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跳床運動台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彈跳床運動台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瑪格麗特‧薩塞寫的 Sm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運動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和條子鴿的 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佘永吉所指導 林意婷的 個別化增強式動作訓練方案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與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2021),提出彈跳床運動台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能障礙、個別化增強式動作訓練、平衡能力、健康體適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班 劉明松所指導 張晏慈的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 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2020),提出因為有 高強度間歇訓練、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彈跳床運動台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彈跳床運動台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Sm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運動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為了解決彈跳床運動台北的問題,作者瑪格麗特‧薩塞 這樣論述:

親子一起動一動! 幫 0~5 歲寶寶建立Smart Start 讓父母輕鬆陪伴孩子長大     孩子需要運動,不只是為了刺激他們的身體,也為了刺激他們的大腦。運動和均衡飲食可以促進大腦發展,並且預防肥胖問題,因此對學齡前兒童的健康成長格外重要。     瑪格麗特‧薩塞在幼兒發展領域方面擁有數十年的實務經驗,並且長期訓練家長和老師認識運動的重要性。本書透過務實且能激發體能與智能發展的運動建議,為想幫助孩子跨出聰明的第一步的父母提供了實用指引。     書中為0~5歲每個年齡層的幼兒精心設計了一套按部就班進行的運動計劃;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數百張生動插圖和實用活動,很快

就會成為你教養上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式(每頁一個主題),從新生兒到五歲半分齡(每半歲到一歲為一階段)、搭配簡易插圖(包括親子共樂活動和鼓勵孩子自己做的運動),加上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念,提供給父母親就像cookbook般專業但實用的建議,幫助孩子聰明學習、贏在起跑點。     親愛的父母們,盡情地享受這本書帶來的樂趣吧,無論你的孩子正值襁褓期或處於學前階段,你都會愛上那些能增進親子互動的實用建議,你跟孩子不但會獲益良多,你們也會在快樂與歡笑中攜手成長。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薩塞(Margaret Sassé, 1929-2009)  

  出生於澳洲墨爾本,受完整醫護教育,並獲得營養師碩士學位。她是自然發展過程理論的先鋒,嬰幼兒發展的國際級權威專家,於1982年在澳洲創辦學步兒體操教育中心「親親袋鼠」(Toddler Kindy GymbaROO),用運動啟發孩子與父母的人生並使其充滿樂趣,在全球擁有超過100個分支機構(在中國18個城市和香港都有,共28個中心)。     主張運動、遊戲和主動探索是兒童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致力於提供正確健康的飲食和活動方法,讓父母輕鬆陪伴孩子長大。     曾經出版《兒童發展階段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Infant One,

Two, Three, and Four)系列DVD,以及If Only We Had Known (1979)和Tomorrow’s Child (2002)兩本書,本書是她的最後一本著作,也是集畢生所學之精華。   推薦者簡介   周怡宏     目前擔任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中山醫院小兒科醫師及亞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畢業於台大醫學系,曾於美國德州兒童醫院及農業部兒童營養研究中心研究。曾任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新生兒科主任、兒童內科部主任,臺大小兒部主治醫師。專長領域包括新生兒學、兒科學、兒童預防保健檢查、嬰幼兒發展、嬰幼兒

營養及早產兒治療等。     (周怡宏醫師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kid_glove333)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臨床醫學博士,也是兩個孩子的爹。2014 年榮獲博客來年度十大暢銷作家。同時身兼雜誌與網路專欄作家,並主持電視節目。著有《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等書,成為臺灣超人氣兒科醫師。   廖笙光(光光老師)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被小朋友們暱稱「光光老師」。專長為兒童操作知覺整合評估、兒童發展訓練、感覺統合治療、親職教育等。現任中華兒童發展教育公益協

進會理事,曾任基隆特教資源中心專業督導、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楊金寶     目前是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的教授兼副校長。曾經,在台北榮總擔任護理工作六年,因此,從事教職後,持續開設嬰幼兒健康照護及實務的課程。最近五年,配合及協助政府,規劃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特別是身體動作領域的活動設計;其次,承接台北市托嬰中心訪視、評鑑、在職人員專業訓練。對於零到六歲幼兒的健康及體能,關懷未曾中斷。   陳怡安     從小學習跆拳道,是奧運金牌選手,喜歡游泳、羽球,把單車當成日常代步工具。除了運動,也樂於學習,大學唸的是企業管理,研究所專攻運動科學,

嘗試過許多工作,行銷企劃、體育記者、主播、主持人,因為熱愛手工香皂,目前自行創業,開設「AnnChen陳怡安手工香皂」形象店。     (部落格:www.wretch.cc/blog/AnnChenSoap)   譯者簡介   謝維玲     美國俄亥俄州芬利大學幼教碩士,有多年翻譯經驗,並從事過兒童美語教學、英文童書編輯及電腦編曲等工作。譯作包括《運動改造大腦》、《瑜伽解剖書》、《生命交叉點》、《學步兒遊戲小百科》、《樂活誌》等書。 推薦文   周怡宏  推薦文   黃瑽寧 推薦文   廖笙光 推薦文   楊金寶  推薦文   陳怡安  

‧               名詞解釋 前言 螺旋型發展   營養的重要     第一階段:出生到六個月大 基本活動 幫助你的寶寶發展    抑制原始反射 按摩、按摩、按摩  / 更多按摩   一般性的嬰兒活動    嬰兒運動   前庭刺激   地板遊戲時間 俯臥時間   跳舞:刺激大腦   適合各年齡層的音樂      運動:兩到六個月大 臀部及四肢運動   前庭活動   /  更多前庭活動 童謠、歌曲與節奏    視覺訓練:出生到兩個月大 視覺訓練:兩到六個月大    前進訓練:三到六個月大

    肌肉張力發展 腿部、足部與手部刺激  動作刺激   /   前庭刺激       第二階段:六到十二個月大     爬行、扶行、走路    按摩/  按摩、運動與音樂   俯臥時間   / 俯地爬行   用臀部拖行的寶寶    肩膀、手臂和手部發展  透過肌肉張力的刺激保持平衡  爬行訓練   / 梯子訓練   48 扶行、蹲立、思考      運動:十到十二個月大 跳舞    /   搖擺、懸盪與晃動 /  視覺想像訓練       第三階段:會走路到十八個月大   按摩、音樂與歌曲   基本動作計劃能力:十

二到十五個月大   平衡感:十五到十八個月大     發展性活動:十五到十八個月大   上半身發展:十五到十八個月大   前庭刺激 翻滾與往後倒     翻滾與搖擺   音樂、節奏與歌曲   跳舞運動 視覺訓練 / 視覺想像訓練    第四階段: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大   按摩   配合運動或歌曲進行按摩   隨音樂舞動   動作歌謠 肌肉張力發展     上半身發展   動物扮演活動     前庭活動:彎腰及旋轉 徒手行走、懸盪和旋轉 平衡感     更進階的平衡感 打擊樂團 動作計劃能力:跳舞    

認知運動訓練     沙包和氣球遊戲 球的遊戲 呼拉圈遊戲   彩帶遊戲 視覺追蹤訓練 視覺想像訓練       第五階段:兩歲到兩歲半大     鱷爬式按摩   沙地裡的天使     身體知覺與前庭刺激     翻滾與翻跟斗     懸盪與旋轉   平衡板與平衡木 動作計劃能力:跳舞     音樂、節奏與歌謠   響棒遊戲 沙包遊戲 球的遊戲 呼拉圈遊戲   彩帶與繩子遊戲 視覺訓練 視覺想像訓練       第六階段:兩歲半到三歲半大 鱷爬式按摩   狗爬式     手指知覺

