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五十嵐太郎寫的 席捲世界的日本建築家群像 和(日)豬雄純的 共享空間設計解剖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竹圖書館 - Rebecaherederofotografia也說明: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之前身為新竹市立圖書館;新竹市立圖書館於民國89年3月1日成立,由原 ... 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跨國合作獲勝,原本預計2022年可竣工開幕使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原點 和江蘇科學技術所出版 。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陳珍誠所指導 陳仁漲的 體素概念下都市綜合體空間生成之研究 (2019),提出平田晃久 圖書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體素、都市綜合體、單元式設計、空間生成與組織。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蔣雅君所指導 周康立群的 初探臺大校園與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之象徵文化與空間移植 (2018),提出因為有 臺灣大學、圖書館、建築象徵、明星建築師、伊東豊雄、空間移植的重點而找出了 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競圖首獎 大尺+郭旭原聯合建築師 ... - 欣傳媒則補充:平田晃久 出生於1971年,畢業於京都大學大學院建築學士、碩士。師承伊東豊雄,曾榮獲多項新銳及新秀建築獎項,並擁有許多有名的築作品。兼具論述與設計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平田晃久 圖書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席捲世界的日本建築家群像

為了解決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問題,作者五十嵐太郎 這樣論述:

驚嘆!日本建築家締造的世界之最!   建築學者五十嵐太郎˙俯瞰全局的大視野書寫   槙文彥、谷口吉生、黑川紀章、磯崎新、伊東豊雄、安藤忠雄、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藤本壯介、石上純也……   眾位活躍於1950-2000的建築師黃金世代   持續榮獲普立茲克獎、勝出各大國際競圖   看他們如何各擅所長,登上世界舞台   日本近現代建築家系譜脈絡,一次讀懂   認識全球建築圈的術語、獎項及活動!   ◎特別收錄【日本建築家系譜圖表&作品全覽】◎   ◎知名書籍裝幀師 空白地區˙彭星凱 全書設計◎   全球化時代,都市間競爭高度白熱化,受矚目的建築案更顯得異常重要。谷口吉

生的MoMA增改建、SANNA的羅浮宮朗斯分館、坂茂的龐畢度麥次分館,都不只是單純的美術館,而是在導覽書上一定會出現、世界各地觀光客非造訪不可的品牌建築。而在台灣,為了對抗台中的伊東豊雄,在台北選了OMA、而高雄則是Mecanoo的新作品,即將落成問世的這兩者都是荷蘭建築師設計的表演藝術中心,而日本的建築家就是參與在這樣的世界舞台上。此外,還處於設計階段的案子,有SANAA的臺中市第二文化中心、隈研吾的新埔TAO、坂茂的台南市立美術館、平田晃久的Taipei Complex、藤本壯介的台北公寓、石上純也的金門港渡輪航站大樓(已廢標)等等,今後都將在台灣成為話題之作,接二連三地完成。實際上,近年

由於日本建築案量的減少,伊東豊雄、SANAA、年輕建築家們的重要作品專案大多是落腳海外。   為何日本建築家的作品,如此受到世界各國的喜愛?這些現象和經驗,對於台灣的建築人有何啟發?對於喜愛建築的讀者,可以如何有脈絡地認識這群席捲世界的建築家群像?他們之間師承的系譜為何?由日本知名建築學者五十嵐太郎所撰寫的本書,將大大滿足這個好奇與渴望。   用時間軸認識席捲世界的日本建築家   書中第一部列舉的是體驗戰後高度經濟成長期、在1920-193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包括在美國學習現代主義的槙文彥與谷口吉生,牽引了新陳代謝運動的明星黑川紀章,以及培育出強大人脈與網絡而無比活躍的磯崎新。   第

二部統整了安藤忠雄與伊東豊雄豊雄等,被稱之為野武士的194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以及SANAA、坂茂、隈研吾等,在全球化時代於國際崛起的195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   接著第三部的對象是後泡沫世代。1960年代出生的Atelier Bow-Wow與阿部仁史,再加上出道不久就在國外工作的1970年代出生的藤本壯介、石上純也等等。此外,在各個段落中間,也各自放入一些能夠補足本書內容的隨筆散記,例如:在美國被接納的日本建築,在前亞洲殖民地的建築活動,以及大型組織設計事務所,以綜合技術力與高精密施工見長的綜合營造公司的生存之道。此外,並珍貴附上日本建築家的系譜圖表及在世界各地的作品一覽。   你應該

