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封鎖大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張愛玲封鎖大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秦德純寫的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 和水瓶鯨魚的 四十歲,然後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銳文創 和啟動文化所出版 。

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 陳芳明所指導 郭淑雅的 國族的魅影,自由的天梯─《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 (2000),提出張愛玲封鎖大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由中國、聶華苓、五0年代、自由主義、反反共文學、文藝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張愛玲封鎖大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

為了解決張愛玲封鎖大意的問題,作者秦德純 這樣論述:

  秦德純,抗日儒將。一生軍職,不搶功、不搞派系,頗受蔣介石信賴。   親歷七七事變,是東京國際戰犯法庭的重要證人。   「我方先不射擊,待他們射擊而接近我最有效射擊距離內,我們以『快放』、『齊放』猛烈射擊,因此,日軍傷亡頗重……」   親身見證「七七事變」如何揭開中日全面戰爭的序幕!   秦德純時任北平市市長、二十九軍副軍長,親身經歷七七事變。抗戰勝利後,1946年,秦德純和王冷齋作為證人到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參加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在庭上證明「七七事變」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並且是土肥原賢二主持的軍事行動。   書中〈七七蘆溝橋事變經過〉、〈我與張自忠〉、〈張北事件及其他〉、〈冀察政委會

時期的回憶〉、〈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等文章,因是秦德純親歷親聞,故在細節上有多所描繪,是治史者難得的珍貴史料。〈海澨談往〉則記述秦德純的軍旅生活,以及從小到大最終隨國民政府遷臺之人生點滴記事。 本書特色       ※重現日本侵華,中國對日抗戰始末。   ※親身見證七七事變,參與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對於此些歷史事件皆有詳細描述,為研究中國抗日史之珍貴回憶錄。   ※重要史料重新排版、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原著/秦德純(1893-1963)   秦德純,字紹文。山東省沂水縣後埠東村人。幼讀家塾,四書及《易經》、《左傳》等皆能成誦。光緒三十四年(1908)春,考

入濟南陸軍小學。宣統三年(1911)赴北京考入陸軍第一中學(民國後改稱陸軍第一預備學校)。1914年春,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畢業。1920年入北京陸軍大學。1922年以優異成績在陸大第六期畢業。   一生多任軍職,先投效於吳佩孚部屬靳雲鶚軍,駐防河南。後因靳雲鶚附馮玉祥,歸順國民革命軍。七七事變時任北平市市長,對於七七事變有深刻經歷。1945年抗戰勝利,冬,任軍令部次長。1946年任國防部次長。1949年12月隨政府撤退來臺,1950年3月,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3年以陸軍上將銜奉令退役。1963年9月7日於臺北病逝。   著有《秦德純回憶錄》。 編者簡介 蔡

登山/主編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   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蔡登山 │海澨談往│   鄉里

和家世   童年瑣憶   陸軍小學時期   陸軍中學時期   陸軍軍官學校時期   進陸大前的一段經過   陸軍大學時期   軍旅生活的開始   北伐與編遣   應付日本的侵略   冀察政務委員會時期   七七事變   抗戰時期的工作   抗戰勝利與中共倡亂   東京行   暫代國防部務時期   濟南失守與青島之行   到了臺灣 │七七蘆溝橋事變經過│   七七事變前日本侵略的陰謀   蔣委員長授命忍辱負重   七七前夕華北之軍政態勢   事變前之折衝及豐台中日衝突事件   七七事變的經過與我方的應付   移防保定展開全面作戰   日本豈能脫卸侵略罪責 │我與張自忠│ │張北事件及其他│

  張北事件與土肥原賢二   與松井石根談話   與松室孝良談話 │冀察政委會時期的回憶│   一二九學生大遊行   《獨立評論》停刊風波   宋哲元怎樣應付西安事變 │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   提出證言   法庭組織   出庭作證   戰犯生活   三度與麥帥晤談   旅行所見   在日本紀念七七   戰犯宣判 │青島于役前後│   臨危受命兼主山東省政   再奉兼青島市長前往坐鎮   青島撤退的前前後後   七千家鄉子弟求學就業各得其所   報告撤退情形深願早日反攻復國 │抗戰勝利與共匪倡亂│   世界形勢的轉變   敵人從瘋狂到毀滅   日海軍偷襲珍珠港   我國受降 │寫

