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象廳台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日本氣象廳台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吉崎正憲加藤輝之寫的 豪雨與豪雪之氣象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氣象廳也說明:氣象 警報·注意報 · 天氣預報 · 颱風情報 · 警報的危險分布圖: 土石流 · 警報的危險分布圖: 水災 · 警報的危險分布圖: 洪水 · 海嘯警報·注意報 · 地震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吳建宏所指導 林志平的 我國西南部山坡區域大地工程特性之研究 (2020),提出日本氣象廳台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螺旋樁、邊坡破壞、雷達回波、預警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李德河所指導 王國榮的 整合監測資料與邊坡穩定分析之一種經驗性邊坡預警準則 (2020),提出因為有 阿里山公路、地下水位、降雨量、邊坡破壞、預警準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日本氣象廳台北的解答。

最後網站日本氣象廳則補充:日本氣象廳 同時也負責給予在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熱帶氣鏇國際編號及命名。 簡介. 日本氣象廳(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簡稱JMA) 日本氣象廳是日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日本氣象廳台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豪雨與豪雪之氣象學

為了解決日本氣象廳台北的問題,作者吉崎正憲加藤輝之 這樣論述:

  以前氣象教科書都是從較大的現象開始依序談到較小的現象,本書則先由較小的積雨雲開始說明,再朝向較大的現象來思考。本書前半部屬於基礎篇(第2 ~ 5章),主要論述積雨雲形成之條件、積雨雲之組織化型態、降水區之階層組織構造等。後半部屬於應用篇(第6 ~ 10章),以梅雨期間之豪雨及冬季期間靠近日本海側的豪雪實際觀測為例,根據資料分析及非靜力學雲解析度模式模擬結果,說明豪雨與豪雪之物理機制及其發展時周邊之大氣狀態。 作者簡介 吉崎正憲   學歷: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地球物理學研究所   現職︰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及地球環境觀測研究中心專案計劃主持人(理學博士)   專長:大氣力學、中尺度氣象

學、熱帶氣象 加藤輝之   學歷:日本氣象大學   現職:日本氣象廳氣象研究所預報研究部主任研究官   筑波大學生命環境科學研究科連攜大學院副教授(理學博士)   專長:大氣力學、中尺度氣象學、集中豪雨 譯者簡介 張泉湧   學歷: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   現職: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供應組副組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   經歷: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台主任氣象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地球科學系兼任副教授、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專長:大氣動力學、中尺度氣象學、數值模擬、行政管理   著作:普通氣象學(國立編譯館出版)、中尺度氣象學(國立編譯館主編、鼎文

書局總經銷) 第一章 豪雨或豪雪的類型 1.1 線狀降水區  1.2 伴隨熱雷或颱風的豪雨  第二章 乾燥大氣之對流-位溫導入 2.1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式  2.2 熱力學第一定律  2.3 靜水壓平衡式 2.4 乾燥大氣的絕熱過程-乾絕熱直減率 2.5 乾燥大氣的穩定度  第三章 濕大氣對流-相當位溫導入 3.1 用以表示水汽量的物理量  3.2 克勞克拉方程式與克希何夫近似式-飽和水汽量  3.3 濕大氣的絕熱過程-濕絕熱直減率  3.4 飽和相當位溫的導出  3.5 相當位溫的守恆性  3.6 能量圖與潛在不穩度 3.7 對流不穩度  3.8 積雨雲的潛在發展高度 第四章 降水過程

4.1 積雨雲的壽命  4.2 從雲粒到雨粒之成長-雲物理過程 4.3 不含固相(冰雲、雪及冰雹)之雲物理過程模式化  4.4 降水的任務-敏感度實驗  第五章 積雨雲、中尺度擾動及大規模環境場擾動之間的關係 5.1 氣象擾動的空間與時間尺度  5.2 環境場(垂直風切)對積雨雲的影響  5.3 中尺度對流系統受大規模環境場擾動的影響  5.4 積雨雲、中尺度對流系統及大規模環境場擾動所組成之階層組織  5.5 決定積雨雲移動之重要因素  第六章 梅雨期豪雨 6.1 梅雨鋒面帶的特徵  6.2 梅雨鋒面帶的成層構造  6.3 梅雨期間積雨雲的潛在發展高度  6.4 梅雨期前半期及後半期內發生豪

雨之實際案例  6.5 早晨發生豪雨的頻率較高-降雨的日變化 第七章 豪雨的物理機制-背後成長型豪雨 7.1 豪雨發生機制  7.2 中尺度對流系統的滯留機制  7.3 中尺度對流系統的維持機制  7.4 背後成長型豪雨  7.5 地形性豪雨  第八章 豪雨與乾燥大氣 8.1 氣象衛星上所見乾燥大氣的侵入  8.2 中層乾燥大氣的作用  第九章 冬季靠日本海側的豪雪 9.1 冬季日本附近大氣的特徵  9.2 日本海上的氣團變質  9.3 冷空氣流入與等熵位渦  9.4 山岳型豪雪與平原型豪雪  第十章 帶來豪雪的中尺度擾動 10.1 日本海冷氣團輻合帶(JPCZ)及其附近發生之擾動  10.

