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鹼底漆批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抗鹼底漆批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柏煜寫的 科學家(上下冊盒裝附贈精美序文海報) 和中國化工博物館的 中國化工通史:行業卷 上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得利全效封閉底漆也說明:塗刷層數 1. 產品特點. 低化學味. 遮蓋瑕疵. 遮蓋髒汙. 預處理,防護,鞏固強化. 強化面漆附著力、耐久性. 水性環保更安心. 抗鹼耐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鍾竺均所指導 張志豪的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2016),提出抗鹼底漆批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論文。

最後網站壁癌補土則補充:補土防水底漆完全乾燥後,就可以進行牆面補土(又稱批土),補土可修補壁 ... 砂紙、刷子、壁癌清除劑、防水塗料、抗鹼抵漆、批土、防水漆、乳膠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抗鹼底漆批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科學家(上下冊盒裝附贈精美序文海報)

為了解決抗鹼底漆批土的問題,作者陳柏煜 這樣論述:

  ★一次收齊新銳作家陳柏煜散文與評論合集   ★隨書附贈字字珠璣美到不科學海報(尺寸50 X 43cm)      備好你的文學顯微鏡   看抒情散文與評論訪談如何上下夾擊   陳柏煜玩心大發力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丈量世界的方式,丈量的刻度或許是情緒,或許是理性,陳柏煜以文字丈量世界的方式向來十分精準,從《弄泡泡的人》的懺情感傷,《mini me》的精巧奇趣,這回他更化身文壇小小科學家,同時推出兩冊文集,如同顯微鏡下的蓋玻片與載玻片,具體而微放大萬事萬物,展現似真似幻的不同姿態。     上卷「蓋玻片」以純粹的抒情散文寫童年與成長,也檢視了

作者的寫作起源。娓娓道來像似《追憶似水年華》,鉅細靡遺的描寫讓讀者幾乎產生錯覺讀到的是自己的童年,正如普魯斯特認爲人只有在回憶中才形成「真實的生活」,無可辯駁。文中他一邊對天賦、家庭關係、記憶進行考察,一邊也對寫作形式進行實驗。其中〈另一種語言〉曾獲得入選《九歌108年散文選》的肯定。     下卷「載玻片」不但回答了作者對自己童年志向的勘驗結果,確認了「寫作的天分」,並展示了非虛構創意寫作的另一面:亦即評論、訪談與其他介於其間的文體。在這些篇章中,作者的聲音與個人經驗並未隱沒於材料之下,反而與之討論、混音,形成某種開放的場域,介於評論人(採訪者)與作品(受訪者)之間。而下卷評論的

挑選與配置,也可看見對上卷內容的回聲與補充。     《科學家》套書同時端出散文集與評論、訪談文章集,丟給讀者另一個問題──創作與評論如何相互奪取或者縫合?陳柏煜以「佛蘭肯斯坦」為喻:由於翻譯與電影改編的挪用(以及誤導),人們常把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標題當作怪物的名字,而實際上那是屬於創造它的科學家維克多.佛蘭肯斯坦所有。維克多用四處收集的死人屍塊縫補起來施以電擊製造出一個人工的生命。同時,在故事外,科學家和怪物爭奪著一個名字(而且怪物似乎大獲全勝?)。這場精心設計的實驗既發生「化學反應」亦表現「獨立精神」,當散文的玻片與評論的玻片在《科學家》相互

乘載時。   名人推薦      李桐豪、葉佳怡 專序推薦     藝術家 川貝母、阿力金吉兒、郭鑒予   作 家 王盛弘、伍軒宏、房慧真、凌性傑、馬翊航、孫梓評、陳柏言、陳栢青、黃崇凱、楊佳嫻、鍾旻瑞、顏訥   一致熱愛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被低估的第一號創作《弄泡泡的人》寫民生社區男孩周旋在兩個男孩之間,兩個都愛,愛得振振有詞、愛得無賴無恥,卻又無比哀傷純情。他的文字精美,愛的矽砂鹼土在青春的烈焰熔焰中燒出一尊華美的琉璃,但他又把琉璃無情摔碎,通篇文章只寫那美麗的、殘缺的感情碎片,那樣冷而孤絕的修辭在《弄泡泡的人》原本只是劈瓦

