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eterConrad寫的 社會醫療化:論人類境況如何轉為可治之症 和莫德.巴洛、東尼.克拉克的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巨流圖書公司 和高寶所出版 。

中華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張佳菁所指導 曾林福的 保戶投保理財型保險商品影響保險效益之研究 (2021),提出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保單合約、理財型保險、保險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碩士班 王鴻祥所指導 陳錦儒的 外籍看護手機擴增實境藥物辨識系統的介面設計 (2020),提出因為有 外籍看護、擴增實境、圖像翻譯、介面設計、易用性、服務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會醫療化:論人類境況如何轉為可治之症

為了解決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問題,作者PeterConrad 這樣論述:

  本書是醫療社會學的議題專著,不是艱澀抽象的理論書,更不像一般科普書為了通俗犧牲知識承載度;適當的「概念化」不只提供了有關世界的新知識,更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角度,為認識當代醫學發展的社會研究,提供一個或有偏頗但瑕不掩瑜的完整圖像。對來自醫學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自學或教學的讀者來說,都是不錯的入門書。

保戶投保理財型保險商品影響保險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問題,作者曾林福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討理財型保險商品的保險效益影響因素,分析保戶背景與保單合約屬性的關聯性,瞭解不同保單合約屬性與保險利益關係對保險效益的影響,並分析保險利益關係對於保單合約屬性與保險效益的干擾效果,最後檢驗保單支付繳款對保單收益回饋的影響,瞭解保單產生保險效益的原因。本研究以某保險公司的台北通訊處所銷售具解約價值準備金的保單為研究對象,主要將保單收益回饋作為保戶保險理財的目的,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新投保且持續有效保單,剔除已失效與無現金價值的保單,共計119位保戶、35種保單商品以及149件保單資料。實證結果顯示保戶背景與保單合約屬性具有顯著的關聯性,女性、沒有子

女及大專學歷的保戶偏好美元保單,商業服務業與行政管理職務的保戶則偏好投資型保險;同時發現壽險型保險與投資型保險兩大險種具備截然不同的屬性,壽險型保險主要具有期繳保費、年期為終身險與保單解約具現金價值的特性;投資型保險特性則為沒有保額、彈性保費、年金險、每月撥回還本與保單解約具帳戶價值特性。保險利益關係以「本人」投保最多,衡量保單收益回饋,「本人」較「非本人」關係的保險給付與所得替代率皆為最高效益;至於干擾效果只有保單幣別會因保險利益關係不同造成投保期間有顯著的干擾影響;而保單支付繳款對保單收益回饋影響部分,研究發現投保期間越長獲得的保險給付越少,而保費支出越高獲得的保險給付也越多,保費支出與保

額所得比值越高,產生的所得替代率也越高。本研究結果保險業者可以依據不同客戶背景對於各項保單偏好進行推薦,並完善商品設計結構並強化保單特性以利保戶選擇,使保戶投保可以產生最大的保險效益,達到保險理財的目標。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

為了解決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問題,作者莫德.巴洛、東尼.克拉克 這樣論述:

2008 石油危機→2009 全球暖化→2010 糧食戰爭→2011 爭奪水資源經濟部預警:10年後台灣水資源不夠用!   沒有石油人還可活,沒有水,只有滅絕。任何為私利竊取水資源的,都是人類的公敵,應該群起而攻之。--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水是需求?還是權力?  水原本是上天給予人類最基本的禮物,卻成為有心人士牟利的工具,  「藍金」將取代石油、黃金,成為下一波引爆世界衝突的導火線?!   美國《商業周刊》、《出版人周刊》、《圖書館雜誌》推薦,已翻譯27種語言,並改拍成紀錄片,榮獲溫哥華國際影展觀眾票選大獎、加州新港灘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等多項大獎,是影響世界眾多公民正視水資

源問題的經典著作   水原本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現在卻演變成財團牟利的工具,  你可知道?我們喝的每一瓶礦泉水,  其實都是對水資源的一種破壞。   如今,國際開始興起一股水資源公有化的勢力,  由歐美跨國水資源企業領軍,  企圖透過合法的國際機構收購世界各地的水資源,  再包裝後高價賣給消費者與缺水國家,  一切看似公平正義的行為,  背後卻包藏不正當的利益關係。   這是一場交雜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  水災害、水資源管理的危機,  你我都是這場戰爭的參戰者,  唯有一起站出來捍衛水權,  才能讓人類得以繼續生存。   台灣水環境總體惡化的發展態勢令人憂慮,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水汙染.

