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晚唐詩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大杰寫的 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中下) 和謝哲青的 星空吟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學生書局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黃啟方所指導 陳立新的 李商隱與其詩情新探 (2021),提出晚唐詩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李商隱詩、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悼亡心理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中國文學系所 林淑貞所指導 周栩鵬的 杜牧涉酒詩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唐詩、樊川、杜牧、飲酒詩、意象的重點而找出了 晚唐詩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晚唐詩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中下)

為了解決晚唐詩人的問題,作者劉大杰 這樣論述:

晚唐詩人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翻牆讀唐詩」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陳柏昌
  
本書特色:
文章創百萬分享記錄的江湖奇人六神磊磊
深情獻上華文世界最美的一座花園
  
「我們與唐詩,只隔一道矮矮的牆。我想做個翻牆的人,
從圍牆的那頭摘幾朵唐詩的花給大家看看。」——六神磊磊
  
以〈登鸛雀樓〉稱霸全唐詩的王之渙為何只留下六首詩?
韓愈因為寫業配文收入高人一等?
白居易的〈長恨歌〉真相是首八卦詩?
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其實是一廂情願?
  
寫金庸紅遍微信公號圈的六神磊磊
藉一身江湖功夫底子,深入唐詩四萬八千九百首
不靠拆句解字、不用逐首背誦
他用故事領你走進大唐詩歌300年
帶你和唐朝偉大詩人們正面相逢
  
■因為深入金庸的武俠世界而重拾唐詩:
  
  一開始,六神磊磊最知名的是讀寫金庸,明明是骨灰級金庸迷為何跨足唐詩?起心動念是金庸小說裡的唐詩身影:郭靖帶楊過騎馬,襄陽城外,只為吟誦一首〈潼關吏〉;張無忌與趙敏一道前往綠柳山莊,中堂懸掛著的字,正是元稹的〈說劍〉。
  
  「其實我們和唐詩的距離,就只隔著一道牆而已……我只想做一個翻牆的人,從唐詩的圍牆那頭摘幾朵花給大家看看。」六神磊磊有天夜裡先在公號上發表〈膜拜吧!關於唐朝那些猛人猛事〉(成書時改寫成〈我只留下了六首詩,但還是無冕之王〉一文),隔天獲百萬人次轉發後,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無法領略唐詩之美,是因為從沒被妥適地引入門。唐詩像是圍牆內開滿的春意,桃紅柳綠,芳草池塘,但牆外的人不知。於是辭掉原本記者工作,耗時三年完成《翻牆讀唐詩》。
  
■「在這本書裡,你對詩人不會再仰望,而是相逢」
  
  今天能讀到唐詩,你知道有多幸運嗎?杜甫究竟是老實書生,還是一代情聖?李白有多少詩留了下來?最慘的說法是:大概十分之一……本書從南朝大詩人謝眺之死寫起,寫到晚唐詩人司空圖去世結束,幾百年間的大唐盛世與詩歌江湖。在他獨特六神體巧筆之下,31篇我們從沒讀過的文章裡,這些過去只在課本考卷上出現的詩人全都躍然紙上;我們得以與他們喝酒搏感情,陪他們嬉笑怒駡。透過這些豐富的感情和對詩句的細節了解,這些詩句不再遙遠。面這這些詩人我們不再迎望,而是相逢。
  
作者簡介:六神磊磊
本名王曉磊,原為時政記者,現為著名自媒體人。
  
  自稱骨灰級金庸迷,懷抱對金庸的愛,先於二○一三年十二月開設專欄「六神磊磊讀金庸」,借武俠人物評說時事熱點、社會現象,成為最有影響的自媒體之一。二○一五受金庸裡的詩句啟發而走進唐詩世界,單篇唐詩題材文章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往往迅速閱讀傳播數百萬次,成為當前新媒體上的一大景觀。二○一六年榮獲中國年度新銳榜「年度新媒體」(個人獎)等獎項。

李商隱與其詩情新探

為了解決晚唐詩人的問題,作者陳立新 這樣論述:

本文以「知人論世」融合「以意逆志」之方法研究李商隱詩歌。相較過往學者提出「知人論世」之方法,僅止於詩人背景、生平之「論世」,並未深入、通盤地考量各方面之因素與影響,本文擴展「知人論世」之範圍,涵蓋「文本意涵」、「歷史背景」、「仕途薪俸」、「民俗風情」以及「行為心理」。所謂「文本意涵」,除分析文本內涵、字詞意義外,亦深入探究文本內所含故事背後之意義,瞭解典故意涵,以及作者寫作習慣等,超越字面意義之深度面,以真正地瞭解詩作文本之真意。而「歷史背景」及「仕途薪俸」,則涵蓋歷史、經濟與政治面,透過唐代職官制度、幕僚與京官之薪俸差異,瞭解歷史背景與經濟互相關連之內涵。「民俗風情」是瞭解唐朝當時

