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奶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末代皇帝奶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晴天寫的 大明風華:明代史實全紀錄 和信修明周春暉朱家溍的 太監談往錄(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皇子的奶妈是如何选拔的?为什么皇子一定需要奶妈? - 史记传也說明:强迫奶妈和自己亲生骨肉分离很残忍,没有人性,尤其是奶妈进了宫,更是断了和外面的联系,自己的孩子生长如何根本不曾知晓。就比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典藏閣 和香港中和所出版 。

最後網站末代皇帝溥儀要吃飯前還要「這種」開胃菜讓宮女超級害羞 - 華客則補充:末代皇帝 溥儀流傳的故事非常多,其中電影《末代皇帝》幾乎也是他一聲的寫照,他的 ... 上奶媽王焦氏,而且當奶媽一出現,不顧眾人眼光,嘴巴一股腦就往奶媽的胸膛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末代皇帝奶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明風華:明代史實全紀錄

為了解決末代皇帝奶媽的問題,作者王晴天 這樣論述:

拒絕上朝是常態,流連後宮理所當然,沉迷煉丹見怪不怪。 先有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後有青花瓷揚名國際。 史上最黑暗也最輝煌的朝代!     明朝,是個擁有各式奇葩皇帝的朝代,沉迷流連於鬥蟋蟀、木工、煉丹、溫柔鄉的皇帝屢見不鮮,更有怠工數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但她卻能屹立近三百年。同時,明朝也是個極輝煌的朝代──政治上各式「治世」魚貫出現,民生經濟上輕重工業空前繁榮,文化上各個領域人才輩出,軍事上將火器運用在陸軍與水師身上,也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七百年前的歷史現場,細看當時動盪不安的朝代更迭,品評明朝帝王如何把持得來不易的江山,體味後宮女人如何扶持年幼皇帝穩住朝政;並

藉由孝恭章皇后孫氏的一生剖析既輝煌又動盪的明代初年歷史!     王晴天博士將以條理清晰的文字、生動活潑的敘述,引領讀者探究最精采瘋狂的歷史知識、最深遠廣博的延伸故事。完整的明代史實,即將在你眼前開展! 作者簡介   王晴天     史學權威大師   台版邏輯思維      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補教界巨擘,投身知識服務產業,以出版《擎天數學最低12級分的秘密》享譽教育界,首創的「全方位思考學習法」已令數萬人擺脫傳統填鴨式教育,成為社會菁英。數理課堂上,學生最愛聽他講歷史小故事,其獨到的歷史見解總是令學生意猶未盡。作為現代知識的狩獵者,他極愛閱讀也熱愛創作,是個飽讀詩書的全方位國寶級大師。在各大

範疇都有鉅著問世,主要史學著作有:《赤壁青史,誰與爭鋒?》、《風起雲湧一九四九》、《賽德克巴萊:史實全紀錄》、《無敵の末日:不敗的都鐸王朝&日不落帝國的崛起》等十數冊。經兩岸六大渠道傳媒統計,為華人世界非文學類書種累積銷量最多的本土作家。     王博士曾多次受邀至北大、清大、交大及香港、新加坡、東京及國內各大城市演講,獲得極大迴響。現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首席顧問,是中國出版界第一位被授與「編審」頭銜的台灣學者,同時擔任世界歷史學會台灣分會會長,並榮選為國際級盛會──馬來西亞吉隆坡論壇「亞洲八大名師」之首,被喻為台灣最有學識者&台版邏輯思維,更成為門薩俱樂部台灣地區掌門人。2013年發表畢生所

學「借力致富」、「出版學」等課程。2014年北京華盟獲頒世界八大明師尊銜。2015與2016年接續受邀擔任「世界華人八大明師會台北」首席講師。2017年開始主持主講「新絲路視頻」網路影音頻道,獲得廣泛的迴響!2018年結合24位弟子創辦魔法講盟,引進B&U、區塊鏈證照班等國際級課程。2019年,新絲路視頻更加多元化,講授時空史地、改變人生的十個方法等內容。2020年起,開始投入全球最大短視頻「抖音(TikTok)」APP,助讀者開闢新視野、拓展新思路、汲取新知識。     如今,傳奇還在持續著……您將有緣親自聆聽晴天大師的智慧分享! 【推薦序】最黑暗也最璀璨的朱氏王朝  【作

