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進化論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愛情進化論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S.Byatt寫的 天使與昆蟲 和賈辰陽的 哲學家奇葩說(套裝全3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如何評價愛情進化論丁宇揚? - 要強網也說明:如何評價愛情進化論丁宇揚?,1樓老周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男二和女一配不配問題。而是電視劇裡太理想了。男一和女一必須在一起的套路導致這個問題存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中信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曾秀萍所指導 闕慧慈的 臺灣BL劇中的女性角色與性別政治 ——以《HIStory》系列為例 (2020),提出愛情進化論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BL(boy's love)、BL 劇、影像文本分析、女性角色/形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 單文婷所指導 蔡欣芸的 臺灣耽美劇閱聽眾觀看意圖之研究—— 以網劇《HIStory》系列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耽美劇、Boys’ Love、耽美劇閱聽眾、《HIStory》的重點而找出了 愛情進化論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閒聊】 愛情進化論-定檔8/2(張天愛張若昀許魏洲) - 大陸劇則補充:電視劇愛情進化論# 正式定檔8月2日! ... 冰的戲份,因為我找不到原劇的對應角色這部分應該是原創劇情,希望不要太水評價只要不要太爛,應該是會追--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愛情進化論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天使與昆蟲

為了解決愛情進化論評價的問題,作者A.S.Byatt 這樣論述:

這是人類精神上最矛盾的時代。 他們以為自己披著天使的羽翼,其實只是昆蟲的薄翅; 天堂是他們永遠飛不到的國度,只能在地上打造自己的巢穴。     「布克獎得主」A. S. 拜雅特——   英國《泰晤士報》評選: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50位英國作家之一   榮獲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文學獎 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     .繼布克獎暢銷名作《佔有》之後,結合博物學與浪漫派詩歌之小說名作   .1995年改編電影《情色風暴》,第48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入圍   .特別收錄「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專家導讀     ◆第一部〈

尤金妮婭閃蝶〉     身為博物學家的他   以為自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尤金妮婭閃蝶   美麗耀眼絕世   沒想到那其實是一隻蟻后     在亞馬遜原始森林裡研究螞蟻、蝴蝶等動植物的博物學家威廉,歷經艱難困苦的十年研究生活之後,從南美回到英國,卻在一位富有鄉紳家裡舉辦的舞會上,愛上他的大女兒尤金尼婭。她有如百合、雪花一般純白無瑕,也如同他在亞馬遜叢林裡捕捉到的那隻藍色尤金尼婭閃蝶一般熠熠生輝。她是他的夢想終於成真。為了得到她,威廉決定留在這棟維多利亞大宅裡為主人整理動植物標本。     他相信這裡是他下半生的港灣,沒想到這棟表面上光輝耀眼的大宅裡,藏著一樁見不得光的祕密

。這裡是文明社會,生活在其中的人卻無異於昆蟲。人,是大自然的造物,也不可避免受動物的本能支配……     「變形」(Metamorphosis)是這篇故事的主題之一,拜雅特在這裡用隱喻的手法一次施展了好幾次「變形」,有人從蝴蝶變成螞蟻,有人從毛蟲變成蝴蝶,有人從屠夫之子變身王子,而豪廈莊園最後變成了蟻窩……最終,這篇小說也從一部維多利亞時代家庭羅曼史,變身為一部黑暗的哥德風格(Gothic)寓言。     ◆第二部〈婚姻天使〉     人一輩子只會有一個「真正的另一半」   不論在人世間如何顛沛流離,兩人終將在天堂結合   成為兩人一體的「婚姻天使」……    

 為了召喚年輕早逝的戀人亞瑟·哈倫(Arthur Henry Hallam, 1811-1833),英國大詩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09-1892)的妹妹艾蜜莉召開了兩場降靈會,希望召喚亞瑟前來,懇求他原諒自己後來成了別人的妻子。她相信亞瑟·哈倫才是她的靈魂伴侶。雖然她嫁給了傑西上校,他也帶給她世俗的快樂,但她念茲在茲的是在另一個世界的亞瑟……而當亞瑟的亡靈真的降臨了,艾蜜莉不得不當場為自己這一生的感情作出最後判決……     拜雅特在一個通靈故事的框架裡,從女性的視角重新講述了19 世紀桂冠詩人丁尼生的妹妹艾蜜莉與他早逝的摯友亞瑟·哈倫之間的故事。艾蜜莉以未婚

