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尼普利編輯室企劃寫的 書上設計展2019 和尼普利編輯室的 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第36屆新一代設計展-金點新秀設計獎(獲獎名單) - 實踐大學服裝 ...也說明:第36屆新一代設計展-金點新秀設計獎105學年度參與新一代設計展唯一官方指定獎項—2017金點新秀設計獎。實踐大學入圍47件作品中,其中服裝系四年級畢業生共有22位同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尼普利 和尼普利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吳燦中所指導 陳俊豪的 論工藝與設計跨域融合之應用研究:以Yii工藝時尚計畫為例 (2021),提出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Yii工藝時尚計畫、跨域創作、工藝設計、研創方法。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 丘昌泰、劉宜君所指導 楊澤之的 臺灣文博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設計思維的反思 (2020),提出因為有 設計思維、臺灣文博會、文化創意產業、杭州文博會、開普敦設計博覽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解答。

最後網站校園宣傳列車開跑囉!第三站:新一代設計展則補充:夏學文化藝術傳承,荊山經典極品傳世」為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之成立宗旨。基金會期望透由此「荊山經典文創藝術獎」公益種子計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書上設計展2019

為了解決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尼普利編輯室企劃 這樣論述:

  ∥一本為專題製作而生的設計年鑑∥   選系前-解鎖設計迷霧   就學中-完勝畢業設計   畢業後-透視新銳創意   __________   致 迷路的設計人   第一本畢業製作的設計指南,   給此刻正為設計瘋狂的你。   迷路在專題路上?   想成為設計,你得先戰勝畢業設計!   卡關在設計途中?   親愛的設計師,你還有設計之外的選擇;   不是本科又怎樣,想就衝了啊!   「台灣畢業設計年鑑」,   獻給找尋設計未來與追尋設計靈感的你。   多元的設計佳作,帶你跳脫同溫層的設計視野,   給苦惱專題的你答案、懷疑未來的你方向、燒腦設計的你熱情,   讓你不只找到設計的

出口,更找回你自己!   ※主題報導:〈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共同企劃   ﹝設計對談│好啦,設計人生真的沒你想得這麼美!﹞:顏伯駿 X YAODE   ﹝得獎之後│得獎設計師的真心話與大冒險﹞:張溥輝(金點新秀最佳)/劉愷煊(新一代後浪賞)/嚴堯瀚(放視大賞優選)/歐陽玉珍(紅點最佳)   ﹝轉彎人生│不是本科又怎樣,想要就衝了啊!﹞:尹立(前高雄文化局長)/黃泰彥(金雞母主廚)/顧介鈞(前美可特設計)/安宜倫(麻醉風暴2攝影) 六大特色   2個校系主題作品,剖析策展思維Re-think。   18組金點新秀、15組紅點、12組放視大賞……,青春視角看議題本質。  

 10件〈設計發浪〉評選「新一代後浪賞」,透視設計核心價值。   6位行內人:設計師對談、轉彎人生分享,遇見不設限的未來。   4個得獎者追蹤,直擊獎項過後的現況。   57項國際賽事等〈設計戰國策〉設計人獎勵充電資源。  

論工藝與設計跨域融合之應用研究:以Yii工藝時尚計畫為例

為了解決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陳俊豪 這樣論述:

工藝乃古人為求保障生存且維持生活,適應環境所演化而來,故而手工藝器物反映出在地族群面對生存挑戰而展現的生活智慧。1950年代初期爆發韓戰,台灣成為美援經濟國家之一,工藝與設計的合作以工藝外銷導向為主的工藝產業,而後政府又透過獎勵性的工藝競賽推廣,使工藝朝向藝術創作發展,沒有讓工藝走入民間生活,逐漸與台灣主流市場脫節。2002年政府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訂立文創產業發展政策,主管工藝產業輔導的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開始研討工藝本質與當代工藝存續意義,急欲找尋工藝跨域創作的新契機,2007年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合作「Yii工藝時尚」計畫,開展了工藝與設計跨域創作的合作模式,以家飾用