者序】大明王朝,風華再現! 【世系表】明朝皇帝原來這麼KUSO 第一部 擁有最奇葩皇帝的大明王朝 第一章 破而後立的元末明初:元末~惠帝 ˙天災人禍擊敗了我:元末亂世 ˙你是不是在罵我:太祖朱元璋 ˙削藩把自己弄沒了:惠帝朱允炆 第二章 走上富強的大明盛世:成祖~宣宗 ˙「瓜蔓抄」來咯:成祖朱棣 ˙肥胖是種原罪:仁宗朱高熾 ˙爺爺替我鋪好路:宣宗朱瞻基 第三章 土木堡之變與中興:英宗~孝宗 ˙二次為皇的傳奇:英宗朱祁鎮 ˙我只是個備胎:代宗朱祁鈺 ˙我愛上了保母:憲宗朱見深 ˙今生鍾愛你一人:孝宗朱祐樘 第四章 內憂外患層出不窮:武宗~穆宗 ˙把自己玩死了:武宗朱厚照 ˙別打擾我飛升:

世宗朱厚熜 ˙後宮勤勞的蜜蜂:穆宗朱載坖 第五章 每況愈下的傾頹帝國:神宗~思宗 ˙從此君王不早朝:神宗朱翊鈞 ˙一個月光速下台:光宗朱常洛 ˙木匠才是本命:熹宗朱由校 ˙都是諸臣誤我:思宗朱由檢 第六章 苟延殘喘的南明政權:弘光帝~永曆帝 ˙福祿宴之子:弘光帝朱由崧 ˙鄭芝龍害我:隆武帝朱聿鍵 ˙四十天皇帝:紹武帝朱聿? ˙南明末代帝王:永曆帝朱由榔 第二部 孫若微,何許人也? 第一章 《大明風華》序曲:明初背景揭密 ˙「靖難之變」是怎麼發生的? ˙叔侄相殘的「靖難之役」 ˙燕王棣稱帝,威名傳天下! ˙五次北伐,威震蒙古! ˙曠古爍今的大航海時代 ˙《永樂大典》橫空出世! 第二章 《

大明風華》間奏曲:誰是孫若微? ˙孫若微?她是誰? ˙胡善祥?孫若微之妹? ˙即位一年逝世的皇帝:仁宗 ˙首位太皇太后:昭皇后張氏 ˙宣宗即位,「仁宣之治」降臨 ˙再一次叔侄相殘:高煦之亂 ˙孫后生子之謎&廢后大事 第三章 《大明風華》終曲:土木堡&奪門之變 ˙幼帝即位,新鮮新氣象 ˙首次宦官亂政:操線人偶英宗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 ˙京師保衛戰:決不放棄北方! ˙英宗歸國,經奪門之變再復位 第三部 「小人物」也能撐起一片天 第一章 治世能臣就是我! ˙是神棍還是預言家:劉基 ˙狐狸早晚露出尾巴:胡惟庸 ˙誅十族又何妨:方孝孺 ˙力挽狂瀾的大軍事家:于謙 ˙我不產貢丸:海瑞 ˙鞭子與蘿蔔

的取捨:張居正 第二章 馬上戰鬥我在行! ˙三「不」讓你長命百歲:徐達 ˙我是名將卻不得善終:藍玉 ˙倭寇的天敵:戚繼光 ˙是叛賊還是忠臣:袁崇煥 ˙硬生生打爛一手好牌:李自成 ˙四川大屠夫:張獻忠 ˙海賊王的兒子:鄭成功 第三章 文壇巨擘就是我! ˙梁山好漢盡出我口:施子安 ˙我的三國是假三國:羅本 ˙我可沒有秋香可點:唐寅 ˙陽明山之名由此而來:王守仁 ˙孫悟空真正的老爸:吳承恩 第四章 閹人也能起波瀾! ˙抱歉,我不吃豬肉:鄭和 ˙我促成了土木堡之變:王振 ˙我與海盜同名:汪直 ˙最會玩養成遊戲的宦官:劉瑾 ˙九千歲的太監:魏忠賢 第五章 後宮中唯我獨尊! ˙我有大腳,我自豪:馬

