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ulianBaggini寫的 哲學是最好的思想武器:朱立安.巴吉尼系列套書 和涂睿明的 古瓷之光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湖南美術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 徐福全、李建德所指導 李冠潔的 梓官蚵子寮通安宮廣澤尊王信仰研究 (2021),提出暗夜 微 光 帝 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蚵仔寮、廣澤尊王、聖公杯、啞巴轎、翻白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顏美娟所指導 楊惠娟的 宋代異類婚戀故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宋人小說、文言小說、話本小說、異類婚戀、通俗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暗夜 微 光 帝 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哲學是最好的思想武器:朱立安.巴吉尼系列套書

為了解決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問題,作者JulianBaggini 這樣論述:

在假新聞充斥、對立激化,網紅取代公共知識分子的紛亂年代 若想培養邏輯思辯能力,我們更需要哲學工具! 最受歡迎的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作品 以清晰邏輯與人文關懷兼具的視野,給你嚴謹而靈活的思考訓練   ◇◆◇◆◇◆◇◆◇◆◇◆◇◆◇◆◇◆◇◆◇◆   《哲學家的工具箱:如何論證、批判、避開邏輯謬誤?一套現代人必備的理性思考工具》   一本沒有哲學背景但想訓練自身邏輯的人必讀的百科全書式指南。 所有你想得到的思考工具,全都囊括其中。 暢銷經典《自願被吃的豬》作者 + 美國哲學教授的思考技術教戰手冊。 內含六大箱哲學工具,上百種從基礎到進階的哲學術語及概念闡釋,教讀者如何以嚴謹清

晰的論證方式提出前提、證明主張、導出結論、拆解檢驗,一路如庖丁解牛,邏輯全面提升。 ★ 朱家安、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超有邏輯推薦 「我思,故我在。」笛卡兒這句名言在論證上有什麼瑕疵? 所有的謀殺都是錯的,但謀殺暴虐的獨裁者是對的,這說法有什麼邏輯問題? 素食者不吃豬肉香腸,甘地不吃豬肉香腸,所以甘地是素食主義者。這話合乎邏輯嗎? 想要反駁對手的論證,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假設對方是對的。這是什麼怪招? 哲學是一門極富技術性的學問,它不只提出主張,同時也需嚴密的論證,而要構成嚴密的論證,則需各種概念工具,從多方檢驗,盡可能消除歧義。 英國暢銷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和曾獲年度教授獎的美國哲學教

授彼得‧佛索在本書中擺出了聲勢浩大的六大箱哲學工具箱,扎實介紹了百種以上的哲學思考工具,從最入門的「論證基本工具」到「論證進階工具」,再從「評估工具」到「概念區別工具」,讓你的思考能力從初級提升至中級。最後兩箱更是讓思考能力達到最高級的祕笈:「大師級的工具」讓你有機會具備大師級的思考能力;而「必須謹慎使用的工具」則是最上乘的心法,誤用了不僅沒效果,反而會引發更多問題。 這本書可說是「思考技術檢修必備手冊」,不僅可以逐箱學習,還可以擺放在身邊:一旦思考短路,就能隨時挑選適當的工具,檢修自己的思路。送禮自用兩相宜,但是,請切記最合乎邏輯的一點:千萬不要送給自己的敵人!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

以為的嗎?: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哲學闖關遊戲(新版)》   ▍你真以為自己慈悲為懷、童叟無欺而且頭腦清楚?▍ 玩過書中哲學闖關遊戲再說吧── 搞不好,根本就是一團混亂、充滿矛盾!   「朱立安.巴吉尼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   使得他在哲學普及書籍的領域中格外傑出。」──英國權威媒體《衛報》(The Guardian)   ※英國知名哲普作家、暢銷書《自願被吃的豬》作者朱立安.巴吉尼精心設計   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哲學闖關遊戲──你以為的那些事情「真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你有思路混亂所引發的腦神經短路嗎?   ◎你有沉迷幻想所引發的妄想官能症嗎?   ◎你有瞻前顧後所引發的龜毛

