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太宰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斜陽太宰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太宰治寫的 斜陽:我深愛著與這世界戰鬥到底的你,太宰治經典名作選 和太宰治的 斜陽(太宰治女性獨白文學顛峰作,或愛與革命已完成)(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自由之丘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賴雲莊所指導 蔡孟娟的 太宰治文學中關於家庭的描寫 ─以〈思ひ出〉、〈黄金風景〉、〈斜陽〉來探討─ (2019),提出斜陽太宰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宰治、家庭、思ひ出、黄金風景、斜陽。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橫路 明夫所指導 林佩菁的 太宰文學中的幸福感-以女性獨白體的作品為主- (2006),提出因為有 太宰治、女性獨白體、中期、幸福感的重點而找出了 斜陽太宰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斜陽太宰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斜陽:我深愛著與這世界戰鬥到底的你,太宰治經典名作選

為了解決斜陽太宰治的問題,作者太宰治 這樣論述:

★《斜陽》執筆創作七十五週年★ ★暢銷千萬冊、日本文學永恆的經典★ 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是犧牲者。 我和你都是如此。 《人間失格》絕世前,太宰治筆下最後的戰鬥 「我這樣一棵小草,能夠活到今天, 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斜陽》   二戰後,身為貴族的和子一家因家族沒落,從東京搬到伊豆的山莊居住。然而,仍保留貴族般優雅舉止的母親,身體卻一天天衰弱。此時母女得知,戰時受徵召前往南方島嶼、音訊不明的弟弟直治生還的消息,不料直治染上毒癮,從南洋返家後讓一家人就此陷入了真正的地獄之中。   眼看弟弟從戰場回來後沉迷於女人與酒精,生活愈發失序,而戰後生活的窘迫也逼迫和子淪為粗野的村婦。隨後和子

意外從一只塵封的鐵箱裡,發現了弟弟染上毒癮時寫下的日記,這本不為人知的告白手札,也同時打開了和子深藏於心中多年的祕密……   「我要寫一本傑作,曠世傑作。   我想寫出日本的《櫻桃園》,沒落貴族的悲劇。   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斜陽》。」──太宰治   《斜陽》是太宰治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以主人公和子的視角,講述戰後一個日本貴族家庭逐漸走向沒落的故事。太宰治於自殺前一年(1947年)發表之後,在日本大為轟動,反響劇烈。   書中的四個主要人物,都在戰後淪為動盪社會與荒蕪心靈的犧牲者,他們被時代壓迫著前行,各自以頑強或屈從的姿態展開生存的戰鬥。   母親,日本最後的貴族,即使遷居鄉下,

靠典當衣物度日,至死仍保持著貴婦人的風度氣韻。   直治,熱愛文學的青年,厭惡自己的出身並強調人皆平等,戰後模仿起小說家上原,過起靡爛墮落的生活,最終自殺身亡。   和子,從貴族千金淪為農婦,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卻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名有婦之夫,而後以悲哀的形式實現其愛情。   上原,聲名狼藉的小說家,荒誕不經,嗜酒好色,但仍不忘搖著筆桿傳達對人生的信念。   太宰治於戰時空襲偕妻小返回故鄉津輕,卻目睹生家的衰敗,家園易主的悵然。此時,他閱讀了俄國作家契訶夫描寫貴族沒落的作品《櫻桃園》,並參考情人太田靜子寫給母親的日記,構想出這部不朽的文學經典。   「我故作冷淡時,人們便說我是個無情之

人。   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忍不住呻吟時,   人們卻說我是無病呻吟。」   觀看太宰治的文學,必須從其踩踏自身傷口的痛楚,慢慢沉浸在他的文學世界。   《斜陽》甫出版就轟動文壇、人手一本,除了太宰治一貫大受歡迎的青春文學(或稱青春期誰都得出過一次的麻疹),還有他透過書信、日記、遺書等第一人稱形式創造出面向讀者的親切感,以及如《人間失格》中「一直以來我過著羞恥的生活」那隱藏的第二人稱告白式文體,在作品中所呈現獨特的孤獨與疏離。   世間的斜陽・人生的斜陽・戀愛即革命   「戀愛和革命,是這世上最美好的事,   肯定是因為它們太過美好,所以人們才會不安好心,   騙人說那是未熟的葡萄

