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膠卷介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底片膠卷介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竹本宗一郎寫的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把物換星移的絕景濃縮在那一瞬之間 和葉永烈的 鏡頭看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底片]選擇底片這件事情(一) - 綠羊萬萬歲也說明:我想無論是底片或是數位,各種相機、片幅也好,最重要的是透過攝影這項媒材,去找到你看世界方式。 ... 請往下繼續閱讀. 創作者介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尖端 和天地所出版 。

開南大學 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劉得昌、溫永松所指導 劉德謙的 高空偵察照相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分析 (2020),提出底片膠卷介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偵察、空中照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吳杉堯所指導 陳君婷的 IC半成品餘數倉儲成本降低對策之研究 —使用蒙地卡羅模擬法 (2020),提出因為有 餘數倉、控制因子、蒙地卡羅模擬、線性分析、倉儲成本的重點而找出了 底片膠卷介紹的解答。

最後網站胶卷的分类与使用,你不得不了解的常识!(合集) - 知乎专栏則補充:苦肝一个周,整理全网胶卷知识,所有你知道的或者你不知道的全都在这儿了,还不快收藏——一.简单介绍:胶卷又名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底片膠卷介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把物換星移的絕景濃縮在那一瞬之間

為了解決底片膠卷介紹的問題,作者竹本宗一郎 這樣論述:

  ※ 各種關於「縮時攝影」的一切know-how,只要這一本就搞懂!   ※ 針對6大品牌的相機,解說縮時攝影的「操作設定」要領   ※ 用各種實例,說明與示範拍攝當下真正需要注意的關鍵   ※ 徹底剖析,銀河、極光、星空、夜景、花卉等各式縮時攝影題材   「縮時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一種可以把長時間(數分鐘、數小時、數天、甚至是數年)濃縮在相對短暫的一段影片當中的攝影技巧。隨著器材與科技的進步,它的拍攝門檻漸漸不再那麼地高,甚至連手機都有內建類似的功能可以讓我們活用。   本書由足跡踏遍世界各地的暢銷攝影作家「竹本宗一郎」拍攝與執筆,鉅細靡遺地解說各

種關於在夜空下拍攝「縮時攝影」的要領,透過各種不同拍攝主題與情境的實際範例,解說與示範當下的拍攝重點與器材操作設定的注意事項。   此外,更是特別針對(Canon、Nikon、Sony、Olympus、Panasonic、FUJIFILM)這6大相機廠牌,提供「縮時攝影」的相關設定示範與解說,並且以專欄方式解說相關的「後製剪輯」要領,可以幫助用戶們更快速地進入狀況,進而拍出令人讚嘆的星空縮時影片!   【把不斷流逝的時間,濃縮在分秒之間】   不曉得大家,是否曾經在電影或是電視廣告當中,看過雲霧快速流過山頭或是繁星飛快地在夜空中移動,又或者是街道上車水馬龍的景致以極快的速度流動?   這

些動人又不可思議的絢麗影片,就是透過「縮時攝影」這樣的技巧所拍攝與呈現在你我的眼前。   這樣的拍攝手法,可以把移動緩慢到肉眼難以察覺的變化,藉由以不同的間隔時間(數秒鐘、數分鐘、甚至是數小時)來連續拍攝數百到上萬張相片,接著再以每秒鐘24~30張相片的方式來串連與播放,便能夠把時間的經過具體表現出來。   過去,礙於相機的像素不足、記憶卡容量較小、電腦處理效能較差等各種限制,讓這樣的技巧往往僅侷限在「職業級」或「好萊塢電影工業」等級的人士才得以活用。   然而,如今就連智慧型手機也都搭載了豐富的攝影模式或各種實用App,而數位相機也都紛紛內建各種便利的縮時攝影或縮時短片拍攝功能,讓原本

難以處理的「間隔拍攝」作業過程變得易如反掌。   如果您想要挑戰更進一步的夜景、星空攝影表現手法,想要拍攝與剪輯出令人目不轉睛的精彩影片,那麼本書將幫助您迅速地掌握縮時攝影的一切,讓每一趟攝影之旅都能夠更加地充實與收穫滿滿!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天文所 王為豪博士、蔣龍毅博士、顏吉鴻博士   不動明王 Vincent Cheng|國際星攝名師   劉志安|台北市天文協會常務理事.台灣星空守護聯盟版主   呂其潤|星星工廠 廠長 作者簡介     竹本宗一郎   影片作家,畢業於大阪藝術大學藝術學院。影片製作公司ZERO CORPORATION(東京・吉祥寺)的代表董事。身為夜