2 日本海沿岸所觀測到的降雪帶  第十一章 數值模式模擬豪雨與豪雪重現所必須具有之條件 11.1 模擬豪雨與豪雪重現所須數值模式的水平解析度  11.2 模擬豪雨與豪雪重現所需要之資料  A-1 本書使用符號之意義、單位、常數與縮略詞 A-2 流體中的對流發生 A-3 應用位溫及相當位溫的守恆性有效計算凝結高度及濕絕熱線上位溫的方法 A-4 非靜力學雲尺度模式 A-4.1 非靜力學雲尺度模式的支配方程式組  A-4.2 非靜力學雲尺度模式所採用之雲物理過程  A-5 視熱源(Q1)與視水汽匯(Q2) 參考文獻 索引

我國西南部山坡區域大地工程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日本氣象廳台北的問題,作者林志平 這樣論述:

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日照充足的西南部地區陸續建置許多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建置太陽能發電廠時可使用混凝土樁、螺旋樁等不同種類的樁作為電廠的基礎,其中鋼製鍍鋅螺旋樁具有重量輕、搬運容易、設置與拆裝快速、設置施工時震動較小、對環境的擾動更小等優點,目前在國內外被認為是地面型太陽能電廠基礎的重要選項之一。但由於台灣較缺乏螺旋樁相關施作經驗,因此本研究將以台南市山上區牛稠埔之坡地為例,探討太陽能電廠螺旋樁基礎在西南部地區的適用性。然而台灣地狹人稠,山坡地又占整體國土面積的2/3,土地的開發難以完全避開山坡地,太陽能發電廠也有設址於鄰近山坡地的區域,同時山區也居住有需多人口,當極端降雨量發生造成

邊坡滑動及崩塌,對於山區居民安全及經濟活動將造成極大的衝擊。因此徹底探討降雨引致邊坡地滑的機制,並建立一套邊坡破壞預警系統是有其必要性。本研究針對台南市山上區牛稠埔的研究廠址進行鑽探並將鑽探取得之土樣進行室內實驗以了解土樣的土壤強度參數,再以土壤強度參數計算出2m長之螺旋樁依鑽設位置的不同,極限抗拉力為1.66tf~2.65tf,極限抗壓力為2.35tf~3.76tf,3.5m長之螺旋樁極限抗拉力為4.28tf~5.16tf,極限抗壓力為5.31tf~7.50tf。此外,相較於一般建築基礎,太陽能發電廠的基礎主要需考慮的是來自風力所造成的拉拔力,因此進行現地樁載重試驗,確保螺旋樁極限抗拉力達1

.6tf。另一方面,為建立一套邊坡破壞預警系統,本研究首先以台南市市道175號25.5k處及高雄市茂林區萬山里兩個試驗邊坡為例,建立地下水位變動與邊坡穩定性的關係。另外分析中央氣象局提供之高精度雷達回波,透過雷達回波強度dBZ來推估降雨強度I及累積降雨量R與其之間的關係並整理出各試驗邊坡的dBZ-I及dBZ-R的關係迴歸式,再結合降雨量與地下水位變動的連結,得到雷達回波強度-降雨量-地下水位變動-邊坡穩定性之相互關係,作為建立邊坡崩壞警戒系統的依據。其中高雄市萬山試驗邊坡由於監測時間過短尚無分析,市道175號邊坡則是有降雨時便有約25%之可能發生邊坡滑動,累積雨量達30.95mm有500%機率

發生邊坡滑動;累積雨量達104.58mm有75%機率發生邊坡滑動;累積雨量達158.94mm即有100%機率發生邊坡滑動,最後本研究基於上述機率概念,搭配累積降雨量R與累積雷達回波ΣdBZ所建立之迴歸式提出一套以雷達回波為基礎的預警系統。

整合監測資料與邊坡穩定分析之一種經驗性邊坡預警準則

為了解決日本氣象廳台北的問題,作者王國榮 這樣論述:

在傳統建立以降雨量為基準的邊坡破壞經驗準則時,常使用統計分析方法分析眾多曾經與未曾發生破壞的邊坡之歷史案例,所建立出的準則中常顯示出邊坡的穩定是降雨的函數,但降雨其實不是直接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而是降雨引發的地下水位變動才是直接的影響因素。對於監測邊坡的穩定狀況雖然直接在邊坡上設置雨量計比在邊坡上鑽孔裝設地下水位井來得容易且便宜,但為提升以降雨量為基準的邊坡破壞準則的精確性,加強監測邊坡的地下水位變動是一重要課題,其將進而提升邊坡的防災能力。本研究以距離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憩區入口處約2km的公路邊坡為研究對象,其里程為阿里山公路86km+950m,本研究所選定的試驗邊坡,過去曾經發生破壞(20

11年),並採取了穩定修復工程。本研究在邊坡上安裝了地下水位井和傾斜觀測管,長期監測該邊坡的地下水位及邊坡的變動情形。本研究為了提升以降雨量為基準的經驗準則的精確度,於是分析試驗邊坡的地下水位高程變動與阿里山雨量站所量測之雨量之關係,發展出降雨與邊坡地下水位變動的關係。同時使用Geo-studio軟體分析出試驗邊坡中可能發生淺層崩塌及深層滑動的潛在破壞面,以及邊坡的穩定性與地下水位高程間的關係,進而求得邊坡處於臨界狀態時的地下水位。綜合降雨與地下水位及地下水位與邊坡穩定的分析結果,可以決定出降雨與邊坡穩定的關係,本研究由分析結果可得試驗邊坡在發生淺層崩塌及深層滑動的過程中,邊坡的穩定性的變化與

總累積降雨量(ΣR)的關係。而邊坡穩定性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①安全,邊坡是穩定的。②危險,邊坡可能破壞(0<破壞可能性<100%)。③災難,邊坡將破壞(破壞可能性=100%)。最後,結合邊坡產生淺層崩塌及深層滑動的三種階級的機率與累積降雨量的門檻值,為阿里山公路的試驗邊坡建立一個以降雨量為基準的邊坡破壞預警準則。其包含五個階段:(1)安全,(ΣR<440mm)(2)警戒,(400mm≦ΣR<580mm)(3)避難,(580mm≦ΣR<850mm)(4)災害,(850mm≦ΣR<990mm)(5)災難,(990mm≦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