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腦膜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李斯特菌腦膜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醫療美術部寫的 感染症菌娘圖鑑:居家防疫必備!流感病毒、肺炎病菌…79種病原體X美少女,輕鬆學習正確的醫學常識! 和張文宏的 2019翁心華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最新消息-澎湖縣西嶼鄉衛生所也說明:此菌為我國食品中毒微生物之一,食品如遭受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汙染時,外觀看起來 ... 國內就曾發生孕婦愛吃生菜,導致胎兒染菌出現腦膜炎的案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昇 和上海科學技術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系所 邱秋霞所指導 許智超的 草本植物萃取物之抑菌活性及抗氧化能力 (2018),提出李斯特菌腦膜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穿心蓮、芳香萬壽菊、小花山奈、抑菌活性、最低抑制濃度、抗氧化能力。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營養科學系碩士班 吳文勉所指導 黃思涵的 餵食人蔘試驗物質對於李斯特菌 LLO 胜肽致免之小鼠腸道免疫力的影響 (2018),提出因為有 人蔘萃取物、李斯特菌抗原 LLO91-99 胜肽、腸道免疫的重點而找出了 李斯特菌腦膜炎的解答。

最後網站食物冰起來就不會壞? 當心李斯特菌會使壞則補充:食用前若未充分清洗及加熱食材,有可能食入遭李斯特菌汙染的食品而造成 ... 心內膜炎、急性腦膜炎、尿道炎,且易導致敗血症和腦炎,導致休克、昏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李斯特菌腦膜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感染症菌娘圖鑑:居家防疫必備!流感病毒、肺炎病菌…79種病原體X美少女,輕鬆學習正確的醫學常識!

為了解決李斯特菌腦膜炎的問題,作者醫療美術部 這樣論述:

  當各種感染症細菌化身為魅力十足的菌娘──!   當艱澀的醫學知識變成百變菌娘的外型特色與攻擊力、繁殖力、潛伏力──!   全新的切入點,輕鬆學習感染症知識的最佳入門書!   雖然我們無法以肉眼觀察到細菌和病毒,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細菌和病毒無所不在,並且與我們息息相關。   有的細菌對人體有好處,但也有些細菌和病毒會導致人體發生感染,進而引發人體的各種不適症狀。它們會經由空氣、飛沫、接觸或媒介物產生感染。有些感染症在感染後幾乎不發生症狀,但也有些感染症在症狀發生後難以治癒,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   本書一開始先針對「感染症的基本知識」進行歸納式的詳細說明,並網羅日常生活

中的「常見菌、食物中毒菌、常駐菌、人畜共通感染症、伺機性病原菌、性行為‧血液感染症、外來感染症、真菌感染症」等八大類型病毒與細菌。   依照病毒與細菌本身的外觀與特性進行擬人化,繪製成一個個或性感、或可愛、或嬌俏、或冷靜的菌娘角色,再搭配該細菌或病毒的特性,進行角色個性模擬,以圖示標示出其攻擊力、潛伏力、抵抗力、感染力、繁殖力等能力值,再明確解說其主要症狀、分類、大小、感染途徑與治療方式。   將艱澀冷僻的感染症醫學知識,搖身一變成為易於閱讀的菌娘角色圖鑑,以輕鬆又有趣的圖像學習記憶法,幫助讀者學習! 本書特色   ◆由專業醫師、護理師、藥劑師團隊執筆,從專家的角度將醫學知識,以輕鬆學

習的圖像記憶方式進行醫學知識教學。   ◆風格多變的擬人化畫風,將細菌與病毒描繪成引人矚目的菌娘人物,再搭配重點式的解說,輕鬆掌握感染症細菌與病毒特性!  

草本植物萃取物之抑菌活性及抗氧化能力

為了解決李斯特菌腦膜炎的問題,作者許智超 這樣論述:

微生物之研究促進了產業的興盛,但病原菌汙染卻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基於抗生素濫用及對環境之影響,天然抑菌素材之研究逐漸被重視。有別過往專注於單一成分之探討,未經純化之粗萃取物被認為更為貼近自然且無害,其成本及製程也更加適用於大量生產。本文中將植物之乾燥粉末以溶劑及超臨界萃取法萃取分別萃取出穿心蓮萃取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extracts, APE) 、芳香萬壽菊萃取液 (Tagetes lemmonii extracts, TLE)及小花山奈萃取液 (Kaempferia parviflora extracts, KPE),並額外以水蒸餾法萃取新鮮芳香萬壽菊之精

