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敏,李義明,伍國珏寫的 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第四版(上冊) 和左卷健男的 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從玻璃到手機,從肥料到炸藥,保證有趣的化學入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和究竟所出版 。

明志科技大學 材料工程系碩士班 黃裕清所指導 鄭詩瀚的 改善電荷傳輸層提升大面積有機室內光伏元件效能之研究 (2020),提出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有機光伏、室內光、電荷傳輸層、脈衝光、狹縫塗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李欣縈所指導 廖鎮毅的 以熱蒸鍍法製備氧化鋅界面披覆層基於PC61BM電子傳輸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特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C61BM 電子傳輸層、熱蒸鍍法、氧化鋅界面披覆層、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光激發螢光光譜、時間解析光激發螢光光譜的重點而找出了 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第四版(上冊)

為了解決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問題,作者施敏,李義明,伍國珏 這樣論述:

最新、最詳細、最完整的半導體元件參考書籍     《半導體元件物理學》(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這本經典著作,一直為主修應用物理、電機與電子工程,以及材料科學的大學研究生主要教科書之一。由於本書包括許多在材料參數及元件物理上的有用資訊,因此也適合研究與發展半導體元件的工程師及科學家們當作主要參考資料。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第三版在2007 年出版後(中譯本上、下冊分別在2008 年及2009 年發行),已有超過1,000,000 篇與半導體元件的相關論文被發表,並且在元件概念及性能上有許多突破,顯

然需要推出更新版以繼續達到本書的功能。在第四版,有超過50% 的材料資訊被校正或更新,並將這些材料資訊全部重新整理。     全書共有「半導體物理」、「元件建構區塊」、「電晶體」、「負電阻與功率元件」與「光子元件與感測器」等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半導體物理」包括第一章,總覽半導體的基本特性,作為理解以及計算元件特性的基礎;第二部分「元件建構區塊」包含第二章到第四章,論述基本的元件建構區段,這些基本的區段可以構成所有的半導體元件;第三部分「電晶體」以第五章到第八章來討論電晶體家族;第四部分從第九章到第十一章探討「負電阻與功率元件」;第五部分從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介紹「光子元件與感測器」。(中文版上冊

收錄一至七章、下冊收錄八至十四章,下冊預定於2022年12月出版)   第四版特色     1.超過50%的材料資訊被校正或更新,完整呈現和修訂最新發展元件的觀念、性能和應用。     2.保留了基本的元件物理,加上許多當代感興趣的元件,例如負電容、穿隧場效電晶體、多層單元與三維的快閃記憶體、氮化鎵調變摻雜場效電晶體、中間能帶太陽能電池、發射極關閉晶閘管、晶格—溫度方程式等。     3.提供實務範例、表格、圖形和插圖,幫助整合主題的發展,每章附有大量問題集,可作為課堂教學範例。     4.每章皆有關鍵性的論文作為參考,以提供進一步的閱讀。

改善電荷傳輸層提升大面積有機室內光伏元件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問題,作者鄭詩瀚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物聯網的蓬勃發展,出現了大量應用於室內的電子元件。其中,有機光伏(organic photovoltaic, OPV)因具有良好的室內光轉換效率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可望為這些電子元件供電,以減少能源消耗。然而,由於室內光之光強度遠低於1-sun,對於此類OPV元件,產生的載子數量變少,導致漏電流及陷阱輔助結合主導了室內PCE的表現。本論文藉由控制電荷傳輸層來改善OPV之室內光轉換效率,並系統性探究其影響發電機制。其中透過蒸鍍鍍率及1,1-bis-(4-methyl-phenyl)-aminophenyl-cyclohex

ane (TAPC)修飾層改善MoO3電洞傳輸層 (hole transport layer, HTL)的品質,以避免載子於介面處發生再結合,並進一步提升其室內PCE與重複性。另一方面,我們通過使用ethoxylated polyethyleneimine (PEIE)修飾ZnO電子傳輸層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TL)來改善反式OPV中金屬氧化物的氧缺陷,進而提升室內光PCE。最後,為了實驗OPV的商業化,開發大面積塗佈技術及縮短其製程時間至關重要,我們採用狹縫塗佈法製備OPV,其效率達到和旋轉塗佈法相同的水準。此外,我們成功地使用強脈衝光代替熱退火,將ETL

的製程時間從1200秒縮短至190秒,有利於OPV朝商業化的目標。

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從玻璃到手機,從肥料到炸藥,保證有趣的化學入門

為了解決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問題,作者左卷健男 這樣論述:

  ‧獲選 2021年《Newton》雜誌「百大科學名著」,日本暢銷書!   ‧日本亞馬遜超過 500 筆書評湧入,4.5 ★好評推薦!   ‧《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各大媒體書評盛讚不斷!   ‧東京大學教授.腦科學家池谷裕二推薦:這麼有趣的化學書,還是第一次看到!   ‧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 陳竹亭、趣味知識圖文作家 10秒鐘教室(Yan)、最狂生物老師 瘋狂理查GTO──一起有趣讀化學   世界史 × 化學,所以才會這麼有趣!   「合成出新物質時,各國的勢力消長和生活方式也會跟著改變,真的很有趣!」   好奇心 + 欲望,人類的歷史因此推動!   東京