彈跳運動 身體知覺及概念 擺盪與旋轉   動物平衡姿勢     平衡板     三歲孩子的側性發展     異側手腳交替動作   音樂、節奏與跳舞   響棒訓練 沙包訓練 球的訓練 呼拉圈訓練   彩帶與繩子訓練 視覺刺激 視覺想像訓練       第七階段:三歲半到四歲半     按摩與匍匐前進 沙地裡的天使     平衡感     滑板   彈跳運動 側性   跳舞   三歲孩子的響棒遊戲     四歲孩子的響棒遊戲     沙包遊戲 球類遊戲 呼拉圈遊戲   繩子遊戲

視覺訓練 /  視覺想像訓練   第八階段:四歲半到五歲半大 鱷爬式按摩   爬行活動 翻滾、搖擺與懸盪   平衡感     彈跳運動 異側手腳交替動作   有氧舞蹈 古典音樂休息時間   DIY樂團 響棒遊戲 沙包遊戲 球的遊戲 呼拉圈遊戲   繩子遊戲 視覺訓練 /  視覺想像訓練 推薦文1   讓寶寶從小「動」起來 周怡宏     在健兒門診中常發現許多嬰兒幾乎一整天都待在嬰兒床上或遊戲床中,連迴旋空間都很有限,更別提可以自由伸展了。這些孩子身體評估當中,可以感覺到肌肉力量不但偏低,手腳關節更

顯緊縮,代表肌肉的張力偏高;而且,在身軀移動或轉動時也顯得較為不自然或是憋扭,表示軀幹與手腳肌肉協調性不夠良好。我們認為,孩子的手腳及軀幹都應該從小開始每天有足夠範圍的伸展活動,這都需要經由父母的協助,才能使孩子的體能保持在理想的狀態。     在個人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中,了解到台灣的許多嬰幼兒,他們自由活動伸展的表現,以及基本的體能訓練活動,常因過多的衣物與包巾在”保護不使受寒”的祖宗教條下,受到相當大的不重視、不認同,而造成極大的空間與人為的限制。如此一來,結果只有一個,那便是嬰兒的動作發展明顯偏慢,甚至會使家長擔心有遲緩的可能。     近十年來,許多國際性的健康

組織和機構都極力強調體能活動對於成人及兒童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直到最近,人們才開始重視體能活動對於嬰兒、學步兒及學前幼兒的影響。研究學者普遍都認為從小採行積極活躍的體能生活方式,將有助於嬰幼兒學習較具技巧性的活動。在嬰幼兒時期,培養並促進律動的樂趣、建立運動技巧的能力和自信心,讓兒童健康地成長,並且對日後參與體能活動有相當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以及國際運動及體能教育協會都建議每一個年齡層的嬰幼兒都需要體能活動導引,以便協助父母及教導者進行體能訓練活動,專家們也建議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每天對於嬰兒應該至少每天有30分鐘,幼兒則應有60分鐘施予有計劃的體能活動,對他們的身心以及情緒發展都

有莫大助益。     很高興看到遠流出版社編譯《Smart Start: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其內容針對0-5歲嬰幼兒的神經發展,循序漸進地設計許多的親子體能訓練活動,分別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發展情況,提出適當的體能訓練建議,相信只要每一位家有寶貝的父母們在家自行教導孩子練習,不但可以順利讓孩子掌握合於年齡的各種動作技巧,平衡協調的能力也更好,更可以在孩子的感官知覺能力、認知發展能力上有同步的增長,對於整體的智能發展將會有令人驚喜的結果。身為小兒科醫師,個人真誠地推薦,並且積極地建議每一位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選擇本書為孩子設計的按摩、感官刺激以及各種肢體訓練活動,每天以漸進而

有趣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幾次的十分鐘訓練,也請記得這些活動是在遊戲的前提下進行最能有良好效果,那麼您的寶貝孩子的體能與智能的發展將有超乎平常的表現。   推薦文2   聰明寶寶自己打造,五感律動 so easy 黃瑽寧     在我的節目《愛+好醫生》家訪過程中,時常遇到新手父母提出困擾,不知道如何和寶寶長時間相處,卻又保持輕鬆自在。不像以前的農村社會,新時代父母多半是小家庭長大,這輩子不僅沒照顧過軟綿綿的嬰兒,更遑論去瞭解嬰兒的需求,或安撫情緒的技巧等等。翻開育兒書,專家說要建立生活規律,「吃、玩、睡」依序進行,「吃」和「睡」倒還能理解,這個「玩」字,寶寶究竟能玩什麼?會玩

什麼?要怎麼和大人一起玩?唉,可真是難倒了我們這些「看說明書長大」的新時代父母。     《Sm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這本書,正好可以讓不知如何跟寶寶玩的父母,找到一本可依循的說明書。你不必死背嬰兒的發展進程,比如幾個月會抬頭、幾歲的視力接近成人等等,只需要按照書中的年齡區塊跟孩子「一起玩」,就能享受一段親子互動的快樂時光。     所謂的五感,一般指的是「聽覺、味覺、觸覺、視覺、嗅覺」這幾項能力。從妊娠到三歲的嬰兒大腦,嬰兒藉由這五感的刺激,建立大腦中的各種神經突觸,是大腦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     但要小心,刺激並不見得都是好事。比如說,讓孩

子暴露在手機平板的聲光效果中,雖然也是又聽又看,對嬰兒大腦而言,卻是一場無效且不良的刺激。     因此,研究告訴我們,若要帶出好的大腦發展,嬰幼兒在這些新鮮事物的接觸過程中,必須加上父母的「安定力量」,來陪伴著他們探索,才是最理想的安排。只要孩子身邊有可信賴、可依附的陪伴者一起玩,嬰幼兒就能保持情緒穩定,即便玩得既興奮又high,也不會造成傷害大腦的毒性壓力。     本書作者瑪格麗特.薩塞(Margaret Sasse),是一位澳洲兒童發展專家,一生致力於推廣親職教育,與設計各種幼兒活動的課程。本書是她累積三十年的經驗將自己設計的嬰幼兒活動集結成冊,並且按照不同年齡段整理,

提供給新手父母在家和孩子的破冰遊戲。書中一共有135種互動圖片與文字,除了照本宣科之外,父母當然也可以舉一反三,創造自己與寶寶之間的獨特遊戲。     這幾年在坊間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辦一些嬰幼兒的律動課程,或者感覺統合課程,每一堂課都不便宜,讓許多父母荷包縮水,大喊吃不消。但其實求人不如求己,只要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在自家客廳鋪上軟墊,很多親子活動,還是自己來比較有趣。玩啊玩,父母也別只想著要讓寶寶聰明,在認識寶寶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讓爸爸媽媽更有自信,更駕輕就熟,人人都能成為嬰兒通!正所謂「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聰明寶寶自己打造,五感律動so easy!   推薦文3

  帶孩子也需要先預習 廖笙光 (光光老師)     對於每一個爸媽而言,孩子都是上天賜與的禮物。看看大大的眼睛和圓呼呼的臉龐,只要微微的一抹微笑,也就可以征服大人的心。     只是要如何照顧這嬌小而柔弱的小傢伙,卻也常常操碎了爸媽的心。只要當孩子一開始哭起來,常常讓我們瞬間失去自信,甚至開始自我懷疑。其實,爸媽不用太擔心,世界上並沒有人天生就是「爸爸媽媽」,其實我們都需要事先的「預習」的。     很多爸媽會訝異,老師為什麼那麼懂孩子?孩子會什麼只聽老師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祕密,只是老師比較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想法」。特別是小小孩,連自己的手腳都還搞不清楚,更需

