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懷宗寫的 勇敢對抗攝護腺癌:潘懷宗教授與癌友們樂觀抗癌並活出精彩 和李學禹的 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攝護腺肥大雷射手術最新研究發表:第三代綠光雷射療效佳也說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於2023年歐洲泌尿科年會發表最新臨床研究結果,比較第三代綠光雷射汽化切除術和銩光雷射剜除術治療攝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出色文化 和方舟文化所出版 。

嘉南藥理大學 醫務管理系 陳俞成所指導 莊于萱的 探討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術後之不良事件 (2021),提出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良性攝護腺肥大、雷射手術、出血風險、健保資料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護理學系 胡芳文所指導 潘錦樺的 發展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病人接受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前驅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早期、尿管移除、照護方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解答。

最後網站李祥生醫師|攝護腺肥大要開刀?擔心術後併發症 ... - 立光診所則補充:擔心手術成功率、擔心術後併發症,但是,攝護腺肥大問題又不得不處理… 別怕,別擔心! 泌尿名醫李祥生醫師介紹新式手術方法:『 攝護腺雷射手術』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勇敢對抗攝護腺癌:潘懷宗教授與癌友們樂觀抗癌並活出精彩

為了解決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問題,作者潘懷宗 這樣論述:

台灣每年會新增近5,000例攝護腺癌患者, 是台灣男性十大癌死因的第6 名, 但是罹癌不等於死亡, 尤其是早期治療,就能康復的攝護腺癌 只要用用正確且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治療, 才是戰勝病魔的重要關鍵!     聽聞潘懷宗罹癌的消息,許多人訝異的是:身為醫學院教授、又具備豐富醫學知識,平常也十分養生的他,為何會得到攝護腺癌?又為何會至第三期接近第四期時才發現?     男性獨有的攝護腺癌,發生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幸好,這也是一種病程進展緩慢、且預後良好的癌症,只要定期篩檢,就有機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從發現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偏高開始,潘懷宗曾做過三次的穿刺檢查,也進行過

良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即使極其小心謹慎,仍無法在癌症早期就揪出它。     面對罹癌的宣判,潘懷宗選擇以積極樂觀的心情面對,勇敢挺身對抗病魔。他更邀集三位攝護腺癌的病友,在書中分享抗癌路上的經驗與心得,期許能鼓勵更多同在抗癌中的病友,也讓所有人更理解攝護腺癌病友的心情。      攝護腺癌並不可怕!   只要保持正確的心態,也能很好的與疾病共存,過正常的生活!   相信自己的「信心」x接受治療的「安心」x面對病情的「平常心」x享受生命的「喜樂的心」   好評推薦     「我的使命,我的願望,讓我有『我要活下去』的渴望。這股意志力,說不定正是擊退癌細胞的力量之一。」──王建煊(前監察院長)  

  「我從未想過自己還剩幾年,我只想在世的每一天都活得快樂、有尊嚴與活力,每一日都是我戰勝疾病贏得的生命。」──林鴻樹(扶輪社社員)     「我把打針治療當作運動一樣,時間到了,該去治療就去治療。一直把自己當成病人,那樣不是很辛苦嗎?」──唐鑑英(台北市議會議長祕書)

探討良性攝護腺肥大患者術後之不良事件

為了解決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問題,作者莊于萱 這樣論述:

背景與動機:良性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為老年男性常見疾病,鑒於現代人合併症與治療新藥開發漸多,使手術年齡漸長;雷射手術發展快速,雖使選擇增加,且聲稱療效優於傳統手術,但大多需自費,故術後風險評估是現代醫學上與患者都重視的問題。目的:探討年齡、就醫醫院等級、手術地區別、有無共病史(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病、高血脂)、抗凝血藥物用藥史(未用藥、僅抗凝血劑、僅抗血小板、抗凝血劑+抗血小板)、手術別對BPH手術患者術後出血之風險。方法:運用2000-2018年衛生福利部之健保資料庫,首次手術個案為16531人。使用SPSS 21(Wi

ndows)執行分析,描述性統計患者人口學變項分布;推論性統計包括卡方檢定、t檢定、Cox迴歸模型,探討手術患者術後30天內回急診、再次住院、二次手術之出血風險。結果:在單變量分析,年齡、手術地區別、高血壓、慢性腎病、抗凝血藥物用藥史在30天內回急診有顯著相關;年齡、手術地區別、心臟病、抗凝血藥物用藥史在30天內再次住院有顯著相關。多變量分析中,有慢性腎病者在30天內回急診有顯著相關;僅抗凝血劑比未用藥在30天內再次住院有顯著相關。結論:有慢性腎病者比無慢性腎病者,在術後30天內回急診出血風險高1.52倍,為BPH術後出血的風險因子。建議加強國人對腎臟病防治之觀念,以期降低患者術後出血風險。