、雙倍奉還的小招,但在《科學家》卻被他修練成真氣彈、爆裂拳的大絕招。──李桐豪   讀柏煜《科學家》,腦海中不斷浮現某個童年場景:我盯著一顆冰塊,試圖看見冰融化成水的那一刻。這本書從其令人驚喜的概念,便令我找回某種兒時的玩心。〈蓋玻片〉裡世界是如此嶄新,自我仍在發展流動,萬事萬物皆充滿奇觀。〈載玻片〉則透過作品與訪談,去剖析理解另一個體,他們內心的迷霧。兩種眼光都是某種微觀的凝視,而文字作為上下兩層玻片,夾在中間、那無比窄小的空間裡,便藏著超越物理、可無限探問的心智。──鍾旻瑞     小小科家學觀看之道是水族缸外的。儘管世界井然在玻璃另一頭佈置成無甚驚奇的秩序,微觀

的獸也會於科學家不可告人的天賦中悄悄走闖出來,曳著一條尾巴,在水缸裡攪動出只他見得到的風暴。   柏煜在《科學家》裡向我們展示的,是寫作者如何冷靜突刺,細密拆分恐懼,羞恥,權威,幸福,失敗,藝術,與觀看本身,直到知覺碎裂成零件一地。因著他獨特的看,樂於暗中撫觸「生在檯面下的小疙瘩」,創造出內向與外拓的多維度空間,存在的真實與虛幻昭然若揭。   讀著讀著才發現,科學家原來同時坐在水族缸裡,瞅著自己如同陌生人。會不會很寂寞呢?幸好我們有了《科學家》,幸好柏煜一直在讀,一直在寫。──顏訥     把所有事物夾在「蓋玻片」與「載玻片」之間,隱含著陳柏煜顯微一切的追問,

  彷彿所有記憶、知識、生物、器具都可以縫補成一個小小佛蘭肯斯坦。   這些小小佛蘭肯斯坦自我裂解另外組隊,在他腦中不停修築著始終未完工的聖家堂,朝向不斷分岔的未來。──黃崇凱     從「弄泡泡的人」到「科學家」——陳柏煜看似透過職稱變換,昭示其寫作主題的更移,實則是一趟有關「裡面的裡面」導覽。我們看過「莖」的姿態,此書則展露男孩的根部,且招搖其枝葉。當萬物夾進玻片,同一雙聰穎透徹的眼瞳貼緊目鏡,以其獨有的倍數顯微,在模糊與清晰的拉鋸中,作者藉由高濃度文字,不斷遙控調整我們腦中物像與實物的關係。──孫梓評     讀《科學家》,使我想起相同的童

年志向,以及求之不得的童年小物:芭比屋、萬能麥斯、gameboy。記憶在「蓋玻片」被二度包圍,團團封鎖。缸、瓶、艙、室、腔、窗、管、罐、罈、櫥櫃、教堂、沙漏。它們自成一格,又難以完全密合。柏煜更像步登公寓裡的人類學家:生物與食物、節日與儀式、謊言、證詞、禮物、遠行、魔法、危險事物、死亡。是小人之家裡,躲進一個更小的人,那小人還要證明更小的心臟必須是更大的星球——核心家庭模範模型內部,似乎更緊實,又更空蕩,使人酸楚。但「載玻片」的書、人、寫作,不也是如此這般,應允後相互為難,在信服中用計用情?讀《科學家》,也像在讀《柏林童年》、《鱷魚街》,邊想像他的未來志向。即使那未來,時常以其幽深,聲東擊西、