知道的日本之最   【普立茲克建築獎的連續獲獎】   近年,日本人建築家連續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殊榮。2014年是以紙建築而知名的坂茂、2013年是伊東豊雄豊雄、2010年則由建築團體的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獲獎。若以國別計算,日本的得獎人數竟然僅次於第一名的美國。在最初十年裡,美國建築家佔了五位。但1989年之後的二十五年間,卻只有三人。另一方面,日本人從2010年後的短短五年內,就接連有三組獲獎,可以看出得獎的密集度。此外,SANAA是牽引著日本建築從現代主義走到後現代的丹下健三、槙文彥和安藤忠雄的下一個世代,尤其是西澤立衛,獲獎時只有四十幾歲,是普立茲克建築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

獲獎建築家。   【讓日本建築強大的建築家系譜】   在日本,從師徒關係經常誕生出優秀的建築家。丹下身為理論家的同時,更是重要的教育者。丹下健三弟子的設計非常多樣,有洗練現代的槙文彥、後現代的磯崎新、新陳代謝的黑川紀章、地域主義的富田玲子、纖細設計的谷口吉生等等。並不是複製師父的風格,而是各自擁有獨特色彩。伊東豊雄的事務所也以同樣的方法工作,由這樣的系譜所促成的多樣性演化,是日本建築之所以強大的原因之一。至於原廣司的研究室則造就出在海外展開工作的山本理顯、隈研吾、西拉康斯等建築家。然後,從磯崎新事務所則有了因LV的店鋪設計而知名的青木淳登場、而從青木事務所則有了於台北同樣設計了LV的乾久美子

,描繪出這樣的日本建築家系譜。   【活躍於建築界奧林匹克的日本人】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等同於建築奧林匹克競賽的場所,是最古老且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國際展,日本館曾於1996與2012獲得金獅獎。而2006藤森照信的展出成果和2016年輕建築家的團體展,都因立下卓越功績而接受特別表揚,是實質的第二名。此外,在個人得獎方面,伊東豊雄、SANAA、篠原一男、石上純也都獲頒過金獅獎。就以國家獲得金獅獎而言,日本應是得獎數最多之國。   【成為日本年的二〇一〇年雙年展】   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2010或許可以作為日本人建築家大大受到全世界矚目的一年來被記憶的吧。首先是SANAA的妹島和世受

邀出任這場雙年展的總策展人。建築展當然不在話下,包括美術展在內,對於日本人來說都是第一次的大陣仗。然後至少建築展的部分,也達成史上第一次由女性來出任總策展人的新紀錄。   【國際競圖的勝出】   MoMA的增改建、羅浮宮朗斯分館、龐畢度麥次分館,這些都是在國際競圖贏得優勝的項目。尤其值得注目的是,谷口吉生在MoMA增改建案的競圖中,擊敗了Herzog de Muron與Bernard Tschumi等強敵,獲選為設計者,並於2004年完成。SANAA設計的羅浮宮朗斯分館(Louvre Lens),獲得2013年法國頒給優秀建築的圓規銀獎。在羅浮宮朗斯分館的競圖中,SANAA擊敗了札哈哈蒂獲選

為本案設計者。但在東京的新國立競技場競圖中,札哈哈蒂設計宛如幽浮的方案則勝過SANAA。在法國的麥次市(Metz),坂茂設計的龐畢度分館於2010年開幕,此案可說是坂茂到目前為止的集大成之作。 專業推薦   王俊雄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   王增榮 比格達工作室主持人   王  喆 十分建築 | 王喆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阮慶岳 小説家、建築師   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暨人社院院長   曾光宗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黃俊銘 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楊詩弘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體素概念下都市綜合體空間生成之研究

為了解決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問題,作者陳仁漲 這樣論述: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被運用於各領域並逐步解放人體與人腦的勞作。在建築設計領域中,原有的紙上繪圖已經大部分被計算機繪圖與建模取代。如今,CAAD(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通過一些計算機輔助建築軟體,如Grasshopper,將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由簡單的人腦控制視覺繪圖的生產本質轉移到對設計本身的探討、實驗與生成。而在本論文,筆者將在建築空間形態的生成上使用參數化設計。 而在本論文的設計方法上,主要涉及「體素」概念與建築單元式設計,所謂「體素」指的是三維度空間的組織單元,在建築設計方面,一般用於單元式立體空間的組織上。在結合建築

歷史流派結構主義與解構建築等設計理念下,設計分為單元體與結構組織邏輯兩個方面。在本研究中將設計整理不同類別建築空間與構件單元,再考慮其組織生成的邏輯,最終生成設計。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展開設計部分,筆者在上述單元式建築邏輯下逐步實驗展開本論文的設計部分,大致上分為幾何探討、體素集合住宅實驗以及體素都市綜合體設計等三大部分。首先,進行體素幾何實驗,在分析基本體素幾何形的點、線、面、體的基礎上,分別進行體素單元內線、面、體之元素設計,進而實驗研究其在組合時的連接關係,進而總結歸納運用於後續的建築生成中。在幾何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單種建築功能的體素集合住宅進行建築部分的實驗,此外主要選