皇后 ˙史上最有魅力的保母:萬貞兒 ˙禍國殃民的妖妃:鄭貴妃 ˙奶媽界的翹楚:客印月 附錄 附錄一 《大明風華》人物側寫 附錄二 看影片,學《明史》

太監談往錄(第二版)

為了解決末代皇帝奶媽的問題,作者信修明周春暉朱家溍 這樣論述:

他們是中國最後的太監 他们是歷史的旁觀者 他們親聞目睹了晚清宮廷最後的秘辛   本書為一部晚清太監回憶錄、口述史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清宮太監回憶錄》《太監往談錄》三部著作。著者或口述者入宮的時間與經歷均不相同,從各自的視角記述了在清宮中身之親歷、目之親睹、耳之親聞,下至末代太監宮女的差役生涯,清宮大內的關防規矩、歲時講究,上至慈禧太后、光緒帝、珍妃、榮祿、載灃等皇室與貴冑的日常生活和言談舉止,無不纖毫畢現,展現了一段鮮活細膩、有血有肉的晚清皇廷歷史。   作者簡介 信修明(1878—?)   本名信連甲,號翰臣,曾投考水師學堂及太醫院,於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入宮為太監

,先後服侍慈禧、隆裕、瑾妃三位女主,負責撰寫戲本、相面算卦等,1924年馮玉祥軍“逼宮”時隨瑾妃靈柩離宮,歷時二十餘年。1930年擔任京西褒忠護國寺住持,創辦“恩濟慈善保骨會”,致力於救濟失業太監。 朱家溍(1914 - 2003)   字季黃,浙江蕭山人,中國著名文物專家、戲曲專家、清史專家,1941年畢業於輔仁大學,1943年起負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管、整理、研究等工作,並擔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作有《故宮退食錄》《國寶》《明清家具》《兩朝御覽圖書》《清代內廷演劇始末考》《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參與記錄整理)等。   宮廷瑣記 自述:太監生活二十四年 皇帝后妃之困窘 慈禧不算

有福之人 太后生活起居 宮中規矩多 大內之神秘 歲歲平安如意 民國早期之皇宮 選秀女異於前代 宮監因嚴獲福 太監軼事 昇平署及其他 清宮太監回憶錄 難忘的酷刑 「畢五」、「小刀劉」和慎刑司 進宮和拜師父 入宮後我們是怎樣「受訓」的 御前太監一天的生活 王祥親眼看見珍妃被丟到井裡 女主的生活 太監的生活 太監與寺院 太監往談錄 暢音閣演戲 樂壽堂傳膳 太監、廚役住處 慈禧在寧壽宮 編後記   編後記   太監在中國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太監制度的消亡則只有百年的時光。這個特殊的群體多源自飢民,由於生活所迫才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歷史上留下美譽或惡名的太監屈指可數,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屬

於社會上的「草根」階層,隨著時間的推移,已逐漸淹沒於歷史,淡出了現代人的記憶。   《太監談往錄》係多名晚清太監回憶錄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信修明著)、《清宮太監回憶錄》(馬德清等述、周春暉記)和《太監往談錄》(耿進喜述、朱家溍記)三個部分。內容多為身之親歷、目之親睹和耳之親聞,從各自不同的視角,記錄了作者的太監生活及相關的宮廷見聞。雖然他們在清宮的服役時間、服務對象不盡相同,文化程度、思維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內容或多或少與事實存在誤差,但由於都是作者的親歷親聞,在很多具體問題上卻可以彌補史料之闕。將一個個零碎的細節連綴起來,呈現給讀者的便是一段鮮活細膩、有血有肉的歷史。   其中,《宮