要透過「動作」來建立與外在世界的連結,而不是只有坐在那裡聽你說而已。     舉例來說,六到八個月的小寶貝,往往會要把自己的小腳丫子放進自己的嘴巴,藉由這個動作讓自己察覺到原來自己除了有小手,居然還有兩隻不常見到的「小腳」。並且在反覆抬腳再抬腳的過程,不經意的訓練到了寶貝自己的腹部肌肉。不要小看這一個「玩腳」的動作,這些也就是寶貝之後是否能坐的正、爬的好的祕密喔!也因此,寶貝這時如果躺在床上會動來動去的,可不是他在找麻煩,而是他正在努力的想要長大。相反地,這時我們把小寶寶用大毛巾纏著緊緊的,讓他一動也不能動的看著天花板,雖然寶貝也會很配合地乖乖躺好,但是日後的問題可能也埋下了種子。

    只是孩子動並不是亂動,需要有準確的目標。不論是在促進肌肉力量、保護反應、前庭平衡、雙側協調、團體合作.......,在不同的年齡也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其中有些是我們大人都覺得很陌生的,例如: 「側化」在三歲是一個關鍵,藉由慣用手的發展讓孩子可以明確區辨身體左右差異,也是日後在符號學習的萌芽,也才不會出現寫字左右顛倒。     其實,孩子好不好帶的關鍵,在於我們知道的多少,而不只是孩子聽不聽話。事先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自然也就可以事前做好準備,在育兒的路上也會更加輕鬆,而不會手忙腳亂。特別是現在孩子不多的時代,我們常常在有孩子之前,根本也就沒有抱過孩子,不是嗎?因此,更需要增加

自己對於孩子發展的理解,才能真正的照顧好孩子,也照顧好自己喔!     聰明並不只是認知上的學習,更需要從五感律動的全方面培養,才能真正地促進孩子的學習效率。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要如何做卻又是一大難題。     這本書也就很值得推薦給爸媽,讓陪孩子玩不再是一個負擔,而是一種親子的互動喔!   推薦文4   Smart Start,果真Smart! 楊金寶     就文化而言,華人支持靜而好讀的教養觀念,強調沉穩持重以及努力工作的生活,規劃休閒與活動,不是我們的習慣;就都市化而言,台灣的居住空間不足,幼兒活動方式受到限制,少動不動的生活型態,已漸漸取代

幼兒喜愛活動的天性。文化與環境雙重因素的影響,造就愈來愈多「懶得動」的小小胖胖兒。雖然,活動的益處眾所周知,但是,活動習慣與形式是否能建立,卻決定於幼兒階段對肢體活動之喜惡。不愛活動的兒童,會成長成不愛運動的少年,長大後,多半也有久坐不動的習慣。因為,運動時大腦血流量增加,神經細胞可獲得足夠的氧,對腦力發展有利。因此,除了健康因素之外,幼兒的身體活動,也是早期大腦發育和學習的重要環節。     大家都知道,幼兒期是個人身心發展的奠基階段,也都明白,此時期良好的感覺與運動發展,是建立未來智力與體力開發的基礎。但是,忙碌疲憊以及時間有限的父母,通常不是忽略幼兒自然發展的各個階段,就是缺乏正

確回應幼兒需求的具體作為。無論是忽略或不知如何是好,父母的不作為,的確會影響幼兒學習潛能之發展,甚至,會引發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因為,零到五歲的幼兒,閱讀、塗鴉、說話、姿勢等一切溝通技巧,都是以動作為基礎;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大腦會透過肢體動作,理解所有接收進來的感官經驗。     事實上,不僅是父母缺乏親子互動的遊戲知能,教保人員對於設計嬰幼兒肢體活動,經驗亦非常有限。個人因為行政職責關係,承接台北市托嬰中心訪視、評鑑暨專業人員在職訓練業務,發現提供嬰幼兒照顧服務的專業人員,明白肢體活動對這群孩子的影響,但卻苦無可仿效的活動設計或可參考的實用指引。當我接到《Smart Start 聰

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的書稿,兩天內看完數百個活動設計,不但覺得活動精采好玩,簡易可行,亦能臆測父母應用本書的活動建議,衍生親子運動的樂趣與幸福感。     因為實用價值極高,我相信本書應可成為嬰幼兒照顧人員的工具書。作者深具實務經驗,針對零到五歲幼兒,設計各種不受環境限制的遊戲活動,不但能依據不同年齡層的發展特性,提供不同的活動建議,同時,配上數百張簡明的插圖,讓父母或照顧嬰幼兒的教保人員,能有效應用這些趣味十足的活動,提供合宜的生理刺激,幫助嬰幼兒發展平衡及協調的動作技巧。當然,也提供了家長和孩子和諧快樂的體驗與經歷。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好好玩的書,一本好好讀的書,

一本好好用的書。希望身邊有嬰幼兒的你,能好好讀一讀,好好用一用,好好玩一玩,玩出健康,也玩出聰明!     Smart Start,果真Smart!   推薦文5   膽大心細,盡情遊戲 陳怡安     對於自行創業的媽咪和下班後及假日都在教羽球的爸比來說,陪伴孩子的時間彌足珍貴,我們陪三歲大的女兒看書、畫畫、看電視之外,最常做的還是到公園或操場追趕跑跳碰!而還沒能跟上姊姊進度的一歲阿弟,則努力的跟在姊姊後面爬上爬下,扭來滾去,要不然就被爸比媽咪當玩具般的耍寶,幾乎沒有限制的活動方式,常引起旁人的側目,熱心一點的,甚至會前來關心,要我們別玩那麼危險的遊戲,或孩子這

樣會摔斷門牙之類的,好朋友們聚會時,也常聽朋友問:你怎麼敢讓孩子這樣玩,心臟很強耶,之類的話。的確,孩子們跑來跳去,爬上滾下的,常常摔得個大包,令我不得不思考,我是不是真得太大膽了?但是當我看了《Smart Start: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時,禁不住暗自竊笑,原來我們和孩子的活動遊戲,可是會讓寶寶們變聰明的呢!當然,書的內容還有好多我不曾想過或試過的遊戲,一邊翻,一邊把好玩又可行的遊戲部分折頁註記,讀後發現,簡直有折和沒折一樣,因為我幾乎把每一頁都給折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我們都是運動員出身,熱愛運動,和孩子們的互動也多半和運動有關,我們發揮創意的親子運動,不但孩子玩得開心,

我們也常玩得樂不可支,更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的信任感與親密度在運動中不斷的建立,這也是親子關係中我們最在意的一件事。至於運動會不會讓寶寶變得更聰明,身為運動員的爸媽,絕對是持正面的態度,只是,我不知道的是,原來從小baby開始到學齡前這段時間的運動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不只是肢體動作的協調與靈活、還能刺激五感,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進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這麼多的好處,不需要很大的花費,只需要適時的陪伴和膽大心細的遊戲態度。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怎麼能不好好把握呢?一條彩帶、一個沙包、一段共舞、一指輕撫,每個爸媽只要願意,都能輕鬆辦到。     《Sm

art Start 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讓我能更有系統更有創意的和孩子互動,也讓我進一步了解如何幫助寶寶更快樂,更順利的成長。敞開心,放開手,和孩子一起盡情的運動吧!     作者相關著作:曾經出版《兒童發展階段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Infant One, Two, Three, and Four)系列DVD,以及If Only We Had Known (1979)和Tomorrow’s Child (2002)兩本書,本書是她的最後一本著作,也是集畢生所學之精華。 第三階段:會走路到18個月大 這是寶寶的左右腦學會通力合作的兩側發展