妻身份為亞瑟·哈倫守寡九年後,終於接受傑斯上校的求婚,卻得不到任何人的諒解,包括她的哥哥丁尼生,丁尼生甚至在他花費12年為哈倫之死所寫的英詩名作《悼念集》(In Memoriam,1850)裡刻意將艾蜜莉的存在隱略不提。     艾蜜莉是怎麼面對這一切的?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什麼代價?愛情的美好回憶,現實裡不盡然滿意的夫妻生活,究竟孰輕孰重?     在這個中篇小說裡,拜雅特寫下艾蜜莉對於社會期待她所扮演的角色如何作出抗拒,以及由此而生的內心痛苦和自我質疑,卻也在這當中展開對自身情感、現世生活的不斷思辯。     這就是拜雅特  《天使與昆蟲》的情節如同一部懸疑偵探小

說,同時具有高度文學性。這是一部融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進化論、社會風俗與洶湧思潮、生物學、宗教理念與神話等內容的文本,結合近乎貪婪的智性好奇心與古怪的想像力,也充滿對那些浪漫主義詩人的憐愛。拜雅特迷戀語言,其語言卻從不感情用事,以哲學家一般的冷靜推演自己的理念,用最理智的風格表達最有情的事物。這就是拜雅特。   媒體好評     「拜雅特筆下的情節有如經典偵探故事一般引人入勝,她的寫作品質——隱喻的使用與統合、充滿美感的語言,以及機巧和智性的遊戲色彩——讓這部小說不同凡響。日與月,上帝與科學,人與蟲,自然與工藝,亞馬遜與英格蘭,這些意象融合為詩意的一體,幾乎可以說是書中描述的

那個『蟻窩』的化身。《天使與昆蟲》是今年最聰明、吸引人的一本書。」——《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一本充滿理想的小說,但這些想法自然融入了令人信服的敘述過程,並妝點著拜雅特向來對細節的機警,結果既引人入勝又令人神魂顛倒……。這兩部中篇小說再次證明拜雅特是英國才智最高(intelligent)的小說家。她的寫作不只機智,她對細節的熱愛,也讓困難的哲學問題更加溫暖、感性、重要。」——《蘇格蘭人報》(Scotsman)     「拜雅特所傳遞的對文字的熱情、對文字差異性的享受與喜愛,有時到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地步。結合高度的精神和博學,她的作品既有挑戰性又令

人興奮……拜雅特是個強迫型的敘事者……熱情洋溢的語言運用,是這兩篇成就卓著的中篇小說的共同特徵,本書絕對是一流小說家的作品。」——《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拜雅特是我們當前時代最好的小說家之一,她成功地挑動你,同時滿足你對智力和想像力的要求,以最豐富複雜的圖案描繪人類存在危險。儘管如此,她的作品可讀性非常高。她一直都對自己的「敘事貪婪」保持警覺。《天使與昆蟲》的兩個中篇小說具有豐富的可讀性。很少有其他小說家能夠融入這麼多維多利亞時代昆蟲學、靈魂學、達爾文主義和史威頓堡(Emanuel Swedenborg)神秘主義的諸多細節,以及維多利亞時代的客廳遊戲與

丁尼生的人生,甚至還有人的位置是介於天使與昆蟲之間的『創世論』觀點。如果這聽起來讓人覺得沉悶、怯步,那麼應該再加上,拜雅特在本書裡更結合了貪婪的機智好奇與不尋常的想像……你猜得沒錯,我早就是拜雅特的擁戴者。《天使與昆蟲》應該會為她贏得更多狂熱的讀者。」——《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臺灣BL劇中的女性角色與性別政治 ——以《HIStory》系列為例

為了解決愛情進化論評價的問題,作者闕慧慈 這樣論述:

BL 是「Boys’ Love」的縮寫,故事圍繞在男性間的戀愛情節,是一種由女 性躍居創作主體、以女性觀眾為目標導向的類型,然而在 BL 故事中女性角色卻 是時常缺席的。在女性角色消失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性別權力,而又是什麼原因讓 BL 劇中的女性角色被分成「好的女人」與「壞的女人」。本研究試圖從 BL 的新 興文本取向——BL 劇為例,以臺灣首部自製 BL 劇《HIStory》系列七部作品為研 究對象,從影像敘述文本中,借用 Vladimir Propp 角色功能理論,透過台詞、角 色互動模式來歸納 BL 劇中女性角色的類型及觸發的角色功能,拆解隱藏在影像 中的權力關係及意識形態,分析 BL

