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指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新聞自由指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清漣寫的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和向駿鄧中堅的 拉丁美洲七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球新聞自由指數 - 風傳媒也說明:2022新聞自由指數》狀況惡劣國家數創新高台灣排名全球第382022-05-03 12:30:012021新聞自由指數》台灣維持亞洲第2名獨裁政權趁疫情加大壓迫媒體2021-04-20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八旗文化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李酉潭所指導 簡余晏的 中國威權擴散對臺灣新聞自由之影響 (2021),提出新聞自由指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聞自由、威權擴散、威權滲透、民主鞏固、銳實力、資訊戰、灰色地帶作戰、認知作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犯罪學研究所 黃蘭媖所指導 柯鈺涔的 社工受理媒體所報導重大成人保護家暴案件之處遇歷程 (2020),提出因為有 重大家暴案件、成人保護社工、媒體報導、檢討機制、道德傷害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聞自由指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暴跌全球之最則補充:無國界記者組織(RSF)週二(5月3日)發布“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在這份針對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之新聞環境所做的年度評估報告中,香港的排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聞自由指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為了解決新聞自由指數的問題,作者何清漣 這樣論述:

  「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毛澤東   全球媒體大一統的中國夢   正快速滲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紅色宣傳」正在剝奪你的閱聽自由?   本書研究結果,被2018《胡佛報告》所引用,促成美國對中國大反擊!   毛澤東曾經說,「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這並非危言聳聽。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

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新聞背後的真相嗎?長期關注中國政治、經濟和媒體的學者何清漣提供了她的精彩分析和答案。   ◎世界華文媒體已呈現粉紅色狀態   中文媒體、華人社團與中文學校,一向是中共「海外統戰三寶」。按照中國政府的統計,目前全球有4500多萬華人、二萬多個僑團、5000多所中文學校、數百家中文媒體。如何控制、管理這些中文媒體,影響華人的思想,增強對中國的凝聚力,被中共視為相當重要的「海外統戰工作」。     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中國的海外滲透,世界各國的中文媒體就已經開始在政治上重新定位,2009年之後尤其如此。中共支持的世界中文媒體的目的,用中共的術語說,是教育「

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的華人」。   中國的手法五花八門,從統一與中國相同的詞彙開始、進而是發音,甚至把許多傳統的粵語廣播與新聞都加入普通話時段。中共還專門開辦海外中文媒體研究中心、網站、雜誌;舉辦各種海外研修班,規訓海外華文媒體的從業者,讓他們變成中國的「宣傳先鋒」。而在採訪角度上,也改為對中共有利的角度來報導。全球華文媒體陷入單一新聞取向的趨勢已經迫在眉睫,許多媒體都已經淪為北京的傳聲筒,基本上是中共宣傳機器的延伸。   ◎西方媒體面臨收買和打壓   非洲是中國最大利益之所在,在這個傳播媒體較為弱勢的世界,中國式的宣傳早在上世紀五、六○年代就取得話語權,是「紅色宣傳」最早、也最為成功的例

子。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大量紅色文化進一步滲透,在黑色非洲大地上,中國已經等於新殖民主義的代名詞。   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採取直接收買的方式。比如據印度傳媒The Print報導,為了配合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宣傳,從2016年開始,中國外交部每年都會招待大約100個來自亞洲和非洲的記者,完成一個以10個月為期的所謂「獎學金課程」。免費住,免費旅遊,而且還可獲得每月5000元人民幣的開銷津貼,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媒體報導。   而對媒體發達的先進國家,中國則轉而採取「外宣本土化」策略。中共編列了巨大資金,或是直接建立媒體分社、或是收編或聘用外國的記者編輯、或是入股或併購外國的媒體等等,旨在各項