間大自然攝影師的他,曾經為大自然實景節目和廣告等拍攝過許多遍佈於世界各地的特殊絕景,其中特別擅長使用超高感光度相機在陰暗場景中拍攝星空、極光和發光生物等被攝體。因為他精通於使用特殊器材拍攝影像,所以也是許多廠商在研發最先進技術時的顧問。作品方面,曾經執筆過「縮時短片拍攝技巧(タイムラプス動画撮影テクニック)」、「天文影片拍攝手冊(天体ビデオ撮影マニュアル)」、「天文影片拍攝入門(天体ビデオ撮影入門)」、「用輕便型數位相機捕捉野鳥!(コンパクトデジタルカメラで野鳥を撮ろう!)」、「月刊天文嚮導(月刊天文ガイド)」、「月刊影片SALON(月刊ビデオSALON)」、「GH5影片完全攻略手冊(GH5ム

ービー完全攻略ガイドブック)」等。 譯者簡介     林克鴻   尖端出版特約日文譯者 序 夜間絕景 夜間縮時攝影作品藝廊 基礎知識篇 何謂縮時攝影?何謂夜間縮時攝影? 間隔定時拍攝功能和攝縮時短片拍攝功能 拍攝縮時短片必備的3個基本知識 器材篇 星空夜色縮時攝影的必備器材就是它們! 選擇最適合自己拍攝風格的相機款式 ~快速檢測表 夜間縮時攝影特有拍攝器材的選擇技巧與各式相關配件 最適合夜間縮時攝影的鏡頭為何? 鏡頭像差的影響會讓影像表現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這些就是夜間縮時攝影的推薦鏡頭款式! 夜間縮時攝影的便利配件介紹 夜間大自然攝影師的海外遠征器材 相機基本操作篇 熟悉夜間

縮時攝影的必備基本操作技巧! 影像感應器規格的差異性 RAW和JPEG兩者有何不同? 透過即時顯示模式用手動方式鎖定對焦點 顯示優先與曝光優先的顯示模式 透過放大顯示來正確鎖定對焦點 即便是初學者也不能輕忽大意! 便利的自動功能派不上用場? 間隔定時拍攝設定篇 相機內建類型 間隔定時拍攝功能的基本設定 內附間隔定時器的遙控快門線設定 使用TC-200X系列的操作說明 Canon原廠的定時遙控器「TC-80N3」 Nikon原廠的遙控線「MC-36A」有何特異之處? 相機設定篇 各家廠牌相機的間隔定時拍攝功能&縮時短片拍攝功能 【Canon】、【Nikon】、【Panasonic】、【Oly

mpus】、【Sony】、【FUJIFILM】 已經拍攝的連續靜止影像消失了? 訓練篇 在自家就能練習縮時攝影拍攝技巧! 室內篇 拍攝時鐘上時針的轉動 戶外篇 從陽台拍攝星空或夜景 天文攝影的小知識 讓星星點狀呈現的曝光時間極限值 實踐篇 夜晚絕景 挑戰拍攝夜間縮時短片! Part 1 從地面捕捉夜間的都市叢林 Part 2 從旅館的高樓層俯瞰的都市夜景! Part 3 夜間的車站景致 Part 4 夜景與夜空的協奏曲 Part 5 夜櫻與星空 Part 6 油菜花田與銀河 Part 7 銀河與樹木形狀的輪廓影像 Part 8 在嚴寒的北極圈捕捉極光景致 Part 9 南半球的紅色極光景致

Part 10 被360度星空圍繞的烏尤尼鹽沼 Part 11 拍下詩情畫意的「曇花一現」 NHK「COSMIC FRONT☆NEXT」製作人專訪 應用篇 從黃昏景致到星空景致 運用Nikon D850駕馭魔幻時刻 困難的漸變快門攝影 漸變快門攝影的拍攝模式與功能選單設定 實現了驚人處理速度的RAW顯像批次處理功能 利用全周魚眼鏡頭將整片天空一網打盡! 實現滑順運鏡效果的動態縮時攝影技巧 輕鬆獲得優異效果的轉動式自動雲台 如何有效活用轉動式自動雲台? 利用拍攝滑軌來捕捉充滿立體感的移動畫面 認識拍攝滑軌所特有的視覺效果 後製篇 透過RAW顯像打造內心期望畫面的樂趣! 運用Adobe Li