期。 以本階段來說,動作技能是首要之務,其次才是語言發展。寶寶何時會走路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從俯臥、匍匐前進、四肢爬行(大約有五個月的時間)、扶行(當他學會站立)到獨立行走的過程中所接收到的感覺運動刺激。 由於更懂得維持身體的平衡,寶寶開始可以蹲立、跑步、改善自己的粗細動作技巧,當寶寶可以靠自己走路時,請盡量多花時間陪他散步,一開始在平地上緩慢步行,接下來練習上下坡,最後嘗試跑步。你可以用遊戲的方式,看看寶寶每天能走多遠、走多快。 *注意:請在危險處使用防走失繩。如果寶寶能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自行走完這段路,就不要使用嬰兒車。 按摩、音樂與歌曲‧這是寶寶的「逃離期」,很難讓他安靜下來接受按摩,所

以你可以趁換尿布、洗澡或者坐下來餵奶時進行按摩,記得要一邊按摩一邊跟他對話。‧洗澡有鎮靜情緒的作用,也是進行全身按摩,幫助寶寶放鬆肌肉和韌帶的好時機。‧嘗試用不同的物品協助按摩,記得要用質感粗糙和柔軟的毛巾。‧按摩和運動都必須慢慢來,讓肌肉和韌帶接收到的訊息可以有時間傳達給大腦。‧一邊活動寶寶的四肢,一邊哼唱有節奏感的歌曲。 跨中線運動──手臂 本運動應當緩慢進行。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然後拉著他的手臂往上、下、內、外各個方向伸展,動作要確實,但不要勉強。接下來,讓他的手臂跨過中線,作出擁抱狀,首先左臂抱住右臂,然後右臂抱住左臂。重複進行幾次。 跨中線運動──腿部 將寶寶的一腿抬到鼻尖位置,然

後放下來,換另一腿。 重複進行幾次,然後輪流把兩腿抬高到耳朵或臉頰的位置。 這些都是可以按摩身體、發展身體知覺、為肌肉和韌帶帶來刺激的運動;當你將寶寶的四肢往外或交叉移動時,記得要充分伸展,但不要有絲毫的勉強;請一邊唱歌,一邊跟著節拍做動作。 12到15個月大的基本動作計畫能力 動作計畫是依照順序規劃一連串動作的能力,以下的活動將會引導寶寶進入這個階段。 家庭遊樂場 請允許你的學步兒在某些家具上嬉戲,記住,當他朝家具爬上爬下時,他也正透過遊戲探索身體在空間中的移動方式。

彈跳床運動台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隔離 #減肥 #瘦身
This is my second time quarantine in Taiwan.
I used this diet routine to lose weights.
Also I shared how did I stay productive.
Hopefully can help everyone.
-
自從去年九月底回歐洲四個月
一開始健身房有開到後來健身房關閉
到聖誕節回立陶宛狂吃
以我的食量真的沒辦法不去健身房運動
每天開始吃垃圾食物
身體也越來越胖
拍照+照鏡子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我也完全不想po限時動態
-
這次回台灣靠著隔離
我有14天的時間可以改造自己
之後才有機會見家人朋友
當然要趕快抓緊時間減肥啦
飲食⬇️
我的減肥方法是都盡量吃原型食物
一天兩餐
因為時差都下午才起床吃所謂的早餐
早餐通常是水煮蛋、煎蛋+地瓜+無糖豆漿或無糖優酪乳
晚上八點多開始自己煮火鍋
在隔離期間煮過酸菜白肉鍋、羊肉爐、泡菜鍋、番茄鍋
期間只叫過一次外食,吃了大腸臭臭鍋XD回台灣還是忍不住嘛!
火鍋的配料都沒有加工食品,一堆青菜、肉、菇類等等
最後幾天有忍不住加了寬粉條,想說澱粉多少也要吃
而且我都吃超飽,沒有讓自己餓到
-
運動⬇️
運動的話我是幾乎每天都會做居家運動或是拉筋
沒有特別運動菜單
就是上YouTube 找影片
下半身都是自己練這樣
-
睡眠⬇️
時差完全調不妥
但是一定要讓自己睡夠6-8個小時
不然睡不到這個時間
就真的什麼都不想做了
睡多才能讓自己代謝變好
這點非常重要
-
體重變化⬇️
每天都有量體重,看看身體的變化如何
剛好第14天的隔離度過了某個停滯體重
是我這次回台灣最瘦的時候了
總共14天瘦了4公斤
-
我當然知道快速減肥是不好的
減得越快復胖越快
但回想起來自己也胖超快的XD
最重要的是維持
總之我相信之後可以上健身房、戶外運動等等
每天熱量消耗絕對會比現在多很多
希望這篇可以幫助到隔離或是想要兩週快速瘦身的人
切記熱量要吃夠唷!還有不要瘦到了自己想要的體重就開始狂吃
陷入不斷惡性循環,加油各位!
-
Follow m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uanineurop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uanfit/
►Podcast:
Apple: https://reurl.cc/avQm5l
KKbox: https://reurl.cc/e8ql9j
Google: https://reurl.cc/N63dr6
Spotify: https://reurl.cc/py70mx
Anchor: https://anchor.fm/kuanineurope


疫情回國攻略

https://youtu.be/QWb6fGtWtVk

蘭嶼兩天一夜自潛

https://youtu.be/JMvARqrOnqE

荷蘭最新Outlet開箱

https://youtu.be/lCj8N4fK_Y8

人生第一次的比基尼高空彈跳

https://youtu.be/Ujh1FMtL3_M

荷蘭必吃的六道美食

https://youtu.be/zVlm-nxZsUo


你不知道的國家,他卻在乎你

https://youtu.be/Hkv83rPs6_U

阿官在台灣:

全台北最難爬的山|The hardest mountain to climb in Taipei

https://youtu.be/xjLl5ejjZg4

疫情期間如何買機票

https://youtu.be/btkCpuGUlIg

歐洲返台實錄

https://youtu.be/6mXyvW2H3ho

居家檢疫關懷包開箱

https://youtu.be/t2tBugTgHF0


一秒從波蘭到斯洛伐克的雪中健行

https://youtu.be/jgMWspbOi5A

全歐洲最大最新最刺激的室內水上樂園在波蘭?

https://youtu.be/NynzoOj5W44

全世界最大的室內水上樂園在德國?

https://youtu.be/BYlqp_7mJhc

和阿官一起當歐洲農婦:

Drawing Easter Eggs|歐洲人都如何畫蛋(eng)

https://youtu.be/0XCx9JLEwPk

和阿官一起健身減肥:

減脂減肥|我的減肥歷程|健身重訓|如何有效減重?靠這四大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7lFIt2O_0&t=91s

Low Calorie Macaron|低卡食譜|製作低糖馬卡龍

https://youtu.be/gisiqVyw4oI

----------------------------------------------------------------------------------------------

和阿官一起玩台灣:

Drinking Marathon in Taiwan 在家鄉酒精路跑

https://youtu.be/r3Lz3jxDETs


----------------------------------------------------------------------------------------------
越南攻略:

去越南前你必須知道的五件事

https://youtu.be/xdBvQM7zkKc
----------------------------------------------------------------------------------------------
歐洲知多少:

關於荷蘭六件你不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B_jUvgjB4As

更多旅遊Vlog:

比利時

比利時布魯塞爾半日遊|寄放行李|必喝啤酒|必吃美食

https://youtu.be/TyfcgK31aaI

馬爾他

一起來去馬爾他Blue Grotto藍洞Mdina姆迪納貓村一日遊!

https://youtu.be/9f0OFOh8_uM

一起來去馬爾他valletta瓦萊塔一日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A9dN9Efa8&t=198s

一起來去馬爾他Comino島一日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AZyl3od9o&t=37s

----------------------------------------------------------------------------------------------

