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夏成寫的 自學時代:找回學習的動機與主權,成為自己和孩子的最佳教練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育脈動,201806,(14期)也說明:教育脈動,ERICDATA高等教育知識庫:兩岸教育學術期刊,文獻專論,教育法規,教育案例等, ...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與教育改造 ·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開啟教育改革的可能性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陳伯岳所指導 江興輝的 彰化縣政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申請暨審議系統之建置與效益評估 (2019),提出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線上申請系統、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WordPress、無紙化作業。

最後網站~北宜搭起推動實驗教育新橋樑~歡迎新北市教育局參訪宜蘭縣 ...則補充:... 輔導本縣「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公辦民營實驗教育」、「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成長,形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實驗教育樂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學時代:找回學習的動機與主權,成為自己和孩子的最佳教練

為了解決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問題,作者黃夏成 這樣論述:

18年在家教育豐富經驗,解析家長最想知道的自學迷思與疑慮! 孩子是自己學會的,不只是被教會的! 自學,是一種最自然的成長和生活方式,也是終身學習的核心能力。   唯有讓學習主權回到孩子身上,自己決定並按照內心的渴望學習,   才能成為自信自在且獨特的自己。   ◎自學,路更寬!   在家教育早已不是特例,而是不被時代淘汰的積極選擇。   ◎自學,更快樂!   每個孩子都該擁有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自學,並不難!   共學、混齡、方案與教法,家長心中的疑問其實都有解答!   關於自學,父母最想問的所有現況及方法,都在這本書裡:   ■自學計畫怎麼訂?是否可以依需求彈性回校上課?

  ■自學有沒有文憑?家長不會教、沒有同學怎麼辦?   ■自學沒有你想得那麼難!解讀自學法案零時差。   ■共學、混齡等自學方案,各有什麼特色和優缺點?   ■附在家教育自我評估清單,檢視是否適合在家教育。   自學其實是,培養孩子主動進食心智食物的能力:   ■古今中外,自學讓孩子傑出又有競爭力   ■自學前,破解讓你裹足不前的迷思和疑慮   ■自學一點都不難!突破障礙的五大策略   ■每個父母都能成為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教練   ■把學習動機找回來!培養自學的七大核心能力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臺灣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馮朝霖   新北市教育局長 龔雅雯 作者簡介 形塑

全人領袖的生命教練 黃夏成   推廣在家教育18年,目前大三的女兒與小六的兒子,也是在家自學者。   2000年與另外六個家庭共同創辦了「慕真在家教育協會」,並擔任兩屆秘書長及兩屆理事長。在自我期許和好奇心的驅動下,投入台灣「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的在家教育運動。現任慕真在家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佳音電台「成為發光的職場達人」節目主講人,標竿教育基金會、博士博、盟亞企管顧問特約講師,台北市、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審議委員,及縣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婚前輔導及親職課程講師。   擁有20年企管講師、18年在家教育、14年親職講師、7年生命教練及兩個城市的自學審議會委員以及1500個以上的申

請個案審查經驗,洽談3000通以上自學諮詢與輔導電話,參與300場以上父母教練及自學講座與研習會,以及20餘次自學法案與政府爭取、協商、研討之會議與行動。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參與受訓課程資歷豐富。曾主持之講座及研習會超過2000場次,面對面訓練學員超過100000人次,遍及台灣、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汶萊,涵蓋企業、政府、學校、非營利機構、教會、家庭及個人。   期許更多家庭及孩子,夠透過自學為自己的人生譜下精采的樂章。著作有《自學時代》《你就是父母教練》。 〈推薦序〉自學,是「一綱一本」到「無綱無本」的關鍵字 馮朝霖 〈推薦序〉透過實驗課程找回學習初衷

,回歸教育的本質 龔雅雯 〈實例分享〉十二年自學,築夢踏實 〈前言〉自學,路更寬   第一部 培養孩子主動進食心智食物的能力 1-1古今中外,自學的孩子傑出又有競爭力 1-2讓你裹足不前的自學迷思和疑慮 1-3自學一點都不難!突破障礙的五大策略 1-4每個父母都能成為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教練 1-5把學習本能找回來!自學的七大核心能力 1-6打造長效的學習動能   第二部 非典型教育!在家自學該知道的事 2-1家,才是教育的起點 2-2在家教育的優勢與警訊 2-3在家教育是重建婚姻與家庭關係的機會 2-4打造優質的學習生態 2-5父母最想問!在家教育的Q&A 2-6自我評估後,踏出自學的第一步  