ghtroom Classic CC進行批次顯像處理作業 Photoshop也能讓連續的靜止影像變成短片 運用影片編輯軟體EDIUS Pro為縮時短片作品增添運鏡效果吧! 專家親身實踐的夜間縮時攝影活用技巧與鑽研樂趣之道 推薦序   縮時攝影—或說是拍攝縮時影片,是近年來極受歡迎的一種攝影方式。   不過從拍攝單一張照片,到把一張張的照片變成一段影片,這之間的差距相當巨大,想要嘗試的攝影人要如何開始呢? 來看這本「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就對了!   竹本宗一郎先生是位知名的夜間大自然攝影師,在他這本「星空夜色縮時攝影術」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如何進行縮時攝影的流程、技術與注意事項,甚至還開

出了練習的清單!不管是想拍攝都市車流夜景、還是星空銀河極光,這本書裡都有完盡詳實的介紹。   想要拍攝縮時影片的攝影人,您不能錯過這本好書! 【呂其潤】 星星工廠 廠長 序   我是一名運用各式各樣特殊器材為世界各地夜間絕景打造形形色色影像表現的「夜間大自然攝影師」。從沙漠或叢林當中仰望夜空時所見到的滿天星斗、遍佈在冰河上空的壯闊極光、潛伏在洞窟或深邃森林當中的發光生物、夜晚的海中景致等,將這些漆黑中綻放出微弱光芒的世界拍成影片作品,就是我那有點獨特的工作內容。從特殊的職業級設備到市面販售的產品,雖然我使用的器材相當廣泛,不過許多參與製作的電視節目、電影和廣告等所使用的縮時短片,其實都

是藉由具備輕巧性與獨特表現力的數位單眼相機所拍攝而成的。   在當今以YouTube為首的各式影片分享網站中,經常可以看到業餘攝影師們所拍攝的縮時影片作品。像是花朵的綻放和星空的周日運動等,想要讓這些原本變化非常緩慢的景致以肉眼可欣賞變化過程的速度來播放,就必須利用名為曠時攝影或微速度攝影的縮時技巧來拍攝,而這也是從底片電影時代就已經存在於攝影職人之間的特殊拍攝技巧之一。如今隨著高性能數位單眼反光相機(以及無反光鏡單眼相機)的登場,優異高感光度性能的CMOS影像感應器為攝影界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只要在具備大容量記憶卡與電池的相機上搭配使用附有計時器的快門遙控器,過去唯有透過長膠卷電影攝影機才

夠拍攝的數百張連續影像,如今在數位單眼相機上也能實現。   隨著相機技術的進步,現在新登場的數位單眼相機大多都會搭載間隔定時拍攝或是縮時短片拍攝功能。特別是縮時短片拍攝,如今已不再是只有職業攝影師才能觸及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任誰都能夠輕鬆拍攝的平凡拍攝模式之一。另外在選擇相機時,重點也不再是「是否具備縮時短片拍攝功能」,而是「選擇什麼樣的機種才能夠創作出更高品質的影片作品」。本書的重點是擺在夜晚時間帶拍攝的夜間縮時短片,目的是帶領希望走進縮時短片世界的各位讀者們認識相關的拍攝基礎知識,進而培養出創造高品質作品的技術與實力。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帶著相機和三腳架邁向寧靜的夜景吧! 【竹本宗

一郎】 夜間大自然攝影師

底片膠卷介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次TDXC團隊很榮幸邀請到『底片叔叔』來當客座主持。
我們為此做了一集專訪 Q/A。

在這集可以看到更多關於底沖洗的基本知識,從底片/相機的選擇、底片保存、沖印、掃描。都有涵蓋到。我們更統計了新手們常問的問題、並且由沖印店家的角度幫助我們解答、抓錯,予以避免拍攝上的失誤以至浪費底片。
-

『底片叔叔』
店鋪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53之11號1樓
台北捷運藍線 國父紀念館站
(二號出口出來後走路約3-4分鐘)

蝦皮賣場:https://shopee.tw/markhsu426

IG:
/YOYO
@checkoutyoyo
-
/NICK
@kingfood_0505
-

It's an interview with local film shop "Film Uncle" located in Taipei city.
Contains lots of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Film photography.
-