之風俗民情、地理環境。最後,以觀察人性行為之「行為心理學」,融入心理行為層面,參透李商隱詩作思維與詩意。 通過上述之方法,本文論證李商隱一生仕途並非不濟,沒有所謂被排擠、打壓而沈淪幕府令其「身世淒涼」之況。任職幕府,很可能是經濟因素之自願選擇。再,本文經由分析被認定為女冠情愛相關之經典詩作〈聖女祠〉三首,及〈碧城三首〉之詩歌,論證李商隱與女冠並無刻骨銘心之愛情生活。結論出在箋解李商隱之隱晦詩,不應先入為主地認定、附會詩作必然是與李商隱仕途不濟,或與難言之女冠情愛相關,如此方可開始去找出李商隱在詩歌中之「志」。同樣地,本文重新箋解李商隱其他詩歌,有〈錦瑟〉,〈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幃深下)及〈中元作〉。

星空吟遊

為了解決晚唐詩人的問題,作者謝哲青 這樣論述:

穿越千年文明, 12場星空下的繆思之旅, 陪你追尋黑暗中的生命火光, 以及閃爍背後的永恆深情。   生活在人造光線過度飽和的後工業文明中,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黑夜,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曾體驗過,自然也就没有機會,領略星空真正的魅力。──謝哲青   跟著謝哲青的腳步,縱情穿梭在被都市文明遺棄已久的夜空之中,以光年的距離,從星星的角度,重新打開心靈的視野,認識我們所存在的這世界。   謝哲青以一貫的磅礡、敏感,帶讀者從藝術、文化、科學、人心各領域,看見星星和人之間不可開脫的美麗關係:   科學上永不相會的牽牛織女星,為何可以寄託千年不變的思念?   梵谷筆下色彩斑斕的星夜,是藝術

家的狂想,還是美麗的現實?   現代占星學如何和心理分析交織,讓人解開星空的密碼,探索深層的自我?   這是一場星夜下的長途旅行,也是一場科學與人文的邂逅。   融貫知性與感性,當黎明重啟,你會發現看世界的眼光截然不同,處處都是美的驚奇;當再次仰望星空,或許你也會讀出閃耀背後,繁星對人永恆、真誠的安慰。  

杜牧涉酒詩研究

為了解決晚唐詩人的問題,作者周栩鵬 這樣論述:

中國是詩的國度,亦是酒的國度,詩人寫詩常常離不開酒的助陣。自中國第一本詩集——《詩經》開始,其中即可見酒的身影,然當時酒是貴族享用之物,並未與詩真正結合。經兩漢而至魏晉,酒與詩得以慢慢結合。但是二者真正結合之標誌是東晉末年陶淵明的出現,其〈飲酒二十首〉塑造了飲酒寫詩的詩人形象,以表達情志,創立詩酒結合範式。有唐一代,詩酒結合的詩人益多,最著者莫過於李杜,李杜二人的涉酒詩塑造了飄逸和沉鬱之殊異形象。至於晚唐,乃有杜牧,杜牧涉酒詩中的形象則非李杜般單一,而是複雜多元,故而從杜牧涉酒詩可窺見杜牧較真實之風貌。研究杜牧涉酒詩,必以文本及作者為重點研究焦點。故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有二,一為文本分析法,主要

以閱讀分析文本;二為知人論世法,主要結合杜牧生平進行文本分析。本文的研究進路是:第一章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前人研究成果、涉酒詩的定義與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以釐定研究範疇;第二章分析杜牧人生四個分期與涉酒詩關涉,通過杜牧生平研究其涉酒詩,將杜牧生涯析為布衣時期、十年幕府時期、遊宦時期及晚年長安時期四個時期;第三章探討杜牧涉酒詩所表現的志趣,可知十年幕府時期與甘露之變,乃杜牧心態變化之轉捩,在布衣時期的積極進取和風流玩世的思想大減,而代之以受挫失志等其他消極思想,志趣趨向及時行樂和歸隱歸鄉;第四章探討杜牧涉酒詩情誼內容,在志趣之外,杜牧在涉酒詩中也展現友情、愛情及其他情誼。在不得志的一

面外,杜牧亦有樂於交友、風流多情等關於個人情誼的一面;第五章分析杜牧涉酒詩藝術特色,杜牧涉酒詩表達情志的方式,主要有「卒章顯志」和「以酒為喻」兩種。杜牧涉酒詩因體裁不同,風格有異,其古體詩常以文為詩,而近體詩則常靈活運用格律。在杜牧涉酒詩的意象中,春秋二季與寺廟是杜牧至愛的時間意象和空間意象,而酒旗(酒家)意象,亦為杜牧涉酒詩之特殊景觀;第六章敘述杜牧涉酒詩對後世詩歌和詩話之影響,分為對晚唐、宋代與元明清三部分,對晚唐之影響體現為被詩人唱和、涉酒詩的本事被敷衍;對宋代之影響體現為被宋詩化用、「三生杜牧」的典故形成與襲用,及被宋人詩話進行點評;對元明清之影響方面,杜牧涉酒詩中的〈詠襪〉和〈杜秋娘

詩〉資作考據的參考資料;第七章為結論,以收攝全文,提出對日後研究的展望。總之,於杜牧涉酒詩,可窺見複雜且真實的杜牧形象,在歷史的迴廊中閃爍獨特的光芒,也在涉酒詩的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