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聰明族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杜聰明族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兢東籬子寫的 貞觀政要:一窺大唐盛世,太宗與貞觀名臣的時代風雲 和DavidB.Agus的 【無病時代套書】拒絶生病+無病時代(二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卦] 有沒有柯P跟杜聰明是親戚的八卦? - 八卦| PTT Web也說明:杜聰明 (1893年8月25日-1986年2月25日),字思牧,臺灣臺北三芝人,臺灣醫師、醫學教授,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臺灣史上首位醫學 ... 可以請柯P把族譜貼出來嗎? --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好優文化 和漫遊者文化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郭晉銓所指導 李坤錫的 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 (2020),提出杜聰明族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永、佛學、書學、真草千字文、魏晉玄學、大乘佛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林啟屏所指導 吳秀琴的 胡寅思想研究——經世、儒學、歷史的觀察視角 (2020),提出因為有 胡寅、《讀史管見》、湖湘學派、史論、史學義理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杜聰明族譜的解答。

最後網站《周生如故》《一生一世》10角色對比!太子轉世梅行則補充:太子轉世梅行,漼風轉世杜風,她前世今生都流產 ... 說:「請娘恩准女兒,捨棄漼姓,自族譜除名,自此,漼氏再無不孝女,時宜,只是南辰王府的十一。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杜聰明族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貞觀政要:一窺大唐盛世,太宗與貞觀名臣的時代風雲

為了解決杜聰明族譜的問題,作者吳兢東籬子 這樣論述: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透過唐太宗與諫議大夫的君臣對話,淺顯易懂地集結了一個成功團隊的日常紀錄,蒐錄了一個開明的管理者,與一群聰明職員的答談、諮議,全書分為四十篇,既有史實又有強烈的政論色彩,蘊含著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   當你是主帥,   如何帶動團隊風氣,做到宏觀的視野、微觀把控?   當你是副手,   你的規劃、建議,你的目標,如何有效影響決策者與管理者產生共鳴?   《貞觀政要以七個面向作為切入點,呈現一個成功領導與組織的精髓:   ◎為君:作為一個君王應該是什麼樣子?   ◎子:對太子的諫言,與做為一個國君父親該如何面對兒子?  

 ◎治國:作為一個王該如何治國?   ◎自律:作為一個好君王,應如何自律?   ◎治國:國家治理風格的確立、國家對外邦與邊防的態度?   ◎生活:紀錄太宗其餘事項的態度? 本書特色   ◎它是一本精煉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的「職場帝王學」   ◎它被日本天皇和歷代幕府名將,視為「職業教材」!   ◎德川家康愛讀《貞觀政要》,禮聘日本儒者藤原惺窩日日講授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視「貞觀政要」為政策方略、寶典   ◎它是中國第一部融會了阿德勒概念的經營管理學!   作者簡介 吳兢/原著   唐代史學家,少有志於學,博通經史,與韋承慶、崔融等撰《則天實錄》,記述了張昌宗誘張說陷害魏元忠的

史實。張說幾次要求修改文字,吳兢不受威脅,稱:「若取人情,何名為直筆。」,被貶官荊司馬。除留下備受推崇的《貞觀政要》十卷,尚著有《唐書備闕記》、《唐中宗實錄》、《唐睿宗實錄》、《開元昇平源記》、《大唐十四家貴族譜》、《古樂府》1、《樂府古題要解》等作品。 東籬子/解譯   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出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出版社,2006年)、《素書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年)

等。   卷一 ◎君道第一 ——為君之道 ◎政體第二——肯定魏徵的作用 ◎任賢第三——介紹「八賢」 ◎求諫第四——鼓勵臣下諫言 ◎納諫第五——懂得納諫   卷二 ◎君臣鑒戒第六——提請臣子以史為鑒 ◎擇官第七——尋才用人 ◎封建第八——敘述分封政策 ◎子諸王定分第九——確定皇室繼承人 ◎敬師傅第十——要求太子等尊敬師傅 ◎誡太子諸王第十一——嚴管皇家子弟 ◎諫太子第十二——擇賢輔佐太子 ◎仁義第十三——仁義治國 ◎忠義第十四——忠義為人 ◎孝友第十五——讚揚「孝」臣 ◎公平第十六——處事公正 ◎誠信第十七——待人以誠   卷三 ◎儉約第十八——不可鋪張浪費 ◎謙讓第十九——為人謙遜禮讓 ◎