劇中的女性角色是否內化社會主流的性別權 力關係,強化性別的負面特質。並進一步透過公開論壇觀察觀眾是如何評價 BL 劇中的女性角色,探究在 BL 劇中備受閱聽人喜愛或討厭的女性角色性質,及其 代表之意涵。被觀眾喜愛的女性是否必須捨棄女性的性別特質,才得以受到女人 與男人的喜愛。而 BL 劇中所呈現的腐女形象又會對現實生活的腐族群造成什麼 樣的衝擊呢?對 BL 劇中腐女角色批判的背後潛藏著什麼性別政治力量,以反思 備受觀眾喜歡或大肆撻閥的女性角色所反映出的性別、文化意涵。

哲學家奇葩說(套裝全3冊)

為了解決愛情進化論評價的問題,作者賈辰陽 這樣論述:

《漫畫名哲言行錄》計畫分“前蘇格拉底卷”“蘇格拉底卷”“後蘇格拉底卷”三卷,每卷收錄40位左右古希臘哲學家,約10萬字,漫畫40幅,以詼諧有趣的哲學家言行為內容。 我們常常只看到了哲學的高大難懂,但實際上,那些非常著名的哲學家,都曾說過很多有意思的話,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行為。並且這些有趣的言行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比如泰勒斯經常念叨說:“死了跟活著沒啥區別!”一次,別人反問他說:“那你為什麼不去死呢?”泰勒斯回答:“因為死了跟活著沒啥區別!”又比如梭倫曾說過:“法律猶如蜘蛛網,小飛蟲被它捉住,大動物卻將它撞破。”這頗有“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意味。 相信這套書,能帶給我們趣味的同時,也

能增加我們對哲學家的瞭解,對整個哲學學科以及哲學史的興趣。   賈辰陽 男,1978年8月生,河南省葉縣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河南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省委講師團青年宣講專家。學術研究方向以道家文化為主,兼及中西方哲學。 出版專著《七堂極簡哲學課》一部,翻譯《西方哲學史》、《腦中之輪》、《福柯與德里達》等譯著5部;發表《法家先驅鄧析之死考辯》等學術論文10篇;主持國家青年社科基金專案“存思術源流考論”(13CZJ018);參與完成省級科研專案2項、廳級科研專案1項。 《哲學家奇葩說·前蘇格拉底篇》 泰勒斯 愛孩子的新方法    001

巧拒父母催婚    003 未雨綢繆VS因噎廢食    004 生死齊一    005 人生三樂    005 仰望星空VS洞穴生活    007 哲學家也能掙錢    008 不用橋樑如何到達彼岸    008 怎樣測量金字塔的高度    009 世間最困難的事情    010 世上最奇怪的事情    010 水是始基    011 萬物有靈    013 梭倫 智取薩拉米    015 衣食足而知榮辱    016 發佈解負令    017 拒絕王冠    019 法律猶如蜘蛛網    020 法律要管小事情    021 僭主掌權的三部曲    022 與專制抗爭到底    023 與

克羅梭斯的對話    025 國家開辦妓院    028 阿那凱西斯 會見梭倫    031 愛國主義之痛    031 點評奧運會    033 點評商品社會    035 阿那克西曼德 童心未泯    037 宇宙論    038 進化論    038 “無定”論    039 阿那克西美尼 言必稱“泰勒斯”    041 靈魂與氣    042 畢達哥拉斯 好學青年    045 閉關修煉    046 下過地獄    046 開宗立派    047 教規禁忌    048 豆子惹的禍    049 妻子的智慧    051 鐵匠鋪的音樂    052 世人三分法    053 靈

魂與輪回    055 從一到十    056 色諾芬尼 遊吟詩人    059 自斷財路    060 神是一    061 滄海桑田的推測    063 赫拉克利特 孤標自傲    064 被狗吃了    065 格言選錄    066 對立與統一    068 和諧與理性    071 心理學和倫理學    072 萬物流變與人格同一性問題    074 巴門尼德 高不可攀的哲人    077 真理之路與意見之路    078 存在沒有生滅變化    079 存在沒有間斷虛空    080 存在是一    081 存在是個球    082 錯誤和幻覺    083 愛利亞的芝諾 血