在劉健群先生大作的後面│ │馮上將仰之逝世週年感言│ │悼念何公雪竹│ 導讀 秦德純和他的回憶錄 蔡登山   秦德純(一八九三~一九六三),字紹文。山東省沂水縣後埠東村人。幼讀家塾,四書及《易經》、《左傳》等皆能成誦。年十三,考入沂水高等小學,肄業三年,成績甚佳。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春,考入濟南陸軍小學。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赴北京考入陸軍第一中學,值辛亥鼎革,學校暫停。民元後改稱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繼續就學。一九一四年春,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一九一六年畢業。曾任北京政府陸軍第五師團副,皖系參戰軍第一師參謀。一九二○年入北京陸軍大學。一九二二年以優異成績在陸大第六期畢

業。旋投效吳佩孚部屬靳雲鶚軍,駐防河南,由中級軍官升至師長。旋受命佐王為蔚軍長於河南,王為蔚逝世,秦德純接任軍長。靳雲鶚附馮玉祥,秦德純被馮玉祥任為第二集團軍第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兼二十三軍軍長,不久又被調任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一九二八年國民黨北伐軍底定山東,孫良誠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秦德純為省政府委員。一九三○年秦德純任馮玉祥部宋哲元二十九軍總參議。一九三二年宋哲元出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秦德純任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一九三三年,日軍進犯長城各口,宋部被編為第三軍團,秦德純任副總指揮,參與作戰。與馮治安、張自忠策定「反守為攻」戰略,分由喜峰口左右,經萬山崎嶇中,夜昔日軍側背,出敵

不意,計殲滅日軍步兵兩聯隊、騎兵一大隊,破壞野戰砲十八門,造成喜峰口大捷。一九三五年六月五日,發生所謂「張北事件」,四名無護照日本軍人由多倫往張家口,途經張北縣被當地駐軍第二十九軍一三二師趙登禹部守衛官兵檢查,被送師部軍法處拘留。八小時後,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為避免引起事端,下令師長趙登禹予以釋放。但日方以受到「恐嚇」為藉口,要求中方「懲辦直接負責人」。十八日,國民政府行政院會議免去宋哲元察哈爾省主席之職,由秦德純代理。日本華北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借題發揮,態度蠻橫,要索無理,秦德純痛心嘔血,竟致暈厥。幾經折衝,六月二十七日,秦德純與日方代表土肥原賢二在北平簽訂了《秦土協定》。《秦土協定》的簽定

,使中國喪失了在察哈爾省的大部分主權。這一協定與《何梅協定》一起為日本吞併中國華北,開了方便之門。   同年初秋,秦德純奉召廬山面見蔣介石,蔣介石當場指示:「日本是實行侵略的國家,其侵略目標,現在華北,但我國統一未久,國防準備尚未完成,未便即時與日本全面作戰,因此擬將維持華北責任,交由宋明軒(哲元)軍長負責。務須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以便中央迅速完成國防。將來宋將軍在北方維持的時間越長,即對國家之貢獻愈大。只要在不妨礙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大原則下,妥密應付,中央定予支持。此事僅可告宋軍長,勿向任何人道及為要。」故此後兩年間,秦德純與宋哲元在北平叢譏蒙謗,忍氣吞聲,與日人周旋,處境之苦,世人不知也。

  同年十一月,秦德純調任北平市長,兼職仍舊。十二月九日,在北平,北大、清華、燕京、輔仁等各大學的同學發起「一二九」大遊行,以白布大書「擁護二十九軍領導抗日」、「打到日本帝國主義」等標語,高呼反日口號,場面浩大,情勢嚴重,日方擬派憲兵鎮壓,伺機尋釁。秦德純通知遊行隊伍,下午六時在景山前集合,當與全體學生講話。屆時秦德純單人前往,事先預備麵包、飲水等,以慰勞遊行學生之飢渴;繼乃從容致詞。晚間,日武官告宋哲元:「今天幾千學生的遊行請願,被秦市長在景山一段話說服了!」除此而外,秦德純還是一位對言論自由持寬容態度的政治人物。一九三六年夏季,胡適主辦的《獨立評論》因一篇批評冀、察當局的文章被宋哲元叫

停,秦德純當即表示反對,他對宋哲元說:這篇文章是春秋責備賢者的意思,並沒有謾罵與污蔑,不應叫他們停刊,這種處置實在重了一點……後經秦德純等人不斷緩頰,《獨立評論》終以復刊。   到了一九三七年五、六月間,情勢變得不容樂觀,日本使用武力侵略之企圖已成彎弓待發之勢。雙方軍隊時有衝突,以秦德純回憶:事變前之某日,我軍因出發演習,適日軍演習完畢回營,兩軍在路上相遇,彼此不肯讓路,致起衝突,相持竟日,雙方均有傷亡。自宋哲元離開北平後,秦德純堅守大原則與日方盡力周旋,「使日方無藉口餘地」。日本人則採用離間之手段,有意將二十九軍分化為抗日的中央派與和日的地方派,並認為秦德純是「抗日中央派的中堅分子」,「千

