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漫樂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後浪漫樂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eggyWoodford寫的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和盧文雅的 馬勒音樂中的世界觀意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和遠流所出版 。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游雅慧所指導 梁薰允的 卡爾格-艾勒特《交響短歌》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梁薰允長笛畢業音樂會 (2019),提出後浪漫樂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卡爾格艾勒特、交響短歌、長笛。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音樂學系研究所 陳千姬所指導 陳芷珏的 約克・包文《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作品一O二》之探討與演奏詮釋 (2019),提出因為有 包文、鋼琴前奏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後浪漫樂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後浪漫樂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偉大作曲家群像-舒伯特

為了解決後浪漫樂派的問題,作者PeggyWoodford 這樣論述:

  浪漫派的先驅,後古典樂派代表人物-舒伯特!   一七九七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舒伯特只有九歲的時候,彈奏樂器的能力已比父親和兄長為高,還學會了彈風琴、聲樂及和聲,十一歲時進入維也納皇家神學院學習音樂。他在創作歌曲方面的能力極強,在他短短的31年生命中,總共譜出了約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藝術歌曲就有六百多首。世人所熟知的《紡織女葛麗卿》、《魔王》、《美麗的磨坊少女》、《流浪者的夜歌》、《冬之旅》等歌曲,皆是他所流傳下來的音樂傑作。除了旋律動人外,他為這些曲子所寫的鋼琴伴奏比他的鋼琴獨奏作品更令人感嘆與驚愕;因為在這些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再單純只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詮釋歌詞的效

果;聲樂、詩詞與鋼琴三者已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他把從詩詞中所得到的靈感,用音樂來描述,而成為一種風格。這種創新的作曲手法,影響了日後浪漫樂派作曲家在鋼琴曲(Character Pieces)方面的創作。   雖然舒伯特的鋼琴造諧頗深,以抒情的旋律聞名,而且總是能夠自然流露、渾然天成,卻從不曾開過一場音樂會;不像莫札特、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等,不僅是出名的作曲家亦是演奏家。舒伯特一生皆在貧窮中度過,除了少數好友欣賞他的音樂之外,他的作品在當時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一般大眾對他幾乎一無所知。但今天他卻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後人筆下的舒伯特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天才,作者伍德福

特(Peggy Woodford)在本書中追溯舒伯特在世時的生活與交友情況,解析其音樂創作之發展,與維也納在1814年國會時期開始後,社會政治之風氣。籍著當時的文件記載,舒伯特的私人信件,以及親密友人的回憶,重現一代作曲大師生前的風貌。書中還收錄了舒伯特的手稿及生前出版的曲譜等珍貴史料。

後浪漫樂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Summer Tipsy Music Festiva!
夏日微醺 草地音樂派對
在G10一起野一下~

在草地上的餐桌也太華麗了吧!
夏日的午後,聽著爵士女伶慵懶的嗓音🎤
累了就躺在軟綿綿的懶骨頭上
欣賞晚上7點露天電影《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感受男女主角追夢的浪漫神曲🎼
這樣的派對,真的一生要有一次啊!

✨G10營運時間✨
📍週一~週五:
11:00-21:00 園區僅開放參觀休憩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
👉園區開放時間:11:00-21:00
👉店家營業時間:
🍰美食區:11:00-21:00
🍀文創區:13:00-21:00
✨ G10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大興西路一段270號
https://goo.gl/maps/eYJc9effigTyCLVUA

#G10貨櫃市集 #草地音樂派對 #野餐 #台灣 #桃園 #趣旅行
攝影:阿楞Alan Tai
-----------------------------------------
就愛桃園,歡迎追蹤我們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arefunlife/
❤️ig:@funtaoyuan ▼ https://www.instagram.com/funtaoyuan/
與我們分享桃園之美 Tag #funtaoyuan 或 #fun假趣旅行
❤️我們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FUN假趣旅行
❤️桃園在地旅人誌[官網]▼http://www.wearefunlife.tw