品為主的研創作品,使工藝透過設計重回生活運用層面,樹立典型而有別於傳統工藝的創作模式。本研究透過文獻研究、田野調查、深度訪談與專家問卷為研究方法,以扎根理論及詮釋學理論探討「Yii工藝時尚」計畫的發展始末,分析收錄於本研究的81件工藝研創作品,探究其研創之設計方法與其研創成果,確立該計畫之研究價值。Yii工藝時尚計畫開創了台灣工藝與設計跨域創作的新模式,橋接了工藝師與設計師的合作,呈現工藝職藝與生活用品設計的多樣性,導入工藝品牌與行銷觀念,擴展了工藝師國際視野,推升台灣產業的國際形象,展現台灣當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特色,推動台灣在地文化邁入全球行銷的新契機。故而本研究期望研究成果可供台灣後續跨

域創作模式與文創設計方法之參考。

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

為了解決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尼普利編輯室 這樣論述:

找專題必看!挖新意必讀! 第一本跨獎項、跨類別收錄專題設計的作品集, 從無到有剖析設計概念不藏私!   本書特別獻給以下的你:   →正在找設計專題方向的你。   →對成為設計有點憧憬的你。   →丟失了曾有設計熱情的你。   →要看看當前設計潮流的你。   →燒腦中卻找不到靈感的你。   →想換個方式解決問題的你。   這是一本非典型設計書,嚴選29個作品,跨領域“議題”整合介紹,   言簡意賅的解析作品關鍵眉角及後續發展的美麗與哀愁。   一個專題設計可以說是設計人最熱血也最精華的階段總結。   透過設計的青春視角,發掘亟待被解決的痛點。   再拼命得獎,只為了用力讓世界看見問題

,企圖用設計改變世界!   ※ 專題企劃:〈設計發浪〉FOUND TAIWAN-水越設計 agua/平面設計 彭星凱/justfont 曾國榕/吳氏設計 Pili Wu/設計大舌頭   ※ 觀點收錄:〈海流設計〉讓我搭一班會爆炸的電車-白輻射影像 洪鈺堂/洋蔥設計 Andrew Wong/廖小子/賴佳韋設計工作室 賴佳韋/永真急制 聶永真/三頁文工作室 顏伯駿 五大特色:   ◎議題分類:打破單一類別,走向多元整合的議題分類,直探思考核心,回歸設計的初衷。   ◎多元獎項:德國紅點、iF新秀、金點新秀、青春設計節、放視大賞…,感受不同評審目光。   ◎其它評選:3件「ㄇㄞˋ點子人氣

賞」及10件「新一代後浪賞」,看見更多精采佳作。   ◎名人觀點:NO.1台日設計觀察站〈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跨刀協力,集結業界前輩,開啟更宏觀視野。   ◎經驗分享:透過畢業設計人分享,激發對未來更積極的行動與想像。 4大設計業界學者 強力推薦   ㄇㄞˋ點子 MyDesy(台灣找靈感的首選網站)   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NO.1台日設計觀察站)   邱惠琳(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薛家和(前仁寶電腦體驗設計本部 設計經理)  

臺灣文博會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設計思維的反思

為了解決新一代設計展得獎作品的問題,作者楊澤之 這樣論述:

臺灣文博會歷經多年營運,已初具規模且獨樹一幟,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藝術與設計教育的推廣以及策展和會展產業人才培育貢獻殊偉。本研究主要探討臺灣文博會與文化創意產業兩者之間的發展關係。以設計思維理論為核心,提出以設計思維觀點檢討臺灣文博會於設計、服務與營運之問題和挑戰,並透過設計思維理論重構臺灣文博會的推動框架,以創造產業價值鏈效果。本研究以中國杭州文博會與南非開普敦Design Indaba兩個展會為案例,以本文所界定之設計思維理論,深入分析案例於會展規劃、營運、服務以及對相關產業之影響;同時針對臺灣文博會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參展廠商及表演團體等利害關係人以及與本研究議題相關之學者和專家

、非營利組織等進行深度訪談,以受訪者之實務經驗納入本研究的定位設計、展場設計以及鏈結設計等進行分析與比較。研究發現,臺灣文博會存在品牌定位不明確、權責劃分不清晰、場館使用不合宜、資料存取不便利、學術專業不深入、產業鏈結不確實等六大待解問題,探究其原因實為文博會於展會規劃及會務發展的營運困局。據此,臺灣文博會可借鑑本文案例杭州文博會及Design Indaba各擅勝場的營運經驗,亦可透過本研究以設計思維理論為基礎所提出的政策建議,以期解決臺灣文博會現下營運之困境,進而帶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