濺僭主    085 阿喀琉斯追不上烏龜    087 飛矢不動    088 一半等於一倍    088 恩培多克勒 政治生涯的開啟    091 擁護民主和自由    093 反對奢華    094 以神自居    094 跳入火山口    095 四根說    096 愛與恨    097 人是由愛和恨組裝起來的碎片    098 我曾是一條啞口的魚    099 同類相知    101 阿那克薩哥拉 不做守財奴    103 “知命”的“君子”    104 思想衝撞習俗偏見的後果    106 種子說    108 努斯說    109 異類相知    111 德謨克利特 少年

勤學    113 料事如神    114 柏拉圖的仇敵    115 種子說VS原子論    116 原子    118 虛空    119 機械的必然性    120 靈魂是火    121 流射影像說    123 漠視人類事物的諸神    124 固有性質與派生性質    125 人類創造自己的歷史    127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產物    128 痛斥貧富兩極分化    129 在理性指導下生活    130 智者的詭辯 你揍了你老爸    133 你媽是條狗    133 衣服也能“看”    134 你知道一切    135 神是可以出售的動物    135 別問我“你這話是什

麼意思?”    137 普羅塔哥拉 收費的智者    139 溺海而亡    141 人是萬物的尺度    142 道德催眠師    144 人類的起源    148 城邦的起源    149 高爾吉亞 不辱使命    151 《海倫頌》    152 為帕拉墨得斯辯護    154 無物存在    156 認識不可能    157 交流不可能    159 《哲學家奇葩說·蘇格拉底篇》 基本資料 小名或許叫“強子”    001 家境清貧    002 雕刻匠父親的影響    003 助產婆母親的影響    006 兩個妻子    008 人醜不是罪    009 勇敢是天生的嗎 

   011 橫眉冷對千夫指    012 精神分裂還是神道設教    014 生平事略 講課不收費    017 勸阻年輕的官迷    018 勸勉能者從政    019 如何對付嘮叨的父母    020 如何對付白吃飯的親戚    021 狗有特權    022 如何對付告密者    023 勸解爭財失和的兄弟    024 教妓女編織網羅    025 悍婦如烈馬    028 不與驢相踢    029 請客    030 人是否該結婚    030 盛讚赫拉克利特    031 蘇格拉底的教誨 三個第一與兩點貢獻    033 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人間    034 勸學    037

珍重友誼    037 交友之道    038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039 一切美好皆需努力    041 主動迎接艱辛生活    042 避色如避仇    043 人類的苦難多是自招的    044 沒有一勞永逸的美德    045 放縱並不快樂    046 自由的前提是自製    048 智慧就是最大的善    049 智慧的反面就是瘋狂    050 關鍵在於自我評價    051 神所立之法的特點    052 兩種瘋子    053 祭神不是行賄    054 怎樣才算有信仰    054 誰有權說謊    055 神存在的證據    056 神愛世人的證據    057 神

為何不直接向我顯現    058 對民主選舉的批評    060 思想並不危險    061 蘇格拉底之死 自知自己無知    065 審判庭上的自我吹噓    066 雅典的牛虻        068 雅典允許用腳投票    069 為什麼不逃獄    070 最後的囑託    071 論正義 掙錢的人更愛財    073 有錢的最大好處    073 正義是欠債還錢?    074 正義者在平時毫無用處?    075 在合夥關係中也毫無用處?    075 正義只在保管財物時有用?    076 正義之人最擅長偷竊?    076 正義是助友害敵?    077 一論“正義是強者的利

益”    078 一駁“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079 二論“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080 二駁“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080 三論“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082 三駁“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084 論“正義之人又笨又壞”    086 駁“正義之人又笨又壞”    087 徹底的不義連像樣的壞事都幹不成    088 正義是靈魂的德性    089 論虔敬 起訴父親犯謀殺罪    091 虔敬神明VS親親相隱    092 宙斯也曾綁縛父親    094 虔敬是諸神一致喜悅的行為    096 打破循環論證    097 虔敬與正義的包含關係    098 虔敬是對諸神

的侍奉    100 虔敬是凡人與諸神的交易技術    102 對著遠去的背影呼喊    103 阿裡斯托芬筆下的蘇格拉底 三個蘇格拉底    105 正邪兩路    107 跳蚤和蚊子    108 懸空而坐    110 變幻莫測的雲神    111 概念分析法    112 “思想所”的教學內容    113 兒子打父親    116 蘇格拉底的結局    117 論愛情 出神的蘇格拉底    119 “情人軍”的建議    120 兩位阿佛洛狄忒    121 屬天之愛VS塵俗之愛    124 愛情本身無對錯    125 真愛VS假愛    126 屬天之愛永葆高潔    12