第三部 不同場域的自學 3-1培養學齡前的自學基礎 3-2在校教育的翻轉學習 3-3職場人的自學模式   〈結語〉學習成為真實又美好的自己 〈附錄〉不退休的瀟灑後青春 推薦序 自學,是「一綱一本」到「無綱無本」的關鍵字     馮朝霖   感謝黃夏成兄在大作《自學時代》出版之前,讓我有機會搶先拜讀!   之前他也曾送我他的成名作《你就是父母教練》。我十分敬佩本書的基本教育理念:父母要成為孩子的生命教練不是一項選擇,而是無可取代的天職,也是人生最幸福的生命交會。   夏成兄乃政治大學中文系傑出校友,多年前我們在另類教育與教育改革相關場合認識,近兩年,又因為參與國教家教育研究院的計畫

有機會常互動,感受到他對於教育創新與社會改造的真實熱情。   二○一六年關鍵字「自學」   教育的思維或論述主要分成兩個範疇:首先是「實踐方向」的問題,思考什麼是教育上「對的事情」或是「應然」(ought-to-be);其次是實踐方法的問題,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對」,或是所謂「如何」(how)﹖   在家教育與自主學習都應包含這兩個基本範疇的意義。這本書的豐富內容都做到了。本書結構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培養孩子主動進食心智食物的能力」,作者努力論證的無非是「自學對個人與社會整體的意義或必要性」,因此強烈宣稱︰「自學是將學習權還給學習者,成為學習內容和形式的協同決策者,這個過程本身已經獲得學習

涵養和意義。」   這其實是呼應了二○一二在家自學「柏林宣言」的第六點︰「承諾支持自由、多樣性和多元化的教育,透過正式及非正式的協調,讓在家教育成為每個國家的合法教育選擇,並成為每個家庭和孩子的權利。」   本書第二部「非典型教育!在家自學該知道的事」與第三部「不同場域的自學」,主要內容是提供分享實踐自學的 Know-how,譬如討論如何排除各種層面障礙、「如何打造優質的學習生態」等。   學習的自由與民主的辯證   教育的本質是人類個體都在尋求自我完成(與「自我創造」),這是教育作為基本人權的教育人類學前提。但人的自我完成與創造需要適當的社會政治環境條件,因此教育與民主就形成無窮盡的

互為因果。政治的民主需要有真實內涵的民主教育才能進步,反過來,唯有具有民主法治的社會才能保障教育的自由開展,因此夏成在本書說得很正確︰「自學是終身學習的核心能力,也是催化學習型組織成形的酵母。」   之前,二○一二在家教育全球會議發表的「柏林宣言」就曾莊重嚴肅地向全球呼籲︰「敦促國際社會所有成員採取具體步驟,在其法律、政策、民事及刑事程序上保障家長擁有自然且基本之權利,得決定教育和撫養自己孩子的方向,包括選擇在家教育在內的教育種類。敦促人權組織、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選任和受任之政府官員及公民,擴大尊重父母選擇孩子接受之教育方式(包括在家教育)的基本權利。」   在家自學彰顯的「學習自由」

不僅是民主文化進步的重要指標現象,更是教育多元化與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   從「一綱一本」到「無綱無本」   由於資訊與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接近資訊與人際互動的可能性正朝向令人難以想像與預料的速度發展,使得在家自學/共學的實踐條件不斷獲得加持,此外,人類認知理論及學習理論的不斷翻轉(孩子是自己學會的,不只是被教會的),也讓社會越來越能肯定人類在認知學習上主動性與建構性的本質,因此我非常贊同夏成的這段話︰「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為自己的成長負責,是父母給予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禮物。」   我相信,在台灣實驗教育法制的現有基礎與未來的演進展望上,在家自學的發展會對台灣教育的多元、自由與創

新趨勢帶來無可限量的影響。從「國家課綱規範」與「學習者學習自由」的辯證關係角度論,我們可以期待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進而「有綱無本」,終而達到「無綱無本」的地步,在此辯證過中,自家自學/自主學習的實踐無疑將扮演很關鍵性的催化作用。   因此,相信夏成兄《自學時代》一書必定具有時代性見證的意義。   我欽佩他的貢獻。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臺灣另類教育學會理事長) 透過實驗課程找回學習初衷,回歸教育的本質 龔雅雯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由追求一致性逐漸走向多樣化,教育型態亦突破傳統走向多元,提供家長對於教育有更多的想像與選擇,這樣的教育理念促使了實驗教育三法的誕生,