仁惻第二十——常懷惻隱之心 ◎慎所好第二十一——不可玩物喪志 ◎慎言語第二十二——說話不隨意 ◎杜讒邪第二十三——不能輕信讒言 ◎悔過第二十四——懂得反省 ◎奢縱第二十五——不能霸道嬌縱 ◎貪鄙第二十六——貪欲是罪惡的源泉   卷四 ◎崇儒學第二十七——推崇儒家思想 ◎文史第二十八——治國以史為鑒 ◎禮樂第二十九——做人的綱常倫理 ◎務農第三十——以農為本 ◎刑法第三十一——刑罰的意義 ◎赦令第三十二——赦免頒佈不能隨意 ◎貢賦第三十三——不貪求貢賦 ◎辨興亡第三十四——前朝覆亡的原因   卷五 ◎征伐第三十五——對外發動戰爭 ◎安邊第三十六——安邊之策 ◎行幸第三十七——減少巡遊之舉 ◎畋獵

第三十八——太宗野獵 ◎災祥第三十九——上天示吉兆 ◎慎終第四十——凡事應做到善始善終 導讀 蘇子媖/國立清華大學住宿書院導師/哲學新媒體 共同創辦人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貞觀政要導讀   唐朝經過唐高祖李淵的開國之後,唐太宗--李世民承起了開國後的奠基大業。他面對的是建國戰亂減少,國家必須走向內需穩定、外部強化鞏固的局面,因此,唐太宗以大氣卻又仁厚的兼容政策,開啟了大唐的盛世風華。   這內強外強的局面是很多朝代都無法比擬的 !   他是如何做到的?   《易經》乾卦的九五爻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所闡釋的意思是:當你在飛龍在天,意氣風發的時刻,這時最重要的是(利)與賢德

之人(大人)相接觸(見)。王者不可能自己一個人撐起一片天,王者之所以能成功往往是有賢臣、幕僚輔佐之。   而唐太宗願意與賢德、有能力的臣子共議國事,虛心接受臣子的規諫,在在呼應了《易經》乾卦九五爻的大吉之象。   透過吳競編撰的《貞觀政要》,記錄下唐太宗與臣子間,關於決策的言論。於此,得以讓我們部分窺見唐太宗治國之決策與態度,一窺盛世如何得以成型的過程。   ◎唐太宗為何不喜歡《貞觀政要》?   對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吳競寫完《貞觀政要》上呈給太宗後,他的下場並不太好,最終因為太宗不喜,而被貶官。太宗為何不喜?撇開政治角力的推敲,我們單單回到《貞觀政要》此書的紀錄,或許就能窺見一二。

  在卷七〈文史第二十八〉中,貞觀十一年,鄧隆上書欲將太宗文章集結流世的請求,被太宗駁斥一段 ,似乎籲告了吳競編撰《貞觀政要》會被太宗不喜的伏筆。   換句話說,《貞觀政要》此書,可以當成管理參考的經典,但也可從中勾勒出太宗的治國脾性,對於歷史人物的考據上,有所協助。   ◎此書該如何閱讀   本書重新編排後,最貼心之處,是於四十章的標題處增列了子標題,用以協助讀者理解;譬如:卷十〈行幸第三十七〉,其子標題為「減少巡遊之舉」,有效的協助了讀者在閱讀此章的理解。   在有了子標題協助下,讀者可以依照古往編法,十卷四十章逐次閱讀之。   但我在反覆閱讀此書後,發現吳競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

在編排此書。   我認為《貞觀政要》可用七大區塊來理解,其切點分判如下:   「為君」:〈君道第一〉到〈封建第八〉主要討論:作為一個君王應該是什麼樣子。   「子」:〈子諸王定分第九〉到〈諫太子第十二〉主要討論:對太子的諫言與做為一個國君父親該如何面對兒子。   「治國」(由自己德行切入):〈仁義第十三〉到〈仁惻第二十〉主要討論:遵循儒家仁、義、禮、智的德性,作為一個王該如何治國。   「自律」:〈慎所好第二十一〉到〈貪鄙第二十六〉主要討論:作為一個好君王,應如何自律。   「治國」(對國家風格確立):〈崇儒學第二十七〉到〈赦令第三十二〉主要討論:國家以儒治國,治理風格的確立。

  「治國」 (以更廣的面向來談論):〈貢賦第三十三〉到〈安邊第三十六〉主要討論:國家對外邦與邊防的態度。   「生活」:〈行幸第三十七〉到〈慎終第四十〉主要討論:紀錄太宗其餘事項的態度。   ◎太宗治國態度之簡述   重譯此書因為有子標題的輔助,所以多數章節是可以於子標題處就得到脈絡的提點。   關於太宗這個人,他所具備的特質,或許我們可以由部分章節去做理解:   面對百姓:   貪鄙第二十六:太宗以一句話涵蓋他對貪鄙的想法:「朕貴為天子,是事無所少之。惟須納嘉言,進善事,有益於百姓者。」  百姓與珍貴的諫言對太宗來說,比錢財還珍貴。   面對臣子:   任賢第三:唐太宗身邊