.....。未來應整體擘劃,從國土建設、產業政策等多面向總合檢討來解決水環境問題,以提升國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以及城市競爭力。--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李鴻源   如同聯合國所說,這是個全球性的「水炸彈」危機,會影響世界的穩定,以及國家的發展。--中央研究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 汪中和   《水資源戰爭》這部著作,可以說即是一部「公民環境運動」的里程碑著作。--文化評論家 南方朔   「水資源大作戰」(Blue Gold)這部好看的紀錄片改編自全球暢銷書《水資源戰爭》,如今終於有出版社將原著引進華文市場,讓台灣的讀者有機會深刻了解「水」,這關乎人類與所有物種的生存危機。--公平貿易倡議者、生態綠創

辦人 徐文彥   這本書相當適合作為我國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高階教材,在我國環境教育法初公布實施之時,更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葉欣誠   我們贊同本書關於分享和保護全球共同水資源的「條約草案」,該草案稱:地球水資源的內含價值高於其應用價值和商業價值,所以它必須受到所有政治、商業和社團的尊重和保護。--台灣環境教育之父暨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創辦人 楊冠政   任何為私利竊取水資源的,都是人類的公敵,應該群起而攻之。我們必須要向印地安人一樣,把水源地視為聖地。--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作者簡介 莫德.巴洛 Maude Barlow   暢銷書作家,

現任加拿大最大的公益組織--加拿大人委員會主席,也是國際全球化論壇水資源委員會主席和藍色星球計畫(Blue Planet Project)的創始人。藍色星球計畫是一個制止對水的商品化為宗旨的國際性民間社團運動。2005年獲頒有「另類諾貝爾獎」之稱的Right Livelihood Award, 2005年與2006年並獲得Cultural Freedom Awards and Fellowships的殊榮。先後出版16本暢銷書。本書已翻譯成27種語言,在英、法、德等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東尼.克拉克 Tony Clarke   加拿大北極星研究所主任、加拿大人委員副主席、國際全球化論壇公司委員會

主席、加拿大選擇性政策中心理事會理事。他與莫德.巴洛合作的多部著作在全球都十分暢銷。 譯者簡介 張岳   任職於美國德州衛生部環境科學實驗室,1982年畢業於中國蘭州大學化學系,1984年獲中國中科院環境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93獲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 盧瑩   任職於美國德州州立大學奧斯汀分校神經生物學實驗室,1997年畢業於中國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1年獲東北林學院碩士學位。 謝伯讓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前植物系)學士,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外籍看護手機擴增實境藥物辨識系統的介面設計

為了解決文化 趨向 商品 化 的 缺失的問題,作者陳錦儒 這樣論述:

因應台灣人口結構趨向高齡與少子化,照護人力不足,外籍看護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逐漸成為老人的主要陪伴者與醫療團隊的成員之一,但外籍看護常因語言認知與溝通上的問題造成與雇主、老人之間的糾紛,特別在協助服藥這個環節,常發生「餵錯藥」的情形,造成老人身體的傷害與非必要的藥物反應;目前市場上已開發了許多不同的藥物辨識系統供使用,但介面多為中文顯示,對看護而言不易理解,其效益不彰,減少看護主動使用的意願;根據文獻研究指出加入擴增實境的技術的介面設計,可有效協助用戶克服介面操作上的障礙,幫助用戶快速學習操作。本研究藉由擴增實境的介面設計及服務,減少外籍看護因為語言的認知而造成餵錯藥的問題。先透過市面一般的藥

物辨識系統-「藥掃描2.0」APP進行前導性研究,並蒐集相關專業文獻資料,探討滿足使用者對於擴增實境介面設計之需求。運用「PERSONA」定義目標、「顧客旅程地圖」了解看護在藥物辨識系統操作上的痛點,從「價值主張地圖」分析用戶對於系統設計上的需求與痛點,並應用類比式設計法進行類比提出加入擴增實境藥物辨識系統的介面設計提案。採兩階段各三種版本進行原型發展與模擬測試,並在測後請受測者填寫系統易用性尺度量表(SUS)、用戶經驗問卷(UEQ)及半結構式訪談作驗證;兩階段的測試結果以第二階段融入較多擴增實境元素的原型版本-γ在系統易用性與用戶體驗上的評比最高,表示加入適時地擴增實境介面能有效提升使用者對

於系統之使用意願,代表擴增實境的指引可以有效縮短用戶在訊息判斷上的時間。綜合兩階段測試的研究結果發現,擴增實境的藥物辨識系統介面可以有效幫助看護在第一時間快速翻譯藥袋上的藥物相關資訊,並正確識別藥品,減少拿錯藥的機率,並在訪談後發現用戶對於擴增實境介面的接受度高,不僅能縮短看護在訊息認知的時間,更可以提升對於系統學習、操作之意願,可作為相關未來藥物辨識系統介面設計之發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