。」   從書中直治對愛情與人生的幻滅,以至和子為愛燃起如同太陽般熾熱的生存意志,太宰治以「懦夫!」一詞直指戰後男性的普遍怯懦;並透過勇敢打破日本傳統價值束縛的和子,讚頌那些拒絕妥協、對道德抗爭到底的女性,彷如即將西沉、卻永不消逝的斜陽。 本書特色   1 昭和文學金字塔巨著,太宰治二戰後成名代表作全新譯本。   2 收錄多張日本近代文學館內珍藏太宰治在世與家族身影。   3 書末收錄太宰治生前創作《斜陽》緣起、《斜陽》主人公原型太田靜子與太宰治交往記事。

斜陽太宰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太宰治の「斜陽」を囁きで朗読致しました。

今回は物語の一部になります。
内容の前後については青空文庫をご利用くださいませ。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0035/files/1565_8559.html

リクエス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お待たせして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


アウトドア系のチャンネルを開設致しました。
私が行ったところを小声で実況していきます。
よろ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g7PNuXGQMN2q-FR0quxIQ


I am waiting for your channel subscription.
チャンネル登録お待ちしていま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tglUDlDGiPxG8FhD2GATQ


・・・・・・・・・・・・・・・・・・・・・・・・・・・・・

他の動画も是非ご覧くださいませ☆

*理解不可能な囁き
https://youtu.be/-4aUpVGSFBE

*ネイル紹介/ゴム手袋
https://youtu.be/xdqnCg8WvSo

*囁きと蓋の開け閉め
https://youtu.be/q5hFoH9nTGA

*囁き50分
https://youtu.be/PdtapMLpXsI

*マカロン・グミ・ロリポップ咀嚼音
https://youtu.be/F_5lIe7R9io

*マイクカチカチ/声ナシ
https://youtu.be/Otpj9Ru68P0

・・・・・・・・・・・・・・・・・・・・・・・・・・・・・

◾コメントでの繋がりは動画制作のモチベーションになります。
よろしければ感想をお聞かせください。

◾週に1~2回の投稿を目指しておりま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を是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tglUDlDGiPxG8FhD2GATQ

・・・・・・・・・・・・・・・・・・・・・・・・・・・・・

■Follow me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iamranmaru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anmaru011/

This is Ranmaru, a video contributor.
I am located in Japan with my nationality as a Japanese.
It would be my pleasure if we can share comfortable sounds with man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動画投稿者のらんまるです。
快適な音を一緒に共感できたら嬉しいです。
いつ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仕様機材:カメラ Panasonic LUMIX GH4
レンズ OLYMPUS M.ZUIKO DIGITAL 25mm f1.8
レコーダー TASCAM DR-05
他、Roland バイノーラルマイク
TASCAM DR-10L

#ASMR #朗読 #囁き声

太宰治文學中關於家庭的描寫 ─以〈思ひ出〉、〈黄金風景〉、〈斜陽〉來探討─

為了解決斜陽太宰治的問題,作者蔡孟娟 這樣論述:

摘要 太宰治是日本的國名作家之一。生於明治末年,成長於大正時期,成名於昭和時代。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可看到諸多對家庭人物及家庭觀的描寫。 從前期的〈思ひ出〉到中期的〈黄金風景〉,以至於後期的〈斜陽〉,皆是如此。本論著眼於,作品中描繪了什麼樣的家庭像,以及用什麼樣的表現手法來描寫,進而思考如此描繪的意義。為了能夠初步了解太宰治文學中所描繪的家庭,從前期、中期、後期等三個創作時期中各挑選出一部作品,針對作品中對於家中人物及家庭觀的描寫來進行探討。第二章的〈思ひ出〉之家庭的描寫中以主人翁「私」對其家人的描寫來進行探討。特別要注意的是「私」反覆提及其與父母間的疏遠,這代表著什麼是本章的研究目

