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曉雯寫的 普契尼《杜蘭朵》選曲和聲語法之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江玉玲所指導 許佩怡的 布拉姆斯《49首德語民謠》之合唱作品研究 (2021),提出新古典主義作曲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德語民謠、布拉姆斯、民謠改編、合唱作品。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 李珮琪所指導 邵子瑄的 威廉·阿爾文《雙簧管與鋼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及詮釋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古典主義作曲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普契尼《杜蘭朵》選曲和聲語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問題,作者張曉雯 這樣論述: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音樂,歷經了後浪漫主義、民族主義風格、印象主義、象徵主義與表現主義,以至於受到異國主義或東方主義元素的影響,其產生多種風格挑戰的音樂創作,使音樂歷史的發展與音樂風格處於承先啟後重要的轉折點,在音樂創作的表現上,亦呈現出多元化的新氣象。這段時期的作曲家流派與眾多技法,由於受到異文化思潮的影響,作曲家們思考著如何超越調性的藩籬和融合東西方和聲語彙的方法,不斷地挑戰與創新,探索和聲色彩以及音樂創作上的可能性。     其中的普契尼,是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最傑出且最受推崇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之一,本書研究對象為普契尼受到異國主義影響

下的音樂創作,以及其在東方元素的置入而作為創作的題材的歌劇作品《杜蘭朵》,並從歌劇中選擇大小調以外的教會調式與五聲音階相關的樂曲段落,從音階、調式、複調、和絃構造、轉調等和聲語法及創作技巧層面上深入分析,探討西方作曲家普契尼透過東方元素,影響其音樂創作觀、作曲技術與音樂創作上和聲語彙之音樂風格。

布拉姆斯《49首德語民謠》之合唱作品研究

為了解決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問題,作者許佩怡 這樣論述:

  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是浪漫主義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卻在眾多追逐浪漫主義的同期作曲家中成為異類,他從小接觸古典主義音樂的教育和薰陶,並與浪漫時期大環境下的音樂完美融合,被稱為「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他的音樂作品在工整對齊的結構之中,蘊含著豐富且釋放的情感,同時反映了德國人民包羅萬象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其一生中改編了許多德語民謠,根據布拉姆斯作品目錄記載,其中沒有作品編號的德語民謠集共有八套(WoO 31-38),本文將選取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套《49首德國民謠》(49 Deutsche Volkslieder, WoO

33)中,最後7首合唱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了四大部分:第一是德語民謠狂熱者—布拉姆斯、第二是《49首德語民謠》中的合唱曲、第三是綜合分析、第四是結論。嘗試從布拉姆斯的作品目錄、相關紙本與電子辭典、含關鍵字的中英文期刊、碩博士論文、以及民謠聯篇歌曲集進行作品背景的文獻探討;從創作背景、歌詞來源、創作異動各方面對其7首合唱曲進行歌詞與樂曲分析;再匯整分類布拉姆斯的改編民謠的手法,以期從研究中發現德語民謠所蘊含的音韻與文學之美,並探究布拉姆斯創作德語民謠和女聲合唱曲的相關意念。

威廉·阿爾文《雙簧管與鋼琴奏鳴曲》之樂曲分析及詮釋探討

為了解決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問題,作者邵子瑄 這樣論述:

威廉·阿爾文(William Alwyn, 1905-1985)為新古典主義作曲家,亦是位演 奏家、語言學家、詩人及畫家。他的創作初期承襲了後浪漫的音樂風格,直到中期,開始對新古典主義的創作手法感興趣,故深入研究並運用在其作品中,1941 年後更是投入到電影配樂及紀錄片的創作。阿爾文的作品非常豐富,有由詩歌啟 發的管弦樂作品、器樂獨奏曲、木管樂器與鋼琴的奏鳴曲、加入十二音列的交響曲、為經典電影創作的電影配樂等,作品規模雖然不大,但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本論文以阿爾文於 1934 年所創作的《雙簧管與鋼琴奏鳴曲》為研究主題, 全文共分為五個章節依序討論。第一章介紹威廉·阿爾文的生平及音樂

風格,第 二章介紹新古典主義、音樂風格及《雙簧管與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風格與背景, 第三章與第四章以分樂章的方式,將樂曲分析及詮釋與技巧進行探討,第五章則是針對本論文做出結語,文末也附上威廉·阿爾文的作品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