又是怎麼來的呢? 93故宮被稱為「紫禁城」與「紫色」有關嗎? 延伸知識:紫微星是紫色的星星嗎?為何紫微星和皇帝有關? 94古人稱妓院為「秦樓楚館」,這跟秦國、楚國有什麼關係? 延伸知識:「秦晉之好」與春秋時代的

國名有關嗎? 95清明掃墓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又變成了踏青? 延伸知識:清明節前的寒食節是怎麼來的? 96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裡的三是個虛數還是確有所指呢? 延伸知識:古文中的「三」和「九」為什麼常被用來泛指多數呢? 97五行為什麼按「金木水火土」的順序排列? 延伸知識:與「五行」學說相對應的還有「五德」,五德是什麼? 98古人所說的三姑六婆指的都是自己的親戚嗎? 延伸知識:三教九流是指什麼? 99古代刑罰中的重罪要誅九族,九族都是哪些親戚? 誅十族又是怎麼回事? 延伸知識:古代的刑罰有哪些? 100形容一個人壞事做盡叫五毒俱全,什麼是五毒? 延伸知識: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

哪些習俗? 101星期制是從西方傳入的,在中國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是如何呢?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的民間休假 5.手的第二個指頭為什麼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個指頭叫「食指」,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區別,與食指的大小、位置無關,卻從字面上看來與食物有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食指最早還真的和吃有關,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習慣用這個指頭試探湯水、食物的冷熱、味道,然後放到嘴裡吮一下(古人這樣做並不奇怪,因為上古時代的人們可是用手直接抓起東西來吃的)。因此,古人專門將這個手指稱作食指。之所以選擇食指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指頭來說,食指較為靈活,嘗起食物來非常方便

的緣故吧。 說起食指,還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時期,鄭國貴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動,第二天必嘗異味。他出使晉國,食指大動,便吃到了石花魚;出使楚國,食指大動,就吃到了天鵝肉;後來吃到合歡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動,屢試不爽。依此看來,食指與食物之間還真是有著深厚的淵源。 ∣延伸知識∣我們常說的「染指」到底跟哪個指頭有關? 「染指」一詞用來比喻沾取非分利益。這個詞語跟食指有關。 要說這個詞的來歷,還得從《左傳》中的鄭國子公說起。他的食指有特異功能,每次在吃到美食之前,都會食指大動,為他做預報。一次,他的食指抖動不停,果然不久,他受詔入朝,一上朝就看到堂柱上綁縛一隻大黿。鄭靈公知道子公有預知

美食的本領,故意未給子公上黿肉,而其他的大臣卻都嘗到了美味。子公惱怒之下,徑自走到鄭靈公面前,將手指伸入鼎(諸侯專用炊具)中,嘗了一口之後便直趨而出。鄭靈公當然也非常氣憤,覺得子公不守禮儀,蔑視自己,揚言要懲治其罪。於是子公便先下手殺了鄭靈公,造成了鄭國由盛而衰的內亂,子公也死於亂中,這也算是嘴饞惹的禍。 「染指」一詞便由此而來,開始時泛指品嘗某種食品,後世則將有非份之想或企圖插手參與某事,稱為染指。 6.把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上為什麼叫翹「二郎腿」? 「二郎腿」跟傳說中神通廣大的二郎神有關。「二郎腿」也就是二郎神的坐姿,即坐時將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面的姿勢。四川川王廟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都

江堰二王廟舊時的二郎神像,都是這個姿勢。

明代官版佛教大藏經《永樂北藏》刊印與頒賜研究

為了解決帝王15年舊版的問題,作者鄧淑君 這樣論述:

本文以明代漢文佛教藏經《永樂北藏》為對象,析述其刊印過程及頒賜事例,以及此藏刊印、大規模頒賜的背後動機和因緣。成祖具有好大喜功的特質,他希望藉由不世功業,讓世人肯定其歷史地位。因此在文事上特好編纂部帙龐大的典籍,《永樂北藏》僅是其一。《永樂北藏》的刊行又分作正藏和續藏兩部分。正藏的編刊始於永樂17年,完成於正統5年,全藏共有636函6361卷,按照藏經經、律、論、諸宗典籍的體例編排,除了舊藏典籍,還收錄了舊藏所沒有的禪宗典籍和御製典籍等。正藏編刊地點是慶壽寺。此寺是北京僧錄司所在之處,藏有舊版藏經。《永樂北藏》續藏是神宗尊照生母慈聖太后之意命人補刊。新刊經典共41函,校證工作從萬曆11年6月

26日開始進行,地點就在慈壽寺寧安閣,由慈壽寺住持本在等共同校證。校證和鑽補工作在萬曆13年6月以前完成。永樂朝兩部官版藏經的經板分別安置在南、北兩京:《永樂南藏》藏於南京大報恩寺,由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管理;《永樂北藏》藏於皇城西苑經廠,由司禮監管理。經板收藏的地點與藏經的流通方式有關。藏於大內司禮監經廠的《永樂北藏》非敕賜或奏請不能得,而在南京大報恩寺的《永樂南藏》則開放給各寺院出資請印。《永樂北藏》的敕賜情況有兩種:一是太后或皇帝主動下賜,二是寺院透過大臣、宦官上奏請賜。從《永樂北藏》的敕賜,可以看出皇室、宦官、大臣與寺院之間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