方百計地攻訐詆毀、恐嚇威脅必欲去之而後快」,秦德純惟有「戒慎沉著,以靜製動,深恐一言不慎,一事失當,俾日人有所藉口,致陷交涉之困難」。秦德純採取克制態度,日本人仍得寸進尺,滋擾不休。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秦德純突然接到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主委魏宗翰及負責對日交涉的林耕宇電話,謂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稱:日軍一中隊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在整隊時,遭二十九軍部隊射擊,因而走失一名士兵,並見該士兵被迫走入宛平縣城,日軍要求率隊進城檢查。秦德純當場指示:盧溝橋是中國的領土,日軍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約,妨礙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檢查。……可等天亮後,代為尋覓,如查

有日本士兵,即行送還。日軍對這一答覆不滿,仍要求進城檢查,否則將包圍該城。秦德純立即電告部隊「要嚴密戒備,準備應戰」。次日拂曉,日軍包圍了宛平城,先要求外交人員進城,繼而派武官進城,均遭至拒絕。日軍即向城內炮轟,並掩護其步兵前進。於此戰鬥打響,「我方先不射擊,待他們射擊而接近我最有效射擊距離內,我們以『快放』、『齊放』猛烈射擊,因此,日軍傷亡頗重……」這就是歷史上的「七七事變」,亦即中日全面戰爭之序幕。   從表面上看,此一持續了八年的戰爭,源於一偶發事件,但實際上,以秦德純在回憶錄中的分析,日本自明治維新後,革新內政,發展工業,軍事裝備趨於現代化,嗣經日俄、中日兩次戰爭勝利,日本武人,驕橫

跋扈,不可一世,遂積極向外擴張。其侵略目標,一為北進佔據滿蒙,以阻遏蘇俄之東進與南下;一為南進征服中國以驅除歐美勢力於中國及亞洲之外,完成亞洲人之亞洲,實際上即為日本人之亞洲……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九一八,是日本侵略我國的行動開始……。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宋哲元抵抗日軍失敗,北平、天津淪陷。宋哲元和秦德純通過與蔣介石的斡旋,宋哲元被任命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秦德純被任為第一集團軍總參議。一九三九年任軍事委員會戰區軍風紀第五巡察團主任委員,巡察陜、甘、晉等戰區。一九四○年春,改任軍法執行總監部副監。一九四四年任兵役部政務次長。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冬,任軍令部次長。一九四六年任國防部

次長。曾向當局建議:一為慎選接收人員,勿失光復區人心;一為收編游雜部隊,勿為共黨所利用,言皆切要。同年五月,他和王冷齋作為證人到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參加了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臨去日本前,蔣介石要求他,一定要證明,「七七事變」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一定要證明土肥原賢二侵略的主持,他和王冷齋不辱使命,為絞死土肥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一九四八秋冬之際,剿共戰爭失敗,濟南淪陷,山東省主席王耀武被俘,奉派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旋兼青島市長。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政府撤退來臺,次年三月,任總統府戰略顧問。一九五三年以陸軍上將銜奉令退役。一九六三年九月七日於臺北病逝。   綜觀秦德純一生,多任高級副主管的幕僚職務,養成他謙

和恭謹的儒將風範。他曾經說:「一生做二官,吃二席。」道出了他非嫡系出身,靠才幹不搞派系,無人事背景,任官任事的甘苦。   秦德純的回憶錄《海澨談往》係他於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為紀念其七十壽辰而自印出版的。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至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復在臺北市《自立晚報》發表,連載共四十二日。《海澨談往》曾較詳細地談到學生運動史上著名的「一二九運動」因為其時秦德純已接任北平市長,對於此事身負其責的,對其情況也瞭若指掌的。當北平警察局長陳繼庵向秦德純報告時,遊行隊伍已準備到東交民巷(一說去政整會大樓,一說去日本使館)。一九三五年東交民巷使館正值日本國為值更年,日本得知學生遊行消息即派機槍封鎖住東交民

巷路口,遊行隊伍到達東交民巷北口時,日本軍人已經在高處架起了機關鎗,只等遊行隊伍進入使館區即開槍掃射。秦德純回憶錄中講到,當時他得到消息,估計學生遊行隊伍一到東交民巷,日本軍人必然開槍,必然發生流血事件,學生血肉之軀必遭無謂犧牲。當時天寒地凍,為學生免遭殺害,秦決定派二十九軍官兵用水龍在北口阻止學生遊行。據說執行軍官曾下跪,跪請學生隊伍勿進東交民巷,並傳達秦德純的要求,要求學生到景山南門集中,秦市長接見學生。當時,學生代表陸璀等要求代表遊行隊伍進入東交民巷,並表示學生遊行示威就是要求政府抗戰,抗戰就要有犧牲,犧牲就從我開始吧!秦德純還布置軍警,警衛日僑商店,以免學生衝擊擾亂引起外交糾紛和日方尋