【Artists' Credit & Links】

Videographer
/Joey Pan
@angrapan
www.joeypan.org
www.youtube.com/channel/UC3S646ZLs512yekYnjbDz4g
-
Producer
/Jack Lin
@jack_fixie
www.jacklinfoto.com
-
MD
/Jun Jun
@jun_0901
-

Music is provided by following artists :

LANGUEDOC
https://soundcloud.com/languedoc
&
LAKEY INSPIRED
https://soundcloud.com/LAKEYINSPIRED

• SUBSCRIBE to the LAKEY INSPIRED YouTube channel HER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my...
• Follow LAKEY INSPIRED on SoundCloud HERE - https://soundcloud.com/lakeyinspired
• Follow LAKEY INSPIRED on Instagram HERE - https://www.instagram.com/lakeyinspired/
• Follow LAKEY INSPIRED on Spotify HERE -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3zDGj...
• Support LAKEY INSPIRED on Patreon HERE - (Optional) https://www.patreon.com/lakeyinspired

----------
#analogphotography #thedxcode #filmphotography #filmcamera #tlrcamera #135mm #film #135film #ishootfilm #菲林 #菲林相機 #filmisnotdead #底片相機
#底片 #底片攝影 #infilmwetrust #shootfilmmag #everybodyfilm #vintagelenses #vintagecamera #TDXC

高空偵察照相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分析

為了解決底片膠卷介紹的問題,作者劉德謙 這樣論述:

所謂「善偵者,察其敵;察敵者,知其危;知危者,決其擇;抉擇者,用其兵」。軍事作戰的運籌帷幄莫不以情報作為依據,而空中偵察行動更是獲取敵情最直接且迅速的方式。空中偵察係利用航空器,以目視、照相、電子裝備獲取敵方軍事情報資料。本研究蒐集台灣空軍第十二戰術偵察機大隊相關空中偵察照相機維修經驗和偵察機飛行員偵照經驗、中山科學研究院無人機發展中心參與紐約州BAE公司F-16飛機空用偵照夾艙及相機修維訓練相關資料整合並提出的論述。研究結果顯示,由於雷達技術、電池技術、光電技術和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拍照的距離加長、靈敏度提高、解析度倍增是未來空中偵察的發展趨勢,而無人偵察機也在探測能力,任務設備高解析度、

遠距離、即時性、小型化、綜合性方向發展,且有重量更低、體積趨向小型化的趨勢,因此未來大部分空中偵察作業無人機將取代有人機。本研究主要是能夠提供給台灣空中偵察飛機與空中照相設備採購的依循與參考,除了可以讓台灣的偵照能力增加外,空軍退役的空中偵照飛行員與經驗豐富的相機維修人員也可以繼續為新一代的偵照領域付出最大的貢獻。

鏡頭看世界

為了解決底片膠卷介紹的問題,作者葉永烈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驚奇之書。知名作家葉永烈把旅行的愛好與記錄整理的愛好結合在一起,於是有了這色彩繽紛、趣味橫生、讓人驚奇的世界自由行之錄。這是一部真正的大書,照片先行,見聞跟著照片,思考跟著見聞,從空中到地下,從橋樑到樓閣,葉永烈用文化與歷史這「雙筒望遠鏡」觀察世界,用鏡頭與筆頭記錄了一個別樣的世界,囊括了多地的生活方式和風俗歷史。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歷史是人類的腳印。作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記、所思凝聚于筆端,展現社會風貌,表現百姓生活,濃縮歷史風雲,記錄時代印跡。 葉永烈 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

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早年曾經在《收穫》《人民文學》《上海文學》《小說界》等純文學刊物發表小說,屢獲好評。後來從事長篇紀實文學創作,主要著作有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以及《「四人幫」興亡》《陳伯達傳》《鄧小平改變中國》等。 愛好旅遊與攝影,注重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觀察每一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著作有《美國!美國!》《三探俄羅斯》《漫步歐洲》《神秘的印度》等「葉永烈看世界」20余卷。 序:我喜歡自由行    從細節看世界         空中看

世界            鏡頭的角度           寰球無處不飛花        面對大海            形形色色的橋          故宮承載歷史         城市的“名片“——雕塑   瑰麗的宗教聖殿       小國傳奇             唐人街巡禮            走進名牌大學          叩開名人的門扉        不同特色的賓館     飲食文化趣聞         在外國過“洋節“         我喜歡自由行 從“小溜溜”到“大溜溜” 小時候特別羡慕父親出差,看著他拎了一隻外邊套著灰色布套的皮箱去碼頭,踏上溫州到

