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竹北市成功七街43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研究所 黃慶輝所指導 張以欣的 宗祠博物館記憶所繫之處-以新竹縣新埔鎮張氏家廟為例 (2020),提出新竹縣竹北市成功七街43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場所精神、環境心理學、集體記憶、認同、家廟。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大學 營建管理學系 余文德所指導 張育晧的 永續型專案管理評估指標之探討 (2015),提出因為有 永續發展、專案管理、成效指標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竹縣竹北市成功七街43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竹縣竹北市成功七街43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宗祠博物館記憶所繫之處-以新竹縣新埔鎮張氏家廟為例

為了解決新竹縣竹北市成功七街43號的問題,作者張以欣 這樣論述:

以農業為主的新埔鎮為全國宗祠類古蹟密度最高之傳統客家聚落。新竹縣文化局曾於2006年提出新埔宗祠博物館聯營計畫,介入私有祠堂的建築保存,並啟動再生與活化計畫。近來公部門持續地挹注動能,以生態博物館概念,將整個城鎮囊括在內。本研究以新埔市街具備文化地景與場所意義之張氏家廟為研究範圍,探討宗族之集體記憶的重要性,這些集體記憶如何由宗族傳承,家廟建築的記憶如何轉型與再利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家廟集體記憶的保存與傳遞、宗族後代子孫的集體記憶以及家廟集體記憶再呈現。本文的研究方法為觀察法與訪談法。首先蒐集新埔地方相關文獻史料及報告書,接著進行現地觀察調查家廟建築的空間型態,並與家廟後代子孫深度訪談,取

得呈現宗族集體記憶的相關文史資訊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本文的資料分析方法為結合人文理論與數位分析方法,包括場所理論、空間型態構成理論以及歸納與整理口述內容。研究的成果指出家廟過去的核心空間為祭祀,建築形式與禮儀格局皆顯示了階級的象徵。戰後宗族後代居住空間安排上也依照了倫理位序,透過祭祀、習俗活動強化宗族凝聚力。家廟再生空間定位為兒童博物館,以張爺爺故事屋轉譯在地文化、人文歷史及家廟建築。本文對於家廟集體記憶再呈現的研究成果可供未來家廟博物館的規劃參考。後續研究可以朝博物館開放後文化轉譯之集體記憶作深入探討。

永續型專案管理評估指標之探討

為了解決新竹縣竹北市成功七街43號的問題,作者張育晧 這樣論述:

過去政府推動公共建設專案之方式,大多遵循傳統專案管理方法與流程,主要是以追求最低成本、最短工期及符合功能規範之品質為專案目標,而非以環境、經濟及社會永續性為管理之目的。傳統專案管理方法與流程對管理商業型專案或許極為有效,但卻不適用於永續型之管理,導致過去所投入之資源及工程建設常面臨環境、經濟及社會不永續之問題。近年來學術界雖已經開始研究永續發展評估指標之建構,但大多屬於國家層級之指標系統,目前尚無一套針對永續型專案管理所需之指標架構。倘若缺乏此一永續專案管理評估指標系統,則不論規劃單位對於計畫目標之研擬、執行單位對於執行方案之選擇或使用單位對於設施之永續經營等,都無法進行有效管理使其達到永續

性之目標。有鑑於此,本研究從環境、社會及經濟等永續特性面向,參考國內外成功的永續專案案例經驗,並從文獻中歸納出適用於永續型專案管理之重要成效評估指標系統。該成效評估指標系統之基本架構分為四個階層:(1)三大構面;(2)八項子構面;(3) 20項次子構面;及(4) 31個永續性衡量指標。本研究並針對永續型專案之發起、規劃、執行、監控、結束、使用、更新及拆除等八個階段,提出各階段適用之評估指標組合,最後以五個實際案例進行實證,套用所提出之永續型專案管理成效評估指標系統,以驗證該指標評估系統之可行性。此一指標系統之建立,對於我國政府及民間單位執行永續型專案以達成永續之專案目標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