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英文縮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憂鬱症英文縮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月卿,張豫立寫的 用藥相關問題評估:藥師SOAP紀錄精選 和羅斯.哈里斯的 ACT一學就上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DSM)就是背後的... - 公民人權協會- CCHR Taiwan | Facebook也說明:精神病學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英文縮寫:DSM)就是背後的力量, ... 在最新修訂版本中,把親人去世後出現的悲傷也歸類為嚴重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老年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州 和張老師文化所出版 。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陳幼梅所指導 蘇佩真的 桌遊對改善輕微失智老年人憂鬱與認知功能之成效:系統性文獻回顧 (2021),提出憂鬱症英文縮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桌遊、失智、老年人、憂鬱、認知功能、系統性文獻回顧。

而第二篇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護理系碩士班 林至德所指導 林秀春的 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夜尿之相關因素探討 -以中部某區域醫院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睡眠紊亂、睡眠呼吸中止、夜尿的重點而找出了 憂鬱症英文縮寫的解答。

最後網站失智症診療手冊 - 衛生福利部則補充:附錄一:專有名詞之中、英文對照表(依A-Z 排序) ... 6、失智症、譫妄及憂鬱症三者的鑑別診斷 ... 療的狀況,例如憂鬱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維生素B6 或B12 缺乏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憂鬱症英文縮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藥相關問題評估:藥師SOAP紀錄精選

為了解決憂鬱症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周月卿,張豫立 這樣論述:

  本書彙集藥師臨床服務的精華,為國內首本臨床藥事服務病歷紀錄的參考書籍。藥師進行臨床服務後必須將服務內容詳細記錄於病歷,供所有照護團隊人員瞭解病人用藥相關問題及處置。在醫療照護體系中,最廣泛被使用的紀錄格式是SOAP,它是主觀資料 (Subjective)、客觀資料 (Objective)、評估 (Assessment) 和計畫 (Plan) 的英文字首縮寫,以病人的臨床問題為導向,針對每一個問題提出解決方式與追蹤事項,並簡潔清楚地記錄於病歷。本書精選百件藥師服務紀錄,以用藥相關問題為主軸,分類收納藥師實際執行臨床服務時所記錄的SOAP,並於每篇SOAP後簡介疾病、藥品及

案例狀況,亦說明藥師進行用藥評估時的整體考量、提出的建議及後續追蹤,最後提供實證文獻。期盼本書的出版可以分享及傳承臨床藥事服務之專業知識技能,提供醫藥各界參閱與應用,不斷學習精進、共同成長貢獻所學,確保病人用藥療效與安全。

桌遊對改善輕微失智老年人憂鬱與認知功能之成效:系統性文獻回顧

為了解決憂鬱症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蘇佩真 這樣論述:

背景:全世界人口正走向高齡化,潛在支持比/扶老比的數據更凸顯青壯年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台灣於2018年達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2020年失智症已成為第12大死因。預防失智症的策略著重早期治療活動,文獻搜尋發現預防介入活動十分多元,許多介入活動已有統合分析的研究結果作為實證建議之依據。近年來研究者開始將桌遊活動作為預防失智症的介入措施,然而至今仍無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桌遊介入措施的有效性。目的:本研究運用系統性文獻回顧,探討以桌遊為介入活動對改善輕微失智老人憂鬱與認知功能的成效。方法:依據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步驟擬定PIC

OS,以「布林邏輯運算元」進行關鍵字聯集或交集,採用PRISMA 2020版文獻篩選流程,於六個英文資料庫、二個中文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文獻納入標準為(1)隨機分派試驗或類實驗研究設計、(2)符合Oxford 2011證據等級Level 2以上的研究文獻。共選出8篇Level 2之文獻(3篇類實驗研究、5篇隨機分派試驗研究;7篇英文、1篇中文),依研究設計類型選用相對應的JBI檢核表,由二位評讀者評價文獻品質,以Cohen's kappa測量評讀者間一致性k= .948。結果:桌遊介入活動分二大類:(1)每組2人的棋盤類活動(2)每組3人以上的系列活動(如:卡牌、疊杯、搶答按鈴、模型等);活動