症候群嗎?   先來做個簡單的哲學健康檢查。保證無痛!還會有微微的快感呢。   【檢查開始】   1 如果能夠走路、騎腳踏車或搭乘火車,就不該開車。你同意嗎?   2 為了個人吸食而持有毒品的行為應予除罪化。你同意嗎?   3 米開朗基羅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偉大藝術家。你同意嗎?   4 客觀的道德標準並不存在,道德判斷只是代表個別文化的價值觀。你同意嗎?   5 剝奪別人的生命是絕對錯誤的行為。你同意嗎?   6 人類不該為了自己的需求,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損害。你同意嗎?   7 只要不傷害別人,每個人都有權自由追求自己的目標。你同意嗎?   8 對於藝術作品的評斷,純粹是個人品味的問題。你

同意嗎?   9 種族滅絕行為證明人類有可能做出極大的惡行。你同意嗎?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合乎正義的戰爭。你同意嗎?   【檢查結果】   如果不同意1,卻同意6→ 思想中就帶有「緊張關係」(Tension5)   如果不同意2,卻同意7→ 同上(T6)   如果同意3,也同意8→ 同上(T14)   如果同意4,也同意9→ 同上(T1)   如果同意5,也同意10→ 同上(T8)   想知道詳細檢查結果嗎?請見本書P.20分析。      每一項「緊張關係」可能代表兩種意義:兩種信念相互矛盾;或者要有非常細膩繁複的思辨,兩種信念才能並存而不致矛盾。在此,檢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

確認信念的對或錯,而是了解我們的信念可能有哪些互不相容之處。      「我們『實際上』在想些什麼,其實非常難以釐清。這些遊戲的目的是提供一條有趣的途徑,讓你了解自己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思考哪些事情,從而揭露一些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事實。玩過這些遊戲之後,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過去以為自己擁有的想法,原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樣的結果也許讓人有點訝異、有點迷惑,但是也充滿了樂趣。」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新版)》   吃下自願被你吃的豬,有錯嗎? 吃下自願被你吃的人,有罪嗎? ▍100個哲學問題就像100個哲學版「數獨」,保證讓你想破頭蓋骨,卻又捨不得轉頭!▍

  暢銷長銷十餘年,朱立安‧巴吉尼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本書已售出14種語文版權,亞馬遜網路書店佳評如潮。 直接以眾人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挑戰你的邏輯、判斷,道德底線。 ★ 派駐國外,雇主付你低於當地勞工的薪資又怎樣?反正比你在本國的薪水高! ★ 即使人民自願被洗腦,且此舉可降低犯罪率,政府仍不該洗腦人民,因為這是對個人自由與尊嚴的侵犯──真的嗎?但教育不也是一種緩慢的洗腦? 在生命的旅途中,你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場景: 1.你去領錢。提款機吐出好多錢,比你要領的還多,但是你的帳戶一切正常。嘿嘿,銀行不知道出錯了,除了銀行,沒有人有所損失。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嗎?──〈凱子提款機〉

2.你是官員。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誕生了,拍攝手法一流,內心刻畫深邃。可是,劇情驚世駭俗,甚至歌詠種族屠殺與強暴婦女。該不該禁止這部電影上映?──〈偉大藝術與道德恥辱〉 3.你是消費者。滿街都是「便宜的好咖啡」,真是好康。不過,為什麼會這麼便宜?是因為店員薪資過低、咖啡農被嚴重剝削嗎?你是不是助紂為虐?──〈便宜也有好咖啡〉 4.你是三級貧戶。看過《佐賀的超級阿嬤》之後,你發誓絕不浪費任何食物。有一天,你心愛的貓咪被車撞死了,但牠還是一塊完整的肉,該不該煮來吃?──〈吃吧,不要浪費〉 5.你是國家元首。聲名狼藉的商人想要改變形象,願意捐款拯救卡奴,減少燒炭自殺的現象。條件是:頒授國家最高榮譽勳章

給他!這是賄賂,還是行善?──〈賄賂無罪,受餽有理〉 人生經常面臨許多抉擇,也經常遇到許多令人不解的現象,而且都找不到答案。沒錯,這些就是哲學問題。你可以選擇不面對哲學,卻無法逃脫哲學問題的糾纏。 在本書中,英國暢銷哲普作家巴吉尼設計了100種場景,引導出100個哲學問題。他會帶你思索這些問題,提出各種可能的解答;一旦面對這些似曾相似的場景,或許能讓你找到最恰當的解決方法。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   活著,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而活著? 巴吉尼的11堂哲學必修課, 是每一個人尋找生命意義的最佳導航工具!

