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廟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思玲寫的 漢字神聖之所:探尋臺灣六堆的敬字亭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顏美娟所指導 陳雅婷的 屏東地區主祀鄭成功廟宇之匾聯研究 (2015),提出廟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屏東、鄭成功、匾詞、聯語、社會功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鄭春發所指導 李萍的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內埔伯公與聚落變遷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內埔、伯公、聚落、地理資訊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廟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廟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漢字神聖之所:探尋臺灣六堆的敬字亭

為了解決廟字的問題,作者林思玲 這樣論述:

  臺灣南部的六堆地區,建有數量頗多的敬字亭,成為六堆地區重要的特色景觀。敬字風俗隨著漢人移民臺灣而傳入,從北到南的漢人聚落中都可見各式各樣的敬字亭。在以客家人為主要族群的六堆,從清代開始,成立學堂等各種以興學為目的的團體蓬勃發展,進而建構起濃厚的敬字風俗。經歷日本殖民統治,一直延續到戰後1945年之後,六堆地區都還有敬字亭陸續地被興建,以致目前六堆所保存的敬字亭數量,是臺灣之冠,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   本書詳細記錄了高屏地區六堆地區獨有的敬字亭文化。透過調查研究,發現六堆內的敬字亭不僅數量很多,而且與伯公及宮廟的民間信仰相結合。因此,六堆內的敬字亭,除了設在庄頭重要位置或書院之中,還

有大量的敬字亭設置在伯公及宮廟內的特別現象。此外,因為敬字亭燃燒字紙後的灰燼需要放水流,有時候也經常會看到敬字亭設置在水圳旁的情況。在型式上,因為與宮廟信仰相結合,敬字亭的外觀會跟隨著宮廟建築物的更新,材料型式也逐漸「現代化」,所謂現代化並不是指建築史上20世紀之後現代主義所影響的風格,而是在結構鋼筋混凝土化或亭體預鑄化,外觀增加了許多鮮豔華麗的廟宇式樣裝飾,且外型上很多與伯公或宮廟中所設置的香爐相似,並與香爐呈現對稱的位置配置,形成六堆敬字亭的特色。因此,在觀賞六堆敬字亭,可以看到現代宮廟建築裝飾與風格的影響。   作者簡介 林思玲   林思玲副教授目前任教於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

學系。   她於2006年取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並於2016年在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取得第二個碩士學位。她專長於建築學、建築史與理論、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文化遺產保存經濟學、文化遺產永續發展。在學術研究方面,她擅長以跨領域之研究方式,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經濟學與文化創意產業觀點,將文化資產保存轉為積極有效利用,成為臺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有效的資源,讓文化資產保存具可持續性,促進社會發展。她在校外服務方面,2010年開始獲聘為屏東縣政府、嘉義縣政府、臺東縣政府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負責審議縣內有形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等相關事務。此外,也執行了多項公部門委託計畫案,因此具有許多文化資產保存方

面的實務經驗。林思玲副教授曾獲行政院科技部「99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0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1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2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3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4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勵、「106年度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措施」獎勵;2017年榮獲國立屏東大學「107年度大武山學者彈性薪資(產學類)」獎勵。   在教學方面,她進一步將研究成果與校外服務經驗應用於教學之上,讓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她的相關資料可查詢: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師資網頁

www.cci.nptu.edu.tw/files/13-1105-18070.php?Lang=zh-tw。   作者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敬字亭介紹 什麼是敬字亭? 敬字亭與金爐的區別? 敬字亭都設置在哪裡? 敬字亭的外觀型式有哪些? 敬字亭都「哪些神祇? 跟敬字亭有關的活動有哪些? 第三章 前堆、右堆、先鋒堆與里港的敬字亭 前堆、右堆與先鋒堆敬字亭分佈位置 1.右堆杉林:辰峰寺敬字亭 2.右堆杉林:月美村賢文閣 3.右堆杉林:樂善堂惜字亭 4.右堆美濃:廣善堂聖蹟亭 5.右堆美濃:善化堂聖亭 6.右堆美濃:羌仔寮石母宮字亭 7.右堆美濃:三山國王廟聖亭 8.