油。實驗中先是以瓊脂擴散法確認植物萃取液對於試驗菌株之抑菌範圍,再以液態培養基稀釋法定量固定濃度之萃取液對於14株試驗菌株之抑菌活性,最後則以微量稀釋法及細胞存活率分析 (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檢測其最低抑制濃度。對於實驗樣品之抗氧化能力則會先定量其總酚及總類黃酮含量,再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與還原力比較不同萃取條件所得之萃取液之抗氧化活性。經實驗數據顯示,在溶劑萃取法中75%與95%乙醇所萃取之APE、TLE及KPE對於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外之革蘭氏陽性菌株及革蘭氏陰性菌株Vibrio cholerae

有不同程度之抑菌效果,於液態培養基稀釋法實驗中可見,95%乙醇萃取之APE萃取液在10%的濃度下能夠完全抑制 (菌數自8 Log CFU/mL降至低於1 Log CFU/mL) Staphylococcus aureus、Listeria monocytogenes、及V. cholerae,並其最低抑制濃度分別為12.5 μL/mL、3.125 μL/mL及12.5 μL/mL之間。而超臨界萃取法之APE則是能夠完全抑制L. monocytogenes、Streptococcus mutans及V. cholerae等受試菌株,其最低抑制濃度分別為12.5 μL/mL、25 μL/mL及50

μL/mL之間。而芳香萬壽菊之精油則為實驗樣品中抑菌能力最廣泛者,對於L. plantarum及Pseudomonas aeruginosa以外之所有受試菌株,包含酵母菌都有著良好的抑菌活性,於實驗中1%之精油可有效將其完全抑制,且最低抑制濃度皆低於5 μL/mL。實驗所使用之三種植物中,總酚含量 (以沒食子酸當量作為總酚相對含量, mg GAE/g ) 最高者為芳香萬壽菊,其75%乙醇萃取液及其精油分別具有55.75±0.41 mg GAE/g及34.26±0.94 mg GAE/g之當量值;小花山奈則次之,75%乙醇萃取之小花山奈萃取液具有11.03±0.2 mg GAE/g之當量值;而

穿心蓮萃取液則最低,僅5.57±0.16 mg GAE/g之當量值。75%乙醇萃取之芳香萬壽菊萃取液總類黃酮含量 (以槲皮素當量作為總類黃酮相對含量, mg QE/g ) 約為9.22±0.43 mg QE/g,僅為總酚含量之20%左右,其精油更是只有1.84±0.03 mg QE/g,總黃酮類僅占總酚含量之5%;而小花山奈及穿心蓮之總類黃酮含量分別為6.24±0.3 mg QE/g及2.94±0.14 mg QE/g,大約為其總酚含量的50%至60%,亦即表示小花山奈中及穿心蓮的酚類化合物多以類黃酮之形式存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則以75%乙醇萃取之穿心蓮萃取液及芳香萬壽菊之精油為最高,5

%之濃度下都有96%以上之清除率,而芳香萬壽菊之75%乙醇萃取液則次之,約94%之清除率,小花山奈則相對較低,約84%之清除率,而其還原力則是與總酚之含量有相同之趨勢。

2019翁心華疑難感染病和發熱病例精選與臨床

為了解決李斯特菌腦膜炎的問題,作者張文宏 這樣論述:

數十年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在診治經典傳染病及感染病的醫療中具有學科特色和優勢,收治了大量疑難和發熱待查病例,其中不少病例是較為經典和疑難病例。本書精選這一兩年來較為精彩的確診案例,對它們的診治過程加以描述,附上醫師經驗體會和診療思路,配以翁心華教授等具有豐富臨床經驗醫師的實踐心得,並結合國內外參考文獻加以病例評論,相信對臨床有濃厚興趣的醫生可以從這些最後揭開謎底獲得確診的疑難雜症分析過程中獲得獨特享受,在愉悅的醫學思維流中獲得疑難感染病診治水準的提高。 翁心華 華山醫院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

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傳染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內科學會及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傳染病雜誌》主編,《中華內科雜誌》編委。2013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獲得中國醫生白求恩獎章。 1 下肢髓內釘植入後腫脹伴發熱,診斷為路鄧葡萄球菌感染 1 2 播散性中間鏈球菌感染 8 3 成功治癒的中樞神經系統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 17 4 兩例免疫功能受損患者繼發中樞神經系統李斯特菌感染 25 5 膿毒症合併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32 6 結腸癌肝轉移術後反復發熱,經二代測序證實的艱難梭菌肝膿腫 42 7 利用多