攻其不備,他仍敢於對決眾多實情與虛想。──馬翊航     明朗輕快的敘述與觀察,如同在顯微鏡底下,那些被我遺忘的微小不可見的記憶,以及也曾好奇或無解的事物,都更清晰可見了。──阿力金吉兒(畫家)     科學家   這場實驗裡   沒有無關變數   全都是細心經營      包含而不止於   玻片間刻意夾藏斑斕   細小的泡泡   都值得被觀察仔細   ──郭鑒予(畫家)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抗鹼底漆批土的問題,作者張志豪 這樣論述:

台灣部分產業在生產、營運或作業過程常常會排放或逸散一些毒性氣體,部分毒性氣體還兼具臭味之特性,這些逸散物質若未能妥善處理,除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將對環境與生態造成極大之威脅。對於氣體之去除,現行之技術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學吸收法、氣體氧化法、電極氧化法、焚化法及生物處理技術等。其中物/化處理技術或熱處理技術受限於技術之層次、廣用性、效果與成本,未能實際應用於實場處理。而生物處理對於環境相當友善且處理成本低廉,因此,本研究擬利用改良生物製劑活性、催化礦石與改良生物反應器之硬體構形,來連續去除進氣中之毒氣或臭味。研究結果顯示,在去除氨氣200 ppm而言,以添加500倍之生物製劑效果最適合

,在停留時間20秒下,處理6小時,去除率達95.6%。相對脫氮處理,本系統在除硫處理效果較差,但經過增殖培養後,去除率可顯著提升,但仍無法令人滿意。透過固定化生物製劑、添加催化礦石與使用新製備生物製劑後,系統除硫效能又再度提升至97.5%。操作期間菌數穩定於8.5×106-3.5×107 CFU/mL,而系統pH值約在6.3-7.2,顯示反應過程處於穩定之操作環境,影響本系統之效能,主要為生物製劑活性與組成、氣體停留時間與進氣氣泡孔徑,與光照無顯著關係,若進一步進行菌相分析,發現兩株具有脫臭能力之菌株(Paludibaculum fermentans與Ectothiorhodosinus mo

ngolicum)。目前之結果顯示此改良式之生物反應系統具有應用至實場去除特定毒氣物質之潛力。關鍵詞:生物降解、生物反應器、減毒、催化礦石

中國化工通史:行業卷 上下冊

為了解決抗鹼底漆批土的問題,作者中國化工博物館 這樣論述:

《中國化工通史·行業卷(套裝上下冊)》是一部記錄中國化學工業發展歷程的大型史書。中國化工博物館編著的《中國化工通史:行業卷(上下)》分冊記述了近代中國化學工業各行業初創時期的曲折發展狀況,重點記述當代中國化學工業奮發圖強不斷進步,追趕世界先進水準的歷程。   全書分兩編27章分述了全國各大化學工業的國際發展背景、國內發展歷程及大事記,內容涵蓋了合成氨工業、化肥工業、硫酸工業、無機鹽工業、石油化工、煤化工等18個主要化工產品行業,以及化工礦產開發、煤炭開發、橡膠加工等9個相關化工行業。 緒論 第一節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化學工業(1861-1949年) 一、洋務運動開創中國近代化學

工業 二、民國時期各種化工生產作坊和小型工廠 三、民族資本創建大型化學工廠 四、東北的偽滿化學工業 五、根據地和解放區化工 第二節開啟新中國化學工業(1949-1956年) 一、組建國營化工企業,全面恢復生產 二、蘇聯援建156個專案中的化工重點工程 三、工業化道路上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三節化學工業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1956-1978年) 一、化學工業部成立與沿革 二、"大躍進"中的化學工業及教訓 三、大力生產化肥成為化學工業的首要任務 四、石油化學工業的彎路 五、"文革"中化工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六、搭建現代化石化工業的框架 第四節偉大的歷史轉折-化學工業開創新局面(1978年-新世紀) 一

