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古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也說明: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Juvenile Percussion Ensemble)是由一群國小、國中和高中的學生所組成,這些青年學子自幼即進入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先後以四至六年的時間接受一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潘襎所指導 莊雅足的 牯嶺街小劇場營運管理研究 (2014),提出朱宗慶古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小劇場.、前衛劇場、委外經營、OT、閒置空間。

最後網站服務據點 -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則補充:朱宗慶 打擊樂教學系統-台北古亭教學中心.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3樓之3. 聯絡電話:02-2356-4578. 售取票服務時間:週二至週五13:30-21:30,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朱宗慶古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牯嶺街小劇場營運管理研究

為了解決朱宗慶古亭的問題,作者莊雅足 這樣論述:

「牯嶺街小劇場」原址於1906年(明治39年)時期屬木造建築體,為日式宿舍。隨著1945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灣,1950年成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組辦公室,1954年於木造日式宿舍上新建二層加強磚造式辦公廳舍,正式成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第七分局」辦公廳舍,1959~1969年間又擴建東側後棟為三層樓建築。1967年更名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古亭分局」,1990年再更名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此其時該辦公廳空間已不敷使用,另行覓地建造,1995年於南海路與重慶南路上的新建大樓完工,「中正二分局」搬遷至該新空間。牯嶺街於50、60年代漸趨發展為以集中舊書攤集市聞名的街道。迄197

2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交通與美化市容為名,將牯嶺街舊書攤拆除,目前留下的舊書店已顯稀少,難以想見當時情狀。而「牯嶺街小劇場」位處街角之兩向立面呈現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形式,內部留置室(拘留室)仍舊維持原狀,保存當時警察局建築之特色。該空間於「中正二分局」1995年搬離後,1996年在台北市政府幾經偕同藝文界人士會勘後定調該址規劃為藝文劇場之使用,並召開局處協調會解決建物權狀使用登記等事項,以符合建築法相關規定,1997年在學者專家建議下將該建物列為台北市「紀念性建築物」, 1998年10月起「中正二分局派出所小劇場」於焉誕生,開啟第一個將閒置空間再利用釋放為文化用途的場域。依「文化

資產保存法」,台北市文化局於2014年4月8日將該空間公告屬「歷史建築」(衙署)。自1998年迄今台北市政府將該空間OT委任「台北市小劇場聯盟」(1998年10月~2001年10月) 、「如果兒童劇團」(2001年12月~2004年12月) 、「身體氣象館」(2005年7月~2014年6月~)三個團體營運管理該劇場,在「台北市小劇場聯盟」及「如果兒童劇團」兩團隊近六年營運管理,似乎仍深陷建築體修繕維護、財務經費短絀、劇場營運管理摸索階段及劇場美學邊緣化之困境,至身體氣象館營運管理時期公部門更對該場域採取「自負盈虧」政策,更令藝文團隊財務捉襟見絀。本論文將以「台北市小劇場聯盟」、「如果兒童劇團」

及「身體氣象館」三個團體營運管理該劇場之營運管理歷程經驗為研究主體,探討公部門文化空間治理公共性論述思維,與藝術創作者參與空間營運管理所產生之衝突、歧異,以此案例來檢視公部門長期以來文化場館公共空間均質化之委外政策,以及藝文團體從事文化場館營運時之懸缺,試著從中找到公、私部門未來建構新文化治理的思維及協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