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區第四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謝國雄所指導 吳偉立的 圓夢捷徑?--連鎖加盟制度中的創業、「資本」,與台灣資本主義 (2006),提出新莊區第四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便利商店、零售業、連鎖加盟、創業、勞動研究、資本主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馮建三所指導 程宗明的 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 (2003),提出因為有 公共化、公共電視、民主化、第二現代、數位化、傳播政策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莊區第四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莊區第四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圓夢捷徑?--連鎖加盟制度中的創業、「資本」,與台灣資本主義

為了解決新莊區第四台的問題,作者吳偉立 這樣論述:

今天的台灣人到底還有沒有翻身的可能?而加盟體制是不是一個人們的翻身捷徑?這是本論文的中心問題,而我試圖以便利商店連鎖加盟體系作為個案,以謝國雄的研究成果作為參照點,來回答上述問題。首先,我整理了連鎖便利商店的總剖面與橫切面。台灣的食品化學工業起於1950年代,而食品製造業者約在1980年代初期,藉由連鎖加盟體系的協助,跨足零售業;早期的零售業者較小較分散,並沒有單一獨大的業者壟斷整個市場,然而直到1995年之後,大型的零售業者取代原先規模較小的自營業者,壟斷了整個食品零售業的產品市場。而連鎖加盟集團內部的組織,科層嚴明,紀律森嚴,組織結構猶如軍隊般,命令層層轉交,確保最高層的命令可貫徹到最低

層的門市。其次,我認為目前將便利商店、零售業視為一種消費活動,錯估了零售產業的真實模樣,而我認為以勞動研究的觀點反而更能掌握助零售產業的真實面紗。便利商店的門市運作,是以去技術化的勞動過程為主體,也完全剝奪各門市負責人的實質經營權。連鎖總部將分散各地的門市化為一體,這既是先前科層制度力量的展現,同時這也是淬取門市利潤的重要步驟。第三,我透過過往的勞動研究指標,確立了加盟主在階級分類上至多只能被視為工頭,在正常情況之下甚至是門市的主要勞動者。然而加盟主卻強烈自以為是頭家,此一虛假意識,讓加盟主甘願為連鎖總部賣命,此一現象與謝國雄針對傳統製造業的研究有近似的發現。但加盟制度的制度性設計以及門市現場

的主觀經驗,是此一虛假意識的誕生根源,而這一細部論證與謝國雄的發現有所差異。第四,台灣過往針對傳統製造業的研究發現,台灣的勞動體制是一個「專制市場」,而我透過公平交易法對連鎖加盟體制的審查,重新驗證了過往外包制度的發現,但零售業的例子更凸顯了產品市場的獨佔,是促成專制的加盟制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整體來說,現今的加盟制度可視為過往的外包制度的延伸,但由於經濟環境已經由較為水平競爭轉為垂直獨佔,因而勞動體制也有些微的調整。重回原初提問:加盟體制絕不可輕易視為翻身捷徑。由於國家的棄守,使得這條夢幻小徑佈滿重重危機;而今天台灣人的翻身夢想,也因為市場漸趨壟斷、且國家跟不上當今資方逃離勞資關係的速度,反

而讓翻身夢想變成一座海市蜃樓,誘使人們心懷美好夢想而墮入深淵。

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

為了解決新莊區第四台的問題,作者程宗明 這樣論述:

《摘要》 1987年解嚴的台灣,邁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動,型塑一個世界後進國家之林的民主化特例。在媒體改革部份,莫屬關乎大多數人視聽服務權益之無線電視為首要目標。無線電視的壟斷結構,面臨民主化多元的呼聲,掀起了風起雲湧的「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但在威權政府的支持下依然憾動不搖。另一股電視革新的風潮,為電視技術的徹底改變,從高畫質電視、衛星電視、數位電視等,前撲後繼襲向無線電視,於1998年達到高峰,使無線電視面臨不數位化、就要結束類比獨佔的命運;同一年度,公共電視台開播,注入民主化趨力,使電視結構質變。2000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失去政權庇護的無線電視體制,開始解構,現代化的改革,在渾沌的

遲延中,終於再度啟航。 依據總統傳播政策白皮書意向,兩家國有商營電視台將轉換為公共電視台,並與現有規模組成公共電視集團,向後進國家民主化指標看齊。然而,在數位化整面革命的樂觀期盼下,社會既得優勢結構的份子,紛紛以數位化將會帶來頻道爆炸、言論多元為由,期盼終止公共化政策。不過無線電視數位化之路,面臨內在矛盾、轉尋歐洲數位發展模式之後,著實開了一道興革之門,公共化需求不證自明。 數位化無線電視的需求與目的,呼應了一種再現代化過程:從歐洲的數位經驗,引進共同傳輸平台、製播分離制、公部門投資引領研發等政策觀,反而證明公共電視規模的擴大有助數位化達成,同時型塑媒體生態的民主化意涵:﹝

一﹞建立無線電視多頻道環境,形成壟斷有線系統之外的選擇;﹝二﹞數位化的訊號匯流,提供無線電視發揮資訊與多媒體傳輸的功能,提供公眾生活需求的指引;﹝三﹞數位電視訊號精準與普及度,得以推廣行動收視服務概念,創造公眾移動活動的附加價值; 在政策醞釀過程中,公共電視學習與國際非營利、公共利益與民間產業的電視組織之交流,吸取數位化經驗,提供政策建言,促進立法部門產業代表、新聞局規劃部門、數位電視產業組織合作力量、與民間電視改革團體的集思廣益,推演符合公共利益的數位發展政策。在建立共同傳輸平台的前提下,預期可優先為「落實公共化政策的下層基礎」打下根基。如此,無線電視的發展將邁向一個新里程碑,象徵

第二現代的革新,彌補解嚴後民主化發展的人文斷層,導引視聽文明朝主流文化市場進行改造。這個公共化與數位化的無線電視創新議題,將是台灣民主深化的嶄新指標,值得國人密切關注與參與,一同考驗吾國社會發展抉擇的眼界與智慧。 關鍵詞:公共化、公共電視、民主化、第二現代、數位化、傳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