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現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拉尼娜現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K出版社寫的 狂野地球(精裝版)(全彩) 和金博優教育研究中心編的 概念速遞:基礎知識及重難點突破(高中地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中國地圖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應用物理暨化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 許民陽教授所指導 蘇珀青的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2013),提出拉尼娜現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氣候變遷、氣候變遷知識、氣候變遷態度、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數理教育研究所 李文德所指導 蘇彥彰的 屏東縣國小職前與在職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調查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在職教師、職前教師的重點而找出了 拉尼娜現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拉尼娜現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狂野地球(精裝版)(全彩)

為了解決拉尼娜現象的問題,作者DK出版社 這樣論述:

噴涌的火山,怒吼的海嘯,劇烈的地震,肆虐的颶風……無不彰顯着地球「狂野」的性格。本書精煉簡潔的文字為我們梳理出關於地球認知的發展史,數百張震撼人心的照片帶你親臨現場,感受地球巨大的力量。走近我們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領略它的魅力,探尋它的奧秘,我們才能對它懷有敬畏之心,長久與之和諧共處。DK出版公司成立於1974年,是一家公認的國際出版公司。該公司的科普、百科、生活等圖書暢銷全球,其圖文並茂的出版風格,深受各國讀者的青睞與認可。DK出版公司以精美的圖片、與時俱進的知識、生動有趣的講述方式,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二十多年來一直秉承高品質的出版理念,所以他們出版的圖書語言的障礙,被翻譯成近50種語言,

在超過100個國家出版,屢獲國際大獎,享譽全球。 地球的起源8 最初的陸地和海洋10 地球的結構12 地核和地幔14 地球的外殼16 構造板塊20 現代大陸的形成22 今天的地球板塊26 板塊邊界28 熱點32 地熱能34 測量板塊的運動36 地質年代表40 造山運動 世界各地的山44 山脈的根46 山脈的形成48 移動的山脈50 山的生命周期52 喜馬拉雅山脈56 南阿爾卑斯山脈58 安第斯山脈60 橫向山脈62 盆地和山嶺66 落基山脈68 東非大裂谷70 阿爾卑斯山脈74 烏拉爾山脈76 橫貫南極山脈80 火山 什麼是火山?84 世界火山分布86 火山爆發88 噴發類型

90 火山的類型94 熔岩96 空中產物100 火山碎屑流和涌流102 火山泥流106 大陸火山弧108 火山島弧110 火山島鏈112 盾狀火山114 火山渣錐116 成層火山120 埃特納火山122 默拉皮噴發,2010年124 破火山口結構126 超級火山128 瑪珥火山130 爆炸湖132 凝灰岩環和凝灰岩錐134 熔岩穹丘和熔岩棘136 火山場138 火山復合體140 裂隙式噴發142 夏威夷式噴發144 斯特隆布利式噴發148 武爾卡諾式噴發150 培雷式噴發152 普林尼式噴發154 維蘇威火山156 諾瓦魯普塔火山,1912年158 聖海倫斯火山160 蒸汽噴發164 冰川下的

火山166 艾雅法拉火山168 南極的火山172 非洲大裂谷火山174 尼拉貢戈火山災害176 火山遺跡178 火山監測180 與火山共存182 火山溫泉186 火山噴氣孔188 間歇泉192 泥火山196 魯西災難198 地震 什麼是地震?202 地震帶204 地震的成因206 海地,2010年208 運動和斷層210 測量地震212 俯沖地震216 康塞普西翁,2010年218 中國四川,2008年220 撞擊—滑動地震224 伊茲米特,1999年226 克萊斯特徹奇,2011年228 地震的破壞232 巴姆,2003年234 地震引發的滑坡236 與地震共存238 永不平息的 海洋 海洋

的起源242 洋底244 海床構造246 海底煙囪250 海底火山252 短命的島嶼254 蘇爾特塞島,1963年256 環礁,海底山和平頂海山258 瘋狗浪和極端潮汐260 海嘯262 印度洋海嘯,2004年264 日本海嘯,2011年268 極端天氣 什麼是天氣?272 全球氣壓274 世界各地的風276 鋒面和急流278 降水280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284 昆士蘭洪災,2010年286 季風288 巴基斯坦洪水,2010年290 熱帶氣旋292 納爾吉斯氣旋,2008年296 卡特里娜颶風,2005年298 溫帶氣旋302 完美風暴,1991年304 雪暴和暴風雪306 加爾蒂雪崩,

1999年308 冰暴310 雷暴312 龍卷風318 俄克拉荷馬,1999年320 沙暴和塵暴324 中國塵暴,2010年326 野火328 黑色星期六森林火災,2009年330 氣候變化332 參考資料 地球336 山脈338 海洋339 火山340 地震342 氣象344 術語346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獨特的星球,它距離太陽的距離適中,是太陽系中唯一適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星球。從太空遙望地球,在那顆蔚藍色的星球上,太陽在安第斯山脈的雲海上投下一抹橘色的光輝。這幅精美、壯闊、迷人的照片為我們揭開了《DK狂野地球》的神秘面紗。人類作為智慧生物,自誕生時起一直就追尋着地球源自哪