隨著法令的訂定、修正及施行,更能發揮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功能,而其中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跳脫現行學校型態,提供另一種彈性多元之教育方式及內容,供學生及家長選擇。而實驗課程之精神,讓教育回到最初的原點,喚醒學生渴望學習的天賦,跳脫課本框架,不再有作業和考試,回歸到教育的本質,讓孩子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新北市申辦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人數,近年來日趨增加,作者黃夏成先生擔任本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會委員,致力於推動實驗教育不遺餘力,也因其親自陪伴兒女在家自學,累積18年豐富經驗,現透過本書與讀者分享其個人陪伴子女學習成長的點滴。在本書裡,作者細膩描繪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量身打造

專屬課程內容,啟動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與「遊戲是最初的學習本能,生活是絕佳的成長樂園」之精神不謀而合,相信透過作者無私的分享,能讓更多人深入了解在家自學的內涵。   本書從時代背景帶出自學的演變,分析自學應具備的七大核心能力,並分享個人實施在家教育的心得及收穫,接著闡述從家庭、學校、職場擴展到社會的自學型態,不僅放手讓個人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也讓家長從中汲取資訊,了解如何陪伴孩子在自學這條路中共同學習成長。期待藉由本書,讓各界更能了解現今多元的教育型態,並帶給孩子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本文作者為新北市教育局長) 實例分享 十二年自學,築夢踏實   我女兒今年二十歲,沒上過幼稚園,小一至

高三自學十二年後,考上大學音樂系,正在享受她的小提琴世界。   由於我在職涯轉換過程中,曾接受當時在美國正迅速崛起的頂尖潛能訓練大師安東尼•羅賓全系列「主宰人生」課程,因此,當我太太懷孕時,我就對胎兒進行一些嘗試性的胎教。從那時起,一路走來在體制教育中一再受挫的我,就相信「學習」的改變力量。女兒出生約一歲,我們夫妻聽聞有關「在家教育」一事,在好奇心驅使下作了一番研究,決定至少在小孩學齡前自己帶,不送幼稚園。   女兒三歲左右,我們成立了一個共學小組,讓孩子們學習品格和人際相處,另有部分時間到處參觀,學學美術和律動。接著一九九九年教育部頒布「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兩年後,我女兒就申請小一

的在家教育,從此走上十二年的自學路。   女兒五歲開始用《聖經》學識字,半年可自己讀簡單的繪本,每次能安靜坐著聽CD、翻繪本三、四十分鐘,每天可以有紀律地進行各種學習活動。小一開始學習鋼琴,小二在因緣際會下也嘗試學小提琴。   為了引發並了解女兒的天分和興趣,我們讓她多方接觸各項才藝,通常持續三至六個月不等,最後決定持續鋼琴和小提琴的學習。   女兒小學六年期間,也是我們夫妻投入「慕真在家教育協會」開疆闢土的草創期,我們每兩個月跑五個城市,分享親職教養與在家教育理念,女兒一邊按進度學習,一邊成為我們協會庶務上的小幫手,她偶爾也是我們聚會時的小招待或小保姆。   這六年來,她結交了全國數

個縣市的好朋友,其中七、八個已經成為結盟好友,雖然有幾位在國外念大學,但他們每一兩個月都會用網路電話多方深談學業、未來和信仰。   女兒小六時,在進度和程度的壓力下,雙琴的學習開始出現倦態,我們溝通了大半年後,決定照她的想法暫時停止課程。但是,她那時已經在教會學習鋼琴司琴,以及在另一間教會的古典樂團拉小提琴,雖停止了正常的進度,卻沒有全然停擺。國二下學期,她又認真想要重新學習雙琴,我們給她一個月時間思考,也算是考驗她的決心。重拾雙琴後,她就再也放不下了,她比以往更有動機和企圖心,甚至會主動跟老師討論。   高一時,她決定考音樂系,主修小提琴,副修鋼琴。從此,我們家時而樂音悠揚,時而魔音穿腦

。到今天,她仍會因為學習瓶頸而捶胸頓足,也會因為有所突破喜極而泣。自學,讓女兒有機會探尋自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她仍然擁有生活的色彩,並且一路大步邁向更大的夢想。   自學,看見不同的生命風景   我女兒九歲時,弟弟翩然而來,加入了我們的自學行列。當我正竊喜我們的團隊多了一位生力軍時,很快就發現弟弟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精力過人,每天總是要等電力消耗完畢才能入睡。弟弟才三歲就已經讓我們夫妻亂了陣腳,還好姊姊在生活和學習上,已經步上軌道,我們可以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弟弟身上。   兒子在四到六歲時,我向上帝抱怨,為什麼要給我這樣的兒子來折磨我?兒子在七歲左右,我去上了「亞斯伯格工作坊」,才知道他

