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教育部寫的 教育部102年度原住民族語文學獎作品集 [附光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縫 第九屆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上)也說明:本書收錄了本年度(2019)黃金組、散文、新詩、短篇小說、青春組散文、青春組新詩的得獎作品,及路寒袖、鍾文音、羅智成、李瑞騰…等多位重量級作家組成的評審團精彩的 ...

逢甲大學 中國文學系 鄭慧如所指導 廖秀春的 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 (2021),提出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齊邦媛、簡媜、老年、死亡、老年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所 丁威仁所指導 陳秋明的 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竹塹文學獎、兒童詩、評審機制、兒童詩教學、地景書寫的重點而找出了 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詩「你看山小」引熱議評審:這可不是隨便寫| 民視新聞網則補充:旅客人來人往,議論紛紛,但這其實是台北市文化局為推動詩文閱讀,和捷運及公車業者合作,刊載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及名家詩文,由三位不同世代作家組成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教育部102年度原住民族語文學獎作品集 [附光碟]

為了解決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的問題,作者教育部 這樣論述:

  收錄教育部102年度原住民族語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14篇、散文13篇、翻譯文學2篇及短篇小說5篇,共34篇中文及原住民族語對照文章。

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 」介紹
       
訪問作者: 劉曉頤
  
內容簡介:
  《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為一本情詩集,以愛情為主軸,延伸至更廣義的愛情—靈魂鄉愁。情詩書寫,某方面正是一種有限對於無限的鄉愁,像從漫天星斗中尋找回家的道路。雖然有限是無法統攝無限的,但總有片刻止住了內在動盪,療癒了靈魂飢渴。
  
  愛情,尤其未竟其成的戀情,之所以總令人山高水長地追念,很大成分很可能正在於:戀慕對象呼喚著人內在潛藏的靈魂鄉愁—透過輾轉思慕,一絲靈魂的炊煙漸漸發藍。當然,靈魂鄉愁的對象未必是戀人,也可以是土地、斷代,或者懷舊物,而無論為何,關鍵總在於形上,在特定的人、土地、事物上認出自己靈魂的顫音。尤其在疲憊感傷、需要療癒的時候,愛情,招喚著人從個別內在極柔軟層帶的靈魂顫音—從對方臉上認出自己聲帶的顫音,在種種不確定的存在處境中,辨識出一種細微的安定感。
  
  《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以原刊於自由副刊的詩作〈靈魂藍〉為序詩,揭開詩集序幕。連同序詩、跋詩,收錄共50首詩,其中含多首長組詩。多已發表於各大報副刊、詩刊、文學雜誌,含新北市文學獎首獎作品、創世紀開卷詩獎得獎作品,加以縝密組織,每首詩的位置都有作用性,整卷可視為一部長詩集。
  
  抒情詩比例遠多於敘事詩,一首抒情詩是一個創造和即刻毀滅的世界,爆破噴發,又方生方死。經過整本詩集分為四卷,起承轉合前後又分別安排序詩、跋詩的分幕處理,在完整結構中賦予連貫而詩性的內在節奏,期望使讀詩體驗如同經歷50場微型的生滅,一場接一場如觀劇、泅泳、場中換氣;穿插長組詩,營造劇中劇、鏡中鏡、如歷宇宙鄉愁的眩惑感。到達終場如歷劫歸來,得到昇華般的幸福與重生感。
  
作者簡介:劉曉頤
  詩人,特約記者。天秤座A型,無可救藥的愛與美信仰者,愛好和平,但反骨因子不時蠢動。東吳大學中文系畢,現任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及中國文藝協會理事,藝文雜誌特約主編及採訪主任,詩刊編委工作。
  
  得過中國文藝獎章新詩類,新北市文學獎新詩首獎,飲冰室徵文首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多項詩獎。入選《2018臺灣詩選》、《2017臺灣詩選》、《創世紀65年詩選》等多本國內詩選集,大陸《臺灣當代詩選》。詩獲中華民國筆會英譯。著有詩集《春天人質》、《來我裙子裡點菸》、《劉曉頤截句》。《來我裙子裡點菸》獲選臺灣文學館107年度「文學好書推廣專案」。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

為了解決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的問題,作者廖秀春 這樣論述:

摘  要本文以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為主題,討論這兩位作家作品中的老年與死亡議題。爬梳文本集中於齊邦媛、簡媜書寫的散文,包括齊邦媛之《巨流河》、《一生中的一天:散文‧日記合輯》、《洄瀾》,簡媜之《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及其他創作。「老年」與「死亡」議題,是近年文學研究的熱點。齊邦媛、簡媜兩位作家對於真實的生命情境,直接以作品回應生老病死的現場,書寫「老年」與「死亡」切入當代社會議題。齊邦媛在戰爭顛沛流離中目睹死亡,又在典範中驗證人生價值,而投入生命書寫。簡媜從質疑、抵抗人世間對性別與生命的歧見,到超越生命藩籬而書寫生命之歌。本文探看兩人的生命歷程與文學志業,探討來自於不同世代,出生於

不同地域及成長背景的文學交會。本文解析齊邦媛、簡媜的老年與死亡書寫,比較兩人觀點之異同,扣緊兩人作品中的終極關懷,呈現生老病死的主題。試圖自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的感悟中,建立一套書寫老人的典範,完整「老年學」中的老年文學,並討論兩人作品中的老年與死亡書寫在台灣文學的定位。關鍵詞:齊邦媛、簡媜、老年、死亡、老年學

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研究

為了解決文學獎得獎作品新詩的問題,作者陳秋明 這樣論述:

1970年到1990年間是兒童詩發展的黃金時代。本論文以2003年至2020年間新竹市文化局主辦的「竹塹文學獎童詩得獎作品」爲研究對象,梳理得獎作品的文學特色及評審評選的原則,對童詩中的新竹地景書寫情形與新竹地景做分析歸納整理,從其了解竹塹文學獎的精神與內涵。並探討新竹市文化局兒童詩徵選活動,對提升童詩創作的功能和童詩教學的影響,確立兒童詩作品在竹塹文學獎中的文學價值。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方法與步驟等。第二章對「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進行刊載背景探討。接著依詩主題分三章進行文本分析,第三章「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的親情與生活書寫,第四章「竹塹文學獎兒

童詩得獎作品」的地景與飲食書寫,第五章「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的自然與生態書寫。第六章「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的修辭特色。第七章「結論」,總結竹塹文學獎兒童詩得獎作品評審機制、文學特色、童詩獎在教學上的意義。關鍵詞:竹塹文學獎、兒童詩、評審機制、兒童詩教學、地景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