年前手術標本診斷的產吲哚金黃桿菌肝膿腫 49 8 無發熱表現多發的巨大肝膿腫 54 9 Bentall術後9年的結核性人工瓣膜心內膜炎 62 10 肝移植後細小病毒B19感染 69 11 長期應用激素的成人Still病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76 12 原發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白念珠菌腦膜炎 85 13 上海遇上洛杉磯——陪產奶爸粗球孢子菌腦膜炎 91 14 蠶食扁桃體的瑪律尼菲籃狀菌病 99 15 特發性免疫缺陷合併瑪律尼菲籃狀菌、伯克霍爾德菌及軍團菌感染 108 16 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誘發的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 121 17 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患者合併皮膚隱球菌及嗜血分枝桿菌感染 13

4 18 非洲歸來出現臀部包塊——一例輸入性盤尾絲蟲病 142 19 誤診為熱射病、橫紋肌溶解的皮肌炎 147 20 以粒細胞缺乏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乾燥綜合征 159 21 誤診為結核感染的POEMS綜合征 166 22 以不明原因發熱為首發症狀的抗腎小球基底膜腎炎 180 23 以全身水腫伴發熱為主要表現的TAFRO綜合征 185 24 以發熱、肺部遊走樣病灶為主要表現,誤診為肺部感染的隱源性機化性肺炎 192 25 以低熱、腹痛為主要表現,疑似結核的惡性腹膜間皮瘤 199 26 以反復胸痛、發熱為表現,疑似肺栓塞的肺動脈肉瘤 206 27 肝移植後出現多漿膜腔積液—— 一例他克莫司所致肝小靜

脈閉塞症 212 28 抗結核藥導致肝衰竭及肝移植後抗結核藥的應用 218 29 一個罕見基因位點突變所致的兩次早髮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227 30 青少年失代償性肝硬化,經基因檢測證實為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症3型 236  

餵食人蔘試驗物質對於李斯特菌 LLO 胜肽致免之小鼠腸道免疫力的影響

為了解決李斯特菌腦膜炎的問題,作者黃思涵 這樣論述:

人蔘(Panax ginseng)為亞洲傳統醫學中廣泛應用之中草藥,而人蔘皂苷(Ginsenosides)是人蔘的功效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發炎及免疫調節功效。在先前實驗中發現餵食小鼠人蔘試驗物質八週後,小鼠脾臟細胞培養上清液中干擾素(Interferon, IFN)- γ 濃度顯著較控制組增加。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為引起食物中毒常見之病原菌之一,對於新生兒、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會引起敗血症(Septicaemia)及腦膜炎(Meningitis)等嚴重疾病,國內近十年來雖不曾發生李斯特菌所引起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但被感染者之死亡率卻高達 30 -

35 %。本研究欲建立模擬李斯特菌感染 BALB/c 小鼠之模式,進而探討人蔘與腸道免疫之相關性。將 BALB/c 雌鼠分為控制組(Normal control, NC)、經李斯特菌抗原 LLO91-99 胜肽致免並分別餵食去離子水(LLO-C,有 LLO 致免之控制組)或人蔘試驗物質(LLO-G)及市售人蔘飲品作為正控制組(LLO-P),共四組,實驗為期七週。分別於實驗第二週及第四週小鼠進行腹腔及皮下注射 40 μg LLO91-99 胜肽(混合 TiterMax 佐劑),誘發 LLO 胜肽專一性免疫反應後,於第八週犧牲動物。結果發現,餵食經 LLO91-99 胜肽致免小鼠七週的人蔘試驗物

質(LLO-G 組), 雖對於腸繫膜淋巴細胞(Mesenteric lymph node, MLN)及培耶氏斑(Peyer’s patches, PP)其淋巴細胞總數、次分群百分比及增生作用均無影響。但與 LLO-C 組相比,可顯著提升腸道末段組織其沖出液中 IgA 抗體含量、且對於腸道腸繫膜淋巴細胞其所分泌的介白素五號(Interleukin - 5)細胞激素含量顯著降低。我們推論餵食小鼠人蔘試驗物質對於減緩腸道 TH2 免疫反應及增加腸道粘膜系統中 IgA 抗體含量具有調節作用,表示人蔘所含的活性成分可透過腸道微生菌叢代謝為更具生物活性產物,可能有助於調節腸道菌叢平衡。但對於動物口服李斯特

菌活菌遭受感染後,給予人蔘試驗物質對於提升腸道免疫方面仍無確定機制及功效,是未來可加以深入探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