卡爾格-艾勒特《交響短歌》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梁薰允長笛畢業音樂會

為了解決後浪漫樂派的問題,作者梁薰允 這樣論述:

卡爾格-艾勒特《交響短歌》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梁薰允畢業音樂會卡爾格.艾勒特(Sigfrid Karg-Elert, 1877-1933),十九世紀末德國作曲家,早期因簧風琴與管風琴作品聞名。他的音樂作品中則具後期浪漫主義的音樂線條,成為少數在20世紀初時能在調性和無調性之間穿梭自如的作曲家。卡爾格.艾勒特的創作生涯中,共寫出多達200多首的作品,音樂內容廣泛。而此首《交響短歌》便是他室內樂作品中較早期的創作,屬於後浪漫樂派風格。本論文以德國作曲家卡爾格.艾勒特所寫的長笛作品《交響短歌》為研究對象,探討此曲的形成、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研究範圍劃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卡爾格.艾勒特的生

平、音樂風格及樂曲創作背景,第二部分為樂曲分析,第三部分為詮釋探討。巴赫:C大調長笛奏鳴曲,作品號BWV1033舒伯特:《枯萎的花朵》為長笛與鋼琴的序曲與變奏,作品D802,主題選自《美麗的磨坊少女》聖桑斯:給長笛與鋼琴的浪漫曲,作品37皮亞佐拉/瓦雷拉:探戈的歷史

馬勒音樂中的世界觀意象

為了解決後浪漫樂派的問題,作者盧文雅 這樣論述:

  古斯塔夫‧馬勒(GustavMahler,1860-1911),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發展於德奧地區的指揮家、作曲家。他的創作具有特有的風格與理念,使他成為後浪漫樂派的音樂大師之一。      馬勒曾經說,交響曲對他而言即是「世界交響曲」(Weltensymphonie),而他的世界觀,成為他作品中重要意象。我們除了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瞭解他對世界的各種看法,也可以進一步探討他的生命、死亡、悲觀、迷失、信仰、愛、自然…等觀點在音樂中的呈現。      馬勒音樂中表現出的世界觀意象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馬勒的「直觀世界」,也就是現實世界;在音樂中表現出對現實世界的悲苦、絕望

、死亡、送葬與迷失等。第二類是「對觀的世界」,為大自然與幽默純真的世界,展現在音樂的鳥鳴、號角信號聲與怪誕的舞蹈中。第三類是「超越的世界」,在音樂中超越人世間的悲苦,進入一個與神同在,有著幸福與愛的世界。      本書即針對這三大類世界觀意象,來探討馬勒的音樂呈現。      

約克・包文《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作品一O二》之探討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後浪漫樂派的問題,作者陳芷珏 這樣論述:

從巴洛克時期開始,前奏曲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位,巴赫(Johann Sebastain Bach, 1685-1750)的《平均律鋼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便為前奏曲奠定了基礎。雖然在古典時期此曲種不再盛行,浪漫時期如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等也以此曲種為題材創作,而使得前奏曲再次興盛,其中以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的《二十四首前奏曲》(Twenty-Four Preludes, Op. 28)最為人知,並再次為前奏曲創下前所未

有的巔峰。隨後,在印象樂派中,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也嘗試創作了兩套前奏曲。本文所研究的英國作曲家──約克・包文(York Bowen, 1884-1961),他跟隨老師托比亞斯・馬太(Tobias Matthay, 1858-1945)學習鋼琴,從中接觸到俄國樂派;隨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時,接觸到後浪漫樂派;直到他當上教授,致力於研究法國印象樂派,因此在他創作時,嘗試融合這三種風格,在和聲、調性及風格上作了嶄新的突破。本文以探討他著名的鋼琴作品《二十四首鋼琴前奏曲》(Twenty-Four Preludes in all Major and Mino

r keys, Op.102, For Piano Solo)為主要目的,了解他如何在延續前人手法的同時,為當時的英國音樂注入了新的音樂元素,開創出自己獨有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