廷瑣記》作者信修明先生,讀過十年書,曾娶妻生子,後報考水師學堂和太醫院未果,為了贍養母親和年幼的弟妹,才進宮當了太監。他先後服侍過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和端康太妃三位女主,時間將近二十四年。一九二四年,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後,才隨端康太妃的靈柩一起出宮。其後,他住進了京西褒忠護國寺並且擔任住持,又發起成立「恩濟慈善保骨會」,致力於救濟失業太監的公益事業,對無家可歸者「生養之,死葬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政府徵用護國寺土地,建立八寶山公墓,信修明被安置在城內北長街興隆寺安度晚年。   在清宮太監中,信修明屬於少有的「文化人」,加之善於觀察,留心世故,耳濡目染中積累了大量「清宮秘史」類材料。在擔任褒

忠護國寺住持期間,他又對這些材料進行初步整理,寫成了一部名為《宮廷瑣記》的回憶錄,對宮中相關的人物、事件、制度,以及帝后、臣下、太監等人的生活細節,都進行了比較生動、詳細的記述。   作者自稱「是一個講求真理的人……要直筆記事。出奇的無有,偏僻決絕的不敢下筆」,以求「千百年之後,做一鐵石般的信史」。從整體上看,內容除了「因目睹親歷時間不長,所經過宮廷之事實未免不廣」,以及由於理解、記憶之誤,或因太監們的口口相傳而與實際存在一定的出入外,尚未發現隨意編造的成份。其中不少細節甚至鮮為人知,對於還原歷史的真實,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例如,書中兩次寫到慈禧的頭髮,其中一處這樣描述:「慈禧之頭面

,向不易梳。四十歲之後,髮已脫落,僅存鬢邊和後腦短髮,修飾惟仗技巧,否則儼然一位禿老太太。太后喜莊嚴,頂心一束假青髮,是紅膠泥黏的,兩邊貼的是髮片。大兩板頭,為滿洲之官妝,最怕碰脫,極須小心。」   這條記述,初讀起來似乎有些荒誕。因為從慈禧六十九歲時拍攝的照片看,她頭戴大拉翅,黑漆漆的頭髮梳向兩邊,沒有一點「禿老太太」的跡象。不過,照片也存在疑點,就是這個年紀的人為何不見一絲白髮?而結合其他史料,我們則可以發現這樣的事實:慈禧從中年開始便出現脂溢性脫髮,為此她多次徵詔各地名醫進行醫治。御醫們除了從「溫腎補血」開始調治外,還研製了不少洗髮、護髮方劑進行養護。後來,慈禧仍因掉髮嚴重而苦惱不已,

於是設計了帶有假髮的「大拉翅」,以掩蓋其頭髮稀少的缺陷。編者還就此問題請教過曾經整理慈禧內棺、親手為其遺體進行重殮的徐廣源先生。據徐先生介紹,慈禧頭髮為「花白色」,但「並非黑白相間」,而是兩鬢、腦後的短髮多為白色,頭頂則主要是長長的黑髮,偶爾夾雜一些較短的白髮。慈禧過世時的年齡是七十四歲,這樣的「花白」頭髮的確值得懷疑。當然,最終判斷她是否戴了假髮,可能還需要條件成熟時進行一下DNA鑒定。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信修明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當然,慈禧脫髮雖然是實,但到底「禿」到甚麼程度?由於信氏畢竟不是她的梳頭太監,所記可能或多或少與事實存在出入。   又如,慈禧為健身而食人乳,亦見於其

他記載,應該確有其事。但信修明敘述的挑選奶媽的方法卻很特別:「選乳之法是把乳擠在盤中,放在太陽光下曬之,有曬成血水的,有曬成泄渣而腥臭的,惟有曬乾後白潔如脂者方可入選。」此事現在看來似無科學根據,當屬耳聞,而非目睹。   再如,書中寫到光緒、慈禧的性格,作者則有這樣直白的描述:   「光緒性躁而口訥,每動怒,額筋浮露,口不能言。聞平壤戰敗,氣憤不能自持。」   「慈禧皇太后之威嚴,皆在眼神,平日直如日電,無人敢對其光,聲音亦宏亮。每朝見群臣時,霽顏寒暄,令大臣之心情有意外之感激。初見面,必問大臣家中日常之瑣事……令大臣等幾乎忘記是在朝廷之上。言談之間,忽然辭鋒轉變,眼光灼耀,問某一件事情