擇了正方體與八棱柱兩種幾何體作為體素基本形,在其中進行建築單元的設計,進而組合成建築整體。然後在其單元與之間組合的經驗上,進行體素都市綜合體的設計,主要涵蓋商業、辦公與居住區的設計,在整體空間形態的設定下,先進行幾個單元的設定後,根據空間逐層生成網格點,然後置入基本幾何單元組合成整體。然後,根據各功能區的特徵,進行所對應建築單元的設計,再根據各區特點將建築單元按照上述的網格點結構設定好數量以及分佈空間特點作分別置入。逐層逐區生成後,組合成為整個體素都市綜合體建築整體。在此基礎上,進行體素建築的主要特點歸納與分析。 總之,本論文主要研究CAAD,數位時代「體素」單元式建築設計,混合

功能與尺度單元的建築設計以及數理邏輯運用於建築空間組織等多方面,嘗試通過計算機來輔助進行混合多功能的單元式建築設計。

共享空間設計解剖書

為了解決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問題,作者(日)豬雄純 這樣論述:

本書從設計方面入手,將“共用”空間的設計方法盡可能地展現出來,除聚焦於實踐方面,同時也將各種專案具體的設計思想盡可能通俗易懂地展示給讀者。近代建築基本上是一個建築對應一個功能,如辦公室就是工作場所,圖書館只是讀書的地方,而本書精選的49個案例則是將建築的多重功能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共用式空間,目的是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如和家人以外的人一同居住,在咖啡廳也能照顧到孩子,在工作場所和工作人員以外的人交流等。全書分為五部分,按大城市·城市中心、大城市·郊外、中小城市·城市中心、中小城市·郊外、超郊外·村落這樣的地區進行分類,將同一地區中各種規模和用途的建築劃分到一起,為讀者提煉出各種地區不同的人口總

量、人口密度、經濟狀況下的共用相似性。 豬熊   純:1977年生,2004年取得東京大學碩士學位。曾任職于千葉學建築規劃事務所,2007年與成瀨友梨共同成立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2008年起擔任東京都立大學助理教員,編著圖書有《設計共用》等。 成瀨友梨:1979年生,2007年于東京大學博士課程中退學。同年,與豬熊純共同成立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2010起擔任東京大學副教授,編著圖書有《設計共用》等。   概覽 大城市城市中心 01 協同合作式共用辦公室 西麻布聯合創新工作室(Krei/Co-lab 西麻布) 長岡勉、佐藤航/ 點(Poin

t) 株式會社、國譽株式會社 02 數碼產品主題咖啡屋 東京創客咖啡廳(Fabcafe Tokyo) 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古市淑乃建築設計事務所 03 藝術中心 千代田3331 美術館 佐藤慎也、目白工作室( 現重寫(Rewrite) 建築設計事務所) 04 規劃型社區空間 芝浦之屋 妹島和世建築設計事務所 05 地區開放型共用房屋 卡薩科(Casaco) 特米特(Tomito) 建築 06 共用型複合建築 共用社(The Share)  立畢塔(Rebita) 株式會社 07 會員制共用工作場所 澀穀Co-ba 茨庫魯巴(Tsukuruba) 株式會社 08 最小的文化複

合機構 萩荘 萩工作室(Hagi Studio) 09 地區協作型托兒所 街道的托兒所 小竹向原 宇賀亮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10 DIY 共用房屋 矢來町共用之家 篠原聰子、內村綾乃/ 空間研究所、A 工作室(A Studio) 11 藝術青年旅舍 京都藝術青年旅館(Kumagusuku) 點(Dot) 建築師事務所 12 孵化型租賃宿舍 配有食堂的公寓 仲建築設計工作室 訪談/松本理壽輝/街道的托兒所代表、自然微笑日本株式會社董事長 居住區附屬的街區托兒所以及營造公共場所的實踐 大城市郊外 13 孩子們的站前廣場及更新的租賃式住宅 星之穀社區 藍工作室(Blue Studio) 14

帶有廣場的木結構租賃式公寓 橫濱公寓 西田司、中川繪裡佳/ 正在設計(On Design) 15 共用時間型店鋪 高島平的老年活動中心兼居酒屋 燕(Tsubame )建築師事務所 16 大學內交流咖啡廳 大學餐廳 工藤和美、堀場弘/ K&H 建築(Coelacanth K&H) 17 複合型文化交流設施 武藏野公共圖書館 KW HG 建築師事務所 18 共用公寓 LT 城西 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 19 創新中心 柏之葉開放創新實驗室(31 Ventures Koil) 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 20 地區協作型商業設施 中央線高架橋下的空間改造項目——東小金井社區站及流動站