找借口。大部分學生後來都集中到景山南門聽秦市長講話。據秦德純回憶,學生秩序良好,官方用麵包、饅頭、茶水等接待遊行學生。秦市長首先表示自己也是愛國的,並且隨時在準備抗擊外辱,要求學生勁氣內練,儲為大用。講話得到學生鼓掌歡迎。   諸如「一二九運動」事件,其他還有〈七七蘆溝橋事變經過〉、〈我與張自忠〉、〈張北事件及其他〉、〈冀察政委會時期的回憶〉、〈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等文章,都是秦德純親歷親聞的,因之在細節上多所描繪,也是治史者難得的珍貴史料,至於其文筆平實且簡要明快,又是餘事了。 出席遠東軍事法庭作證 抗戰勝利以後,我是在三十五年三月由重慶還都南京的,到南京月餘,至五月初旬,即接到盟國

在東京組織的審判戰犯的軍事法庭通知,邀約我前往出庭作證。我當即請示蔣委員長,奉委員長指示。大意是:「日本軍閥自九一八以來,以武力侵佔我領土,破壞我主權。我國以國防準備尚未完成,不得不忍辱負重,與之週旋。迨七七蘆溝橋戰事發生,日方更派遣陸海空軍大部兵力向我全國侵略。我們為維護國家民族的生存,全國軍民,浴血苦戰,八年以來,我軍民傷亡慘重,物力疲敝,民生凋殘,推原禍始,皆由日本侵略我國所致。你此次前往作證,務要達到以下兩種任務:一、要證明日本是侵略我國的國家。二、要證明土肥原是執行侵略政策最重要的主持人。」 我奉到委員長的指示之後,深感榮幸愉快,這兩點指示和我自己的思想完全契合。我當即手搜集資料,準

備證言,以便向遠東軍事法庭提出。 五月十日左右,我由上海乘我國軍用飛機前往日本。與我同時被邀作證的尚有王冷齋先生(係蘆溝橋事變時該區行政督察專員),我們到達橫濱羽田機場時,我國駐日本軍事代表團朱世明團長、軍事組李立柏組長,均在機場晤面。 到東京後,我住帝國飯店,王冷齋另住他處。這一切居處飲食,交通工具等項,均由美方安排照料。 橫濱碼頭及市區,經盟軍飛機轟炸,破壞頗為鉅烈。但對碼頭的轟炸,卻保留一部備美軍登陸使用,證明美軍轟炸計畫的精密與技術的優良。由橫濱至東京一段公路,彈痕纍纍,均經臨時填平,通車無阻。公路兩側建築,在戰前鱗次櫛比,毫無空地存在,戰後所有房舍,均已蕩然無存。偶有一二煙囪亦孤零零

的矗立路側,失去當年繁榮景象。其原來的高樓大廈,均已炸成破瓦頹垣或僅殘留一面或半面牆壁,戰禍的悽慘,令人觸目驚心。

國族的魅影,自由的天梯─《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

為了解決張愛玲封鎖大意的問題,作者郭淑雅 這樣論述:

摘要 縱貫這本論文的是國族論述與自由主義觀點的抗衡∕拉拒,從五0年代國府全面建造的以國家機器介入∕統制文化環境,運用各種公共政策與私人團體的結合,而營造出當時以反共、戰鬥文學為尊的風潮,造成文藝生產機制的突變,進行對五0年代主流反共文藝盛行下其他文學的觀察;另一方面,歷史演變與時代風氣的匯合,更使得作家的創作反共文學,除了源於個人自身的情感選擇外,還隱隱藏著一絲無奈與不得不然的苦衷。而文藝政策與國府對文學影響力的戒慎恐懼,都來自於五0年代兩岸不同政權的宿怨與對立,國府撤退來台,高喊的反攻復國口號,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藉文藝政策的定訂以行思想品管、篩選的正當性;