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

為了解決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問題,作者李學禹 這樣論述:

胖﹅累﹅病﹅醜﹅十大惡疾全和「睡不好」有關 你的睡眠品質,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跟著本書評量╳診斷╳治療╳預防╳鍛鍊 每天早晨醒來都能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心情美美迎接每一天     「你的睡眠品質及格嗎?」   「你的血氧濃度達標嗎?」   「你知道自己的呼吸道有堵塞嗎?」   「你知道自己會打鼾﹅半夜呼吸會突然中止嗎?」   「假日補眠起床後,依然感到全身疲憊嗎?」     睡眠間的「沉默缺氧」是全身疾病的源頭     ●發炎體質 ●半夜頻尿 ●頑抗型糖尿病 ●難控制的高血壓 ●慢性阻塞性肺病 ●失智 ●咽喉胃酸逆流   九成以上的人對打鼾缺氧﹅呼吸中止等睡眠障礙問題無病識感!   瞭

解自己的呼吸道情況,戰勝睡眠缺氧,治好睡眠障礙   身上許多慢性病也會跟著好轉﹅甚至消失,讓全身健康一起變好!     睡眠是人類生理機能得以正常運作的重要過程,它掌管著人體新陳代謝中所需要的休息、補充與再出發。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全台將近500萬人有睡眠困擾;換算下來,國人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有睡眠障礙,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不易入睡等問題,會造成睡眠過程中呼吸經常中斷、身體間斷性缺氧,睡眠中人體應該進行的自我修復機制受到影響,會逐漸形成發炎體質,導致全身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進而百病叢生。     本書作者行醫三十年醫學實證心血集成,全齡關注,全身守護,為病患不斷追求精準診斷與臨床技術

突破,名列世界前2%頂尖科學家,首創「混合手術」在一次手術中同時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及其他共病,如肥胖縮胃等,改變當代睡眠手術模式,媒體報導評為「台灣之光」!「整體治療」則是強調以人為本,量身訂做個人治療方案,指導民眾作好生理時鐘的調整、經鼻呼吸、口咽肌肉訓練、睡姿療法與體重控制等這些自我健康管理。對於鼾聲診斷系統精準度的研發亦不遺餘力,學理與技術並進。並提供最新治療技術資訊給讀者,最重要的是從「呼吸道阻塞」這種人體最大病根著手治療,不只能消除擾人的鼾聲,更能同時改善全身九成疾病,各種睡眠障礙﹅慢性病都能跟著好轉。     本書最新醫療資訊完整詳實,速查即懂,內容包含:自我睡眠狀況評量、常被一般

人忽略的鼾症病理解說﹅居家睡眠﹅醫院睡眠檢查﹅免開刀保守治療﹅智慧型止鼾輔具﹅先進微創手術﹅呼吸障礙預防與復健法,皆可依個人症狀與治療情況做最佳配套選擇,發揮最高醫療效力。   本書特色     1.最新﹅最專業止鼾科普知識,臨床證據醫學,內容值得信賴   睡眠醫學界權威專家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案例﹅表格﹅插畫,向普羅大眾解說最新止鼾健康觀念。身為業界首屈一指的權威,作者對於健康知識的考究無庸置疑,內容值得信賴,除了專家建言更有個人詮釋視角,為同類作品中最有觀點﹅出類拔萃之作。遠離打鼾,順暢呼吸﹅消除疲勞就看這一本!     2. 喚醒國人對打鼾的病識感,作者一生懸命,提高台灣睡眠呼吸治療之世界