進行時間大致分布為每週1~12次,每次50~120分鐘,持續介入達5~24週;介入措施執行人有醫事人員(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社工師),也有非醫療專業人員(休閒治療師、運動科學家、玩家或教練);測量介入成效的指標定義和測量工具歧異大,憂鬱程度有3種測量工具,認知功能更有記憶力、注意力、整體認知功能、語意流暢性、抑制能力、衝動控制能力等多種指標。3篇探討憂鬱成效的研究中,4個測量中有3個顯示有成效(75%),關鍵成效是桌遊介入持續時間較長,憂鬱改善程度則較大。7篇研究探討認知功能成效的指標十分多樣,各有不同的測量工具且成效各異。測量記憶力有5篇研究共用了15種測量工具,有效測量為37%(9/24

),以每組2人的棋盤類活動的有效測量(4/5=80%)多於每組三人以上的桌遊活動(5/19=26%),記憶力改善成效與人數及活動類型的相關性值得進一步探究。測量注意力有2篇研究使用2種工具,有效測量(2/3=67%)的活動設計相對頻率較不密集。測量整體認知功能有3篇研究,工具各異但皆有成效(3/3=100%)。同一篇研究採每組2-8人的系列活動,測量語意流暢性、抑制能力及衝動控制能力皆有成效,可能與桌遊活動過程的不斷互動及溝通有關。但另一篇以2人圍棋作為桌遊活動的研究,測量語意流暢性卻未見成效。由於測量指標眾多且測量工具多元,無法進一步統合分析。建議與結論:本研究經系統性文獻評讀8篇研究顯示,

桌遊對於改善輕微失智老年人的憂鬱與認知功能的成效,與桌遊活動類型、進行時間、分組人數、及測量指標有關。2人一組之棋盤類桌遊活動可能改善記憶力及注意力,而3人以上系列桌遊活動則可能改善憂鬱程度、語意流暢性、抑制能力及衝動控制能力。桌遊活動時間安排每次1-2小時、每週少於3次、持續週期大於3個月較為合宜。本研究發現實務意義包括:(1)在老人長期照顧領域中導入桌遊活動是可行的;(2)學校教育需要加入桌遊設計課程;(3)在老人照護機構中進行更多介入性研究,控制桌遊類型、活動時間和頻率是必要的;(4)使用一致性的工具測量結果指標,應該有助於更多實證數據,進行後續的統合分析,方能提出更具體的實證建議,為台

灣即將來臨的超高齡時代做更周全之準備。

ACT一學就上手

為了解決憂鬱症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羅斯.哈里斯 這樣論述:

接受與承諾治療(ACT)基礎及進階快速學習指南   ACT的核心治療歷程就像鑽石的六個切面,這種語言行為及經驗學習模式能幫助人面對痛苦時做出最有效的反應,過著生命所需的有意義生活。   「我們的個案……只是卡住了。」   人越想擺脫焦慮、寂寞、厭倦、憤怒、悲傷、罪惡感……   越常用自我挫敗或自我毀滅的方式加深痛苦,   是什麼讓人卡住了,導致憂鬱、成癮、孤立、畏懼或自殺?   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把痛苦當作跳板,以鑽石的六個切面深入剖析、提出解答。許多科學研究顯示,ACT對非常多疾病及狀況都有療效,包括焦慮症、

憂鬱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思覺失調症、邊緣性人格障礙症、職場壓力、慢性疼痛、藥物使用障礙症、癌症的心理適應、癲癇、減重、戒菸及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羅斯.哈里斯醫師在本書充分展現他的天分,以充滿創意的策略、技巧、隱喻、練習和工作表單,觸及當事人的問題核心,帶來深入的行為改變。 本書特色   ACT被譽為「現代人需要的心理治療」, ACT創辦人史蒂芬.海斯博士讚譽本書是ACT最佳入門書。 熱情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ACT的彈性六角形可以是現代人快樂生活的元素,可以做為生命中的鑽石。──陳秀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像有待琢磨的鑽

石,經由ACT的六個歷程的整合,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像鑽石般發光發亮。──張本聖(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讀完此書,方知ACT竟然如此簡單易行,而且思路新奇,策略高明,其中正念、接納等技術與中國佛學有諸多聯繫,非常適合華人文化圈。──樊富珉(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簡介 羅斯.哈里斯(Dr. Russ Harris)   享譽國際的「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專家和訓練師,也是執業醫師和心理治療師,對生命、健康與治療充滿熱情。哈里斯醫師生於英格蘭的利物浦,畢業於新堡大學醫學系。實