的之一。此外,以往的研究亦多著重於「私」與其父母之間的關係,因此想補充敘述「私」與其他家人,如手足與祖母之間的關係。第三章的〈黃金風景〉之家庭的描寫中藉由重新審視「勝利」與「負け」的意思,來考察〈黃金風景〉中的「家庭図」。本章除會解析〈黃金風景〉中的家庭為什麼被如此描繪之外,亦想探求太宰治文學中期作品中出現圓滿家庭像的意義。第四章的〈斜陽〉之家庭的描寫中主要會探討三個議題。第一、かず子的「恋」逐漸轉化成「道徳革命」與〈斜陽〉中的家庭描寫有什麼樣的關聯性。第二、太宰治如何透過〈斜陽〉中對家庭的描寫來批判家庭制度。第三、「華族」意味著什麼。以以上三點作為問題意識。藉由解答此三個疑問,進而得知〈斜陽

〉中的家庭為何如此被闡述。 而就研究結果而言,太宰治文學中對於家庭的描寫隱含著對明治以來家庭制度的批判,以及對未來家庭像的期許。其表現手法,貌似平鋪直敘,實則蘊藏諷刺與深意。關鍵詞:太宰治;家庭;思ひ出;黄金風景;斜陽

斜陽(太宰治女性獨白文學顛峰作,或愛與革命已完成)(二版)

為了解決斜陽太宰治的問題,作者太宰治 這樣論述:

  人是為了愛和革命而生的,   天主沒有理由懲罰他。     與《人間失格》齊名   太宰治女性獨白文學顛峰之作!   《斜陽》寫於1947年,太宰治自殺的前一年,當時日本處於戰敗萎靡的氛圍中,舊價值被捣毀,民主與自由思潮正興起,人們值此新舊交接世紀,無不感到惶然無依。   書中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女主人翁和子、和子之母、和子之弟直治,以及作家上原。作者以和子的女性觀點,寫出她眼中的貴族母親在戰後如何走向衰亡,以及從南洋戰場歸來的弟弟在現實中找不到自身位置的無奈,她自己也是茫茫無所依。自和子與母親遷出東京的宅邸,一座貴族的堡壘,像是離開溫室保護的花朵,不幸的事接連發生,一路走下去

似乎只有無可挽回的衰敗與沉淪,直到母親驟然病逝一切有了轉變……和子望向心中彩虹,決定以幾封大膽書信向已婚的上原示愛,用最後的青春搏一場革命……   書中的四位主人翁,經歷過戰爭存活下來的人,對生命有著透徹的理解,對生死有堅定的選擇。直治最終自己結束生命;上原繼續放浪沉淪;和子則是選擇用她的「革命」迎向新時代,她懷上私生子並決定獨力撫養他長大,一如大火之後在灰燼中冒出的新芽,充滿著無限希望。 本書特色   1.以情人太田靜子的日記為創作藍圖:「我要寫一部最美的紀念小說。」太宰治給情人太田靜子的書信中如此寫道。 太宰治和他的讀者太田靜子結識於昭和16年(1941年)9月,太田靜子熱愛文學,也

受過良好教育,和太宰治的其他情人(藝妓、女侍、理髮師等)出身大不相同,但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兩人沒能好好發展感情。   1945年2月在金木村空襲避難時期,太宰治深感日本農用土地改革後,老家將要衰敗,在看到太田靜子的日記後,進一步激發他創作一部描寫沒落貴族的作品。   就這樣已婚的太宰治來到太田靜子的住所下曾我村,待了五天,得到太田靜子4本日記和少女時代的日記片段,太田靜子後來有了身孕,並獨力生育小孩。《斜陽》便是以情人太田靜子的日記為藍圖創作。   2.太宰治女性獨白文學的最後作品:太宰治一生創作有167部小說,女性獨白僅16部,而《斜陽》、《維榮之妻》、《女生徒》與《皮膚和心》等令人