的「特殊」狀況,於是我學習以特殊的眼光看待他與眾不同的行為。由於他喜歡跟同儕互動,所以他的在家教育跟姊姊略有不同,每學年開學時,我們都讓他去上學兩星期,然後再進入自學計畫。   兒子在學齡前就已經展露數學、閱讀和口語表達的天分與興趣,所以到現在升小六,仍然以這些為學習主軸,並隨著他的能力調整學習方式。   小二時老師鼓勵他去參加資優班鑑定,結果考上了,因此,從三年級開始,每週到學校上七節課,回家延續資優班的作業,以及其他學習。資優班以專題研究為主要學習方法,當其他同學回到原班上共同科目時,我兒子就在家繼續他的研究作業,同學們甚至認為他在家時間比較充裕,就讓他多做一些事。   我們為兒子安

排了三個共學小組:   一、學校的資優班:主要學習專題研究及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改變議題。   二、天賦共學小組:由大約十二個家庭組成,包含十五位四至六年級的在家教育學生,師資全部是參與的家長,每位家長輪流帶領不同的學習,每週一天分上下午課程。從體驗式活動,學習人際溝通和團隊合作、思考訓練、閱讀訓練、藝術家與美術、青少年兩性教育,到木工、縫紉和戲劇與演出等。   三、英語小組:由六、七位混齡學生組成,並由一位自小在家教育長大的大哥哥帶領,採文法與會話並重方式進行,每週一次九十分鐘。我兒子在家輔以《大家說英語》雜誌和CD加強。   四年級時,兒子極力爭取參加奧林匹亞數學,幾番對話和考量

後,我們為他報名學習,這是他最積極與自信的領域。另外,我會跟他一起閱讀信仰、哲學和心理學的著作,我以教練方式帶他進行思考和表達。   對於兒子的未來發展,我們仍在觀察並且與他持續溝通和討論,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先進入國中數理資優班再評估。兒子能夠自主思考和計畫自己的學習,這已經是在家教育極可貴的成效。   對我們全家而言,在家看影片、參加音樂會、戶外活動、教會活動及服務學習,是家庭凝聚和生命交流的生活方式。 2-5 父母最想問!在家教育的Q&A 就我十八年的自學經驗,台灣社會對在家教育最常被問到的十二個問題及參考答案如下: Q1:父母有能力教孩子嗎? A:從五千年前到現在二○一六年,父母

都有能力教自己的孩子,在未來一百年內我相信仍然有足夠能力。 請問,若大學畢業的父母,無法教自己國中小學的孩子,那代表什麼?是國中小學的課程太難,還是台灣的大學生程度實在太低? 國中小的課程屬基本常識階段,大部分內容透過良好的閱讀能力,加上父母的指導及工具的運用,都能有效學會。在不以追分和應付考試的情況下,這樣的理解程度足夠讓孩子往自己智力優勢及興趣方向探索,涉入下個階段更深廣的知識結構中。父母起碼可以把小學階段的課程,全部有效帶領完畢,同時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另外,品格塑造、生活自理、休閒運動、信仰實踐及服務學習等,父母也都能夠以身作則,並且結合其他自學家庭與社會資源,幫助孩子全人發展。

 不要忘記,申請在家教育時,可以規畫讓孩子在部分時間或課程返校上課,補救父母的不足。 Q2:孩子的群育怎麼辦? A:孩子最真實有效的群育,在家庭、社區及社會中。 將一群不成熟的同年齡孩子放在同一個空間,缺乏品格、人際關係溝通及情緒管理的教導,不等於健康有效的群育。品格、人際關係溝通及情緒管理,才是群育的核心能力。讓孩子在真實的混齡社會中生活和往來,才能達到在人群中健康互動的教育。一個待人熱忱、尊重和有禮貌的人,可以跟不同年齡層和背景的人建立關係,不但受人歡迎也獲得眾人尊敬。 Q3:在家教育的孩子能適應社會嗎? A:當然可以,因為他們是在封閉的校園以外,真實的社會中成長的。 體制內的學生被規範在