生命的意義不能來自天啟的真理、宗教教條或神聖經文;相反地,必須訴諸理性與證據,以及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並評估的論證。──朱立安‧巴吉尼 藉由理性嚴謹的哲學思辨,就能推論出「人生究竟值不值得活」。 我們為什麼會活著?生命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及時行樂嗎?既然人生苦短,活在當下就好了嗎? 追求幸福嗎?光是自己幸福就夠了嗎?當個人與全人類的福祉互斥該怎麼辦? 幫助他人嗎?但助人成為生命意義的來源時,會不會反倒成為利己的手段? 還是,這是神的旨意?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但無神論者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存

在? 如果生命其實沒有意義,那又如何? 要解答這些疑惑,你可以燒香拜佛尋求心靈寄託,可以默禱上帝尋求人生指引,可以透過靈修聆聽內心聲音,也可以癱在躺椅上讓心理醫師告訴你。無論如何,我們都承認,一生只能活一次,若想盡可能活得豐盛,就難免探究生命意義。 不過,「哲學的慰藉」或許比上述方法都更有效、更持久! 英國暢銷哲普作家巴吉尼秉持其一貫理性分析,為所有想要利用哲學方法來尋找生命意義的讀者,開闢了這11堂最全面、最深入的生命必修課。巴吉尼就像是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一步帶著你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吸收了許多哲學家的論點,結合日常生活的例子,甚至引用知名電影的啟發,藉此充分闡釋自己的論證。就算沒有接

觸過哲學,也能在他的引導之下,透過最精闢的哲學思考,討論各種解答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他要我們相信,即使沒有最終的解答,但只要透過這11堂課,還是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為活下去找到充分又必要的理由。  

暗夜 微 光 帝 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梓官蚵子寮通安宮廣澤尊王信仰研究

為了解決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問題,作者李冠潔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在探討被漁民從海上拾獲的廣澤尊王所建廟,祂在蚵子寮既非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廟宇。如何在眾多角頭廟環伺中成為當地大家心服口服的境主廟?  廣澤尊王在南安詩山祖廟時,神格特性是什麼?來到台灣,尤其來到梓官一百多年來,祂的信仰功能產生那些階段性的變化,以滿足信眾的需求?  梓官蚵子寮通安宮廣澤尊王的信仰有何特色的神蹟?如何藉立筊警示神意?如何以聖公杯及觀神轎來顯示神意?如何與友宮,尤其是舊城城隍爺,合作掃除妖氛?必要時如何展現翻白眼神蹟?  以上各種問題都是本論文探討的重點,並獲得一定程度的答案與說明。

古瓷之光

為了解決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問題,作者涂睿明 這樣論述:

《古瓷之光》是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塗睿明的全新力作。以朝代為序,遴選了中國陶瓷藝術史上77件至美珍寶,記錄下陶藝與中華文明碰撞的每個精彩瞬間,深入講述中國陶瓷藝術的美學變遷。 從古瓷的造型、色彩、材質、工藝、歷史背景等角度切入,全方位展現中國陶瓷征服世界的美學魅力,重點解讀其美在何處、普通人如何欣賞以及這些陶瓷器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中的功能與角色,讓我們得以從一件件陶瓷作品中,探尋到歷代的審美雅趣、民俗風情與匠心工藝。 讀完本書,當我們在博物館中面對一件瓷器時,便懂得如何去欣賞它造型的優雅、顏色的美妙、畫面的意趣、細節的深意、背後的故事……對中國陶瓷的美,產生更加具體、深刻的認知和感受,

而不再只是用簡單的一個“美”字籠統概括。   涂睿明 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長物居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致力於景德鎮瓷藝復興,傳承傳播傳統陶瓷文化、美學,推動傳統陶瓷藝術的當代轉化。已出版《撿來的瓷器史》《紋飾之美》《制瓷筆記》。   序言 | 001 第一章 先秦 | 初生 仰紹文化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 | 畫之初 008 馬家窯文化彩陶 | 文明之光 014 龍山文化白陶鬶 | 變形記 019 西周原始青瓷壺 | 晨曦初現的薄光 024 秦兵馬俑 | 被遺忘的戰士 027 第二章 漢唐 | 成長 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 吉