、撥亂反正中的調整 二、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化學工業高速發展 三、20世紀末中國成為世界化工生產大國 第五節科學發展鑄造化工強國 一、中央國有企業變革管理體制打造"國家隊" 二、打破部門分割,生產與流通融合、能源與化工結合 三、走出國門,實施國際化經營 四、科技創新引導企業做大做強 五、開發中西部地區建設一批新的化工基地 六、化學工業與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第一編主要化工產品行業 第一章合成氨工業 第一節發展歷程 一、早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恢復時期 三、自力更生發展中型氮肥廠 四、獨創的小氮肥企業 五、大型氮肥廠引進和發展 六、大型氮肥裝置的國產化 第二節產業現狀 附1大事記 附2

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二章化肥工業 第一節概述 一、化肥重要作用 二、化肥簡介 第二節氮肥 一、民國時期 二、品種變化 三、碳酸氫銨的開發及其作用 四、氮肥主力軍-尿素 第三節磷肥 一、早期情況 二、技術發展 三、磷肥工業技術突破和重大發明 四、"十一五"期間磷酸技術發展 五、"十一五"期間磷複肥技術發展 六、磷肥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七、近年來磷肥產量和前10名企業 第四節鉀肥 一、中國鉀肥工業發展的歷史回顧 二、鉀肥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三、科學技術創新成果 四、鉀肥的產量和進口量 第五節複混肥料和其他肥料 一、複混肥料的發展情況 二、農化服務的發展 三、其他肥料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三章硫酸工業 第一節早期的硫酸生產廠 一、中國最早的鉛室法硫酸廠--江南製造局 二、天津機器局第三廠 三、江蘇藥水廠 第二節民國時期的硫酸工業 一、民用硫酸生產興起 二、抗日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硫酸工業 第三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年的硫酸工業 一、硫酸工業新起點 二、硫鐵礦制酸 三、其他制酸和餘熱回收 四、20世紀80年代硫酸工業的狀況 第四節改革開放後硫酸工業的蓬勃發展 一、硫鐵礦制酸技術和裝備水準繼續提升 二、冶煉煙氣制酸脫穎而出 三、硫黃制酸重整旗鼓複出 四、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 五、硫酸生產格局發生顯著變化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四章純鹼工業

第一節天然鹼工業 一、1949年之前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第二節合成純鹼工業 一、1949年之前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 第三節世界純鹼生產大國 第四節純鹼工業技術進步 一、純鹼工業技術入選中國20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 二、當代純鹼工業技術水準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五章氯堿工業 第一節國內發展歷程 一、概述 二、產業從無到有 三、金屬陽極的興起迎來產業壯大新契機 四、離子膜法電解帶動產業迅速崛起 第二節氯產品 一、氯乙烯/聚氯乙烯 二、鹽酸 三、其他氯產品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六章無機鹽工業 第一節概述 一、無機鹽的範疇 二、無機鹽的早期生產 第

二節中國無機鹽工業發展歷程 一、初創時期(1949年以前) 二、初步發展(1950-1960年) 三、體系建立(1961-1980年) 四、走向世界(1981-2010年) 第三節中國無機鹽工業的成果 一、產業佈局更趨合理 二、科技進步推動無機鹽行業發展 三、裝備水準與單元設備強度提高 四、生產規模大型化、現代化 五、產品結構向專業化、精細化、功能化發展 六、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污染情況有很大好轉 七、行業節能減排取得進展 參考文獻 第七章農藥工業 第一節1949年前零星作坊,生產少量農藥 第二節有機氯農藥揭開了化學農藥工業的序幕 第三節高效農藥的開發,農藥向多品種發展 第四節發展農藥加工