泰國

華欣租車這麼便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1i4189Tx0&t=12s

在泰國騎車很可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SbvKH2Td8&t=250s

在泰國當大象志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zIexywOYo&t=51s

在泰國一個人亂晃危險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Fs2SUXC8w&t=66s

----------------------------------------------------------------------------------------------

西班牙、葡萄牙:

跟我一起遊巴塞隆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WS9ZsISZc&t=39s

跟著我一日走完里斯本重要景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VTR0taAxc&t=3s

跟著我一起來去辛特拉一日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8YrPkiJX4

個別化增強式動作訓練方案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與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彈跳床運動台北的問題,作者林意婷 這樣論述:

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占所有國小身心障礙學生總人數四分之一,多數智能障礙學生因障礙程度不同、認知能力高低或生理條件優弱勢能力等原因,致在健康體適能與平衡動作表現上與同儕有極大的落差。本研究以個別化增強式動作訓練,探討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平衡能力與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三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設計為單一受試研究法之A-B-A實驗設計,研究參與者進行為期十週,每週兩次,每次四十分鐘。以個別化增強式動作訓練為主要介入內容,難度採循序漸進,共有十二組動作,分為三階段,每階段為兩週,組數與次數隨著動作強度做調整。其動作內容有拿球蹲、垂直跳、跳停、單腳抬膝、舉球蹲、雙腳踢臀跳、雙腳跨跳、拿球跨

腳蹲、拿球蹲跳、雙腳交叉跳、單腳跨跳和弓箭步蹲跳。於介入後蒐集平衡能力與健康體適能資料,以目視分析與C統計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歸納出個別化增強式運動方案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平衡能力有立即與維持成效;對健康體適能均具有正向改善趨勢。因此,個別化增強式動作訓練可以有效增進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平衡能力且對健康體適能有正向改善,可考慮將其動作訓練作為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健身運動及體育課程之運動處方。

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為了解決彈跳床運動台北的問題,作者條子鴿 這樣論述:

【警察故事】 明知道違法犯紀,卻選擇同流合汙? 自以為祕而不宣,便可以毫不掩飾?    ▌歷練過鎮暴警察、派出所管區、霹靂小組、國道警察、刑事警察, 20年經驗的資深警察,真誠道出不吐不快的警界真相。▌     在暱稱「公司」的警局,流傳著好警察有三不:   不擋人財路,不相信任何人,不能說真話。   如今我能犯的禁條都犯了。     ◆◆◆     超越白、黑、黃各道,   從警之路,是真正的人性無間道。     ‧我們都很佩服丁哥學長總能精準地破獲毒品與槍枝的大案子。那天我推開他房門,卻見他兩眼翻白,手臂上束著橡膠帶,靜脈裡插著一只空針

筒……他是警察,卻也是毒蟲?!──〈丁哥〉     ‧這場空難的罹難者多達近兩百人!如果這世上真有地獄,那麼現在我眼前的是比地獄更地獄的煉獄……我躲在車上,無助地嚎啕大哭,相較於在車外的那些人,我他媽就是個臭俗辣。──〈空難〉     ‧那是金屬拖行在磨石地板上相互碰撞的響聲,哐啷,哐啷……在空曠碩大的沉默監獄裡,清脆地迴盪。光頭犯人全身無力癱軟,任憑兩條腿間的腳鐐,一步步在地上沉重地拖行。──〈槍決〉     從熱血飛官換跑道,經過二十年的波麗士生涯,資深警察「條子鴿」早已認清人性有時是灰色的,唯有人心可以永遠不變的火熱。     書裡的故事,便訴說著這些熱血沸

騰與嘆息傷感。那是我們從沒機會看見的警察另一面,正義、溫情、悲傷、出包,也有貪婪;那些我們彷彿亦身歷其境的辦案現場,憤慨、動人,一把槍對著你正面擊發的捏把冷汗,以及命案之外的幽影森森……     而我們從中深深感動的是,為了守護自己所在乎的一切,一個警察,二十年不變的初衷。   本書特色     ◎【一個資深警察,二十年的領悟與嘆息】   ‧警察太難,難到連朝夕相伴的人情都淒涼。我想,所有當警察的都懂。   ‧心是真誠的,血是沸騰的,我們抓活人,有時也救活人,彷彿跨越陰陽兩界的奈何橋……   ‧有些路,走了就不能回頭。有些事,過了就不能重來。有些債,終究要還的

。   ‧人生有太多的「早知道……」,而如果事事都能早知道,那也就不叫人生了。我們只能盡力不給遺憾留餘地。     ◎【鏡頭之外】原音呈現的條子鴿畫外音,出自與編輯謹慎討論本書內容的通信:   ‧「我這輩子當警察,從來,沒有拿過任何一毛不該拿的錢,這是我在這個工作上唯一僅存的自豪。」   ‧「我不是個令人敬佩的警察,甚至連『好』這字都沾不上邊,就只是想盡本分而已,那些不論春秋冬夏在街頭馬路上您們見到的警察,才是真正的英雄。」   專文推薦     大師兄(殯葬工作者)、李佳庭(社工)、林立青(勞動者‧寫字者)     (以下為推薦摘文。三篇完整的精采推

薦序,請見內頁)     ★大師兄:假如我是看著別人的生與死寫故事,那麼,條子鴿就是用自己的生與死來寫故事。他是我第一位想排隊買書、簽名的作家!     ★李佳庭:條子鴿沒有要塞給你人生大道理,說警察好棒棒,而是毫不保留地真誠分享他在警察這條路上,遇過的各種好事、爛事。     ★林立青:我只用了兩小時就看完書稿,卻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消化」。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一個人在警察身分下的人性,他先是一個人,成為警察以後,再變回一個真正的人。 作者簡介   條子鴿     高中時,常無照騎車,警察總是神出鬼沒,不但後頭追著跑,罰單更是吃到飽,以致我對警察深無好

感。     沒想到,命運卻深不可測,走馬換位,造化弄人,瞬間便將我從戰機飛行員變成基層小警員,就此展開長達二十年的警界生涯。     從鎮暴警察、派出所管區、霹靂小組、國道警察到刑事警察,各項職位一路走來,歷經社會大大小小的刑案,數盡人生分分合合的聚散,我反而感謝這份工作,因為它給了我機會──     幫助更多人的機會,改變更多事的機會,看見更多層面的機會。     我從沒想過升官,也沒想要發財。我不期盼掌聲,更不在乎噓聲。無論在車流壅塞的街道,或是寒風刺骨的深夜,我只想盡我所能對得起身上的制服。     若你問我原因,別無其他,只因我們總是能從想要守護的人

身上,找到自己最大的勇氣。 推薦序/帶種的條子鴿  文◎大師兄(殯葬工作者)    008 推薦序/社工眼裡的警察  文◎李佳庭(社工)    012 推薦序/此亦人子  文◎林立青(勞動者‧寫字者)    016   PART 1 法裡情   【我們的工作是負責找出凶手,伸張正義,有時候卻沒有所謂的真凶……】 法裡情    024 槍決    033 空難    042 三分鐘    051 紅衣小女孩    059 綁架    070 家暴    078 老爸    087   PART 2 誰病了  【人活著的時候,只會說有病

有病,等人死了,又說可憐可憐。】 霹靂貓    096 保溫瓶    105 小賀    112 五郎    120 幹阿北    127 逆襲    137 是人,還是鬼    146 阿柳    152 妞妞    160   PART 3 公司  【如果時光能倒流,是否仍然會選擇當警察?】 丁哥    166 油水    175 中槍    184 銀河    191 阿偉    200 友情    206 刑求    216 實習生    224 同事    230 阿不拉    238   後