重寫(Rewrite) 建築設計事務所 訪談/籾山真人/中央線高架橋下專案運營者、重寫(Rewrite)株式會社董事長 從專案前期開始制定相關體系,創造新的地域性場所 中小城市城市中心 21 複合型文化交流設施 鹽尻市市民交流中心(Enpark) 柳澤潤/ 當代建築(Contemporaries) 22 帶有廣場的複合型市政廳 長岡市政廳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23 複合型文化交流設施 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 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24 複合型文化交流設施 仙台媒體文化中心 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25 青年旅館及餐廳 旦過青年旅館(Tanga Table)  SPEAC 株式會

社 26 街道中的美術館 前橋美術館 水谷俊博、水穀玲子/ 水穀俊博建築設計事務所 中小城市郊外 27 有附屬空間的租賃住宅 龍閣村 尤里卡(Eureka) 建築設計與工程 28 帶有訪問護理事務所的社區中心 吉川地區護理服務中心 金野千惠/ 今野建設株式會社 29 複合型福利小鎮 金澤共用社區 五井建築研究所 30 規劃型開放空間 友好花園 UN 建築師事務所 31 殘障人士孵化工作室 Good Job !香芝公共中心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 O H 建築師事務所 32 企業協作型社區空間 岩沼民眾之家 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33 主客共用的住宅 高岡家庭旅館 能作文德、能作

淳平/ 能作建築師事務所 34 社區貢獻型共用房屋 共創社(Cocrea) 井阪幸惠/ Bews 建築師事務所 35 裡山住宅組團 裡山村莊 都市設計系統、S·概念株式會社 36 公私複合型地區圖書館 武雄市圖書館 CCC 株式會社、阿奇力(Akiri) 工作室、佐藤綜合規劃 訪談/森下靜香/社會福利法人瓦塔博時(Wataboushi)聯合會Good Job!香芝公共中心會長 任何人都能夠與社會產生聯繫的共同協作,創造性的網路活動中心 超郊外及村落 37 廢校區改建的道路服務區 鋸南町都市交流設施—— 道路服務區保田小學 N.A.S.A. 設計共同體 38 町中的社區空間 馬木營地 點

(Dot) 建築師事務所 39 體驗型住宿設施 古志古民家塾 江角工作室 40 地區協作型教育基地 隱岐國學習中心 西田司、萬玉直子、後藤典子/正在設計(On Design) 41 寺子屋附屬綜合日托中心 多古新町屋 犬吠工作室 42 社區咖啡館 陸咖啡 成瀨·豬熊建築設計事務所 43 社區餐廳 島上廚房 安部良/安部良建築工作室 44 地區開放型遠端辦公室 簷廊辦公室 伊藤曉、須磨一清、阪東幸輔 45 共用別墅 鹿島衝浪別墅 千葉學建築規劃事務所 46 失智老人之家兼日間服務中心 瑞穗團體之家 大建MET 建築事務所 47 小型多功能社區空間 波板地區交流中心 雄勝工作室、

日本大學 移動式 48 移動式公共空間 我的公眾貨攤 燕(Tsubame) 建築師事務所 49 移動式公共空間 白色加長車貨攤 築波大學貝島實驗室、犬吠工作室 設計師檔案 後記  

初探臺大校園與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之象徵文化與空間移植

為了解決平田晃久 圖書館的問題,作者周康立群 這樣論述: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所屬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教學研究大樓,是日籍建築師伊東豊雄在臺灣首件校園建築作品,本研究旨在藉此案例初探全球化下的象徵文化如何進入猶如微型城市的大學校園。1930年代臺北帝國大學東西軸線大道成形,而後經歷政權轉換,到1982年臺大校園規劃小組成立,1998年總圖書館落成,成為此軸線大道的端景。圖書館在此具有代表大學精神的使命,在2013年落成的本研究案例之中,建築師也同樣選擇以圖書館作為空間表演的主軸,並取得此建築在臺灣的公共藝術資格,學院圖書館從此進入了大學校園的公共層面。配合數位演算幾何生成的開架閱覽室為臺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圖書館空間體驗,本研究透過追溯圖書館作

為一種建築類型,再到臺灣圖書館現代化發展,論證案例空間的超越性與象徵意涵。  除社會科學院大樓之外,伊東豊雄作為一位國際級建築師,另有五件在臺灣的空間相關作品,橫跨各式建築類型。當建築企圖再次藉由物理高度與工程技術的競逐奪得世界目光,其戰場卻早已悄然轉換至建築師的聲望之中,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多元傳播媒體則更進一步加速了這個過程。建築具有藝術的前衛美學作用,本研究以圖書館建築發展為契機,梳理建築師們的相關理論與空間實驗,循著伊東豊雄建築實踐及論述的歷史線索,論及其影響力的建構。配合臺灣大學校園發展機制的轉變,釐清校方指定國際級建築師的原委,並藉此提供對明星建築師空間移植現象反思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