上海的輪船,隨著東流而去的甌江水消失在天際。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我,真想跟隨父親去看看上海是什麼樣的。可是,小小年紀的我,哪來“出差”?父親稱我是“小溜溜”—溫州話的意思是喜歡到處溜達的孩子。父親摸著我的腦門說,在這裡給你貼上一張郵票,把你從郵局寄出去,你就可以到處溜達了。後來,我長大了,寫了一部長篇童話,叫《“小溜溜”溜了》,寫的是一個孩子在腦門上貼了一張郵票,遊遍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王國。其實,這“小溜溜”就是童年的我。 我第一次出遠門,是在高中畢業之後,去上北京大學。17歲的我從溫州乘坐長途汽車來到金華,我見到冒著黑煙、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的火車頭駛過來,連行李都扔在一邊,奔過去看這從未見過

的龐然大物。我途經上海前往北京。記得,父親曾經笑著叮囑過我,看上海國際飯店的時候,千萬要把帽子戴好,因為仰起頭看高高的國際飯店,帽子會掉下來!幸虧我來到國際飯店前時沒有戴帽子。在溫州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高樓,儘管現在國際飯店在上海的高樓大廈之中只是個小弟弟而已。 我終於也開始出差。大學畢業之後,我在電影製片廠工作,天南地北地跑,出差成了家常便飯。我幾乎跑遍全國。不過,畢竟公務在身,總是來去匆匆,何況那時候把旅遊說成是“遊山玩水”,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妻則忙於上班和照顧婆婆、孩子,很少有機會旅遊。 一直到妻退休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組成“兩人團”自由自在地旅遊—自由行。我也就從“小溜溜”變成

“大溜溜”。我們的足跡遍及全中國以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曾十幾次前往美國。 如今的我,雖說已經去過那麼多的國家和城市,但是對於沒有去過的地方永遠充滿好奇心。旅遊成為我的興趣和樂趣。我制訂了“世界自由行”的整體計畫,還將前往更多的國家…… 一圖在手,走遍天下 2007年夏天,從美國芝加哥飛往奧克蘭的時候,我乘坐的是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班機。喝完飲料之後,空中小姐遞給我一張餐巾紙,我卻捨不得用掉,因為餐巾紙上印著一幅美國地圖,上面標明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航線所及的所有城市,其實也就是美國的主要城市。 對於地圖,我仿佛有一種特殊的癖好。在旅行中,我來到一個新的城市,第一件事就是買一張當地的地圖。

在美國的機場、地鐵站以至公共汽車上,都有免費贈送的交通路線圖,我都一一收集。我曾說,一張地圖在手,走遍天下不愁。 在我到過的城市之中,要算紐約的地鐵線路最多、最複雜,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簡直像個地下迷宮。紐約地鐵是隱藏在地下的一張密密麻麻的蜘蛛網,把觸角伸向紐約的每一個角落。在紐約街頭,常可以見到標明“Subway”的入口,走下去便是地鐵。紐約的地鐵之所以如同地下迷宮,是因為紐約的地鐵總共有27條線路,即 1、2、3、4、5、6、7、8、9以及A、B、C、D、E、F、G、H、J、L、M、N、Q、R、S、V、W、Z。如此眾多的線路,分別用紅、橙、黃、綠、青、藍、紫、黑、灰、棕等十種不同的顏色標

識。五顏六色的標誌,掛滿紐約地鐵的各個通道口。此外,每條線路又分快車(Express)和慢車(Local),快車只停大站,慢車站站都停。 我第一次在紐約乘地鐵,是在1993年。住在紐約的堂妹帶我乘坐地鐵。那時候,紐約地鐵的治安很不好,她叮囑我,要在上衣口袋裡放20美元現金,倘若在地鐵裡有人突然從背後勒住你的脖子,你趕緊從上衣口袋掏出20美元現金,他就會放過你。她這麼一說,我不免“嚇勢勢”。走進紐約地鐵,迎面是昏暗的燈光,斑駁的牆壁,隨處可見的亂塗亂畫和垃圾,裸露的縱橫交錯的黑色管道,沒有任何裝飾的月臺,從鐵軌間竄過的老鼠……說實在的,紐約地鐵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差。和堂妹、妻子一起在車站等地鐵的