記/真心話大放送  247 推薦序1   帶種的條子鴿 大師兄(殯葬工作者)     第一次見到波麗士「條子鴿」的時候,是在一次與總編還有作家們的聚會上。     剛到餐廳,就聽總編說等等會來一個很厲害的波麗士,他有許多很有趣的經歷和故事。我聽了十分開心,我最愛聽故事了!假如有八卦的話,就更好不過。所以那時候的等待心境是既期待,但卻不怕受傷害,因為通常總編說有趣的人,都一定很有趣的。     但是等了一陣子,用餐時間到了,卻不見條子鴿的人影。     我們一群人都只聽聞過條子鴿的名字,卻未見過,直到總編撥了通電話聯絡他,才看到有一個身材標準、精實的大

哥,在門外抽著菸。     我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他人到了,卻不進來坐呢?     條子鴿在電話那頭說著:「你們那邊有人後面跟著東西,綠綠的,而且濕濕的……」   然後他看了看我。     我有些吃驚,因為來參加聚餐的除了總編,還有其他人,而我對外從沒有露面過。我是匿名出書的,所以有打書活動時,我不是戴著面具,就是戴帽子加口罩。但他居然開口就說我後面有點東西,這真的太厲害了!     第二個吃驚的地方是,其實我那天在池塘旁接了一位自殺的大哥,他是溺斃的。   第三件吃驚的事情是:啊,原來我後面只跟了一個,真是丟我們殯儀館每天業務量的臉呀!    

 不過,這也讓我對條子鴿好奇了起來。天呀,真的太厲害了!還沒有聽到他說故事,卻已經讓我深深相信,接下來的時光會非常有趣!     過了不久,條子鴿進來了,並且告訴我,我後面那位走了。就是說嘛,我一直以為自己不會有人跟。有冤的,找比如條子鴿或是檢察官之類那種有權力的人,有仇的找仇家,要報恩找發現者……怎麼算,都不會來找我吧!     飯局就在這個小插曲後,順利開始。條子鴿和我的工作雖然談不上類似,但是多少有相關的地方,所以我們聊得很合拍。我很開心有參加這回聚會,能夠現場聽到他說的有趣故事。     條子鴿的故事,像是永遠說不完一樣。豐富的人生經歷、那副為正義挺身而出的脾氣

,加上關於生活周遭的一些事情有深刻的領悟,以及對於墨守成規的不屑,這些都是現在的我所追求的。而他,已經經歷過這些過程,如今寫出來,真的是毫無保留又精采絕倫。     在閒聊的過程中,我以一個還想要存活在公務體系內的寫作者立場告訴他,很多時候,有些事情可以寫,有些事情不好說。但條子鴿卻跟我說:「那些是我的親身經歷,而我無愧天地,也沒有害人,只是想寫出我生涯中那些經歷過的事,有何不可。」     哀,一席話說得我有些慚愧。其實我也想豁出去寫一些批評體制的故事。有時候社會不公的眉眉角角豈是全都在人民身上,體制也很有問題呀!比起不敢寫出來的我,條子鴿真的是帶種多了。     自

從那次聊過天後,我有時會問編輯:條子鴿的書,什麼時候才可以問世呢?等著等著,終於被我等到了!     平常不看書的我,從一開始閱讀後,就情不自禁地隨著條子鴿的文字,進入了那些黑與白之間的警察故事,有黑暗,有光明,有無奈,也有希望!那些應該攤在陽光下被大家看見的甘苦談,條子鴿寫了出來。而不為人知的黑色模糊地帶,條子鴿也寫出來了。我看到一半,忍不住傳訊息對他讚聲說:您真的是我第一位想排隊買書、簽名的作家!要讓我這個客家人拿出錢買書,真的很不簡單呀!     殯儀館裡面,我們總是跟在法醫旁邊,看著他們如何從屍體上找到那些曾經的生死搏鬥,曾經的千鈞一髮。而我們得到的是結果,模擬的是過程

。那些凶險,我們感受不到,只知道往生者在走之前經歷了哪些事情,以及他的死因。     但警察們往往都是在那真實的現場,或纏鬥,或駁火,那些生與死的一瞬間,他們都在親身經歷著!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與我們這些接運的見面了。有時候會想,做那些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工作,真的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假如我是看著別人的生與死寫故事,那麼,條子鴿就是用自己的生與死來寫故事。   條子鴿,看完了這本書,覺得您還可以活著分享這些有趣的故事,真的是我們這些讀者的福氣呀!   推薦序2   社工眼裡的警察 李佳庭(社工)     我的工作是服務遊民的社工。剛做社工的第一年

,我沒辦法喜歡警察。     常常聽到遊民明明待在所有人都可以停留的公共空間,卻被警察非法驅離。而且驅離後,有些警察一不做、二不休,知道遊民無處可去還會回來,便開著警車把他們丟包到別的警察轄區、載去遊民熱門集散地,並戲稱他們是「放生」。     有的警察在盤查時,非常不友善,以很挑釁的語氣或動作讓遊民生氣。例如趁遊民睡覺的時候,用力敲擊棲宿的長椅或檯面,製造巨大音量把他們嚇醒,而被嚇醒的遊民,當然也會有充滿防備的態度與壞脾氣,這時,再以「妨害公務」的名義將他們帶回派出所。旁邊的民眾看到遊民被帶走就安心了,不會繼續報警要警察來處理。     除了個案遇到的狀況之外,我也接

過許多次警察的電話,大多是要求我們把遊民安置好。當我向他們解釋,個案因為以前在收容所打架或喝酒而被列為黑名單、床位滿了沒辦法收等等原因,有時候也會收到他們不諒解的語氣回應:「你不是社工嗎?!你們社會局都沒有用!不能解決問題還當什麼社工啊!」那時候,我才當了幾個月的菜鳥社工,在「四名社工負責整個縣市遊民」的高壓狀態下,被警察吼完,著實消沉了好一陣子。     雖然社工與警察有許多需要合作的情況,但我們也有很多不夠了解對方專業的地方,因不了解而產生的偏見,更增加了合作的難度。     我遇過幾個「警察變成遊民」的個案。警察的待遇雖然比普通上班族高出許多,但平常遭遇到的道德考驗也多出

很多倍。而沒有通過的人,有些會被逐出體系,直接從上層掉落到最底下。     第一次在養護中心遇到他,病床上躺著的他,已經變成了大白菜狀態:手腳因為長時間缺乏運動而肌肉萎縮,手指像雞爪一樣擺在臉旁邊,整個人瘦到像一具骷髏,植物人狀態。只剩他的個案紀錄,無聲地訴說這個人曾經活過。     證件上的他,是我這輩子看過長得最帥的遊民,混合了王陽明與張孝全的臉蛋。我看看照片,又看看床上的骷髏人,的確要很仔細看,才能在眉宇之間的面部骨架上,看出是同一個人,落差大到他媽媽還活著的話,也不一定立刻能認出來的地步。      他年輕的時候在酒店林立的派出所工作,與八大行業關係非常好。他拿

了很多不該拿的好處,東窗事發後,以極其難堪的姿態,離開了警界。     一個學歷只有警專,除了當警察以外,什麼都不會的中年人,是很難找到像警察一樣薪水高的工作的。他從警界改入黑社會,進出監獄,染上了毒癮。家人與朋友都離開了他,而他在無處可去之下,流落街頭成為遊民,最後路倒而被社會局安置,躺在這裡。     有次我來看他,正好遇上替沒有身分資料的遊民按指紋的警察。我們在床邊聊起他,這位警察說以前聽過他的名字,待過同一家派出所,論輩分的話,王陽明加張孝全混合體的他還算是學長,而現在看他躺在這裡,心中不勝唏噓。     這位警察並沒有罵他是警界之恥,或責怪他以前做過不該做的事