身負意識形態寄託的文字,在此化為被賦予渲染國家民族情感的印刷語言,在大量書寫、大量複製、大量傳播的情況下,成了國府宣導國家情感與民族主義的最便利武器。然而,《自由中國》以其自由主義對言論、思想、新聞自由的認知起而反對國府以出版法、審檢制度等公共法令合法限制人民的基本自由;繼之對國府策劃文藝政策及側面輔導培植之各個組織、團體壟斷「市場」的舉動及集體性的制約難以苟同,自由主義的基本認知在此即與當時最為熱烈沸騰的國族主義針鋒相對,兩者之間意識形態纏鬥糾結的南轅北轍,注定了彼此乖違抵觸的命途,以及《自由中國》文藝欄與聶華苓文學格格不入於時代主流的邊緣色彩。 本文旨在讓《自由中國》及

文藝欄與五0年代整體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的互動於歷史中現形,不只由外緣政策中勾勒五0年代文化環境雛型,還深入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政論雜誌《自由中國》,探勘其中相關言論,實際將這兩者之間的對話場域重新搭建。從國府全力動員國家機器為塑造一個真空無雜質的反共文藝空間,因而從出版法到審檢制度皆處處設置法規,使文化界毫無發展彈性論起;不僅如此,國府還強力規劃「組織」,五0年代所成立的各個協會其實背後皆隱含著國家機器的影子,從佔整個文壇鰲頭的中國文藝協會到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與婦女寫作協會,涵蓋各種社會層級,無非是要以組織的力量達到滴水不落的統轄與排斥個體生存空間的目的,淨空整體文化環境;於此,《自由中國》即以自

由主義正面質疑、提問了從憲政法律層次到個人基本自由問題上的合法正當性。至於1954年由文協策劃的文化清潔運動,這個表面上訴求要討伐掃除有害讀物的運動其實具備著暴力的本質,藉由一場虛張聲勢的大型活動來傳遞其政治上的權謀,文化清潔運動不久後即醞釀而生的「戰時出版品禁止或限制登載事項」便可說是其實際想催生的產物;不過此法在經過輿論的大加撻伐之後而隨即取消,之後國府再接再力於眾聲嘩然中強渡關山通過的出版法修正案,正式地淘空了基本人權中的言論、新聞、創作等自由。 而起初文藝欄伴隨著《自由中國》堅定的反共意志而生,其所彈唱的不免也是些八股老調,直到1953年聶華苓接編後,文藝欄遂開啟了

不只是雜誌本身、甚至也可說是整個五0年代文壇的嶄新面貌,特立獨行的「反反共文學」口號,代表的是一種不願妥協的姿態,更是一種反對以「國族」符號干涉介入個人「自由」的宣示;由此,《自由中國》文藝欄的價值浮現,其刺穿當代文學場域鳴鼓擊兵的浮濫陣仗,直指彼時創作想像力日薄崦嵫的景況,挪移政治層面附著的釜鑿痕跡,回歸文學純然本質,因而生成了文藝欄的時代意義。 至於五0年代初隨著國府避亂海角的大陸來台人士,其在面對兵荒馬亂、家破人亡、離鄉背景種種令人徬徨難安的狀況之餘,首先最感困窘的便是肚皮溫飽問題,因此,文藝欄中也以寫實精神具體紀錄流寓台灣的大陸人士生活影象,其無所適從的悲哀無措中包

括物質的匱缺與精神的貧乏;此外,在《自由中國》的各議題中有一項迤邐最久的訴求,即為公教人員調薪問題的請命,五0年代軍公教人員生活物質的緊縮已到燃眉之急,甚至因此而引發了道德風氣腐敗的疑慮;從反映生活現實到勾勒出社會環境與社會風氣陳腐衰敗,進而以自由主義基本理念偷渡其對國府的抗議,因此《自由中國》將這種「民不聊生」的狀況訴諸於基本人權中謀生權的被剝奪,即以古典自由主義中自由經濟的觀點撐持國營事業的過於龐大是造成整體民間生活萎縮的論點,來立基其反對國府行計劃經濟所造成的民生困頓;而證諸國府實施「國家資本主義」與實物配給等措施,無非是企圖以控制國家資本之餘收束經濟自由,並視人民為統治術下的工具,國家

前途凌駕個人生存權利之上,這些都與《自由中國》中強調個人基本自由的主張和後來堅定的自由經濟立場有所頡頏;於此,文藝欄再度搬演出五0年代國族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的拉扯與悖反。 《自由中國》自由主義在五0年代的激越表現,除了在憲政民主、教育文化、民生經濟外,還有其在當時與整體大環境苦戰下所積累的進步與前衛形象;但若將之縮小到以《自由中國》內政論欄與文藝欄做一比較,及男女作家作品的分析,則可觀出其仍然有侷限與不足之處。五0年代幾乎淹沒公、私領域的國族論述,在《自由中國》早期仍信守「擁蔣、反共」的意念之下,也拓散到雜誌政論欄裡。若以國族與性別做分析的條件,此時期政論欄中不論男女論者,