時候,我真擔心有人突然從背後扼住我的喉嚨。 後來,紐約市政府出重拳打擊地鐵黑幫,使紐約地鐵不再成為犯罪的場所,大大提高了安全度。這樣,我進入紐約地鐵,不再有那種恐懼感。我和妻一次又一次來到紐約,我學會了如何識別紐約地鐵五花八門的標誌,憑藉一張地鐵交通圖,遊遍紐約各個角落。即便是“9·11”事件爆發之初那樣緊張的時刻,我仍在紐約乘地鐵四處採訪。這時,紐約地鐵給我的印象完全改觀了,那就是便捷和高效率。紐約地鐵雖然遠不及我所見到的莫斯科地鐵那樣豪華、到處是雕塑和畫像,卻是那麼簡樸、實用。 2007年5月,我在悉尼和墨爾本舉行講座,兩地都有朋友接待。坎培拉是個例外。坎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我很希望

到那裡看看。然而,在坎培拉我沒有一個朋友,無人接待我,我又不愛參加旅遊團,喜歡“自由行”,於是便和妻憑藉地圖遊覽坎培拉。我們在清早5時起床,乘坐從阿什菲爾德到中央火車站的公共汽車頭班車,趕上了6時50分從悉尼開往坎培拉的火車,之後遊遍了坎培拉。 去俄羅斯的時候,臨行前在上海買到一本俄羅斯地圖集。到了俄羅斯,打開地圖集,才發現那些地圖幾乎派不上用場,因為地圖上只標注了中文地名,卻沒有俄文地名。我趕緊在莫斯科買了俄文版地圖,這才不至於迷路。 “好攝之徒” 1961年,21歲的我寫出了《小靈通漫遊未來》。我筆下的小靈通,是一位元小記者,胸前掛著一架大照相機。其實,小靈通也是我的化身。如今,我也

胸前掛著一架大照相機,漫遊世界。 攝影記錄了旅途的見聞,凝固了難忘的瞬間。每逢外出旅遊,我就成了“好攝之徒”。一見到值得拍攝的景物,我立即掏出相機,哢嚓哢嚓,那“時刻準備著”的架勢就像一位元很專業的攝影記者。 最初,我用的是膠捲照相機。自從用上數碼相機,那些膠片照相機就“退休”了。我跟數碼相機交上朋友,是在2001年。作為“電腦迷”的我,平日愛逛上海的“百腦匯”。有一回,我見到了“好E拍”,小小的,像只微型手電筒,卻可以拍照,600元一隻。喜歡新奇事物的我當即買了一個。回家之後,把說明書“研究”了一番,把軟體裝進手提電腦,我很快就掌握了拍攝和輸入技術。 買了“好E拍”不久,正巧我和妻去美

國探親。一下飛機,小兒子和兒媳前來接機,我拿起手裡的“微型手電筒”,他們居然不知道我在給他們拍照。到了三藩市家裡,我把一幀幀照片像變魔術似的從“好E拍”裡輸入手提電腦,顯示在電腦螢幕上,他們“傻冒”了。小兒子畢竟是電腦專業人士,笑道:“哦,什麼‘好E拍’,不就是‘最最傻瓜’的數碼相機!”那時候,數碼相機在美國還不大普及,而且沒有“好E拍”這玩意兒,所以我居然能夠用這“微型手電筒”把他們“鎮住”。 “好E拍”拍攝的數碼照片,只有30萬圖元,一放大就“糊”了,而且一次只能拍20多張,充其量算是個高級電子玩具罷了。小兒子、兒媳見我對數碼相機情有獨鍾,就花500美元買了一台數碼相機送我。這下子,“鳥

槍換炮”了:每張照片的圖元1000萬至2000萬,在電腦上即便“全屏顯示”,也很清晰。配了一張16G存儲卡,一次可以拍幾千張照片。這台照相機有變焦鏡頭,取景自如,另外,還可以拍攝錄影。 從此,數碼相機成了我的親密夥伴。我發現,使用數碼相機比傳統的膠捲相機方便多了。比如,沖印膠捲最快也得一個小時,而數碼相機“拍立得”。倘若不滿意,當即刪去,重拍。數碼相機不用膠捲,拍攝幾乎無“成本”。我最感方便的是,用膠捲拍攝必須等36幀拍完才能拿去沖印,而數碼相機哪怕只拍了一幀,也可以隨時輸入電腦,顯示出來。我用燒錄機把數碼照片刻在光碟上保存,一張光碟可以保存上千幅數碼照片,“拷貝”也極方便,免去了厚厚的照相