032 唐長沙窯 | 釉下彩之殤 037 唐三彩馬 | 現實主義之巔 042 唐越窯秘色瓷瓜棱瓶 | 秘色之謎 046 唐邢窯白瓷雙龍耳盤口瓶 | 雄渾中的秀色 050 唐魯山窯花瓷腰鼓 | 暗夜之光 054 五代越窯雙系罐 | 侘寂之源 057 第三章 宋 | 初長成 宋汝窯無紋水仙盆 | 夢 062 宋汝窯三足洗 | 造型的極致與終結 066 宋官窯方盆 | 橫平豎直 070 宋官窯筆舔 | 無用之用 074 宋官窯弦紋盤口瓶 | 氣定神閑,波瀾壯闊 078 宋哥窯雙魚耳香爐 | 靜夜焚香 083 宋哥窯膽瓶 | 輕風吹到膽瓶梅 087 宋鈞窯天藍葡萄紫海棠式花盆 | 異彩紛呈 092

宋定窯白瓷孩兒枕 | 嬰戲的魅力 096 宋定窯印花白鹿銜芝圖折沿盤 | 白色的奢華 100 宋磁州窯梅瓶 | 風花雪月 104 宋登封窯珍珠地劃花橄欖瓶 | 虎虎虎 109 宋耀州窯鳳紋提梁壺 | 壺裡乾坤 113 宋龍泉窯琮式瓶 | 玉琮 117 宋龍泉窯雙摩羯魚耳紙槌瓶 | 牆外香的雪拉同 122 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瓜形壺 | 一壺風雅 127 宋吉州窯木葉碗(盞) | 奇跡 132 宋建窯兔毫盞 | 點茶神器 136 遼黃釉鳳首瓶 | 朝鳳英姿颯爽 142 宋綠釉獅子香爐 | 神完氣足 145 第四章 元 | 分水嶺 元青花鳳首扁壺 | 飛升 150 元青花魚藻紋大盤 | 中國水墨與伊

斯蘭裝飾 154 元龍泉褐彩玉壺春瓶 | 玉壺買春的典雅 159 第五章 明 | 巨人 明永樂青花龍紋扁瓶 | 氣壯山河 166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盤 | 纏繞世界的蓮花 171 明永樂青花壓手杯 | 盛名之下 177 明永樂甜白釉刻花纏枝蓮紋梅瓶 | 通感的誘惑 180 明永樂翠青釉三系蓋罐 | 暗藏殺機 185 明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 | 偉大的探險 189 明宣德填紅釉三魚紋高足碗 | 時間之間 193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 生“雞”勃勃 197 明嘉靖礬紅地黃彩花卉紋四方盤 | 憂鬱的微光 203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 光恰似水 207 明萬曆青花花鳥圖繡墩 | 不秀而敦 | 21

1 明仿官釉筆山 | 安穩如山 215 明宜興窯時大彬紫砂壺 | 文人意趣的勝利 219 明德化白瓷觀音像 | 造像之美 225 第六章 清 | 盛極而衰 清康熙青花雲肩紋將軍罐 | 威風八面 230 清康熙五彩道教人物圖瓶 | 色彩的交響樂 234 清康熙青花夔鳳紋雙陸尊 | 一步之遙 241 清康熙青花松鼠葡萄紋葫蘆瓶 | 自然靈感與把玩 247 清康熙素三彩三果紋盤 | 茄紫鵝黃皮瓜綠 251 清康熙青花山水棒槌瓶 | 藍色水墨 255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 茶杯裡的四季 260 清康熙青花團花鋸齒紋搖鈴尊 | 如觀美人 268 清康熙孔雀綠釉花觚 | 陰柔之美 272 清康熙冬青