出乎意料地皆將國族擺放在性別之前,以符合當時公領域的正統言論,要求、呼籲、強調婦女應拋棄奢華、共赴國難。此時即使是女性論者,也以提倡女性應以天性母愛為基礎,將之發揚光大於國家民族之上,而主張集結這些婦女,將之動員到反共復國大業裡,群策群力。就算是以自由主義為標的,但女性論者順從男性標準價值而生的對女性的要求,也顯示出自由主義於女性問題上思考不周延的缺憾。 同樣地,國族論述再度於文藝欄中男女作家作品中發揮不同的效應,以1953年聶華苓主編文藝欄為邊界,觀察在此之前文藝欄男作家的反共作品中女性身體的作用,於女性身體中操弄敵人邪惡的意涵、建構敵國,都反映出女體在男性作家想像權∕暴

力下,被化約為指涉暴虐、毒辣、卑瑣等負面性符號象徵體系的「身」不由己。反觀女作家的創作,在擺脫國族的干擾後,其文本紛紛反攻一向被禁錮在國家民族與宗法父權等一脈相傳的大敘述,翻轉國家命運、種族界線、婚姻枷鎖、母女衝突等等固定份際,所展現個人自我與女性意識的騷動。而這不但是文藝欄所開發的新氣象,也是對當時女作家被噓之以「瑣碎、軟性、呢喃」作品通性的最大反駁。 寫在家國以內及以外,文藝欄男∕女作家對女性身體∕靈魂在國族神像打造間角力奮戰,不同的發聲位置與書寫角度,在五0年代唯國族是從的壓縮下,男女作家呈現了不同的視野,其於作品中所營建的家國圖像,一個總是被封鎖在女性身體中,一個卻

釋放了被囚禁的靈魂;因之國族論述、自由主義與女性意識,在政論∕文藝、男∕女作家中浮沉升降,的確是五0年代《自由中國》及文藝欄中最特殊的景致。 五0年代《自由中國》讓國府深懷戒心的還有其反覆強調接續五四精神的用意,《自由中國》直接剪輯五四運動中大力疾呼的「學習西方」與「反傳統」意旨,做為開創中國文化新取向的前導可能;而這兩點與自由主義融會貫通,加之以當時《自由中國》政論欄正處於對國府激烈的抨擊,高昂的言論代表的其實是現實政治已難有改革作為的虛幻,這種政治環境驅離作家逃往內心世界的探索,早在五0年代末文藝欄中浮現脈絡。1956年《文學雜誌》創刊,文藝欄在聶華苓的帶領下,與《文學

雜誌》高度交流,兩刊皆有意改變文壇虛矯的生態,對西方文學技巧與文化思潮的關注與引進,終於使得西方現代主義在文藝欄醞釀、滋生養份,並於五0年代末期開始了現代主義作品密集出現,造就文藝欄容納另一種文學類別的空間,並與《文學雜誌》同時並列於現代主義先行者系譜之上。 與此同時,編輯與創作互為指導的聶華苓,也比同時代女作家早一步跨入現代主義作品寫作的門檻,短篇小說集《一朵小白花》可說是其中代表,在這本收集聶華苓於五0年代末及六0年代出所創作的小說,則明顯可觀出其現代主義創作手法、技巧的養成;不論是意識流、內心狀態、情緒流動、思考的跳躍、意象的運用…等等,都可見出其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痕

跡;但除了現代主義執迷個人內心世界的景觀外,聶華苓作品也混合了自由主義以人為主體考慮的道德觀,聶華苓小說中的女性往往呈現出與傳統規範的拉拒,以情慾書寫抵制五0年代國家系統強力掃蕩「黃色的害」,顛覆國家、父權、宗法道德對婦女品性同聲一氣的標準規格,再度撩撥自由主義思考與國族大敘述涇渭分明的界線。 於《自由中國》中萃取養份近十一年,數年後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一書,還是挾帶著自由主義思維而滲透其中。《桑青與桃紅》一書具有豐富的意涵,若以自由主義為起點,則此書中所呈現出的國族認同,則可以向下貫穿後殖民主義中離散論述與後現代主義中的空間政治及女性主義,而成一脈絡。《桑青與桃紅》中以

