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LSD寫的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和姚瑞中,LSD的 海市蜃樓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田園城市 和田園城市所出版 。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 解鴻年所指導 黃威翔的 工業區活化再生策略之探討–以新竹縣五華工業區為例 (2020),提出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工業區、工業區再生、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白仁德、甯方璽所指導 楊雨臻的 永續理念下工業區再發展策略評估之研究—以都市計畫工業區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永續發展目標、再發展策略、偏好順序結構法、都市計畫工業區、層級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V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系列作第六集   由藝術家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之《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藝術計畫,至今已揭露全台超過五百座閒置公共設施。2018年推出第六集,推翻了第五集出版時宣告不再出版的諾言,直指公共空間所面臨的問題,在政黨輪替後依舊未獲改善。   經過第三次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在上任將滿週年的2017年三月,編列了高達八千餘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其不畏朝野論戰,短短四個月強行通過並迅速執行。因此《海市蜃樓》第六集即是對此項法案所衍生的議題,與現實中存在且尚未解決、正在活化,以及已活化之公共設施,進行新一輪的統整。  

 本集彙整115處完全閒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閒置空間案例,包括由不當政策而導致的遊憩設施、工商園區、交通建設,以及在少子化等社會現狀下所產生的閒置學校⋯⋯除了提供公眾反思的參考之外,也促使尚在追尋未來的年輕學子,透過攝影與文字,開啓對家鄉及生活環境的省思。  

工業區活化再生策略之探討–以新竹縣五華工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問題,作者黃威翔 這樣論述:

工業區設立是國家產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因素,自1960年起第一個工業區開闢迄今已逾六十年,早期工業區缺乏產業與土地利用規劃引導,面臨內部產業結構的改變、環保意識高漲、高科技產業及各種型態的工業區陸續成立,外部則有知識經濟的崛起及開發中國家的競爭,導致部分工業區閒置或荒廢,如何解決工業區發展衰退的問題,提升工業生產的效率以及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工業區的更新與再生將是未來一個重要的議題。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高科技研發場所,吸引大量廠商以及科技人才進駐,緊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五華工業區屬於早期開闢之工業區,缺乏整體性規劃造成許多廠區閒置,工業區發展停滯。 本研究以

工業區再生策略作為發展主軸,透過文獻收集探討工業區普遍所面臨問題,以及各國對於老舊工業區的再生方式做為參考,配合基地現況調查,探討新竹縣五華工業區所面臨之困境以及解決之策略,藉由專家深度訪談及層級分析法建構研究模式,從政策、產業、法令、環境及基礎建設等五項構面分析專家學者對於工業區再生的看法及重視面向,並研擬出五華工業區改善方案,期提供決策者推行工業區再生策略及方案之參考。

海市蜃樓V: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問題,作者姚瑞中,LSD 這樣論述:

自2010年持續至今的藝術計畫 《海市蜃樓》系列作第五集 揭露全台100座閒置公共設施   台灣各地常可見偌大的閒置公共設施,俗稱「蚊子館」。它們多半來自錯誤政策,政府以擴大內需、拉近城鄉差距為由,在錯估使用率、規劃設計不良的情況下,遍佈全國。本計畫由藝術家姚瑞中與學生們組成的「失落社會檔案室」執行,每屆選出一百件花費巨資興建的閒置公共設施,號召學生一起以文字與現場攝影紀錄,並集結為《海市蜃樓》系列著作,至今已踏查超過五百件案例。   「『政商合肥台灣瘦,黑白常熟寶島荒』的呈堂證據,當是矗立於各縣市的蚊子館。幾乎每一棟蚊子館,都至少牽連一個大弊案,雖證據昭昭、無容狡賴,卻少有人願意挖掘

真相,坐任政商繼續合肥,縱容黑白兩道繼續熟絡且交相賊;但在轉型正義的相關討論中,幾無追查蚊子館弊案的聲音。」──高永謀/作家 聯合專文推薦(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呂岱如/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總監   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教授兼系主任   侯淑姿/藝術家、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高永謀/作家   黃舒屏/2015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陳伯義/攝影師   董冰峰/策展人與製作人   賴香伶/前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  

永續理念下工業區再發展策略評估之研究—以都市計畫工業區為例

為了解決擴大彰化市都市計畫的問題,作者楊雨臻 這樣論述:

根據內政部全國國土計畫(2018)產業用地規劃體系推估,於「2012年以前開發的產業用地完全利用」前提下,至2036年仍須多劃設3,311公頃以供產業發展使用。然而產業用地現況面臨區域供需失衡、低度利用且工業區老舊缺乏更新、整合等課題。面對產業用地之短缺,除規劃增設產業用地外,應回頭檢討現況未盡利用、閒置之工業土地、研議適當之活化策略,提高利用效率。本研究以都市計畫工業區為研究對象,基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發展目標,將工業區再發展策略分為「繼續作為產業使用」、「作為產業專用區」、「作為住宅用地」、「作為公共設施用地」等四種方案。首先對都市計畫地區內不同工業區以「區位條件」、「產業群聚程

度」進行樣態分類;評估準則則依據永續發展目標(SDGs)概念擬列生產、生活、生態等三個構面,共九項指標。透過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及偏好順序結構法,分析不同樣態工業區再發展策略之優劣排序,並透過數個不同樣態進行個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專家學者認為都市計畫工業區於再發展時,應優先採用「作為產業專用區」策略,並普遍認為作為住宅用地為較劣策略,對於產業群聚程度佳者,建議土地維持供產業活動使用,而產業群聚差者,作為公共設施用地為次優策略。本研究成果可供相關主管部門於工業區再發展策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