里,它是什麼樣的構造,又是如何變化的答案。本書回答了我們的問題—地球起源於約46億年前,和太陽系的誕生密切相關,是一個動態的星球,同時以簡練易懂的文字配以大量精美的繪圖、照片為讀者系統地介紹了關於地球的知識。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視覺的享受。本書對地球知識的介紹層層遞進,從17世紀初,著名的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推測的「地球由一系列薄的、嵌套的、球狀殼組成,殼之間的空隙充滿了氣體」,德國耶穌會的學者阿薩內修斯?基歇爾繪制的「由若干個相互連通的燃燒室」組成的地球內部,到2008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地震波的研究宣布「地球內核並不是由鐵和鎳構成的均質的球體,而是包含內外兩個不同的部分擁有不

同的晶體結構」。16世紀,「地理學家們注意到非洲的海岸線與南美洲的海岸線吻合,就像這兩塊大陸曾經是挨着的,直到20世紀20年代,人們發現地幔對流為大陸漂移提供了動力」,等等。用「狂野地球」這根紅線將著名學者和學說這一個個珠子串了起來,為我們勾畫出了人類通過對現象的推測到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地球進行精確研究的認知過程—地球知識的發展史。我們不但認識了地球,也認識了為地球知識的積累做出努力和貢獻的人及重大歷史事件。地球作為一個動態的星球,無論我們可感或不可感,它無時無刻不在運動。造山運動、火山活動、地震是塑造地表形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聞名於世的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東非大裂谷都是造山運動的產

物。這些山脈也是生命之源—河流的發源地。圖片展示的火山噴發產生的震撼的火山灰雲,被火山噴發毀滅的龐培古城,以及現場記者記述的災難發生時的場景「今天早上出現了如同世界末日般的場景,熔岩流像一個巨型的推土機,橫掃了整個戈馬城,到處都是煙霧……」,讓我們身臨其境。而漂亮的火山景觀、溫泉、火山礦藏、火山灰或熔岩形成的肥沃的土壤,甚至是火山噴發本身給我們的旅游、農業生產、工業等資源也帶來了福祉。與火山共存,趨利避害是人類的追求。本書以大量精美的繪圖、大量震撼的歷史事件照片、圖表數據,將我們帶上了一個地球構造板塊活動的特別旅程。地球是太陽系中迄今所知的唯一表面覆蓋巨大水體—海洋,並且被氣體圈層—大氣層包裹

着的星球,從而成為太陽系中唯一存有生物的星球。水循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質能量循環之一。為生物生長提供了適宜的供水和氣候條件,也對地球表層起着巨大的改造和建設作用。中國有句古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海洋和大氣在其運動循環的過程中常常產生極端的現象,如海嘯、颶風、暴風雪、雷暴等,給社會經濟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和破壞。我們所熟知的日本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橫掃本州島島海濱的海嘯,「不可阻擋的波濤淹沒並帶走了所有橫亘在它面前的事物……更嚴重的是,福島核電站受損……」。暴雨、雷電、沙塵暴、台風等大大小小的極端天氣災害更是我們生活中的常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認知自然、利用自然

的歷史,是一個從局地無意識的認知向有意識的、更大范圍的、全面深入的認知,是以生命和經濟建設重大損失為代價的過程。正是生命和財產巨大損失的教訓,使我們發展了監測和應對災害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使我們對海嘯、火山、災害天氣等有了更好的預警,建築的抗震、抗風設計使人們在災難發生時將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而所有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對自然要懷有敬畏之心。深入淺出的文字配合精美的繪圖、豐富的歷史事件照片、詳細的歷史災害數據信息,使本書既是一本關於地球的基本知識教科書,更是一部地球知識發展史話和重大自然災害歷史事件的翔實資料庫,是家庭與學校圖書館不可或缺的最佳藏書。王群力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編審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拉尼娜現象的問題,作者蘇珀青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現況、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與其相關程度。研究者以自編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利用分層比例叢集取樣方式,共寄出72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37份,有效回收率為88.4%。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Scheffe’s)事後比較法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本研究主要結果顯示:(一)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程度答對率為66.8%,屬於中等程度。(二)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氣候變遷態度是趨於正向

的。(三) 不同性別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認知與態度上未達顯著差異。(四) 父母教育程度不同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態度上未達顯著差異。(五) 父母教育程度、收看科學節目頻率、閱讀科學書籍頻率、家庭節能減碳程度不同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認知上達顯著差異。(六) 收看科學節目頻率、閱讀科學書籍頻率、家庭節能減碳程度不同的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在態度上達顯著差異。(七) 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達顯著正相關(r=..445,P&;lt;.001)。

概念速遞:基礎知識及重難點突破(高中地理)

為了解決拉尼娜現象的問題,作者金博優教育研究中心編 這樣論述:

本書為64開大小的高考地理復習口袋書。本叢書參考最新高考改革方案,依據新課標教材,按照學科體系編寫,融眾多名師之智慧,體例科學,內容全面,印裝精美,便於攜帶,是學生同步學習、復習考試的優秀參考書。叢書針對學生學習和理解、運用知識點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難問題,靈活設置「思維網絡速覽」、「知識清單速記」、「重點難點速解」和「規律方法速用」模塊。從構建知識網絡結構,梳理提煉重要知識點,歸納知識要點,到對難理解、易混淆或需特別說明的知識點重點突破,最后歸納知識要點,總結規律方法,層層遞進,逐步突破,將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深入淺出,使學生能夠體驗「把書讀薄」的樂趣。金博優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於2003年

,從事各類教育圖書的研究、編寫、編輯、出版和發行,是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下設教輔出版分社的專業圖書出版研究機構。本中心匯聚了具有各科相關專業背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出版專業職業資格的編輯人員和出版人員20余位,其中具有副編審及以上職稱的有8位。同時還與省、市重點中學教學第一線的特、高級教師,在教研機構任職的教研員、學科專家和資深教育工作者,在地圖領域馳騁多年、經驗豐富的地圖編制專家等100多位優質作者緊密合作,編制出版了各學科各類教材教輔圖書、課外助學讀物及少兒幼教類圖書等800多個品種。 第1部分 宇宙中的地球概念1 地球和經緯網概念2 地圖概念3 太陽與太陽系概念4

地球自轉及其意義概念5 日期范圍與時間計算概念6 地球公轉與黃赤交角概念7 太陽直射點與二分二至圖概念8 太陽高度和正午太陽高度概念9 晝夜長短概念10 極晝、極夜范圍第2部分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概念11 四大循環概念12 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岩石圈概念13 六大板塊概念14 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概念15 大氣保溫作用概念16 熱力環流概念17 風和風向概念18 氣壓帶與風帶概念19 季風概念20 鋒面概念21 氣旋與反氣旋概念22 鋒面氣旋概念23 雨帶推移概念24 地形與氣溫、降水概念25 河流補給與河流流量變化概念26 氣候模式圖概念27 洋流第3部分 自然環境中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概念28 水平地域分異規律概念29 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概念30 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概念31 地球圈層能量交換和物質運動概念32 全球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概念33 生態環境問題概念34 跨流域調水第4部分 人文地理概念35 人口再生產類型與人口問題概念36 人口金字塔圖的判讀概念37 人口遷移概念38 河流與城市區位概念39 地租與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概念40 城市化與逆城市化概念41 農業區位概念42 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概念43 工業區位概念44 世界主要工業地帶概念45 港口區位概念46 世界重要海峽與運河概念47 中心地理論與應用概念48 可持續發展第5部分 區域地理概念49 產業

轉移概念50 流域的治理概念51 區域資源(能源)的開發概念52 區域環境整治

屏東縣國小職前與在職教師氣候變遷相關概念認知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拉尼娜現象的問題,作者蘇彥彰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民小學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對於氣候變遷概念的認知情形,以自編問卷作為主要研究工具,作量化分析,並輔以概念訪談作質性分析,以瞭解教師對於氣候變遷概念的認知現況。 樣本以分層抽樣的方式,從屏東教育大學97級應屆畢業班共15個班級中,發放200份問卷為職前教師樣本,回收175份;另外從屏東縣194所國小中,選取35所學校發放200份問卷為在職教師樣本,回收194份,共計回收問卷369份,以獨立樣本T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量化分析。量化分析完成後,並選取十位教師進行概念訪談,以補量化資料之不足。本研究得到主要結果如下:一、從教師的學科背

景來分析,以非理工科系畢業佔多數,約為理工科系畢業之2.4∼2.7倍。二、教師的科學知識主要來源,以收看電視節目所佔比例最高,閱讀科學書籍次之,瀏覽科學網站最低。三、國小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對於氣候變遷概念問卷的認知情況,以酸雨概念平均答對率最高,依次是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臭氧層破洞、聖嬰現象,氣候變遷主概念平均答對率最低。四、分析各變項與問卷得分之間的關係:1.職前教師得分高於在職教師,且達顯著差異。2.具理工背景的教師得分高於不具理工背景的教師,且達顯著差異。3.具理工背景,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得分無顯著差異。4.不具理工背景,職前教師得分高於在職教師,且達顯著差異。5.有修過相關課程的教師得

分高於沒有修過相關課程的教師,且達顯著差異。6.有修過相關課程,職前教師得分高於在職教師,且達顯著差異。7.沒有修過相關課程,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得分無顯著差異。8.有參加研習的教師得分高於沒有參加研習的教師,且達顯著差異。五、教師的科學閱讀習慣和問卷的得分之間有顯著相關,顯示經常接觸科學知識的教師,擁有較佳的氣候變遷概念認知。進一步分析教師接觸頻率和問卷得分的差異,發現經常接觸、偶爾接觸和從不接觸的教師,在問卷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六、從概念訪談結果得知,教師對於氣候變遷概念的認知皆有不足之處,同一個概念會因不同人而有不同的迷思概念。另外,有些迷思概念是因為名稱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