大學教授池谷裕二:這麼有趣的化學書,還是第一次看到!   人類的日常生活,就是一部透過化學改變世界的微物史。   ‧斗蓬、香水、高跟鞋,全都是為了某個臭臭的原因而發明的?   ‧拿破崙三世招待貴客的方式,竟然是使用鋁製餐具?   ‧石化和鋼鐵工業汙染程度高,為什麼還是不能沒有它們?   ‧稀土是什麼?為什麼既是熱門投資標的,又是國際貿易制裁的利器?   ‧如今成為觀光勝地的兔島──大久野島,其實曾是地圖上不存在的一塊?   早晨來臨,按掉鬧鐘、換好衣服鞋子,準備上班。到了辦公室,拿出剛剛買的咖啡和現烤三明治,邊吃邊看電腦和手機。下班後和朋友小聚,一杯啤酒下肚,整個人都放鬆了……   這

是許多人的日常,而這些日常的每一個環節,都和化學脫不了關係。   一提到「化學」,很多人會嚇得倒退三步。事實上,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和反應的科學。從過去到現在,化學一直在背後默默助人類一臂之力,也形塑了我們的世界。   只要你懂化學,化學就會幫助你。本書將告訴你生活中各種材料與物質的前世今生,讓你更冷靜地面對各種廣告話術、更聰明地使用各種用品,也更睿智地思考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圖解,再加上相關的趣味軼事,帶你從全新角度了解人類歷史,秒懂化學的奧祕與樂趣! 各界推薦   陳竹亭 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   10秒鐘教室(Yan) 趣味知識圖文作家   瘋狂理查 GTO 

最狂生物老師   ──一起有趣讀化學 讀者★★★★★好評   合成出新物質時,各國的勢力消長和生活方式也跟著改變,真的很有趣!   ‧高中念文科、完全不碰化學的我,就像窺看世界史般愉快地讀完了。這樣的搭配與介紹方式,的確提高了我對化學的求知欲與好奇心。真的是一本最適合化學素人的入門書。   ‧說「世界史是化學寫成的」一點也不誇張,是一部滿載了故事的有趣世界史!大推薦!   ‧買來送給不擅長化學的孫子,希望他能因此對化學產生興趣!   ‧如果能在學生時代讀到本書,說不定我會選擇完全不同於現在的工作。   ‧化學隨著人類的欲望而發展,既創造了便利,也帶來了恐懼。儘管科學與化學都有正確

解答,歷史卻沒有,這讓我感受到身為人類的奇妙。   ‧真的非常有趣,尤其推薦給不擅長化學的讀者!基礎化學結合歷史,易讀易懂。   ‧本書就像一塊敲門磚,讓讀者與「未知的未知」產生連結,讓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進而再尋找能讓你知道的書籍來閱讀。   ‧一直覺得學校教的歷史非常令人痛苦,卻沒想到可以用這種角度來看歷史。不論從哪一章開始讀,都能很快進入作者所建構的世界,真是太棒了。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整理了化學的發展如何在背後推動著歷史。讀完本書後,如果再讀世界史,相信一定會有新發現。如果我高中時就有這本書,我一定會同時愛上化學和歷史。

以熱蒸鍍法製備氧化鋅界面披覆層基於PC61BM電子傳輸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的問題,作者廖鎮毅 這樣論述:

摘要 IAbstract III致謝 IX目錄 XI表目錄 XIV圖目錄 XV第一章 序論 11.1 前言 11.2 研究動機 21.3 論文架構 3第二章 太陽能電池原理與介紹 62.1 太陽能電池簡介 62.2 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 72.2.1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72.2.2 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 82.2.3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 92.2.4 鈣鈦礦有機太陽能電池 102.3 有機材料能帶理論 122.4 有機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 132.5 太陽能電池之等效電路 152.6 太陽能電池之電性參數 182.7 太陽能電池之效率改善 21第三章

實驗方法與儀器介紹 293.1 製程機台簡介與原理 293.1.1 磁控式射頻濺鍍系統 293.1.2 熱蒸鍍物理氣相沉積系統 293.2 量測機台簡介與原理 303.2.1 轉換效率量測系統 303.2.2 暗電流量測系統 303.2.3 外部量子轉換效率量測系統 303.2.4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313.2.5 光激發螢光頻譜儀 313.2.6 時間解析光激發螢光頻譜儀 323.2.7 分光光譜儀量測系統 323.3 實驗藥品介紹 333.4 實驗方法步驟 343.4.1 基板清潔 343.4.2 定義陽極圖形 353.4.3 製作電洞輔助層 363.4

.4 製作電洞傳輸層 363.4.5 製作主動層 373.4.6 製作電子傳輸層 383.4.7 製作界面披覆層 393.4.8 製作陰極 39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494.1 PC61BM電子傳輸層最佳化 494.1.1 電子傳輸層之薄膜特性分析 494.1.2 不同濃度電子傳輸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測分析 524.1.3 不同厚度電子傳輸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測分析 534.2 氧化鋅界面披覆層最佳化 544.2.1 界面披覆層之薄膜特性分析 554.2.2 具界面披覆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測分析 56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73參考文獻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