7 愛情是專制的晴雨錶    128 愛是和諧之源泉    129 被劈開的“陰陽人”    131 愛情就是尋找“另一半”    133 愛神具備一切美德    134 愛神可能是醜陋的    136 愛神是富有與貧窮之子    137 創作即詩、企盼即愛    138 愛並不尋求另一半    139 一切有朽者都在追求不朽    140 愛情的天梯    143 聊到東方既白    145 論靈魂 呂西亞版“肉欲高於愛情”    147 蘇格拉底版“肉欲高於愛情”    149 四種善的“迷狂”    151 靈魂是自動者    154 人是墮入肉體的靈魂    155 靈魂墮落的程度 

   156 愛是靈魂成長的證明    158 為什麼不能自殺    161 哲學家是半死不活之人    162 我們是侍奉身體的奴隸    163 有節制的享樂實乃放縱    164 回應“人死如燈滅”    165 學習能力證明靈魂不朽    168 靈魂不是複合體    169 學習哲學即實踐死亡    170 沉重的肉身    171 靈魂的兩根鉚釘    173 靈魂猶如琴弦和音    174 厭惡論證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176 機能說的道德困境    178 從“理念分有”到“靈魂不朽”    179 論語言 反對私人語言    183 名稱不是任意的    186 使用產品

高於製造產品    187 原始名稱源於聲音模擬    188 詞語=真相    189 詞語≠真相    190 毒藥VS良藥    191 怎樣度過這一生 對“辯論術”的界定    195 演說家與甜點師    197 為所欲為並非強大    198 受罪勝過作惡    200 三種可恥    202 本性與習俗    203 奴隸道德    205 過度的哲學對人生有害    207 真金歡迎試煉    208 弱者人多    210 幸福在於欲望的生長    212 生命的破罐子    213 快樂生活≠好生活    214 寧肯天下人負我    216 暴君的臣民    217 船長

對乘客有何恩惠    218 政治家不是甜點師    221 最邪惡的人來自哪裡    222 裸體的靈魂    222 怎樣度過這一生    224 《哲學家奇葩說·後蘇格拉底篇》 阿里斯提普 快樂才是目的    001 奢侈的理由    002 對待錢財的態度    004 王宮裡的弄臣    005 對待妓女的態度    007 學習哲學的用處    009 跟著感覺走    010 享受當下    011 快樂的哲學    013 赫格西亞 自殺說教者    015 原諒犯錯者    016 幸福不可能    017 覺者的人生    018 德奧多羅 好人不殉國    019

友誼難存續    019 自然無善惡    020 助人成就佳緣    021 折衝樽俎之間    022 解讀神就是褻瀆神    024 歐幾里得 麥加拉學派的創始人    025 拒絕使用類比推理    026 歐布里德 詭辯大師    027 說謊者    028 禿頭    028 穀堆    030 長角的人    031 幕後的人    031 赫拉克特拉    033 斯提爾波 維護女兒的尊嚴    035 女神不是神    035 搶不走的財產    036 遭遇犬儒    037 安提斯泰尼 犬儒的鼻祖    039 指驢為馬    040 第歐根尼 鑄假幣  

 043 賣自己    044 拜師    045 天下無賊    045 分享與獨佔    046 幸福與缺乏    047 憎惡奢華    048 禁欲主義的生活    049 文明與瘋癲的距離    049 對學問的譏諷    050 對習俗的譏諷    051 對世人的嘲諷    052 像狗一樣生活    054 與亞歷山大大帝的交鋒    055 豎琴及其他    056 第歐根尼之死    057 克拉底 棄家財如糞土    060 袋子與皮拉島    061 希帕其婭 非克拉底不嫁    064 羞辱德奧多羅    065 柏拉圖 夢中的天鵝    067 博采眾家    

068 哲學王的理想    069 遊說老戴奧尼索斯    070 遊說小戴奧尼索斯    071 開辦學園    073 金屬喻    074 洞穴喻    077 理念說    078 愛情觀    081 三種善    082 正義的起源    083 古各斯的魔戒    084 真君子VS假好人    085 “貌似”遠勝“真是”    087 人類城邦的起源    088 統治者有權撒謊    089 驅逐模仿一切的詩人    091 護國者不應有私有財產    092 男女裸體參加操練    093 婦孺公有    094 哲學家是什麼人    096 航船喻    097 哲學家

