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香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懷舊香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永晧寫的 小電影學:電影複像、轉場換景與隙縫偷渡 和STELLASO的 老少女基地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打卡一日遊】回到過去- 慢遊復古懷舊香港(附五個打卡點!)也說明:今次小編帶大家到上環來一趟香港懷舊復古之旅,打卡一日遊,以及推介香港中上環五個懷舊復古打卡點! 懷舊香港|香港打卡cafe | 打卡cafe推介| 影相好去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左耳文化 和三聯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蘇敏逸所指導 黃阡嬿的 凝望香港:劉以鬯香港小說中的城與人 (2021),提出懷舊香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劉以鬯、香港小說、1950、1960、1970。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崔末順所指導 翁智琦的 反共所繫之處: 冷戰前期臺港泰國民黨報紙副刊宣傳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文化冷戰、宣傳研究、副刊研究、國民黨報紙、反共文藝、區域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懷舊香港的解答。

最後網站懷舊香港則補充:Category: 懷舊香港. Page 1/2. 在每天都有舊物消失的都市,只期望能搜尋並發掘一些消失了的歷史建築、人文傳統,重新審視一些早已融入香港人生活的種種習慣,以及這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懷舊香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電影學:電影複像、轉場換景與隙縫偷渡

為了解決懷舊香港的問題,作者劉永晧 這樣論述:

  全書分成四大部分,共29篇專文:當代電影研究、電影導讀、從實驗電影到當代藝術、導演專訪。內容包括台灣導演蔡明亮訪談及電影分析、香港導演王家衛作品之研究、西方實驗電影、當代藝術、攝影等的歷史分析。 作者簡介 劉永(日告)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電影與文學博士(Ecole Doctorale: Pratiques et Theories Du Sens),現任職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當前研究重心為電影理論、家庭電影、實驗電影、當代藝術,以及小眾、邊緣和另類的研究。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著作計有:《Le Cinema decadre–Yann Be

auvais:顏.博飛得實驗電影與電影裝置藝術》(主編)、《現實、極光、邊緣—葉清芳攝影專輯》(合著)、《侯孝賢》(合譯)、《仙那度變奏曲》(合著)、《狗眼人生 —葉清芳.創作回顧》(合著)、《影像筆記》(合著)、《激情心靈—17位台、日新世代藝術家錄像展》(合著)。 (設計)林曉郁   喜歡紙張所以設計,喜歡美所以攝影。最喜歡的歌是 Across The Universe。據說是個太認真又不太認真的人。很多事,(如果可以)笑笑就好。 (協力)  陳志宇   台灣人,士林區農友。2001-2008年旅居美國紐約。是爵士樂迷,也是愛貓人士。

懷舊香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童年回憶|70/80後兒時玩意DIY 《香港重機》Felix示範天下太平與東南西北
回憶總是美好的。相信不少70、80後,小時候都會落手落腳做一些小玩意自娛,剪剪貼貼加埋玩,已可玩足大半日。人大了,還記得當年的DIY小玩意嗎?今日,就由熱愛香港懷舊事物、《香港重機》漫畫家葉偉青(Felix)與大家分享他兒時的玩意。

雖說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但其實當年社會並不富裕,小朋友要買玩具着實不易,Felix回想小學年代買玩具難過登天,「當年買玩具要考試成績好,例如考到頭五名,考第一才可買到超合金玩具,一年才買到一款,而且是最細的款式,但已非常難得。那時玩的都是自己製作的玩具,有些是跟同學們一起製作。」由於是DIY,所以紙張遊戲比較容易,「當年最普遍的有兩款,一款是『天下太平』,另一款是『東南西北』,通常會在上課前或小息時玩。」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8/DWME2IBGZJBDFJRDGXFD5XKZN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香港重機 #懷舊 #80後 #天下太平 #東南西北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凝望香港:劉以鬯香港小說中的城與人

為了解決懷舊香港的問題,作者黃阡嬿 這樣論述:

1948年,為遠離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戰火,劉以鬯離開上海前往香港。但他僅在香港短居了三、四年。1952年,劉以鬯轉往新馬擔任編輯工作。直到1957年,他才再度返回香港。劉以鬯特殊的生命經驗,使得上海、香港、新馬三地成為他小說創作中的書寫題材。其中劉以鬯在香港居住的時間最長,因此對於香港小說的創作也最為豐富。本文以劉以鬯香港小說為討論對象,將其創作高峰1950-1970年代的香港小說作為研究範圍,依創作時間分為1950、1960、1970年代,分別討論劉以鬯三個時期對於香港不同的書寫與關懷。以《天堂與地獄》、《香港居》、《酒徒》、《吧女》、《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對倒》、《島與半島》等七本小說

作為本文討論的對象。1950年代,探討香港受到二戰戰爭波,以及戰後國際情勢牽動下的香港社會狀況。以《天堂與地獄》短篇小說集為討論對象,針對香港貧困問題、市儈與賭博風氣等面向探究戰後香港的社會情形;1960年代,以《香港居》、《酒徒》、《吧女》三本小說討論香港戰後移民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分別探討香港住房不夠的居住問題、作家們面對香港重商文化的寫作困境,以及女性經濟無法自足而成為吧女的社會處境等;1970年代,討論香港市民的生活樣貌,以《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對倒》、《島與半島》探究1970年代香港嚴重敗壞的治安問題、人與人疏遠的社會情形,和香港市民與社會間密切而相互牽動的複雜關係。本文藉由劉以鬯

小說的進程,探查其與香港社會間的關係變化,如何從50、60年代外來者不熟悉的窺視與無法適應香港的苦悶,轉為70年代融入其中、與之共存的香港市民。討論劉以鬯與其香港小說,以及其筆下香港城市與小說人物的對話和呼應,探究劉以鬯香港小說中城與人的關係與狀態。

老少女基地

為了解決懷舊香港的問題,作者STELLASO 這樣論述:

  漫畫家Stella So懷舊香港以外的個人情懷。以可愛的圖畫及幽默的文字,紀錄一個年約三十的老少女單身生活點點滴滴,例如她如何粉飾家居、與貓作伴、抵抗壓力的秘方等。 本書特色   作者曾出版《好鬼棧》、《消失中的香港》,作品亦散見於不同媒體,相信累積了一定數量的擁躉。而這次作品乃其個人化的生活日誌,有一定新鮮感。   《老少女基地》曾於《明報》連載,其幽默、生活化的風格已深入民心,「老少女」這角色更能引起一眾廿多歲的女性共鳴。

反共所繫之處: 冷戰前期臺港泰國民黨報紙副刊宣傳研究

為了解決懷舊香港的問題,作者翁智琦 這樣論述:

本文作為文化冷戰史的研究,透過檢視冷戰前期(1950-1971)的國民黨報紙副刊,討論臺灣《中央日報》、香港《香港時報》以及泰國《世界日報》在這段期間反映了何種反共宣傳修辭。宣傳作為隱蔽的修辭,本文試圖探究的便是它所繫之處。本文題目「反共所繫之處」,參考自法國歷史學家皮耶・諾哈(Pierre Nora,1931-)的《記憶所繫之處》(Les Lieux de memorie)一書。書名原文Lieu,字義為地方、場所,它並非一個具有具體空間與地點的「地方」,它可以是地理上的地方,也能是各種意義上的「地方」。諾哈對法國史上的各種「地方」如何被述說的思考,提供本文在理解「反共」如何被生產、建構、傳

承,進而影響當今社會的觀察。反共究竟如何被記憶,並且持續地再利用?反共作為冷戰記憶,它又是以何種姿態被維繫在各種「地方」?反共雖看似一種立場明顯的政治主張,然而它的內容有其複雜與曖昧不明之處,這些又該如何感受?本文好奇的是,戰後的國民黨政府如何接受美國的文化冷戰宣傳,並與美國介入政局的舉措產生抗拒、協商的關係,使得國民黨政府的反共政策在臺灣、香港以及泰國有著因地制宜的在地性,是本文的討論目標。具體而言,本文以「冷戰」以及「反共」兩個面向切入,希望跳脫傳統文化冷戰史以美、蘇為中心的研究,而是以受援助國如何回應美援為焦點。因此,本文關注報紙副刊如何透過節慶以製造愛國的修辭,而國民黨政府與美國又是如

何在副刊中共構一場又一場的宣傳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