右堆美濃:慈聖宮字爐 9.右堆美濃:聖化宮敬字亭 10.右堆美濃:瀰濃庄敬字亭 11.右堆美濃:德勝公壇字爐 12.右堆美濃:上庄仔敬字亭 13.右堆美濃:崇雲宮聖蹟亭 14.右堆美濃:金瓜寮聖跡亭 15.右堆美濃:和興里福德祠字塔 16.右堆美濃:下九寮聖蹟臺 17.右堆美濃:永盛庄福德祠字紙亭 18.右堆美濃:六寮水口伯公聖蹟亭 19.右堆美濃:慈靈宮聖爐 20.右堆美濃:關聖帝廟聖亭 21.右堆美濃:曾家夥房福德祠聖亭 22.右堆美濃:龍肚庄龍亭 23.右堆美濃:清水宮聖亭 24.右堆美濃:廣化堂聖亭 25.右堆美濃:白雞油樹伯公祠敬字亭 26.右堆美濃:天雲宮敬字爐 27.右堆六龜:新

威里勸善堂惜字爐 28.里港鄉:里港國小敬聖亭 29.右堆里港:茄苳村武洛社區敬字亭 30.右堆高樹:高樹村慈雲禪寺敬字亭 31.前堆長治:崙上村德協莊敬字亭 32.前堆麟洛:麟頂村開臺聖王廟字爐 33.前堆麟洛:麟趾村敬聖亭 34.先鋒堆萬巒:萬巒庄敬聖亭 35.先鋒堆萬巒:鹿寮下敬字亭 36.先鋒堆萬巒:佳和村敬字亭 37.先鋒堆萬巒:慈雲堂字爐 38.先鋒堆萬巒:廣泉堂文筆亭 第四章 後堆、中堆、左堆與枋寮的敬字亭 後堆、中堆、左堆與枋寮敬字亭分佈位置 39.後堆內埔:豐田村慈濟宮字爐 40.後堆內埔:豐田村延平郡王祠字爐 41.後堆內埔:振豐村福德祠敬字亭 42.後堆內埔:振豐村慈善

堂字亭 43.後堆內埔:振豐村福善堂字爐 44.後堆內埔:東寧村妙善宮字爐 45.後堆內埔:上樹村宣化堂惜字亭 46.後堆內埔:東勢村文星閣 47.後堆內埔:東勢村福泉堂字爐 48.後堆內埔:東寧村玄女宮字爐 49.後堆內埔:內田村天后宮敬字亭 50.後堆內埔:內埔村三山國王廟字爐 51.後堆內埔:興南村勸化堂字爐 52.後堆內埔:興南村敬聖亭 53.後堆內埔:義亭村敬字亭 54.後堆內埔:和興村頓水亭 55.中堆竹田:西勢村文筆亭 56.中堆竹田:西勢村太子宮字爐 57.中堆竹田:西勢村覺善堂文筆閣 58.中堆竹田:南勢村字爐 59.中堆竹田:美崙村文筆亭 60.中堆竹田:二崙村敬聖亭 61

.中堆竹田:履豐村文筆亭 62.中堆竹田:糶糴村敬字亭 63.中堆竹田:竹南村文筆亭 64.左堆新埤:建功村聖亭 65.左堆佳冬:昌隆村聖亭 66.左堆佳冬:萬建村敬字亭 67.左堆佳冬:佳冬村聖亭 68.左堆佳冬:賴家村敬聖亭 69.枋寮鄉:石頭營聖蹟亭 70.枋寮鄉:水底寮敬字亭 第五章 結論:敬字亭的文化保存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序   本人對於敬字亭研究的興趣,起因於2014 年接受屏東縣政府文化資產保護所委託執行「屏東縣里港鄉敬字亭調查研究」,針對屏東縣里港鄉里港國小內歷史建築敬聖亭進行文化資產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在此計畫中,進行了敬聖亭歷史與建築物的調查研究,並且針對修