釉雲紋水盂 | 案上風景 276 清康熙綠釉暗刻螭龍紋雙耳托盞 | 茶杯的進化 279 清康熙豇豆紅八大碼 | 美人醉 286 清康熙人物故事圖盤 | 另一扇窗 294 清雍正灑藍釉地黃花盤 | 明日黃花 298 清雍正粉彩花鳥抱月瓶 | 瓷上繪畫的極軌 302 清雍正粉彩福壽雙全橄欖瓶 | 一個時代的側影 307 清雍正鬥彩鴛鴦蓮池紋盤 | 平淡天真 313 清雍正琺瑯彩瓷赭墨竹石圖碗 | 端起一片竹林 318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牡丹圖瓶 | 詩書畫印 321 清雍正茶葉末釉螭耳花澆 | 從來多古意 325 清雍正海棠式花觚 | 結構之美 329 清雍正黃地青花壽桃紋盤 | 兩種意志 333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 | 色彩的盛宴 337 清乾隆粉紅地粉彩扒花番蓮紋碗 | 錦上添花 342 清乾隆白釉番蓮紋玲瓏碗 | 要有光 346 清嘉慶紅地描金萬福連連蓋罐 | 極致的奢華 349 清道光紅地留白梅花紋蓋碗 | 雅俗之間 352 清大雅齋瓷綠地墨彩菊花紋渣鬥 | 一個女人的生活與愛 356   曾經,中國陶瓷的美征服了世界! 它佔領歐洲中產階級家庭的餐桌、壁櫃,陳列在土耳其國王宮殿顯著的位置,供奉于日本幕府將軍的壁龕;它被收藏在世界各地宏大的博物館,與人類傑出的藝術品共聚一堂、分庭抗禮。數百年間,不論地域、文化、種族,無數人都為之傾倒。但今天人們似乎把關注的

焦點全然轉移到他處,很少真正關注它的美。 拍賣會更關心一件瓷器的真偽、稀有程度、時間是否久遠,它為誰燒造,被何人使用、收藏又流轉於何人之手。於是,長久以來,宋瓷在拍賣會上的表現,就往往難以與某件傳承有序的乾隆官窯瓷器相抗衡,儘管它展現出無盡的精巧、華麗與複雜,卻未能超越那看似簡單樸素的器形與顏色帶給世界的美的感動——連乾隆皇帝本人也必定這麼認為(他令宮廷畫家畫下的他鍾愛的瓷器,絕大多數都出自宋代)。 考古學家殫精竭慮地尋找、發掘古代窯址,搜尋蛛絲馬跡判斷一件器物的產地、時代、真偽。而它的美不在考古學家的職責範圍,所以考古報告獨獨沒有美的位置。 展覽的情況也類似。一個展覽的分量往往在其“學

術性”,而不是“美”。去年我專程到浙江省博物館參觀“天下龍泉”展覽。引人注目的兩件藏品:一件是船形硯滴,顯赫而炫耀地擺放在入口處。但即使置身于眾多龍泉青瓷的傑作中,它也無足輕重,不過略顯奇技淫巧。更不必說將之放置在整個陶瓷史如群星閃耀的眾多傑作之中,而它卻堂皇地成為某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另一件是來自日本的“螞蝗絆”,被深藏在展廳的腹地。人們走進展廳,經過長廊,在安保人員的指引下繞過幾個拐角終於找到。然後屏息凝氣,按幾下快門,發出一聲聲讚歎,心滿意足地離開,甚至不再看一眼展覽上其他眾多的藏品。而那只是一件殘破的青瓷碗,毫不掩飾地顯露出處處修補的痕跡——幾枚鋦釘——這從來被當作是無可奈何的舉動,僅

僅表現出擁有者對瓷器本身的無比珍視,卻並不能增加它本身的價值。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個破碗的價值都會遠遠低於它破損之前。即使它沒有破損,同時代更為精彩的傑作在同一個展廳裡也難以勝數,卻少有人留意。其被關注的原因僅僅是其背後寫滿傳奇的故事。人們關注的,並不是它的美。 一度,我也曾在書中尋找陶瓷之美的線索,結果同樣令人失望。古人很少談論瓷器,或許是所謂玩物喪志吧。偶爾談及,不過隻言片語。 今天,陶瓷鑒賞書大大豐富,但同樣並不樂觀。 想像一下,如果你在一本書中首先讀到這樣一段文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你必然要調動所有想像力,並