外宣計劃要「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而對於多個國家在該一帶一路計劃下出現的「債務外交」等惡果,則是隻字不提。   然而作者認為,「傳播力不等於公信力,信息發布也不等於信息的到達、信息的到達也不等於受眾按照發布者的意圖解讀」。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歸根究底是由其「國內」政治社會狀況來決定的。其外宣內容充斥的正面形象,在中國內部各種腐敗、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生態災難、暴力鎮壓人民等議題下,明顯缺乏公信力。   ◎香港和台灣成為紅色滲透重災區   香港媒體的內地化已經成為事實。亞視早已被戲稱為「央視第十台」,即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台,而TVB也被戲稱為「CCTVB」。在香港,登廣告這種商業活

動,被中共做成了政治誘餌。而利用黑社會威脅記者人身安全時有發生。其結果是,「無國界記者」(RSF)歷年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在全球排名第34位,尚屬「接近自由區域」;2016年排名第69位,進入「新聞受限制區域」;2017年度下降4位,排名第73位。   中共滲入台灣媒體業,在2008年以前採用的是迂迴繞道的方式,借道海外中資入股台灣媒體。2008年以後,北京勢力滲透台灣媒體走的完全是陽光大道,無須隱身。這一現象被概括為「在台灣媒體場域」的「中國因素」。此外,本地媒體也因為中國的新聞置入帶來的金錢收益而開始「自律」,中國的負面新聞幾乎都不見。作者引用並讚同台大

教授張錦華的觀點: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台灣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   ◎中國的大外宣會成功嗎?   何清漣認為,「金錢外交+大外宣」不是國家軟實力。既想受到專制國家擁戴,又想受到民主國家歡迎的「中國形象」,事實上不存在,更不可能通過「大外宣」塑造。將烏鴉塗成白色之後,最多只是在短時期內讓部分觀者產生「烏鴉是白色的」這種錯覺,久而久之,黑烏鴉還是會露出底色來的。所以中國的大外宣計畫,一開始就註定是白白耗費金錢的「面子工程」,留給後世的歷史笑柄。   中國「大外宣」的手法,終究無法長久改變各國原生的媒體生態與言論自由環境。而事實上中國已經踢到了鐵板。在澳洲、加拿

大,官方已經採取反間諜滲透的行動,杜絕中國的紅色宣傳。在美國,孔子學院的教師被調查,《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啟動,都是要打擊「大外宣」對自由世界的干擾與影響。   作者何清漣是中國罕見的既有外部視野、又有內部經驗的經濟學者,她曾經出版《中國:潰而不崩》分析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走向。她更是少數研究中國媒體的學者,曾出版《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分析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而美國2018年底的《胡佛報告》,也引用《紅色滲透》的研究成果,該報告用22頁介紹中共對美國境內中文媒體的控制,及反西方意識形態的運作(見《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部分),從而促使美國開始反擊。 名人推

薦   張錦華(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程翔(香港媒體人、《天安門的反思》作者)  

新聞自由指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楊穎宇 考評局前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科)

題目:《太陽之下無新事?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英國人重法治 判麵包毒殺案華人無罪/50年代9成修中史/陳濟棠文化清洗》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支持城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owloonsingjai

中國威權擴散對臺灣新聞自由之影響

為了解決新聞自由指數的問題,作者簡余晏 這樣論述:

威權政體利用民主國家多元開放特質,以各種途徑滲透影響新聞自由。例如中國過去透過代理人操控台灣媒介,現在則已直接掌控媒介、記者、網紅等的產銷生態體系。發動者透過媒介、內容農場、粉專、酸民、機器人擴展影響力,傷害新聞自由,民主也遭惡意分化。台灣此刻站在威權與民主交鋒的最前線,應公開假訊息攻擊脈絡,撰寫台灣版塔林手冊,當媒介成為威權的工具時應有條件限縮,以保障真正的新聞自由。

拉丁美洲七講

為了解決新聞自由指數的問題,作者向駿鄧中堅 這樣論述:

  拉丁美洲是我國外交重鎮,我國克服艱困的國際處境,不但存活,還贏得國際社會成員相當的尊敬,拉丁美洲國家有其一定的貢獻。對於拉丁美洲國家給予我國的政治支持,我國政府除以經援及技術合作來囘報之餘,也絞盡腦汁採取各種措施,希望增進我與拉丁美洲各國間的經貿關係,但是,效果始終不彰,一方面因為國人對於此一地區缺乏認識,另一方面則因為地緣因素,造成拉丁美洲與美國間的緊密關係,讓拉丁美洲國家忽略其他地區。   近二十年來,國際情勢發生重大變化:一方面,一昧依賴美國,已不足以求生存發展,拉丁美洲國家被迫必需尋求其他的發展伙伴;另一方面,包括臺灣在內的亞太國家,則發展快速,其競爭力與表現均十分亮麗。上述客

觀情勢,促成拉丁美洲國家與我國間的相互需求與興趣。 作者簡介 向駿   陸軍官校理學士、烏拉圭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拉丁美洲研究碩士、美國克來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政治經濟學碩士、政治學博士。現任致理技術學院國貿系專任副教授兼任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及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曾於瓜地馬拉及多明尼加總統訪華期間擔任榮譽侍衛長。   主編著作有《美中權力轉移:理論與實務》、《2050中國第一?權力轉移理論下的美中臺關係之迷思》、《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

瞻》、《拉丁美洲研究》。自二○○○年起於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蘋果日報》、《工商日報》、《青年日報》、《旺報》、Taipei Times、《人民日報》、《南風窗》、美國《世界日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新加坡《聯合早報》等發表時論五百餘篇。 主編者簡介 鄧中堅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外交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經濟學、拉丁美洲。 推薦序一 3 推薦序二 5 推薦序三 7 前言 15 第一章 國際關係:美中「權力轉移」下的拉丁美洲 19 第二章 民

主發展:後第三波挑戰 45 第三章 轉型正義:遲來總比不來好 77 第四章 發展模式: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 107 第五章 經貿整合:分裂中的南、北美 139 第六章 中國崛起:拉美水漲船高? 163 第七章 拉丁族裔:棕色力量崛起 193 參考文獻 223 附表 247 附表1: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政治自由指數(PoliticalFreedomIndex)統計表 248 附表2: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全球和平指數(GlobalPeaceIndex)統計表 251 附表3: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PerceptionsIndex)統計表

 254 附表4: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經濟自由指數(EconomicFreedomIndex)統計表 257 附表5: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全球化指數(GlobalizationIndex)統計表 260 附表6: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貿易促進指數(TheEnablingTradeIndex)統計表 263 附表7: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competitivenessIndex)統計表 266 附表8:拉丁美洲重要國家暨兩岸新聞自由指數(PressFreedomIndex)統計表 269 附表9:美國大學拉丁族裔相關系所統計表 272 附錄 275

附錄1:2006年聯合國大會查維茲演說全文 276 附錄2:2008年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 284 附錄3:2013年6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墨西哥參議院演講全文 296 中英譯名對照 302 壹、前言 1823年美國提出「門羅主義」(MonroeDoctrine)後,拉丁美洲逐步成為歐洲國家難以染指的「美國後院」。 然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或因美國的錯誤政策,或因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或因左派政權興起,導致拉丁美洲逐漸從「反美」向「脫美」移動。影響二十一世紀初拉丁美洲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三者:美國衰退、中國崛起、和拉美轉型。一、美國衰退 2012年4月,包括

前總統、大使、教授等約一百名關心美國與拉美事務的學者專家聯名透過華府智庫「美洲對話」(Inter-AmericanDialogue)發表的《重塑關係:美國與拉美》(RemakingtheRelationship:TheUnitedStatesandLatinAmerica)政策報告指出,大部分的拉美國家認為「美國和他們的需求愈來愈無關,由於能力不足,美國已無法提出拉美關切議題的建議並付諸實施」。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統計,2000年美國的生產占世界總產值的31%,到2010年下降到23.1%。如果根據購買力平價(PuchasingPowerParity,PPP)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可能