戲謔、挑釁、玩笑式的筆調追逐著「流亡」這一帶著悲劇性本質的詞句,首先就揭示了自由主義思考中文化認同的流動與不穩定。此外,纏繞《自由中國》多年的國家自由與個人自由的爭論,到後來更有「國家工具論」的說 法,則是再深刻地佐證了《桑》書中自由主義淡薄稀釋的文化認同與國族認同,結合書中背離一般離散論述所追求的認同,而反自由自在地瓦解對國家沉重穩固的集體情感,飄離、跨越於各個代表不同政治意涵的空間中,鬆動女人如大地之母般的恆久不變,以女性意識剝落了國族認同的虛幻與飄渺。 準此,本文試圖在五0年代國族論述漫流、跨足文壇的現象中,找出自由主義思考茍延殘喘的罅隙,由五0年

代最具代表性的《自由中國》自由主義系統,反攻五0年代除反共、戰鬥文藝之外別無所成的說法,以《自由中國》為主要場域,爬梳自由主義文學在戰後台灣發展歷程的蛛絲馬跡,及其在聶華苓文學中所形成的塊壘。然而就算是五0年代唯一敢於挑戰國族論述的自由主義,由其理念建構發展的文學,仍必須時時與無限放大的國族魅影交戰,兩者之間扞格矛盾,針鋒相對,其實表徵的是五0年代兩大意識形態的對決,《自由中國》文藝欄與聶華苓,超越了政治符號上的象徵意義,構築了一座自由文學的天梯,在如今反共文學已成絕響之時,無異更突顯出其特殊的時代意義。

四十歲,然後呢?

為了解決張愛玲封鎖大意的問題,作者水瓶鯨魚 這樣論述:

我的真實青春沒有那麼漫長,如果我想結婚,現在過了適婚期; 如果我想生小孩,現在是高齡產婦; 如果我努力創作,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也過了時效……   那些年的失戀時光,我們都有著水瓶鯨魚   20歲,我們笑自己是外表故作成熟內心仍舊幼稚的少女OBS(歐巴桑)   30歲,戲稱自己早成為外表仍舊年輕,內心卻開始世故的OBS少女   眨眼,到了40歲……   「40歲之後,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那麼站著、躺著、散步和遊行的人呢?」   以《我愛你》和《失戀雜誌》系列捲席華人書市,透徹都會男女愛情核心的水瓶鯨魚,首次披露,真切點出40歲半熟未滿都會男女的誠實心境──   被媽

媽抓去相親,有時候還是想封鎖媽媽看自己的臉書,   聽到25歲的女孩覺得談戀愛好累,想著我的初戀是發生在20歲……   看著那些光明正大偷情的膽小鬼們,想起以前長輩們說著:「劈腿,會容易長不大」   當著不合格的乾媽,莫名被別人喊著「姐」   偶爾跟朋友們懷念著青春匪類時光,想著那拼命加班的爆肝人生中的酒吧地圖,還有週五晚上的伍佰時光……   開始有些假牙、動了脊椎手術,雖然持續抽菸喝酒,卻成了熱愛逛市場跟下廚的時髦宅女   就這樣過了40歲……然後呢?   想想,50歲,似乎也快來了,怎麼手裡還會拿著漫畫? 作者簡介 水瓶鯨魚   漫畫作家,英文名字Alice Chang,女的,典

型O型水瓶座。   在沒有假牙、喜歡戀愛的青春年代,都消耗在音樂與出版相關的工作。   做過雜誌美編、畫過電視廣告腳本、主持過廣播、寫過偶像劇劇本、設計過流行商品。大約有10年時間都在唱片公司做企劃,做過的唱片和寫過文案不計其數。   漫畫作品   《我愛你》、《好想結個婚》、《你愛我嗎》、《祝你幸福》、《單身的人總是在路上》   文字作品   《性愛履歷表》、《露骨》、《失戀雜誌》、《寂寞的人要對自己負責》、《夜店狂歡之前》、《上帝保佑》、《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害一樣》   繪本小說   《原來,我那麼喜歡你》   關於作者,你可能知道她──   1996年水瓶鯨魚以《我愛你

》漫畫一炮而紅,「台灣的柴門文」封號立刻掀起一股旋風,《我愛你》連續兩年榮登誠品書店非文學類暢銷排行榜前五十名。   香港超人氣作家張小嫻指明合作對象,共同合作出版《你愛我嗎》,成為1998年金石堂書店漫畫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1999年漫畫類暢銷排行榜第二名。   2000 年水瓶鯨魚獲得ICAF 第六屆國際漫畫博覽會(The Six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ic Arts Festival)邀請,成為特別來賓前往華盛頓演講,為亞洲第一位參與其盛會的漫畫家。   細膩的漫畫風格、辛辣銳利的對話,透徹都會男女愛情核心的水瓶鯨魚,過去曾在廣告公司畫過CF腳本,為