試圖回想熟人中或看過的影視劇中有否相似的美人,加以印證。但是反過來,你見到一位美人,耳聞目睹其音容笑貌,那樣文字就顯得多餘了。 我們在陶瓷鑒賞書中讀到的往往是如下的文字:侈口,直頸,圓腹,以青花繪龍紋。這些文字或在圖片的一側,或在圖片的下方。如果沒有圖片——比如古代宮廷陶瓷檔案——這樣的文字大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你已經看到這件瓶是直頸,為何還要寫下“直頸”,難道是防備有人會看成彎的?我們甚至會為侈口疑惑,這不過是業內形容口部外張的一個“術語”——你又學到了一個新詞,但這與你觀察並欣賞一件瓷器毫不相關。 另一類所謂陶瓷美學的書籍,又往往大而化之。它們試圖用種種概念來囊括長達數十年乃至數百年

歷史長度的無限豐富的美。這無疑會造成極大的困擾和誤讀,比如認為宋瓷就是極簡,認為乾隆官窯瓷就是繁複。 在我眼中,陶瓷之美的歷史,不過是一件件美妙陶瓷的歷史,像一顆顆珍珠,在歷史上閃爍著迷人光彩。談到宋瓷,我腦中浮現的是汝窯水仙盆,官窯的弦紋瓶,建窯的兔毫盞;說到明代瓷器,我想到翠青釉三耳蓋罐,甜白釉梅瓶,填紅三魚高足碗,青花海水龍紋抱月瓶。每一件都具體、真切、無與倫比,它們串起如項鍊。 並非不需要美的思辨,但更重要的,難道不是對一件件瓷器的美的感受嗎?如果我們不能深切地感受一件陶瓷的美,理解它如何美、為何美,甚至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美,再多的陶瓷“專業”知識,又有何益? 不過,如果一件

精美的瓷器足以喚起人們深切的美的感受,又何須文字?美難道不是難以捉摸,更難以言傳的嗎? 事實並非如此。 美雖然源於器物本身,但理解和欣賞美非但不純粹出於自然,甚至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凡•高畫作的美在今天的人們看來無須多作解釋,但如果它能自然喚起美的感受,為何與他同時代的人會對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以至於他在絕望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的,如同語言,理解和欣賞美需要學習,特別是在普遍缺乏美學教育的今天。且不說一般人對古代陶瓷之美缺乏基本的瞭解,即使如博物館這樣的專業機構,也常常因為不懂得美或忽視美而把一些美學上乏善可陳的陶瓷視為珍寶,而讓另一些美的傑作在倉庫中蒙塵。 去年,出版人陳墾多次與

我討論這個話題。他在生活美學方面出版的眾多書籍引領風潮,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我的《撿來的瓷器史》出版之後,他希望能有一本關於陶瓷之美的著作,而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去年出版的《紋飾之美》剛好是這樣一本書的前奏。 在諸位即將讀到的這本書裡,我將通過一件件陶瓷史上的傑作,讓人們能夠領略陶瓷無限豐富的美。 我選擇了77組瓷器(不可避免地帶有我個人的偏好甚至偏見),希望借此讓人們對中國陶瓷的美,有更加具體的認知和感受,而並非停留在對某一時期概念性的瞭解,除了反復玩味幾個一再重複的詞語,比如簡潔、大氣等而再無其他。 這個數字聽起來很有些神秘的意味,剛好也是我出生的年份。其實在這份炫目的清單上增加或

減少幾件,並不會對本書造成多少影響——其實初的設想是80或100件,也不過是屈從於湊整數的習慣。 瞭解並欣賞這些瓷器的美雖不困難,也並非輕而易舉。 畢竟陶瓷之美是無比豐富而複雜的。它如同雕塑佔據空間;它是繪畫;它在裝飾藝術領域的成就,令19世紀西方重要的建築設計師之一歐文•鐘斯無比癡迷,他竟將其所見一筆筆劃下來;它如玉的質地在千年以前令一位宋代皇帝愛不釋手,不惜將自己的年號賜予燒造它們的小鎮,如今皇帝的名字少有人知,小鎮卻在數百年間令全世界為之瘋狂,那個年號叫“景德”;更不必說它工藝之精巧、結構之複雜常常讓我們驚歎人類雙手所能創造的奇跡。 是的,陶瓷之美包含著造型之美、繪畫(裝飾)之美、