已經超過了美國,《經濟學人》(TheEconomist)預測中國經濟規模最早可能在2018年超越美國。 2008年歐巴馬(BarackObama)競選總統期間最常引用的觀點是美籍印度裔政論家、哈佛政治學博士札卡瑞亞(FareedZakaria)所著的《後美國時代的世界》(ThePost-AmericanWorld),該書認為美國確已開始衰退,而中國和印度正在崛起。 2012年競選連任期間,歐巴馬卻高度讚賞卡根(RobertKagan)所著的《美國所打造的世界》(TheWorldAmericaMade),該書僅一百四十九頁,但強力吹捧美國的偉大,並強調美國絕未走向沒落和衰退之路,不僅是世界獨強,

其軍力更沒有任何國家可比。但也有可能是「歐巴馬為他自己,也為美國描繪了『山在虛無縹緲間』」的『美國世紀』」。 門羅(JamesMonroe)總統的歷史地位雖不高,但他於1823年所提之「門羅主義」─禁止他國染指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不但成為日後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更使其個人得以留名歷史。

社工受理媒體所報導重大成人保護家暴案件之處遇歷程

為了解決新聞自由指數的問題,作者柯鈺涔 這樣論述:

近年不乏犯案情節重大之成人家暴案件,經媒體披露廣為討論,國內外文獻亦指出媒體報導導致社會輿論將家暴受害者的死亡歸咎於社會工作者的失職,似乎為一常見現象。綜觀我國家暴法保護對象的範圍,隨著家庭定義及社會需求也趨於多元,成人保護社工業務範疇亦日趨廣泛,執業過程中遇到媒體重大案件越來越普遍,同時亦要面臨體制內的對案件服務的要求及檢視。故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成保社工處遇此類涉及高度犯罪化議題的案件過程的工作經驗和感受,並瞭解社工在此經驗後在專業上的反思與期待。  本研究以國內實際參與媒體重大家暴案件之處遇、負責成人保護直接服務之社工為研究對象,採質性研究方法,深度訪談9名成保社工,包含7名公部門社工、

2名委託方案社工,分別於5個縣市任職。訪談資料經綜整分析後,本研究發現,媒體披露之重大案件指派方式與一般案件略有不同,且因顧慮新聞報導所衍伸的「道德恐慌」,以及社政主管對案件關注度高,處理時效較急迫等,造成成保社工背負壓力變大。另因被害人死亡或加害人受監禁的關係,成保社工較無協助擬訂安全計畫的需要,而是以家屬或倖存者的需求為主,故普遍需要接觸被害者家屬的創傷反應,亦導致社工本身之替代性創傷。此外,因需配合衛福部重大家暴案件之檢討流程,社工受指示調查個案資訊時也涉及較多隱私及跨專業的問題,然成保社工一致認同若在職場內及網絡單位間所能獲得的資源充足,在處遇過程中會有較正向的經驗。最後,社工認為現行

重大家暴案件檢討程序,基層需花費資源及時間在交代服務細節,但實際改善問題的功能有限。再者,社政單位相對承受較多個案死亡的責任,這也讓成保社工發展出一套專業判斷及因應調適策略。本研究認為,現今媒體披露家暴案件以事件描述為主,但社政單位對於媒體影響力有所顧慮,故主動掌握個案資訊、回應媒體以提升責信。因機構未有明確分工,社工同時負責個案服務及檢討報告撰寫,且現行檢討機制亦有適切性問題,使成保社工普遍遭遇「道德傷害」。  基於以上研究發現及結論,本研究提出四項實務建議:首先,單位內應制定媒體重大案件處理標準流程,其次,應完善服務銜接及後送的單位,再者,增加資訊系統建置及權限設定、以及重新修訂重大家暴案

件檢討機制,最後呼籲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建立由下而上的決策系統,以鼓勵成保社工積極為自己的專業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