,只輕輕地說:「哪天我中彈,傷到了不該傷的地方,或是我太久沒回家,老婆帶著小孩跑了,隔壁床可能就是我了,到時候就請社工你多多幫忙了啊。」     這本書有好多個小段落,都令我想起這些警察的身影。     大家期待警察堅強,並有完人般的道德與心智,撐起社會的保護網,但在制服下的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有困惑、受傷、軟弱的時候。雖然不喜歡警察,不過,我努力理解他們在第一現場所面對的狀況,特別是貧窮與疾病或是犯罪一起發生時,問題就會變得很複雜。     警察被夾在法律與民眾期待、個案需求中間,他們需要第一時間就「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但他們所遭受的壓力與創傷,卻難以敘說。

    這本書緩解了我對警察的敵意。條子鴿沒有要塞給你人生大道理,說警察好棒棒,而是毫不保留地真誠分享他在警察這條路上,遇過的各種好事、爛事。     讀完後,很慶幸條子鴿沒當警察了,不然這些祕密寫出來,他還怎麼活啊?   推薦序3   此亦人子 林立青(勞動者‧寫字者)     在看這本書以前,警察在我眼中更像是某種工具,就像電鑽按下按鈕以後就會轉,警察也一樣,是只要上面下命令修法律,就會去完成國家運作的工具。     第一次和條子鴿見面是在大安區的餐廳,編輯們邀了幾位作者一起吃飯,當天同桌的還有大師兄和佳庭。     我從外表上看不出條子鴿

到底幾歲,只覺得和我們相較之下,他拘謹許多。在餐桌上一開始有著軍人、警察的客氣,幾杯酒以後,輪到他聊起自己,才隨著喝下去的酒而變得大方、豪氣起來。那時候才知道,他的年齡比我長了些。     還記得他幹譙長官的態度特別起勁。台灣公務員平常被體制和長官壓著,只有到了確定安全時,才會跟你說真話,那些真話有些灰色,卻真實無比。編輯們說條子鴿正在寫書,而我們相約到時候要一睹為快,那天以後,我暗暗期待著讀到他在餐桌上講述的故事,一直到《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這本書的書稿出現。     這本書文字流暢,全書用「我」字寫成,觀點獨特,我只用了兩小時就看完,卻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來「消化」書中

的故事。     在台灣,有關於警察的影劇創作不曾少過,但對於內部的問題多數點到為止,像條子鴿這樣將自己人生經驗全數寫出的,實在不多見。書中的情節,有的令人驚訝,有的令人感嘆,更多的是對於人生的無可奈何。一些關於警察的傳說和各種曾聽過的刑求謠言,在這本書中一一出現,例如警察吸毒的、警察收賄的,警察有各種的黑歷史和潛規則在其中。在看的時候,我不斷懷疑:「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     可是,那些特別的專有名詞與獨特的視角具體而真實,我與自己的人生經驗對起來以後,好像解答了一些過去人生中關於警察的疑問,同時又從警察的視角,對社會提出更多的質疑。     我的人生記憶中,

警察出現在我的生活、工作場域,多半代表沒有什麼好事──不管是少年時看到的,他們在市場外抓流動攤販;出社會後遇上的,他們在工地門口抓剛嫁來、還沒有申請工作證的陸配;再到這幾年,眼見他們衝進工地抓白牌移工。     如果說社會上有一種「弱弱相殘」的具體表現,那麼警察就是在互相殘害、阻止對話的現場,扮演維護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人。警察也確實不是人,因為多數的求情沒有意義,對話更不可能。唯有一些時候,看到戲劇裡演議員的角色在酒過三巡之後,拍桌狂罵派出所所長或者壓著開單的員警承認開錯單並撤銷,滿足了自己的爽感。     就像是本書中的警察們,在面對體制時,用小小的吶喊及怒吼做出反抗一樣,

書裡的警察有家庭,卻無法兼顧;有熱血,但職業上無法揮灑;有任務,但總不完美,只是某種完成工具的存在。     近幾年來,台灣有許多警察值勤的新聞片段,多半是警方的公關所做的宣傳,用意是為了讓群眾理解警察,如警匪追車、酒駕衝撞或者是掃毒、掃黃,看了實在大快人心,點閱率也極高,但卻屢屢被人權團體抨擊,包括了暴露嫌疑人隱私、淪為作秀工具、未審先判等問題。法官與檢察官也多次表示,這些案件的細節多半為警察所洩露。可是,在民意喜愛的情況下,片段的資訊依舊每天產出,裡面的警察更被當作某種工具,專門為了產出勇警新聞和呈現冒險犯難的狀況,而如果有警察的家人、親屬故事,多半是因為有人殉職。    

 我看到的,其實是被裁切和美化過的警察。他們淪為被用來改變觀點,卻無法改變他們依舊是國家機器中,扮演宣傳工具的一環。     但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人在警察身分下的人性,他先是一個人,成為警察以後,再變回一個真正的人。     抓毒的很可能也是吸毒者,壓迫自己撐出最佳表現。大張旗鼓地圍捕火力強大的嫌犯,卻發現全是一場烏龍。更重要的,是書中那些對於「灰色地帶」的書寫叩問著我:同樣身為人,有這些白花花的錢在我面前,我拿不拿?如果每天身邊可以有美女圍繞、受管區內的黑白兩道奉為上賓,我要不要在忍受這個職業的排班、管理和痛苦時,也擁抱這些特權?     我不知道。但這本書提供了這

樣的角度,讓我來深思。     這本書的好,在於條子鴿將近幾年來擦脂抹粉,加諸於警察身上的那些裝飾擦去了,讓你看看這個職業所帶來的傷害,那些在身體和心靈上的黑暗,同時看清楚這些灰色地帶,與隱藏在其下的真實人生。 此亦人子也。   後記   真心話大放送     如果時光能倒流,或者,能讓我再重新選擇一次,那麼,我是否仍然會選擇從事現在的職業?   我的答案是,不,絕不。     高中同學是空軍資深士官長,近日他喜獲麟兒,我午夜收勤後,特地繞道去月子中心探望他。沒想到,繞來繞去竟迷了路,只好將車停靠在路旁,重新操作導航。     當我專注於GP

S畫面時,眼角餘光卻瞥見駕駛座車窗外,貼著一張慘白的女人臉孔,面無表情地盯著我。我驚恐地快速在腦海搜尋承辦過的命案當事人長相……這時,一句簡潔的話語,冷不防地鑽進我耳裡:「五十,還是一百?」     原來我剛好停在檳榔攤前,只好強迫消費,買了包菸。   同學抽著我買來的菸,渾身酒氣。我好言相勸:「老婆還在坐月子,酒還是少喝點。」     他擺擺手,說:「我也不願意,但如果不和下屬喝酒,便聽不到他們說真話,聽不到真話,就不知道有問題。不知道問題,又要如何凝聚部隊的向心力?」     聽完這番話,我愣在原地。     剛畢業時,帶我的學長平常說話惜字如金。印象裡

,沉默的他總是鬱鬱寡歡,但我永遠記得他老是掛在嘴邊的名言:     好警察有三不──   第一、不擋人財路。   第二、不相信任何人。   第三、不能說真話。     「擋人財路」等於自尋死路,這在任何職場都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而「不相信任何人」對於警察工作也是必須,否則一旦誤信以致犯錯,輕者遭受行政處分,重者移送法院,不得不慎。     但是「不能說真話」這部分,直到現在,我仍舊百思不解。警專及警大的校訓不都是「誠」這個字嗎?如果大家都只是戴張面具講假話,那麼,這個工作又如何值得真心以待?缺乏真心相待的職場,又能讓人擁有多少堅持下去的熱忱?