習後移民澳洲,擔任家庭醫師,後來轉而探討疾病的心理層面(對開立處方逐漸失去興趣),最後決定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衛生與壓力管理。他的ACT自助書籍《快樂是一種陷阱》(張老師文化)已翻譯為22種語言,另外著有《ACT with Love》、《The Confidence Gap》等書。 譯者簡介 張本聖   現職: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經歷: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諮商心理組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心理諮商中心主任、台北市立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台北榮總精神部臨床心理師、台北張老師中心專任張老師   學歷:美國艾默利大學心理學博士、密西根州立大學諮商碩

士   專長領域:變態心理學、心理病理學、心理衡鑑、臨床心理治療、諮商理論與技術、情緒管理   我的諮商及心理治療經驗正好跟著認知行為治療的三波演化。21歲〜30歲,從義務張老師、專任張老師至台北榮總時期,以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一波(後效管理、系統減敏法等)運用於心理諮商及治療;30歲〜60歲,從台北市立療養院、東吳諮商中心至東吳心理學系,以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二波(認知行為治療)做為心理諮商、治療及教學的基礎。61歲開始,以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三波(接受與承諾治療)進行心理諮商、治療及研究。認知行為治療的三波所使用的介入策略是相容的,只是哲學觀有差異。前兩波著重於病因的探討及症狀的減輕,第三波著重功

能的增進。希望我自己、我的學生們及個案們的功能都能經由ACT而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推薦序 ACT最佳入門書        史蒂芬.海斯博士 推薦序 現代人需要的心理治療──ACT 陳秀蓉 推薦序 思路新奇、策略高明的ACT   樊富珉 譯者序 讓每個人都能發光發亮    張本聖 引言  這本書在寫些什麼? 第1章 ACT概述 第2章 卡住,不是破損 第3章 ACT的家 第4章 邁向體驗 第5章 開始做ACT 第6章 要創造什麼??!! 第7章 觀察你的想法 第8章 開放自己 第9章 活在當下 第10章 純粹的覺察 第11章 知道什麼是你重視的 第12章 做有意義的事情 第1

3章 解除困境 第14章 我與你 第15章 治療師的旅程 附錄1 個案概念化:一學就上手 附錄2 資源 譯者序 讓每個人都能發光發亮 張本聖(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接受與承諾治療的英文縮寫是ACT,ACT的意思是「付諸行動」。的確,ACT就是與個案一起將生活中重視的價值觀付諸行動。譬如,許多人期望的價值觀是快樂過生活,但是,快樂是什麼?我的個案或學生們告訴我,快樂是過著有意義的生活:「工作/課業有成就感、親密的夫妻/情侶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等」。就以下週要在課堂上報告的王一為例,王一很希望課業上有成就感,但是一想到上台報告會被老師指責及同學取笑(ACT稱之為「活在未

來」),腦海開始浮現「我很笨」(ACT稱之為「自我為內容」),接著出現「我一定會講得很糟糕、會被笑死」等想法(ACT稱之為「糾結」),擔憂及憂鬱的情緒隨之而來,甚至想找個生病之類的藉口躲過上台報告(ACT稱之為「經驗逃避」)。   ACT的治療師不會改變這位學生的想法,而是藉著隱喻及練習,讓王一「活在當下」(ACT稱之為「與此時此刻連結」);並且要能夠像個觀察者般,不帶任何評價地看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ACT稱之為「自我為脈絡」);讓構成這些想法的語言影響變小,且發展出有助於蒐集報告資料、演練上台報告的想法(ACT稱之為「脫離糾結」)。ACT治療師也會藉著隱喻及練習讓王一「接受」上台報告中必然