,提高農藥藥效 第五節結構調整,步入新階段(1981-2000年) 第六節長足發展,實現騰飛 第七節農藥工業取得的成就 一、持續穩定增長 二、農藥進口大國變為出口大國 三、產品品質顯著提高 四、新農藥創制取得顯著成果 五、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六、企業結構改造取得重大進展 七、健全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管理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八章塗料工業 第一節發展歷程 一、中國大漆與桐油譜寫了悠久燦爛的古代塗料文明 二、黎明曙光乍現即隱,萌芽的近代塗料工業慘澹經營 三、醇酸樹脂塗料研製成功,開創國內現代塗料工業新紀元 四、開發中高檔塗料用合成樹脂 第二節主要塗料品種技術進步 一、為房地產發展積極

配套的建築塗料 二、緊追世界水準的工業塗料 三、國防現代化和高科技產業發展需要的特種塗料 四、節能環保,發展低污染型品種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九章染料工業 第一節染料工業的初創 第二節1949年後染料工業的恢復 第三節染料生產建設蓬勃發展 第四節科研機構的建立與人才培養 第五節染料工業取得的初步技術成果 第六節改革開放以來的染料工業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章顏料工業 一、白色顏料 二、氧化鐵系顏料 三、防銹顏料 四、高裝飾性珠光顏料和金屬顏料 五、色彩鮮豔、著色強的有機顏料 六、其他顏料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有機矽工業 第一節發展歷程

一、起步期(20世紀50-70年代) 二、成長期(20世紀80-90年代) 三、快速發展期(2000年以來) 四、2010年狀況 第二節主要產品 一、有機矽單體 二、矽油及二次加工品 三、矽橡膠 四、矽樹脂 五、矽烷偶聯劑和交聯劑 六、氣相法白炭黑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有機氟工業 第一節有機氟工業發展歷程 一、初創階段(1950-1979年) 二、自主開發和成長階段(1980-1989年) 三、全面發展階段(1990-2000年) 四、邁向世界氟化工大國(2001-2009年) 五、2010年狀況 第二節主要產品 一、無機氟化鹽 二、CFCs、哈龍及其替代品 三、含氟

高分子材料 四、含氟表面活性劑 五、氟碳樹脂塗料 六、含氟製品 七、含氟特種氣體及電子化學品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下冊 第十三章石油化學工業 第一節生產技術探索階段 一、中國第一個烴裂解制乙烯裝置 二、高橋自行設計建設乙烯裝置 三、蘭州引進砂子爐裂解重油制烯烴技術和成套設備 四、小石油化工興起與衰落 五、國內技術建設的中型石油化工裝置與石化聯合企業 第二節建設現代化石化工業階段 一、北京年產30萬噸乙烯大型工程 二、四個石油化纖工程 三、13套大型合成氨裝置的建設和投產 四、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石化引進工程 第三節轉型做大做強階段 一、地方"中型乙烯熱"的發燒與退燒 二、20

世紀90年代兩大乙烯工程暴露出的問題 三、中國石化總公司組織大規模乙烯改造 四、重組石化企業 五、跨國石油化工公司進入中國 六、石油化學工業繼續突飛猛進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合成樹脂工業 第一節早期發展的合成樹脂-熱固性樹脂 一、酚醛樹脂 二、氨基樹脂 三、環氧樹脂 四、20世紀50年代合成樹脂研發全面鋪開 第二節20世紀60年代重點發展的聚氯乙烯樹脂 一、PVC工業發展歷史過程 二、原料路線和技術的"三級跳" 三、電石PVC項目建設氣勢如虹的原因 第三節20世紀70年代一躍而起的聚烯烴樹脂 一、聚乙烯樹脂的發展 二、聚丙烯合成樹脂 三、聚苯乙烯合成樹脂 第四節20世紀