冊、底片冊。往日用膠捲拍攝,我必須用掃描器掃描之後,才能用電子郵件發出去。其中,啟動掃描器以及掃描之後壓縮照片檔,要花好幾分鐘。如今,我輕點滑鼠,須臾之間便可以把數碼照片發出去,讓兒子、兒媳共用旅途勝景。 我不斷改善我的“裝備”,後來又買了更新更好的數碼相機,每一次出國都能帶回幾千張以至上萬張數碼照片。 最近,我買了一個2000G的移動硬碟。營業員感到很驚訝,問我買這麼個大容量的移動硬碟幹什麼。我笑道,儲存數碼照片唄!“你是攝影師?”在她看來,普通的顧客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數碼照片。 在寫作之餘,我有三大愛好:一是旅遊,二是攝影,三是玩電腦。 這三大愛好成了“鐵三角”:在旅遊中邊游邊攝,回

家之後把數碼照片在電腦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後加工”,然後存入移動硬碟,還刻在DVD光碟上保存。 邊游邊攝,日積月累,我的電腦裡擁有龐大的照片資料庫。在閒暇時,我與妻一起從電腦螢幕上欣賞這些風光旖旎的照片,仿佛又回到美好的旅途。 《鏡頭看世界》最初是一次講座 我的職業畢竟是作家,我往往一邊旅行,一邊把見聞記在筆記本上或者輸入手提電腦。我常常把寫作與“鐵三角”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行走文學”。不過,那樣的書,往往是單打一的,縱向的,比如《美國!美國!》,寫的就是美國;《目擊澳大利亞》,寫的就是澳大利亞。 然而,這本《鏡頭看世界》卻是橫向的、綜合性的,而且是圖文並重的。 寫作這本《鏡頭看世界

》,最初源於一次講座。 那是2007年8月初,我剛從美國回來不久。上海文藝出版社的朋友約我為上海市的“東方講壇”做一次講座。“東方講壇”是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知道我在旅行中拍攝了許多照片,他們就把講座的題目定為《鏡頭看世界》。這一講座被列為“東方講壇·經典藝術系列講座之六十二”。 於是,我開始準備講座。從我電腦中的照片庫裡,選出一張張照片,同時把講稿寫好。2007年8月13日上午,我在“東方講壇”主講了《鏡頭看世界》。 “東方講壇”做了這樣的介紹: 葉永烈教授到過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奧地利、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朝鮮

、越南等許多國家,用照相機記錄了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次講座,他特地從數萬張攝影作品中精選部分佳作,與聽眾分享他的“行走”樂趣。 作為作家,對葉永烈來說寫作就是捕捉細節,他的鏡頭也是如此—捕捉人們眼中司空見慣卻又能反映當地社會民風的細節。他的照片不求完美的構圖與色彩,但希望反映那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為觀眾打開一個接觸不同世界的視窗,體會一個地區的生活與人文特色。 作為旅行者,他在美國看到了中國變化,也看到了“9·11”事件後美國所經歷的變化;而在與美國朋友的交往中,他們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及對待友人的好客熱忱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他都用鏡頭記錄了下來,讓讀者和他一起見證兩個正在不斷成長的國

家,和它們的人民之間日益加深的友誼。 作為短暫的居民,他深入接觸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美國,他有個習慣就是在口袋裡放一個照相機,見到有意思的場景就按動快門:菜場上的物價牌,三藩市的同性戀大遊行,國慶日滿街的星條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都化作具象的瞬間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取材多樣的照片配合葉永烈教授生動輕鬆的講述,為聽眾打開一扇窗,一扇通向外面的精彩世界與繽紛生活的窗戶,聽眾也從主講人的講述中,感受到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位名叫貝貝的聽眾,聽了講座之後,在自己的博客裡寫了《葉永烈的鏡頭世界》一文,談自己的感受: 今天有幸聽了葉永烈先生主講的講座《鏡頭看世界》。葉永烈先生是作為