復、保存與再利用提供建議。自此與敬字亭這類建築結下不解之緣。在2015 年與2016 年向客家委員會申請六堆敬字亭研究的補助計畫,針對高屏地區敬字亭進行了普查。關於敬字亭的調查研究,張志遠、吳煬和、陳世賢等多位先進已發表過非常優秀的著作與研究,客家委員會相關網頁也有多筆相關的調查研究紀錄。本人所提的計畫建構在這些著作與研究基礎之上,將範圍界定在高屏地區的六堆,探討以客家文化為主的六堆中,敬字亭的建築風格型式所呈現的整體樣貌。   在兩年的調查計畫中,親自到每座敬字亭進行拍照記錄,建立了六堆內敬字亭的位置、興建年代、型式等資料。透過調查研究,發現六堆內的敬字亭不僅數量很多,而且與伯公及宮廟的民

間信仰相結合。因此,六堆內的敬字亭,除了設在庄頭重要位置或書院之中,還有大量的敬字亭設置在伯公及宮廟內的特別現象。此外,因為敬字亭燃燒字紙後的灰燼需要放水流,有時候也經常會看到敬字亭設置在水圳旁的情況。   在型式上,因為與宮廟信仰相結合,敬字亭的外觀會跟隨著宮廟建築物的更新,材料型式也逐漸「現代化」。所謂現代化並不是指建築史上20 世紀之後現代主義所影響的風格,而是在結構鋼筋混凝土化或亭體預鑄化,外觀增加了許多鮮豔華麗的廟宇式樣裝飾,且外型上很多與伯公或宮廟中所設置的金爐相似,並與金爐呈現對稱的位置配置,形成六堆敬字亭的特色。因此,在觀賞六堆敬字亭,可以看到現代宮廟建築裝飾與風格的影響。

  這本書首先進行了敬字亭這類建築的功能用途說明,再以六堆為區域,繪製六堆各鄉鎮敬字亭的分佈位置,可以了解六堆各鄉鎮敬字亭的分佈狀況。此外,也繪製每個個案所在位置的地圖,可讓讀者可以依循地圖找到每座敬字亭。再者,本書針對每座敬字亭進行簡單的歷史與建築外觀的介紹,可以了解六堆敬字亭建築型式與風格。在結論進一步提出了敬字亭文化保存的建議。   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客家委員會2015 年與2016 年「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與教育部2017 年「特色大學試辦計畫」的經費補助,才能促成。   此外,也要感謝本人研究室助理梁芝茗小姐、詹羚葳小姐、高若熏小姐、余樂筑小姐、林美吟小姐、吳鈺雯小姐、謝天

予先生協助進行田野調查、資料整理、地圖繪製。本人期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讓漢人儒家敬字惜字的傳統流傳下去。 ─ 林思玲 於屏東 10.右堆美濃:瀰濃庄敬字亭地點:高雄市美濃區中山路一段與永安路交叉路口興建年代:約1779年(清乾隆44年)文化資產身分:古蹟建築型式:六角形三層供奉神祇:魁斗星君、大成至聖孔子、制字倉頡聖人、梓童文昌帝君、朱衣星君建築特色簡介:瀰濃庄敬字亭相傳創建於乾隆中葉約1779年(清乾隆元年)左右,是由鄉紳梁啟旺倡議,右堆總理林長熾出資募款,當時泥匠為原鄉蕉嶺人鄧大豬 。此後曾於清嘉慶與光緒年間重新修建,日本治臺初期1895年(明治28年)曾毀於六堆義民軍與日軍交戰的

炮火中。隔年1896年(明治29年),時任右堆總理的曾榮祥發起重建。戰後此座敬字亭及其周圍土地曾被政府畫為都市計畫道路預定地,所幸歷經二年多的討論,在1991年(民國80年)被指定為古蹟而保存下來。1997年(民國86年)加以整修而成為今日的樣貌。2011年(民國90年)並進行彩繪及剪黏等修補 。目前每年高雄市政府會於此亭舉辦敬字活動。瀰濃庄敬字亭於1991年(民國80年)5月24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公告文號:台(80)內民字第921648號)。在建築特色方面,敬字亭主體為紅磚疊砌,內部由卵石堆疊而成,六邊形三層。第一層背面設有清灰口,正面新立一座魁斗星君、大成至聖孔子、制字倉頡聖人、梓童文