與社會隔離的校園中,且又侷限在一個教室內長達十二年之久,而在家教育的孩子則是在家庭、社區、社會和數位社群中學習及成長,本來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不需要花力氣就能適應。 當霸凌成為台灣校園十分普遍的現象,以及大學生普遍沒有學習動機時,我們的下一代不應該以適應為目標,而是要去創造充滿正能量的新景象。父母、學校和社會,都應該奮力往這個方向挺進。

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教育四方匯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8797103309909/

教育四方匯,是由三個教育組織共同主辦的精彩思辨論壇。讓大家在主題思辨中,匯集觀點 ,拓展視野。

主要思辨方向
1.實習的意義 (家長/學生/學校/企業/專業)
2.實習的內容與效益。(挑選機會/準備/注意事項)
3.學校/企業/家長的合作可能

■時間: 2018/5/22 二 19:30~21:30
■地點: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一樓A2大教室。106 台北市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248巷,近仁愛路口。

--------------------------------------
講者

丁碧慧
松山家商 實習處主任

李榮隆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

詹益鑑
BioHub Taiwan 助執行長
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AppWorks 共同創辦人

黃囷旖
東吳大學 經濟/英文學系 大四生

蕭紫云
政大附中 高二學生


-------------------------------------
三 實習的未來

客製化實習可以如何做?
* 問題在於企業與實習學生之前是否有互相理解與認同
* 關鍵在於錢與資源,要有投資,才能夠讓實習真正發生
* 多數中小企業,自己工作已經很忙,沒有餘力去規劃實習。
* 一些企業主已經認知到,提供實習機會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
* 絕大多數學生實習是要求薪水的
* 法規限制多,很多願意提供實習的師傅,無法完成麻煩的補助計畫申請,也沒時間再去做這個。

學生找實習之前可以有什麼準備?
* 關鍵是學生有沒有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 目前就算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對產業的理解也是很低的
* 學生進入台積電工作之前,學生是不知道裡面是甚麼狀況,這很奇怪
* 台灣的學生並沒有從小開始去嘗試探索,理解世界,與自己適合的方向,自然不容易去找到適合的實習
* 家長的心態受到升學主義限制,但現在,學歷並不沒有比較好成功
* 不面對社會,只是延後痛苦罷了
* 實習重要的是,培養面對挫折的能力
* 從小去嘗試小額投資,當然就是理解資產管理的很棒方式,要去試試看就能理解
* 大部分教授沒有經過產業洗禮,這是嚴重的問題
* 高等教育的教授,有學術能力,但沒產業經驗,這造成政策有很大問題

推動實習發展由下而上的推動力
* 來自一些家長的力量,正由下而上開始去發展各種實習可能
* 多數家長的問題是,工作太忙了,沒空去管這些,只好讓孩子依照學校體制方向發展
* 實驗教育是很願意鼓勵孩子們去體驗實習的

學生參與實習的各種可能性
* 實習經驗中的失敗,反讓我成長許多
* 每個學生狀況不一樣,但越來越多學生已經開始知道要早點去探索
* 早點讓孩子去學習,跌倒後再站起,有對挫折的復原能力,這對他們未來會有很大助益
* 經驗,朋友是從小到大聽話的好學生,大學要畢業了,卻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這很讓人擔憂
* 透過實習,去理解職業的內容,對學生選擇學習的方向,是很重要的
* 思考方向要改變,是提前開始為進入社會做準備,不應該是為了升學做準備

學分可以跟實習結合嗎?
* 學校的存在很重要,那是一個可以放心探索的場域
* 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學校安全場域中,也可以去實習探索理解產業
* 讓企業來贊助一些學分,並提供實習有意義的挑戰目標
* 教授轉型成教練,協助學生來完成這些挑戰
* 企業與教授共同來評估學生是否完成這些挑展

彰化縣政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申請暨審議系統之建置與效益評估

為了解決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問題,作者江興輝 這樣論述:

隨著教育定義的與時俱進,學習的型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因此在2014年末,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實驗教育三法,給予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民營型態的實驗教育法源依據,實驗教育也不限於原本的在家自學實驗教育與另類教育。在完成以上型態的實驗教育後亦等於取得該階段的同等學力,提供學生與家長選擇最適合學生之教育型態達到真正的適性發展。然而隨著法規的通過與申請人數的增加,傳統紙本的方式將造成行政效率低落。因此,本文使用WordPress架設出一個線上申請系統,且在最終的統計中證明,透過本系統,申請人將可減少以往紙本作業超過94%的時間,大幅減少申請耗時。在省紙部分,也將平均每位申請人359張的耗紙降低至0張。使府

內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申請業務效率大幅提升,且達成無紙化作業的環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