    ●     就在不久前的某個早上,我前往台北高等法院出庭作證。那是一件已經纏訟了五年的殺人案,老實說,有些細節早已不復記憶,只記得案發現場的地面,滿是死者怵目驚心的濃稠血液……     踏進法庭後,被告律師不懷好意地盯著我猛瞧,彷彿我才是主角。     同案出庭的還有當年趕赴現場的派出所同事、負責偵辦此案的偵查隊小隊長等人。被告律師先是詢問派出所同事如何獲報前往,同事答覆:「經由勤務指揮中心派遣趕往。」被告律師再詢問小隊長抵達現場的時間,小隊長回答:「大約案發後半小時。」     緊接著,矛頭便直指我而來。「當時你擔任什麼職務?」律師問我。

  「勤務指揮中心值勤官。」我簡短地回他。   「據我的當事人表示,當時是他撥公用電話到一一○說殺了人。」     我頓時明白律師的用意,他想證明被告是符合自首要件的。被告也在一旁幫腔:「那時接電話的人就自稱是值勤官。」     不等我回話,派出所同事起身便指著被告的鼻子大罵:「你胡說!當時你明明醉得一塌糊塗,站都站不穩,怎麼打公用電話報案?」     小隊長也站了起來,「你騙人,當初你根本不承認犯案,怎會打一一○說人是你殺的?」   被告理直氣壯地大聲反擊:「你們警察才黑白講,一一○的自首電話就是我打的沒錯啊!」   雙方在法庭上你一言我一語,為了到底誰說謊而

吵成一團。     我默默地站在一旁,靜靜看著他們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心中卻無比讚賞同事們的正義感。那一刻,我深以自己的警察身分為榮。     下午回到公司,先去吸菸區抽根菸,緩和一下早上劍拔弩張的氣氛,卻聽見角落裡,承辦員警健康檢查的學長在抱怨:「辦這個健檢業務真的很無奈,新聞天天報導肺炎疫情嚴峻,政府也大肆宣導保持距離少出門,連搭個公車、捷運都規定戴口罩,但警察局人事會報仍每個月評比各單位的健檢達成率。人事主任更誇張,非但對我們承辦人施壓,還一副『不達目標就要你好看』的嘴臉。健康檢查的本意是為了維護同仁身體健康,外勤每天身處高風險傳染環境已經夠危險,卻在這關頭要求大家往醫

院跑。唉,長官的眼裡只有數字,根本不在意同仁的安全啊!」     他說完吸口菸。大夥都認同得頻點頭。     校訓不是誠實嗎?我們不是應該講真話嗎?有真話才有真相,有真相才能改進,在外辛苦執勤的同事的人身安全也因此更有保障,不是嗎?     但重點是長官們希望聽見真話、看到真相嗎?這才是警界長久以來最大的問題。   想不到,才一個轉瞬,我又深以自己的警察工作為悲。     然而,即便如此,我卻將我人生中最精華、最美好的青春,全數投入這份職業,盡心盡力地圓謊,圓那個時時刻刻存在於每個警察身邊的謊……     ●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很遺憾,

在我從警這二十年間,除了不能說真話之外,其他的,我幾乎是接二連三,累犯不斷,導致自己嘗了不少苦頭。在此,對於那些我曾得罪的人,我要說聲:對不起,謝謝你的包容。而對於那些讓我受罪的人,我也要說聲:你放心,我一定會努力讓自己過得比你更快樂。     終於,在我即將離開警界的今年,藉由這本書,感謝寶瓶出版社讓我迎來一個可以說出真話的機會,以書中那篇篇不吐不快的真相,照映出我警界生涯最後的餘暉。     再會了,那些仍在警界堅守崗位令人敬佩的同事們!   我想對您們說:原來真正的團結,是在一起脆弱。     我來了,那片廣闊無垠,夢想已久的蔚藍天際與白雲!   我想對自

己說:鼓起勇氣,躍出框架,然後在墜落的過程中,長出另一雙翅膀,振翅高飛。     ●     謹以此書,獻給我一生最摯愛的父親。   您在那邊還好嗎?我從來沒有停止對您的思念。期盼與您再次相聚的那天,我一定會緊緊地、緊緊地擁抱您,不讓遺憾再有打擾的餘地…… 法裡情 【這是二次加工的自殺?】 每個分局的偵查隊都有「鑑識小隊」的編制,小至將竊案現場的指紋與毛髮採集比對,大到將刑案現場的血跡與屍體拍照送驗,都屬於鑑識人員的專業範圍。許多案件得以真相大白,時常有賴於身著鑑識服的他們。 然而,每每破了案,風光上台領獎的人員裡,大多沒他們的分,所以稱他們為幕後功臣,實不為過。 鑑識小

隊的「張小」是我認識多年的老同事了。這可不是什麼罵人的外號,我們習慣稱呼小隊長為「小」,巡佐為「佐」,而他是姓張的小隊長,自然就叫「張小」。 張小從事鑑識工作已十多年,一路由鑑識偵查佐升任鑑識小隊長,由此可見他的經驗之豐富。在他桌上常散疊著不少刑案現場的蒐證相片,張張血跡斑斑,令人怵目驚心。合作多次,其中有一件在多年前與他共同處理過的案子,最讓我印象深刻。 ● 那是一間堆積成衣的倉庫,死者就在約一公尺半高的置物架上吊身亡。 距離置物架不遠處有一張輪椅,輪椅上滿是厚厚的暗紅色血漬。地面上除了一把大剪刀外,從輪椅到死者上吊處,還有兩道長長的血跡。現場有一封死者的親筆遺書,上面字跡歪歪斜斜地寫著,他

因久病纏身、行動不良等痛苦,加上近日確診罹患癌症末期,於是決定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看似是一件合理的單純自殺案,現場卻有太多違背常理的跡象。 張小低聲告訴我,死者的雙手都有幾道疑似割腕的傷口,由輪椅上的血跡與掉落在一旁的大剪刀可以證明。 此外,根據死者長期坐輪椅的狀況判斷,他的雙腿肌肉萎縮已久,根本無法走路,連站起來都不可能,又如何能離開輪椅,到置物架去上吊? 張小蹲低細看著地上那兩道血跡,明顯是死者在割腕後雙手冒血,身體卻遭受不明外力拖行地面而遺留下來的。他語氣很肯定地告訴我:「這是二次加工的自殺。」 那麼,凶手是誰? ● 報案人是死者的太太,我詢問她:「你先生最近有沒有跟人結怨,或者起金錢糾

紛?」 「沒有。」她簡單地回答我。 我又問:「那麼,你先生平日的生活起居是誰在負責照顧?」 她簡短地吐出一個字:「我。」就沒有下文。 我很詫異她的面無表情,更訝異她冷漠的情緒。 一個又一個疑惑,像蟋蟀般在我腦海中來回彈跳著。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 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彈跳床運動台北的問題,作者張晏慈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以東部某特殊教育學校之高職部11年級8名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參與者,採準實驗研究之前後測設計,以高強度間歇訓練介入10週,每週2次,每次50分鐘。於介入前及介入後測量學生健康體適能在肌肉適能、心肺適能、柔軟度、身體組成等4項數據變化,與介入後之學生滿意度,探討介入成效。研究結果如下:一、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之「肌肉適能」有成效。二、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之「心肺適能」有成效。三、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之「柔軟度」有成效。四、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之「身體組成」降低體脂率有成效。五、高職智

能障礙學生對參與本高強度間歇運動訓練感到滿意,唯對主動運動的意願滿意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