女性雜誌畫過漫畫、插圖,擔任滾石音樂雜誌主編,有長達九年的唱片行銷工作經歷,策劃參與唱片製作30餘張,包括周華健、陳昇、伍佰、齊豫等。   水瓶鯨魚的插畫遍佈:線上遊戲《真情物語》繪圖、BMG、滾石西洋音樂封面、春禾《愛情哇沙米》舞台劇海報與CD封面、雜誌、書、網站等等。並經營「失戀雜誌網站」與出版《失戀雜誌季刊》,同時身兼廣告創意、行銷、撰寫電視劇劇本。   現今圖文專欄寫作更活躍發表「自由時報」、「YAHOO時尚頻道」、「魅麗」雜誌。更跨海發表漫畫、插畫連載專欄於中國大陸銷售百萬刊物《Girl Friend》。 前言:寫一封信給20年前的我 Ch1. 還可以戀愛嗎 

    四十歲的愛情郵票     一想到談戀愛,就好累     我只希望有一個人愛我     對不起,我真的沒有禮貌,無法和你上床 光明正大偷情的膽小鬼 香蕉人的愛情故鄉 「搶救分手大作戰」的智囊團 不斷談戀愛又不提分手的女人 什麼是初戀的滋味?     用手指頭談戀愛 我只想好好睡覺或做愛 Ch 2. 真正的歐巴桑是…… 幫歐巴桑賣起放山雞?     我第一次認識的竹科男     相親男和我老媽,嗯,哈 哎呀,該不該封鎖我老媽? 大齡城市女人們和男人們的代溝 等等,我先拍照 關於我的筆名那個身份的尷尬瞬間 溫柔,可以解決工作問題嗎?     Ch3. 甜美的匪類時光     那些匪類而甜

美時光 同家人般的前室友們     台北酒吧地圖     我的週五伍佰時光     公開的秘密     最美麗的愛情年齡距離     曾經瘋狂的,現在還愛嗎?     話說,什麼乾哥乾姐乾弟乾妹……之類的 Ch4弎城故事 名字叫做「上海」的這個女人 一笑傾城的愛 女性友誼,做減法 500米之內翻來覆去的愛 分手飯 太常劈腿,會長不大 王同志,拜託妳和我兒子分手吧 打了就跑,和打帶跑 有大叔控,就有熟女控嗎? 後記 《哎呀,該不該封鎖我老媽?》昏睡中被老媽一通電話吵起床,還沒清醒,就聽見她氣急敗壞的聲音。「妳是有多寂寞?有多孤單?有多飢渴?一定要上網徵友?還說希望對方有車、可以帶妳去喝酒、

去吃飯,長這麼大歲數了,下四下種!」媽媽怒氣沖沖吼完,不等我解釋就掛電話。這一瞬間,我立刻清醒,完全不需要藉助菸和咖啡。什麼有車?帶我去吃飯、去喝酒?什麼咚咚?喝完一杯熱咖啡,仔細回想一下,隱約記得睡前好像在FB寫了一篇《徵友》,大意是我的好友都在台北,搬回高雄幾個月很孤單,竟然找不到可以一起看電影、逛藝文活動、看樂團LIVE演出、吃麻辣鍋的伴(我全家人都不吃辣,只有我一個例外)。睡前寫的文章,老實說,睡醒常忘了。我決定認真上網看一下清晨寫的《徵友》內容,我有表現出「欲求不滿的飢渴女人模樣」嗎?不會吧?!依照本人過往慣例,就算昏迷或喝醉,我的情緒即使多麼傷感,會把文章貼到臉書這種公開場所,通常

不會那麼赤裸,頂多錯別字多一點而已,又不是在寫小說,寫小說,我會入戲一點。一打開臉書,哇,沒想到這篇「徵友」竟迴響踴躍,男男女女網友紛紛跑來按讚、留言,每個人都自動分類。有人說:「我好愛吃辣,也找不到吃辣的夥伴,報名吃麻辣鍋!」有人說:「看電影和看藝文展覽的,我可以,我也找不到朋友一起看。」有人說:「選我選我,我喜歡上山下海小旅行,我有車喔!」有人說:「看演唱會可以找我去,我也找不到人。」嘿,我寫得挺正面嘛,回應也很正面呀。和我同年紀熟悉的老同事、老朋友按讚說:「佩服妳!」「我幫妳介紹高雄的藝術家好友,妳們一定合得來!」陌生的朋友留言也一大串,雖然有些興奮過頭:「哇!可以和水瓶鯨魚一起吃飯呢!

好害羞,我是看妳的書長大的。」嘖,沒禮貌,不知道年紀大的作家最害怕聽到這句話嗎?(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