成就   作者戮力擴展睡眠醫學在台灣之發展,以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病患為終生志業,可說是此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意見領袖。     3. 提倡睡眠檢測,以最新科技解決民眾睡眠障礙   論文發表﹅新書出版﹅媒體專訪,忙碌的外科手術﹅教學之外,作者透過各種管道,推廣居家睡眠檢測與智慧睡眠科技,助廣大民眾一夜好眠。   醫界專家撰文推薦     王瑞慧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     李飛鵬 / 台北醫學大學 副校長   陳昱瑞 / 長庚醫療決策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陳時中 / 衛福部部長    程文俊 / 長庚醫療決策委員會主委、林口長庚醫院院長    社會賢達盛情推薦     王慰祖 / 「醫藥新聞

週刊」社長   杜書伍 / 聯強集團總裁   洪素卿 / 知名醫藥記者、「今健康」總經理   高文音 / 年代新聞台「聚焦2.0」主持人   陳瑞憲 / 知名建築設計師   楊紀華 / 鼎泰豐董事長   游錫堃 / 立法院院長   楊育正 / 前馬偕醫院院長   鄭凱云 / 「TVBS健康2.0」主持人   賴清德 / 中華民國副總統     (以上按姓名首字筆畫排列)

發展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病人接受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前驅研究

為了解決攝護腺雷射手術術後的問題,作者潘錦樺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50%中年男性有前列腺肥大問題,當年齡大於90歲時,高達90%以上有前列腺肥大,而經尿道前列腺刮除術是目前前列腺肥大手術治療之黃金標準。術後尿管留置為既定處置,然尿管留置會增加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與引起膀胱不適,更多其他因留置尿管導致的併發症。目前,術後移除尿管時間不定,且無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供醫療人員參考,故亟需發展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以期減少尿管留置所帶來的併發症。研究目的:發展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再經前驅測試以調整方案。研究方法:透過文獻回顧,初擬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並運用修正型德菲爾法,邀請5位專家學者進行專家共識,發展此方案

。再者,採前驅研究,以方便取樣選取符合前列腺肥大採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之個案,進行照護方案介入及資料收集。收案期間為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實驗組5位、對照組8位,共收13名受試者。資料收集於手術前的相關資料包括:住院個案基人口學資料、泌尿系統相關病史、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察爾森共病症指標、修改版Katz日常生活功能評估量表、麻醉風險評估。於術後當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直到出院日,每日評估混亂評估方法(CAM)、病人疼痛及病人不適的變化,並記錄個案詳細術式(單極、雙極或雷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放置尿管大小、尿管水囊大小、前列腺刮除大小。出院當日收集資料,包括:尿管放置時

間、是否發生術後併發症、是否重置導尿管、住院天數、修改版Katz日常生活功能評估量表。於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間為對照組採常規照護模式,於2020年5月4日至2020年7月30日為實驗組以方案照護介入。實驗組收案期間,研究者執行照護方案,每日研究人員依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進行照護及追蹤。以IBM SPSS 22進行數據資料的分析,描述性統計包含: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與範圍,推論性統計分析費雪檢定與曼-惠尼檢定分析成效。研究結果:前驅研究測試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兩組於尿管留置時間、術後併發症、住院天數、日常生活功能、急性譫妄、疼痛

及不適感受等皆未達顯著差異(P〉0.05)。照護方案內容經兩回合專家共識程序,Cronbach’s α為0.88,共識收斂度達99%,並經臨床實際執行此照護方案,調整後方案內容為分別為「促進早期移除尿管評估與策略」,包含:方案對象(納入排除條件)、尿管留置照護相關策略(留置尿管照護、尿管移除尿液狀態)及「移除尿管後相關策略」,包含:建立排尿時間表及解尿日誌、教導骨盆底肌肉運動、執行誘尿方法、輔助藥物及個案自解尿後成功移除尿管判定與否。結論:前驅測試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病人早期移除尿管照護方案成效,於尿管留置時間、術後併發症、住院天數、日常生活功能、急性譫妄、疼痛及不適感受上皆無顯著差異。然因照

護方案於臨床執行困難,故未能預期完整執行,或許為研究結果無顯著之主因。另外,照護方案經由專家共識與臨床執行後,已進行部分修訂,未來建議持續進行滾動式修正並增加收案量,促使臨床能夠普遍使用,使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後病人獲得最大照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