:『你們辦的怎麼樣?』此一問往往令人答之不及,不由汗透衣褂。」   二人的脾氣、秉性躍然紙上。若非長期接觸,很難描寫得如此活靈活現。   而談到太監本身,信修明則彷彿心在滴血,字裡行間充滿了痛楚和無奈:「我是過來的人,為了過去、為了現在、為了未來,日念陀佛三千聲。今生不如人,希望來生脫此苦,並希望窮神爺爺別儘跟這類人開這種不人道的玩笑!」   當然,由於《宮廷瑣記》係作者遺作,原書錯訛較多,編排亦顯混亂。收入本書時,編者進行了重新標點,訂正了部分文字疏誤,對某些不甚準確的內容加以註釋說明。同時為方便讀者閱讀,在確保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對原作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整合。   由於歷史及文化

素養等原因,清代太監撰寫或口述的作品並不多見。《太監談往錄》則試圖通過對其中大部分內容的整合,向讀者推出一本相對完整的太監回憶錄作品集。明代劉若愚的《酌中誌》是歷史上唯一一部太監著作,已被史家公認為信使。至於本書的價值,還需仁者、智者評說。   左遠波 二〇一〇年五月於紫禁城 自述:太監生活二十四年 坦白者,說實話也。我前寫《宮廷瑣記》一書,本我目之親睹,身之親歷。因目睹、親歷時間不長,所經過宮廷之事實未免不廣。然而,我所幸者,昔年初入寧壽宮(慈禧太后常住宮殿)司房承差。司房者,太后之總庶務處也;所司者,全宮侍御太監,總管、首領及媽媽、女子之事。其目曰:上(近御上差)、下(下屋,即媽媽

、宮女)、茶(茶房)、膳(膳房)、藥(藥房)、司(司房)、佛(佛堂)、殿(殿上。寧壽宮、豐澤園,凡太后所住宮殿皆以上兩殿太監承應)、散(散差。報差、回話、請轎、看宮門、伺候大太監、掃地打雜)、花(花園。南花園、北花園及管殿內外鮮花者)。太后宮所有金銀珠寶、綢緞尺頭等庫,各賬簿之出入,各王妃命婦進出太后宮、進貢賞賜,以及本宮大小太監等每夜殿內外輪流坐更,殿內安牌子,司房存底賬,皆歸司房所管。 一、 太后命小太監習唱戲,名之曰「普天同慶班」,須用通達戲劇者管理其事。我在太后宮專管戲劇之提綱者。為此,我認識了一位老太監劉得壽。他好道,自號明心,自幼為慈禧之小太監。咸豐駕崩熱河時,他是隨駕親眼得見的。

他因少年唱戲得寵,老年充隆福門六品首領,主管散差,兼管普天同慶班。又有老太監張得福者,唱丑角,綽號小辮張,與劉得壽少年同事,侍候慈禧去過熱河。我管提綱,是他兩人之打下手者。 明心劉健談,小辮張詼諧。排完了戲歇著時,兩個人喜談舊話,並好談跑熱河時,慈安、慈禧的瑣碎細話。有時把慈安、慈禧兩太后的脾氣動作,在話語中流露出來。我是一個有心人,偏愛尋舊話中的滋味。因而瑣記中得到她們的材料不少,類如慈安的性情溫和,善讓不爭;慈禧的性情厲害、神智,人不敢犯,對於太監、媽媽、女子,不惟蠻罵,有時責打。據說,安德海、李蓮英二人皆恩寵無比,都是慈禧用撣子打出來的,個個腦袋上都有傷痕。無怪李蓮英後來位尊職大,並常對

太監們講:「你們當差都要謹慎本分,你們看老祖宗(稱慈禧)待我天恩這樣大,我無時無刻不拿她當老虎來畏懼她。」由此看,可見慈禧嚴厲之一斑。近年來,她把太監交慎刑司,活活打死者近百人。太監犯國法交刑部斬決者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