印象深刻的作品皆以女性獨白體創作,概是這種文體最能表達出太宰治自己想要表現的意義。《斜陽》發表時間是在太宰治自殺前一年,也是技巧及內涵集大成之作。   3.一部成長小說:以1940年代一位沒落貴族女性──和子為讀者勾勒一幅意圖掙破道德框架的革命家形象,失去貴族身分、無錢無權,失婚流過產的和子,青春走到尾聲,以一場不被世俗認可的愛戀作為手段,她在情愛中如何努力去摸索、了解世界,並力圖突破傳統的框架限制,是相對於貴族母親的一位革命家角色。「革命的目的是什麼?所謂的幸福又是什麼?」歷經貴族母親的衰老死亡及弟弟直治的自殺,透過主人公和子的人生探索之路,也暗喻日本太陽帝國從明治維新富強,到吞下戰敗苦果

一段的發展。   4.創作背景──新價值正待重建的契機:日本戰敗後,舊的聖戰及軍國主義思想崩解,新的民主與自由的思潮興起,是正待重建新價值的時期。   5.小說前半部──母與女:大篇幅地對貴族母親的形象的描寫,也細膩寫來女兒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母親由內而外都是高貴的,主角和子對母親的崇敬與依戀,她的一生一直在尋求母親的肯定與認同,母親是她精神層面上的最終依靠,是上一個世代最輝煌的象徵。當時日本逢戰敗,舉國瀰漫哀傷氛圍,因此也有人認為故事中母親代表的是日本,而貴族的沒落則象徵戰敗後民族精神的殞落。   6.小說後半部──女人的戰鬥   7.「斜陽族」一詞的始祖:聯合國軍總司令部下令實行農用

土地改革、解散財閥,並頒布一系列的新法新制度,重重打擊日本舊有的顯赫貴族,尤其是大家族的年輕人,幾乎在萎靡的狀態下生活,《斜陽》在1947年出版後,很多人認為故事與自己的境況相似,開始自稱是「斜陽族」,並將面臨破產危機的企業稱為「斜陽會社」。   8.節奏:全書隨著情節「家族從東京搬遷鄉下、貴族母親殞落、和子義無反顧追求無賴作家,及至弟弟直治自殺與和子的最後一封告白信」有著「慢─慢─快─快」的節奏,斜陽雖晚但仍帶來光輝,這是太陽帝國之子永恆的驕傲,不因戰敗而有頹壞。雖只早《人間失格》一年發表,卻擁有全然不同的生命力,創造讀者對無賴派文學的不同感受。   作者簡介 太宰治 1909

~1948   破壞之後,也可能永遠不會有完成的一天。   可正因為是愛,所以不能不進行破壞。不能不進行革命。   日本無賴派代表作家,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為日本戰後三大家,作品被譽為是「永恆的青春文學」。   太宰治本名為津島修治,出生於富有的青森仕紳家庭,曾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法文科。1933年,他以太宰治為筆名開始寫作,兩年後以短篇《逆行》入選第一屆芥川賞決選,1939年以《女生徒》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之後並陸續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又以《維榮之妻》、《斜陽》和《人間失格》為顛峰之作。   太宰治一生糾葛於生而為人的矛盾與自我毀滅的慾望,曾五度試圖自殺,最後在一九四八

年,與情婦山崎富榮於東京三鷹玉川上水投河自盡身亡,年僅三十九歲。   編輯小語   在發表《斜陽》前,太宰治在給太田靜子的信裡提到:「我要寫一部最美的紀念小說。」雖然紀念的對象並無所指,但太宰治《斜陽》不只紀念了與太田靜子如星火的短暫戀曲,也勾勒出整個大和民族戰敗後的重生。「日本」的原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本該是一派光明,戰敗後卻彷彿斜陽一般黯淡失色──好似家道中落的和子家,精神終以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斜陽》所呈現的美感是深層而富有張力,這種希望、生命力交織的淒美,就像茫茫黑夜裡的一盞燭光,又如歷經森林大火的泥土裡一顆待發芽的種子。 推薦序 〈跋〉光與影交織的絕筆詩(或愛與革命已

