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漫主義音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新浪漫主義音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鐵志寫的 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 和張鐵志的 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博客來獨家限量親簽)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印刻 和印刻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音樂學系研究所 丁心茹所指導 楊采靜的 撒姆爾‧巴伯《鋼琴奏鳴曲,作品26》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2013),提出新浪漫主義音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巴伯、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十二音列。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音樂系 艾嘉蕙所指導 洪琳薇的 薩謬爾.巴伯《鋼琴奏鳴曲,作品26》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巴伯、鋼琴奏鳴曲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浪漫主義音樂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浪漫主義音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

為了解決新浪漫主義音樂的問題,作者張鐵志 這樣論述:

張鐵志十八年來第三本搖滾書寫 以非虛構的文字探索,重新定義搖滾精神   廖偉棠 序   9m88、阿泰與呆呆、拍謝少年、馬欣、黃韻玲、蔡瑞珊、鍾永豐──一起搖滾推薦!   寫給所有不合主流思考的異端、不合時宜的傻子,只為了追求自己的聲音,探索無人行走之路。   未來還沒有被書寫,關鍵只有在於要怎麼寫。   他們開始時的噪音將成為明日的派對。   這些搖滾先鋒是不合主流思考的異端、不合時宜的傻子,必須忍受寂寞與嘲諷,只為了探索無人行走之路、深入無人抵達之處。但終究,他們的聲音被會聽見,回音會越來越宏壯,直到整個世界為之震動。   披頭四如何製造偉大的專輯《胡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

隊》讓搖滾樂「轉大人」?   鮑伯狄倫如何建造起一座詩與歌的共和國?   地下絲絨如何用噪音建造一條通往未來的祕密通道?   李歐納柯恩如何作為搖滾樂永遠成熟的男人,催眠了所有人?   大衛鮑伊如何把疏離與寂寞轉化為救贖,成為永遠的Major Tom   Nirvana為何唱著別介意,卻其實介意很多事?   超級天后碧昂絲其實是黑人運動與女性主義的積極支持者?   電台司令如何在九○年代末寫下一張洞見未來暗黑科技烏托邦的「黑鏡」專輯?   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改變音樂歷史的傳奇,每一張專輯都是搖滾史的經典——而他們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他們奮力建造新的可能,不相信世界只能被舊規則所構築。他們不

只影響了流行音樂,更是形塑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是搖滾樂所創造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他們每一個都為這句話寫下註腳:「未來尚未被書寫」(The Future is Unwritten)。   關鍵只是在於怎麼寫。   這本書不只是給搖滾樂迷的終極指南,也是給非搖滾樂迷、但希望追求顛覆與創造的冒險家們。 本書特色      ‧從改變中文世界的搖滾書寫《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到《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青年跨入半百,張鐵志累積多年思考,重新定義搖滾精神。  

撒姆爾‧巴伯《鋼琴奏鳴曲,作品26》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

為了解決新浪漫主義音樂的問題,作者楊采靜 這樣論述:

撒姆爾‧奧斯朋‧巴伯二世(Samuel Osborne Barber II, 1910-1981)是二十世紀美國知名作曲家之一,主要創作類型為管絃樂、歌劇、室內樂以及鋼琴作品,寫作手法依循歐洲浪漫傳統曲式並且以抒情性格為主,也把爵士樂與美國民俗音樂加入其中。巴伯一生創作的鋼琴作品中,已出版並且有編號的作品只有五部,唯一寫的一首鋼琴奏鳴曲是《鋼琴奏鳴曲,作品26》(Piano Sonata, Op. 26)。此曲於1947年為慶祝美國作曲家聯盟(League of Composers)二十五週年紀念寫作,並於1949年完成,同年由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 1904

-1989)於古巴首演,1950年1月23日在美國紐約卡內基廳(Carnegie Hall)舉行正式首演。《鋼琴奏鳴曲,作品26》是巴伯第一次使用十二音列手法創作的樂曲,包含了四個樂章,以傳統曲式為主,樂曲結合浪漫派與現代的特色結合在樂曲中,充分展現出巴伯成熟時期的音樂風格,使用調性音樂,第四樂章是賦格曲(Fugue)。二十世紀以賦格來做奏鳴曲壓軸樂章的著名例子包括辛得密特(Paul Hindemith, 1895-1963)《第三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3)、卡特(Elliott Carter, 1908 –2012)《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與巴

伯奏鳴曲,其中最常被彈奏的屬於巴伯的奏鳴曲。 本文從巴伯的生平簡介、創作手法以及對《鋼琴奏鳴曲,作品26》的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去探討,希望藉由此研究能使演奏者對此曲的演奏與詮釋更貼近作曲家的創作理念。

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博客來獨家限量親簽)

為了解決新浪漫主義音樂的問題,作者張鐵志 這樣論述:

張鐵志十八年來第三本搖滾書寫 以非虛構的文字探索,重新定義搖滾精神   廖偉棠 序   9m88、阿泰與呆呆、拍謝少年、馬欣、黃韻玲、蔡瑞珊、鍾永豐──一起搖滾推薦!   寫給所有不合主流思考的異端、不合時宜的傻子,只為了追求自己的聲音,探索無人行走之路。   未來還沒有被書寫,關鍵只有在於要怎麼寫。   他們開始時的噪音將成為明日的派對。   這些搖滾先鋒是不合主流思考的異端、不合時宜的傻子,必須忍受寂寞與嘲諷,只為了探索無人行走之路、深入無人抵達之處。但終究,他們的聲音被會聽見,回音會越來越宏壯,直到整個世界為之震動。   披頭四如何製造偉大的專輯《胡椒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

隊》讓搖滾樂「轉大人」?   鮑伯狄倫如何建造起一座詩與歌的共和國?   地下絲絨如何用噪音建造一條通往未來的祕密通道?   李歐納柯恩如何作為搖滾樂永遠成熟的男人,催眠了所有人?   大衛鮑伊如何把疏離與寂寞轉化為救贖,成為永遠的Major Tom   Nirvana為何唱著別介意,卻其實介意很多事?   超級天后碧昂絲其實是黑人運動與女性主義的積極支持者?   電台司令如何在九○年代末寫下一張洞見未來暗黑科技烏托邦的「黑鏡」專輯?   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改變音樂歷史的傳奇,每一張專輯都是搖滾史的經典——而他們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他們奮力建造新的可能,不相信世界只能被舊規則所構築。他們不

只影響了流行音樂,更是形塑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是搖滾樂所創造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他們每一個都為這句話寫下註腳:「未來尚未被書寫」(The Future is Unwritten)。   關鍵只是在於怎麼寫。   這本書不只是給搖滾樂迷的終極指南,也是給非搖滾樂迷、但希望追求顛覆與創造的冒險家們。 本書特色      ‧從改變中文世界的搖滾書寫《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到《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青年跨入半百,張鐵志累積多年思考,重新定義搖滾精神。  

薩謬爾.巴伯《鋼琴奏鳴曲,作品26》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浪漫主義音樂的問題,作者洪琳薇 這樣論述:

薩繆爾.巴伯是20世紀美國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創作的《鋼琴奏鳴曲,作品26》可以說是他的眾多作品當中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完成于1949年,是巴伯唯一的鋼琴奏鳴曲,充分的展現出他成熟時期的音樂風格。本研究報告乃針對此奏鳴曲,作樂曲與演奏的探討。本論文分別從作曲家生平、音樂風格、作曲背景、創作手法、演奏詮釋等提出簡要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