的命運    099 四種政制    101 斯巴達政體的優越性    103 立法的原則    104 波斯人衰敗的原因    105 榮譽政制    106 寡頭政制    107 寡頭政制向民主政制的過渡    109 民主政制    111 從極端自由到極端奴役    113 僭主政制    117 塞諾克拉底 剛毅木訥    121 坐懷不亂    122 臨危受命    123 練習沉默    126 亞里斯多德 逍遙派    127 帝王師    128 論美貌及其他    129 人是政治動物    130 悲劇的淨化作用    131 四因說    132 人是會說話的動

物    133 奴隸是有生命的工具    134 城邦先於個人    134 為政的準繩是公正    135 統治與服從關係無所不在    136 天生適合做奴隸的人    137 奴隸制合法性的爭論    138 五種生活方式    139 戰爭源於狩獵    140 販賣商品不合乎自然    141 貨幣的產生    142 高利貸最不合乎自然    144 萬人敬拜的“洗腳盆”    144 城邦追求整齊劃一就是在追求毀滅    145 公產制不可行    146 共妻制不可行    148 均產制不可行    149 三類犯罪及其對策    150 財產VS身份    151 城邦的

目的是優良生活    152 人治VS法治    153 對柏拉圖“善”的理念的批判    156 德性是對自身的報償    157 習慣最重要    158 德性與苦樂相關    160 何謂選擇    162 德性以“能夠”為基礎    163 反駁“無人自願作惡”    164 勇敢與魯莽    165 敗家子好過吝嗇鬼    166 羞恥是不算德性的德性    167 支持“作惡出於無知”    168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總括    169 不存在對自身的不公正    170 憤怒並非一無是處    171 自製不是固執    172 友愛的重要性    172 施惠者更愛受惠者的原因 

   174 幸福與沉思同在    175 基蒂翁的芝諾 一罐扁豆湯    177 信言不美    178 學習不是挑刺    179 傾聽的重要性    179 買詭辯    180 拋棄門戶之見    181 芝諾之死    181 哲學像雞蛋    183 快樂不是目標    184 智者無情    186 皮浪 漠不動心    187 給豬洗澡    188 不要做判斷    189 阿格裡帕的三難困境    190 伊壁鳩魯 生平大略    193 欲望分類    194 死亡哲學    194 苦樂人生    195 明智是一切品德的基礎    196 格言選錄    197

 

臺灣耽美劇閱聽眾觀看意圖之研究—— 以網劇《HIStory》系列為例

為了解決愛情進化論評價的問題,作者蔡欣芸 這樣論述:

耽美劇是以男男戀愛為題材的戲劇作品。臺灣耽美研究雖已發展一段時間,但由於戲劇是耽美文本中較新的類型,所以尚未有學術研究從耽美戲劇的角度切入研究其閱聽人。過去研究發現耽美愛好圈中一直有拒絕對現實人物進行耽美想像的現象,矛盾的是臺灣製作耽美系列劇《HIStory》卻在臺灣獲得極大的關注。為了解臺灣耽美戲劇的閱聽眾跟以往的耽美閱聽眾之差異,本研究使用焦點團體法以探討臺灣腐族群與耽美劇閱聽人對耽美劇的看法。本研究共進行2場焦點團體。獲得之座談結果與本研究的文獻探討交互討論與分析,發現耽美劇閱聽眾還是以長期接觸耽美作品的腐族群為主。除此之外耽美劇閱聽眾各項特徵,比過去其他媒介的耽美讀者更加顯著明確,其

原因可能是耽美劇閱聽眾更加以娛樂的心態去觀看耽美劇所導致的。另外,因為戲劇的組成元素眾多,因此閱聽眾可能會由於演員的顏值、演技轉而關注演員個人活動,或者因導演拍攝風格轉而變成導演的粉絲,總而言之,耽美劇的呈現方式讓耽美劇閱聽眾愉悅的場域不再侷限於作品本身。此外對於原先就屬於腐族群的閱聽眾而言,耽美劇更像新的休閒娛樂的產品,但對於因為耽美劇才接觸耽美文化的閱聽眾而言,耽美劇則具有引導、教育認識多元性別觀念的功能。但耽美劇並非對所有人皆能造成正向作用,對平權活動中持反對意見或較年長的族群,目前耽美劇的內容會造成反效果,令他們對多元性別觀念感到更加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