材質之美以及工藝之美,更包含著生活之美。畢竟,每一件瓷器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滿足於生活的需要。 這77組陶瓷,將從不同的側面代表和展現中國陶瓷驚人而無窮的魅力。我將試圖闡明這些美是如何產生的,要如何欣賞,又是如何與古人的生活發生聯繫的。 沒有深入的瞭解,就不會有深刻的把握,更難有深切的體驗。小時候學書法,一直難以理解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路遇名碑的故事。歐陽詢居“歐顏柳趙”之首,楷書冠絕古今。一次,他在路邊偶遇一塊石碑,是西晉大書法家索靖的手筆。他停馬觀賞良久不忍離去,後竟在碑前讀了三天! 有人對著一幅名畫流淚,但同一幅畫,多數人卻只是走馬觀花,一帶而過。在人頭攢動的博物館,人們僅僅滿足於到

此一遊。並非不願多做停留,而是當我們缺少必要的瞭解,也就不可能感受到那些偉大藝術真正的美,又如何長久駐留? 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一件瓷器的美,懂得如何欣賞其造型的優雅、顏色的美妙、畫面的意趣,就會在博物館裡面對它時感到震顫,駐足良久,不願離去。 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那把鑰匙,去打開通往陶瓷之美的大門。 寫作的過程自然是艱苦的,因為日常還需要燒造瓷器,那是同樣艱辛的工作。對我而言,寫作的過程還有另一重深意。事實上,這些陶瓷史上的傑作,很多本來就是我效仿的物件,有如臨帖。寫作的一年多時間是我另一次深入研究與領悟的旅程——有如讀帖: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在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中領會高超的技藝與微妙的變化

。 但收穫是巨大的。希望這些收穫能在書中呈現,更能在我的作品中呈現,與你分享。  

宋代異類婚戀故事研究

為了解決暗夜 微 光 帝 康的問題,作者楊惠娟 這樣論述:

摘要    宋小說以其「記實」特性,記載宋人社會、文化、宗教、政治、經濟等發展和變化,取材豐富,展示了宋人的生活面貌,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宋代史料。異類婚戀故事是小說書寫常見的題材,宋人對此題材書寫,在古典小說通俗化的發展上會有如何的影響?是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重點所在。本文的論述架構共分六章,分述如下:    第壹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爬梳前人文獻資料,並簡介相關研究成果,界定研究範圍和陳述研究方法,以此彰顯章節架構與研究步驟。    第貳章「宋前異類婚戀故事及宋代世情概述」,由宋前異類婚戀故事的演變過程,了解宋小說異類婚戀故事的繼承與發展;並針對文學風尚、宗教思想信仰及庶民興起等

層面,來探討宋小說異類婚戀故事的興盛原因;並確定以和個體生命息息相關的「宗教、思想信仰」與「人心世態、家庭關係」兩大主軸,來做為接續探討異類婚戀故事題材在思想信仰世俗化及時代流變中,所呈現的當代現象及逐漸走向通俗化的發展軌跡。    第參章「信仰的世俗功能化」,藉由「天理人欲的角力」、「入世功利化的佛教信仰」、「民間職能化的道教信仰」等為切入角度,探討儒家理學思想信仰及佛道宗教信仰在當時的流佈現象及對人心的影響,以見異類婚戀故事現實觀照的廣度與深度,及異類婚戀題材在信仰世俗化的趨勢下,所呈顯的時代風貌。   第肆章「人心世態與家庭人際關係」,藉由故事中「異類主動」的婚戀基本模式、及將異類描寫為

「理想伴侶」,來照見個人生命的內在真實。並由「家庭的人際關係」,探討宋代家庭親子、妻妾、夫妻之間異類婚戀關係的發生,看見在時代流變中,個人與家庭關係間的真實面貌。    第伍章「宋小説異類婚戀故事的傳衍與通俗化」將異類婚戀故事的討論重點從作品的文化意涵轉回作品本身,討論宋小說文白並呈的時代特色,從其具有的媒體性與傳播方式,藉由異類婚戀題材訴諸生發的集體意識,經由文言小說及話本小說間的續仿與承衍,看見小說作品從個人主體性的彰顯逐漸隱微,轉向道德教化的社會性功能,而走向通俗化。    第陸章「結論」藉由以上各章節的研究心得,作一統合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