90年代開始走紅的ABS樹脂和工程樹脂 一、ABS樹脂 二、聚甲醛 三、聚碳酸酯 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五、聚醯胺和聚酯 六、聚苯醚 第五節特種工程合成樹脂研究開發 一、聚醯亞胺 二、聚苯硫醚 三、聚醚醚酮 四、聚醚碸 五、聚碸 第六節步入新世紀聚氨酯樹脂異軍突起 一、發展概況 二、原料生產情況 三、製品的生產與消費 附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合成纖維工業 第一節發展化學纖維生產的客觀要求 第二節發展人造纖維 第三節國內探索合成纖維生產技術 一、己內醯胺的開發和生產 二、仿棉纖維維尼綸早期開發 三、丙烯腈的早期開發工作 四、聚酯纖維單體的早期開發工作 五、小型合成纖維紡綸行業 第四節走

煤化工技術路線發展維綸纖維 第五節發展轉向石油合成纖維 第六節合成纖維單體原料生產與乙烯工程結合 第七節聚酯纖維工業崛起 一、打破上游約束下游,紡綸崛起 二、聚酯纖維聚合與紡絲裝置設備國產化 三、聚酯纖維技術和裝備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第八節合成纖維原料工業發展滯後 第九節PX事件 第十節21世紀合纖工業繼續闊步前進 一、化纖紡織品產品競爭力明顯增強 二、合成纖維進口量迅速下降,出口量逐步增長 三、國產化生產技術和裝備的開發應用能力顯著提升 四、合成纖維產品功能、差別化水準提高,產品結構明顯改善 五、高新技術纖維材料產業化取得突破 六、創新能力提高,創新體系逐步形成 附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合成橡膠工業 第一節自主開發和全面科技攻關階段 一、氯丁橡膠 二、丁苯橡膠 三、順丁橡膠 四、乙丙橡膠 五、丁基橡膠 六、異戊橡膠 七、丁腈橡膠 第二節引進技術與國內開發相結合,合成橡膠工業生產快速增長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2000年) 第三節台資、外資及民營企業進入產業,合成橡膠高速發展階段 第四節產業現狀 附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煤化學工業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發展歷程 一、傳統煤化工行業 二、新煤氣化技術的發展 三、煤制液體燃料 四、煤基甲醇產業鏈--煤制化學品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第十八章生物化學工業 第一節概述 一、發展階段 二、發展概況 第二節工業乙醇 一、工業乙醇

的應用 二、生產原料 三、工業乙醇發展歷程 四、工業乙醇發展水準 第三節酶製劑 一、產品概況 二、酶製劑工業發展歷程 三、酶製劑技術發展狀況 四、酶製劑工業水準 第四節檸檬酸 一、產品概況 二、檸檬酸工業發展歷程 三、檸檬酸技術狀況 四、檸檬酸工業水準 第五節發酵法總溶劑 一、概況 二、總溶劑發展歷程 三、總溶劑工業水準 第六節微生物法丙烯醯胺 一、產品概況 二、國內發展歷史 三、生物化工的成功典範 第七節丁二酸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一、產品概況 二、國內發展歷程 第八節聚乳酸 一、產品概況 二、國內發展歷程 第九節發酵長鏈二元酸與尼龍工程塑料 一、產品概況 二、國內發展歷程 第十節生物塑膠材料

一、產品概況 二、生物塑膠材料發展歷程 第十一節沼氣能源 一、沼氣行業概況 二、沼氣的生產方法 三、厭氧發酵技術產沼氣的發展過程 四、中國沼氣利用發展現狀 第十二節生物柴油 一、生物柴油簡介 二、國內生物柴油的發展狀況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二編化工相關行業 第十九章化工礦產資源及開發利用 一、硫礦與硫資源 二、磷礦 三、硼礦 四、鉀鹽礦 五、金紅石礦 六、鹽礦 七、砷礦 八、明礬石礦與明礬 九、芒硝礦 十、天然鹼礦 十一、天青石礦 十二、重晶石礦 十三、螢石礦 十四、化工灰岩礦 十五、蛇紋岩礦 十六、矽藻土礦 十七、膨潤土礦 十八、伊利石黏土礦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煤炭開發