昌帝君、朱衣星君的神位,可供祭祀。第二層設有送紙爐口,爐口上方及兩側原可能設有門額及對聯,但整修後皆已無字跡。第三層為頂層,亭頂原設有神龕,神龕開口上方及兩側原可能設有門額及對聯,但整修後皆已無字跡,且神龕內神位已佚失。第三層牆面現有剪黏裝飾。亭頂起翹處以水草裝飾,亭頂中央有葫蘆造型裝飾。 

廟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12/22 已更新內建字幕!
-
6:05 是 霞海城隍廟 字幕上錯了抱歉抱歉誤人子弟
(已做CC字幕更正)
-
(這次影片拍攝多的時候不小心選成4:3比例 TT)
主題主要是越南朋友Mia 來台灣玩,
順便跟我們當初越南行的3人重聚,
雖然沒有太多時間帶她遊玩,但能再次見面真的很開心

屏東地區主祀鄭成功廟宇之匾聯研究

為了解決廟字的問題,作者陳雅婷 這樣論述:

屏東閩客族群對民族英雄鄭成功懷有尊敬與崇仰之心,立廟予以供奉,不僅繫以定期朝拜、祭典儀式等表達感念心意,於文學方面,更通過撰立匾聯以傳達橫越日治、二戰後至解嚴前、解嚴後至今的時代崇仰意義。本論文即以屏東地區主祀鄭成功廟之匾聯為研究主題,採文獻分析法及田野調查法,旁徵傳說、碑誌文、鸞文、祭儀與口訪廟方人員等田調資料,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以「鄭成功信仰背景與匾聯文化概述」為主軸,從時空雙軸探索鄭成功信仰於臺灣、日本、中國大陸等地發展情形,進而綜論清代至今屏東鄭成功信仰發展脈絡,探查其中特殊匾聯文化。第三章探討「屏東鄭成功廟宇之匾詞」,專究匾詞內容,考證書立緣由及撰者身分,窺探匾

詞主題意涵與時代意義之價值。第四章析論「屏東鄭成功廟宇之聯語」,分析句式、呈列型態及句對修辭等形式樣態,並深究主題意涵,析論其中引述與鄭成功及屏東地名相關傳說典故之用意。第五章則聚焦於匾、聯形成之社會文化功能,包含傳遞屏東閩客族群移墾史跡、反映鄭成功歷史及神格形象、展現信仰的在地化及提倡文教風氣等在地社會文化之融合與發揚。第六章為結論,總結前述各章研究所述,說明研究檢討與展望,呈現屏東鄭成功廟匾聯研究之價值與特色。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內埔伯公與聚落變遷之研究

為了解決廟字的問題,作者李萍 這樣論述:

本研究透過小區域人地關係與聚落發展的了解,探究聚落環境與內埔伯公、內埔伯公與聚落變遷等研究;透過田野調查並建置資料庫,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軟體,針對相關空間資料與時間資料進行統整與進一步研究空間區位關聯分析,並觀察不同時期行政區域劃分的客庄與伯公廟分布的關係,後以視覺化的數位化地圖呈現其空間分布,探討人、聚落及伯公廟的分布與生活空間樣貌。研究方法係將不同時期的歷史圖層進行套疊及空間分析呈現出不同時期客庄聚落、水圳、農田與伯公廟的環境關係,再以視覺化的數位化地圖探討在內埔14村客庄中各聚落、水文、土地利用等人地關係。調查發現,內埔14村內共177座伯公,依其功能類別分為六類:拓殖

開發、農事水源、庄界領域、交通要道、除煞鎮邪及其他。從統計數字上發現內埔地區以農事水源功能的伯公居多,這印證在內埔地區於日治時期之前就是農業發展的社會經濟型態。大部份伯公的型制都隨廟字的改建而更換為神像式的伯公,念舊的住民們仍會將原來的石頭或是石碑放置在神像後方,或是崁入化胎上,形成在內埔客庄的一大特色。另從伯公建祠演變的分析得知,不論是因為農作亦或是守財,有著為數不少的伯公廟,守護著住民的家園四周。內埔地區伯公廟的設置從各個面向的圖層中,呈現出各聚落發展的步調是緩慢且向外擴展的,在內埔地區伯公的設置與農事水源離不開關係,即便是除煞鎮邪亦是跟水有關,祈求水源豐沛農作物收成好,藉由對伯公信仰的力

量,祈求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