會有的緊張、擔憂等感受(ACT稱之為「接受」)。希望課業有好的表現是王一的「價值觀」,也是讓他可以上台報告的重要驅力,ACT治療師會協助他訂定此時此刻、24小時內,以及本週的上台報告目標,並將之付諸行動(ACT稱之為「承諾的行動」)。ACT以「與此時此刻連結」、「自我為脈絡」、「脫離糾結」、「接受」、「價值觀」及「承諾的行動」六個歷程構成了像顆鑽石的「心理彈性六角形」,讓個案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ACT的創始人Steven Hayes在2012年的《接受與承諾治療──正念改變歷程及實作》一書中,將「價值觀」比喻為在深山中廟宇的殿堂,「糾結」與「經驗逃避」比喻為殿堂前的兩隻石獅子,要到達廟宇

的殿堂必須「付諸(承諾)行動」,走過千層階梯,且經過兩隻石獅子的檢驗,也就是能夠「脫離糾結」及「接受」苦難,才能到達廟宇的殿堂。價值觀的付諸行動可能帶來的附加價值是快樂。我很喜歡這本書,覺得書中的理論及實作寫得像詩歌一樣美妙,但是我的研究生們都覺得這本書太深奧,不適合做為ACT的入門書(顯然他們在唸這本書時吃了不少苦)。ACT協會(Association for Contextual Behavioral Science;ACBS)推薦了十本ACT專業級圖書,且建議至少要唸其中三至四本書,才能充分掌握ACT的精神。《ACT一學就上手》(ACT Made Simple)是其中一本,且是我覺得最好

的ACT入門書,在張老師文化公司的促成下,快速地譯完本書(接著我也會陸續譯出該協會推薦的ACT書籍)。   《ACT一學就上手》的作者Russ Harris寫過多本暢銷的ACT教科書及自助書籍。《快樂是一種陷阱》就是Harris撰寫的ACT自助書籍,由張老師文化公司出版。Harris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將ACT的理論、隱喻及練習融合在《ACT一學就上手》,我邊翻譯邊做書中的練習,且能很快地將其中的練習及隱喻用在我的個案身上,這是過去翻譯教科書不曾有過的美妙經驗。這本書的第四〜六章、第十四〜十五章是由我的研究生游淑媛翻譯,其他是由我翻譯的。也要謝謝我的研究生孫于婷在翻譯期間的中文打字及討論。  

 很高興能將這本書介紹給已經是或有意成為心理衛生專業的讀者們,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像有待琢磨的鑽石,經由ACT的六個歷程的整合,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像鑽石般發光發亮。

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夜尿之相關因素探討 -以中部某區域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憂鬱症英文縮寫的問題,作者林秀春 這樣論述: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長期易產生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致意外事故增加或憂鬱症。頻繁夜尿容易造成跌倒,導致骨折及意外。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及夜尿,兩者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無形中增加社會及醫療支出成本。目的 本研究將以中區某區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病例來探討睡眠呼吸中止與夜尿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以找出睡眠呼吸中止對夜尿之影響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身體質量指數、年齡與性別)。方法 本研究採回溯性病歷分析,利用Anderson的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來探討變項之間的關係。依據2017年0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之病例,符合20歲(含)以上,第一次做多

功能睡眠檢查之患者,並排除有下泌尿道疾病之患者進行收案,統計軟體則使用SPSS 22版進行統計分析,分析過程中則運用(1)Pearson績差相關、(2)one-way ANOVA、(3)獨立樣本及(4)多重線性迴歸來分析性別、年齡、心臟疾病、糖尿病、身體質量指數、AHI及夜尿之間的預測關係。結果 本研究共收案520人,排除第二次檢查13人,無問卷5人及夜尿次數寫”多次”1人,下泌尿道症狀者30人,排除AHI < 5/H人數39位,剩下432人進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夜尿與重度睡眠呼吸中止呈顯著性相關。夜尿與年齡、身體質量指數、及性別(女性多於男性)相關。睡眠呼吸中止與年齡、身體質量指數、及

性別(男性大於女性)相關。 統計分析發現年齡、性別及呼吸中止指數為夜尿之預測因子。女性患有高血壓者夜尿次數上升,而男性夜尿與年齡、呼吸中止指數及糖尿病有關。最小血氧飽和濃度與高血壓、夜尿次數及身體質量指數呈負相關,血氧濃度越高則高血壓發生率、夜尿次數及身體質量指數均會下降。關鍵字:睡眠紊亂、睡眠呼吸中止、夜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