簡史 第一節古代煤炭開發 第二節近代煤炭開發 一、1949年前煤田地質調研簡況 二、1949年後煤炭開發 第三節煤炭在聚煤時代和地理上的分佈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石油、天然氣開發簡史 第一節古代 一、發現石油的最早記載及"石油"命名 二、發現油氣苗 三、石油利用 四、最早油井 五、開發最早氣田 六、最早鑽探技術 第二節近代 一、最早開發的油田及石油工業 二、大陸最早開發的油田-延長油田 三、《中美合辦油礦條約》簽訂前後 四、不迷信洋權威,陝北打出了自噴井 五、中蘇合辦獨山子油礦 六、玉門油礦最早的3口井噴油簡況 七、翁文波是石油物探事業的奠基人 八、玉門油礦早期的石油地質調查 九、黃汲清、楊鐘

健等調查新疆石油地質 十、玉門油田的開拓者孫健初 十一、在四川盆地找油找氣的先行者 十二、堅信陸相地層也能生油的地質學家-潘鐘祥 十三、孫越崎對甘肅油礦局的貢獻 十四、謝家榮堅信中國必有石油 十五、中國石油公司的創建人-翁文灝 十六、開發東北的人造石油 十七、舊中國最大的石油勘查機構 十八、金開英與中國早期煉油工業 第三節當代 一、中國石油工業的黎明 二、中央領導與李四光關於石油資源的對話 三、解放軍是石油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石油工業部成立 五、地質部普委的石油普查 六、大慶油田的發現 七、海底石油勘查與開發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石油工業發展進程與成就 附大事記 第二十二章石油煉

製工業 第一節早期煉油工業 第二節天然石油與人造油並舉時期 第三節大發展時期 第四節經濟全球化帶動了煉油工業新發展 第五節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煉油能力繼續快速增長,向大型化、煉化一體化推進,煉油 佈局有所調整、優化 二、大型化、基地化、煉化一體化建設不斷推進,集約化程度提高 三、煉油裝置結構不斷調整,深加工、精加工、適應能力不斷提高 四、在前一時期觸底反彈的基礎上中國煉油業全年呈現出高開高走的趨勢 五、油品質量升級換代 六、替代燃料的發展正在穩步推進 七、全國煉油投資大幅增長,大型煉油裝置建設繼續推進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橡膠加工工業 第一節1949年之前 第二節工業

體系的建立和成長 第三節生產的擴大與發展 第四節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第五節新世紀橡膠工業 第六節到2010年現況 附1大事記 附2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塑膠加工工業 第一節塑膠製品工業的發展 第二節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 一、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的成就 二、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 三、煙臺合成革廠的建設 四、科學研究和技術交流 五、品種的開發與應用範圍的擴大 第二十五章軍事化工工業 第一節近代軍事化工(1861-1949年) 一、晚清時期 二、民國時期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化工(1949-2010年) 一、全面恢復化工生產,為國防化工奠定基礎 二、自力更生,艱苦創建國防化工 三、軍民結合,繼

續前進 第三節重水 一、核反應中重要一員 二、研發過程 第四節推進劑 一、國際背景 二、發展歷程 第五節放射化學和核化學 第六節專用化工新材料 附國際背景 參考文獻 第二十六章特種合成纖維 第一節特種合成纖維的總體發展歷程 第二節聚丙烯腈基碳纖維 第三節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 第四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七章其他化工相關行業 第一節矽酸鹽行業 一、先進陶瓷的發展 二、玻璃 第二節冶金行業 一、鋼鐵產業 二、有色金屬工業 第三節造紙業 第四節日用化工 一、香料 二、化妝品 三、洗滌用品 第五節食用化工 一、機械化制鹽 二、制糖業的新面貌 三、內涵深邃的發酵產業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