一名紀實文學作家而聞名,其攝影和旅行方面的愛好也在近年來為人們所知。葉老師精心挑選了上百張他在旅行中拍攝的照片,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且行且思的體驗和感受。 葉老師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專業的攝影家,但卻知道要用心去攝影。他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旅行中的所見所聞。葉老師的照片既有紀實派的,也有印象派的,甚至有些照片還會給人“意識流”的感覺;既有氣勢如虹、林林總總的各國建築群,也有如夢如幻、清靜幽麗的異國風光;既有“美國同性戀大遊行”這樣影響深遠的社會事件,也有“街頭藝人的搞怪演出”這樣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既有從機艙中拍攝的城市俯瞰圖,也有人們微笑的近距離特寫……葉老師的照片角度各異、內容迥然,猶如一部

由圖片組成的紀實小說,記錄了他在旅行中邊走邊看的行走生活。 漂亮的照片配上葉老的生動講述,讓在座的聽眾都跟隨葉老一起暢遊了美國。短短的兩個小時,大家依然意猶未盡,這種愉快的分享在葉老對“9·11”事件後美國民眾的生活狀態的解析中接近了尾聲…… 講座雖然結束了,但是帶給我的思考卻剛剛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會去旅遊,旅遊中也總會拍些照片,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照片都是“人拍我拍”,大家的照片都似曾相識,只是人物和POSE不同罷了?做新聞的人有一句話—“角度決定深度”,有一段時間也成了社會流行語,而現在這句話恐怕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了。有人說,思考應當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慣,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

夠真正做到時時思考、事事思考這一點呢?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疲於奔命,對於周遭的各種變化開始變得遲鈍起來,甚至有些麻木。也許正是這種司空見慣和習以為常的心態阻礙了我們對於生活的思考,在我們的眼睛裡,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它本身,而不會去思考它之所以會成為現在這樣的原因,景色只是景色,現象只是現象而已。而葉老師比我們多的就是一顆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心,永遠帶著一種質疑和探索的心態來看待這個社會,並用鏡頭記錄下來,將其變成他鏡頭中的世界。 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近些年來的熱點問題,各類新聞媒體不斷播放著相關的新聞和專題報導,但是葉老師卻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更加真實的,至少比新聞報導中更加全

面、更加立體的美國。他用一張張生活照記錄了美國最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美國。其實回想我們對於各個國家的看法多是來源於新聞和電影,往往會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這樣的感受多少會有些失真。我們經常會說,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認識還很片面,但是我們自己呢?不也正是這樣嗎?鏡頭中的美國並不是我們通常認識到的一個強勢的、發達的美國,而是一個恬靜的、美麗的國度,儘管這樣的認識也許並不是美國的全部。 葉老師的講座就是這樣,用自己的鏡頭向大家展示自己看到的美國。 我沒有想到,這次講座竟然成了“保留節目”,許多地方邀請我做講座,點名要講《鏡頭看世界》。我又走訪了許多國家,不斷對講座的內容加以

補充。 我更沒有想到,在朋友們的提議和催促之下,把這一講座變成了一本書。當然,出書比講座要細緻得多,深入得多,內容也要廣泛得多。我重新整理我的思緒,把講稿推倒重新寫過,並對照片精挑細選,一一配上說明詞,終於寫成了這本圖文並茂的《鏡頭看世界》。

IC半成品餘數倉儲成本降低對策之研究 —使用蒙地卡羅模擬法

為了解決底片膠卷介紹的問題,作者陳君婷 這樣論述:

從2019 開始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下,存貨管理與倉儲成本成為影響公司利潤與資金週轉重要的一部分。本論文研究對象為供應商半導體封測A 公司,由於出貨系統需求限制,所有未滿盒餘數皆須停留在半成品餘數倉等待後批做合併滿盒後才可入庫,在半成品上的流動庫存佔公司庫存約30%,其倉儲成本的管控成為決策者重要的管理指標。本研究選取了個案公司上季訂單與半成品庫存實際資料,著重在個案公司影響半成品餘數倉儲成本的可控因子,以蒙地卡羅法模擬後將結果進行線性分析,成功的獲得最佳庫存指標,為公司找出訂單與批量分配最好的策略,進而提昇企業之彈性應變能力提高獲利。本研究提供決策者藉此評估在整體庫存持有成本上的效益

,並且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隱藏成本的損失,進而提昇企業之彈性應變能力提高獲利。關鍵詞:餘數倉、控制因子、蒙地卡羅模擬、線性分析、倉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