完成) ──談太宰治集大成名作《斜陽》   大多數人把太宰治的所有作品視為青春文學,即使年少時(尤其是二十歲以前)曾經熱愛過這位作家,及長(或出社會後)通常就把「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自省,以及對外在普遍現象的觀察、對照後引發的自我否定、懷疑和嫌惡拋諸腦後,從於世俗常規而沉浮於滾滾時代洪流之中了。   確實,太宰文學是不折不扣的青春詩篇,卻不是清新,充滿生之活力的。生為東北津輕大地主津島家源右衛門與タ子的十一個孩子中的倒數第二個,無足輕重的六男,本名修治的他平時幾乎見不到同時也擔任眾議院議員,與病弱的母親常住於東京別墅的父親,圍繞在他身邊的就是三十幾個傭人和雇工。即使父母在家,家中氣氛毋寧

是拘禮而窒悶的。尤其當他逐漸得知父親的資產大多來自於對地方上貧苦農民的惡質剝削,週遭大人們所作所為與外表的道貌岸然和滿口仁義道德背道而馳,在他幼小敏感孤獨的心靈中,投下了重重暗影,這不斷累積的罪惡感和內疚,在他接觸了民主主義和馬克思思想、投入相關非法地下活動,並理解到自家(自己:地主之子)正是新時代轉變最應除去的障礙後更加嚴重。   愛與革命,是他自我突破心障唯二可能的救生繩。但是,以他時常遭到罪惡感啃噬的心,以及愛與革命本質的不可捉摸,救贖行動的難以一蹴即成,甚至採取邪惡手段的必要,都讓太宰治苦苦追求自救的結果,換來的只不過是更深沉的絕望和悲哀罷。   二十一歲他就一心求死,想要換得人世

間無法獲得的「自由」卻失敗了。二十三歲時以「求死」為前提開始寫作,立意所有的書寫都是遺書。這樣的他卻被視為天才,三年後發表的〈逆行〉(收錄在隔年出版的首部集結作品《晚年》)被提名入圍文壇最高榮譽芥川賞。這是多麼荒誕可笑啊。內在從未消褪的羞恥感與世間喝采的榮光拉扯得更加劇烈,他再次企圖自殺未遂,此後麻藥中毒,欠下了巨額債務,仍持續用藥、酗酒,決意走上自我毀滅的絕路。兩年後他被送進精神病院,又自殺未遂,終致喪失寫作的氣力,每天渾噩度日。   三十歲的太宰蝸居在甲州,深深感悟到生而為人必有其限制,自己所追求的、依據主觀意識而形塑的真實且純粹生活並不存在,決心重新出發,接受恩師井伏鱒二的安排相親結婚

,立意做個健全的小市民。這一年二次大戰爆發。 此後直到戰後,太宰與同期長時間停筆的作家相反,他創作不懈,寫下了〈富嶽百景〉、〈葉櫻與魔笛〉、〈女學生〉、〈清貧潭〉、〈御伽草紙〉等等佳作,然而敗戰後日本社會陷入價值系統的混亂,為求生存,世人越發卑怯、醜惡,依然受到既存的道德與傳統思想主宰,虛偽貪婪,以堂皇之名行惡。   於是,強烈的悲哀與絕望之感讓背負著「無賴、頹廢」惡名的太宰治重新探索「愛與革命」的價值,認為唯有以「革命」大肆破壞階級、身分、地位,以及大義名分這些綑綁人心的外在束縛,才能真正呼應內心的需求,碰觸「愛」的本體,得到「生」之活力。   而這正是貫穿《斜陽》這部作品的精神和主軸

。為了傾訴、懺悔、闡明他的痛苦和理想,《斜陽》中的「最後的貴族」母親、姊姊和子、弟弟直治、弟弟的老師作家上原,都是太宰治寄予傳達這個探索的面向,也是作者本人內在撕扯的分身。書中的四個主要角色呈現了人世與生命歷程的光與影。面對無法挽回的昔日華彩、追逐不著的明朝曦光,在逐步頹圮的廢墟暗影中,母親始終維持開朗與優雅;麻藥中毒,愈發自我沉淪的弟弟直治,終究採取了主動的選擇;而上原那屬於底層階級的、形同自毀的歡快與活力,也在迎向走出失婚、失親陰影的姊姊和子「愛與革命」的戰鬥中,完成帶來一線光燦的使命:新的生命即將降世。   所以,這「斜陽」雖是書中上原所喻示的:   「不行。寫什麼都覺得無聊,心裡悲哀

得很。生命的黃昏、藝術的黃昏、人類的黃昏。這也教人感到討厭。」   但也是和子完成「愛與革命」的戰鬥後的心情:   「我現在真幸福。即使聽見四周牆上傳來陰鬱和憂愁的嘆息,我現在的幸福感已達到了飽和點。簡直幸福的都要打噴嚏了。」   上原先生聽了呵呵笑說:   「可是太晚了,已經是黃昏了。」   「不,是早晨呢。」   斜陽不似白晝之日,清晰無比地呈現了黑影。溫潤的斜陽,光影都減弱。人的生命不是直線型的走到黃昏時刻,當人感到悲哀即是日暮,但即使日影西斜,仍有機會得到幸福,重新注滿活力。這是太宰對世人的「高聲疾呼」,也是他的「S. O. S.」,而現實裡,長期以來的身心破敗,又使《斜陽》終成了

又一首絕筆詩。                                                                           這就是太宰的掙扎,而舉凡世人,是否也有這般的覺醒和體察呢?   太宰死了。他的孩子(作品)長存。這也是他在文學世界中完成的「愛與革命」的證明。   (本文作者為資深出版人、文學策展人,譯者。現任群星文化、青空文化出版顧問、IC之 音「經典也青春」節目主持人。) 陳蕙慧   書摘    1.破壞會令人感到悲哀和傷心,但卻是一種美麗的東西。這是一種通過破壞、重建而達到完成的幻想。然而破壞之後,也可能永遠不會有完成的

一天。可正因為是愛,所以不能不進行破壞。不能不進行革命。2.「不,我喜愛花、葉和芽什麼都沒有的樹枝。儘管沒有花,沒有葉,可是還活著。不是枯枝。」3.沒有不良品行的人有沒有呢?那筆記本裡有這樣的話。給他一問,我也覺得我是個品行不良的人,舅舅也是個品行不良的人,甚至母親好像也是個品行不良的人。所謂品行不良的人,指的會不會是柔情的人呢?4.即使瑪利亞生了一個不是同自己丈夫生的孩子,但只要瑪利亞感到無比自豪,她們就會是聖母和聖子。我為自己能滿不在乎地無視舊道德而獲得一個好孩子感到滿足。5.所謂的幸福感,是否是在沉入悲傷的深河之後,如沙金般閃爍著微光的東西呢?穿越最深刻的悲哀之後,心中卻出現不可思議的平

靜之感。 

太宰文學中的幸福感-以女性獨白體的作品為主-

為了解決斜陽太宰治的問題,作者林佩菁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太宰文學中期的女性獨白體作品為中心,探討作中女性的幸福感。在第一章中,首先概述太宰文學各時期的特色,並歸納整理女性獨白體作品的特徵,透過先行研究的介紹,了解其評價。第二章即進入本文,首先針對作品中的視線問題做探討,了解其對於作品中的女性的影響及意義。主要以針對視線問題作出較多描寫的三部作品-『女生徒』『燈籠』『皮膚與心』為探討重心,了解作品中與視線相關的眼鏡、眼罩以及皮膚各自蘊涵的意義及其對於作中女性的重要性,並透過此探討引導出其與第三章所要展開的依存概念之間的關係。在第三章中,即透過敗戰前與敗戰後的時代劃分作品為主,再從中細分女性角色的設定,即由未婚女性與已婚女性的設定中進一步探討

女性對於此依存概念的認知問題,從中分析其間的差異。並透過此章節的討論,進一步與第四章的價值概念問題做連繫。而在第四章中,即探討價值與作中女性的關係,並從作品中延伸討論貧窮要素的存在問題以及女性對於一家團圓的渴求,透過以上的研究分析女性所懷抱的價值傾向。最後透過作品中男女對於愛的理解中本質上的差異問題,歸納整理出作品中的女性對於幸福感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