不只只有魏徵一賢臣,但魏徵的確是最敢講的。同時還有另外七位共同輔之,其記錄中無不顯示太宗提拔有能者、愛賢的寬大心胸。   求諫第四:貞觀元年採納王珪建議,而此之後宰相入宮商議國事,必須帶著諫官。   面對刑罰、公正:   公平第十六:任用臣子以能力為判別。其中頁126-127此段故事的分判過程非常動人。最後,頁221-238 魏徵的長文提醒太宗,公正過了頭將會助長百姓之間的訴訟氣氛,應以「仁義」共同輔之,方能使百姓和睦。   面對治國氛維:   崇儒學第二十七:記錄了唐代以儒治國的作為,並交代了貞觀四年下令顏師古和孔穎達共撰《五經正義》,交付國子監做使用教材的經過。   禮樂第二十

九:記錄了朝綱與民間有違禮法之處,或是不合情理之處,下令改正。   讀這段了時候特別能感受到唐太宗是熟悉儒家原則的人,但又不死守禮法,願意調節修正不合情理的禮節,其心很是仁厚。 面對外邦:   征伐第三十五:紀錄太宗對於一些戰事的判斷與臣子的諫言,很有故事性。而其中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的諫言,應該是整本書中少數沒被太宗採納,但卻獲得讚許的諫言 。由此可以推想,太宗在性格上必定是個「對外」「要強」的人,以此反映在他對外邦起兵或不起兵的判斷上。   此章同時收錄整本書唯一一位女官的諫言。   面對天地跡象:   災祥第三十九:面對福禍天示,太宗的態度是:「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

雖無祥瑞,亦可比德於堯、舜。」 太宗認為人民實體的豐足、困苦才是福禍最直接的顯示。對於老天爺所顯示的跡象,太宗不太相信。   ◎「說真心話」是件很難得的事情   電影《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描寫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的電影。其中有一小片段讓我映象深刻,某日早晨英王喬治六世與邱吉爾首相共進早餐,這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日常。   喬治六世說,他的家族正在考慮是否先移居他地躲避戰火,邱吉爾此時只是邊吃早餐邊聽著,什麼話也沒接。   喬治六世於是自己緩緩地說,其實很多人害怕你(邱吉爾)。   邱吉爾此時不屑的輕笑,說:「怕我?我有什麼好讓人害怕的?」   喬治

六世於說:「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你的想法太難捉摸了,所以不知道該奉承你,還是批評你。」   與帝王相伴的心情大概也是如同喬治六世所講的,喬治六世之所以敢講,是因為他在血統上就是英國的王,政治上的統治者與血統上的統治者擁著同等的地位,還能多少聊一聊。然而對於其他人而言,就如同喬治六世的描述一樣:「害怕。」   這害怕,不是因為此人給予你任何壓迫,而是位階上的不平等,人很自然會避開「麻煩事」。這「麻煩事」有時不見得只事務上的繁瑣,而更多是「心理」上的負擔。   而《貞觀政要》之所以有意義,在於它展現了唐太宗虛心廣納諫言,與一群臣子勇敢說出諫言的美好態度。   而這美好態度是放在我們這

個時代,任何具有上下關係的環境中,不管是上司或下屬都應引以為學習的良善循環。更而甚者,〈慎終第四十〉貞觀十四年魏徵的「十誡」諫言 ,施行於公司管理中都有其價值性,絕對是「以古鑑今」好的商業管理守則。   故此推薦此書,在品味大唐治國風華時,協助我們思索人生態度。                                           序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年號「貞觀」,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才能、有作為的皇帝。太宗少年即起兵四方征戰,即位後又能虛心納諫志於守業。一生勤於政治、奮發圖強,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他的政績,被歷代史家稱頌為「貞觀之治」。   《貞觀政要》

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撰寫的一部政論性史書。這部著作既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歷史記錄,又蘊含著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寫作於開元、天寶之際。當時的社會呈現著繁榮景象,但社會危機已露端倪。吳兢感受到大唐有衰頹的趨勢,為了保證唐王朝的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他總結唐太宗治國的成功經驗,編撰成書,以為當時的帝王施政樹立楷模。   全書共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的對話及大臣的諫議和奏疏,以及政治上的重大措施等。   書中提出了「君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重民思想,務實求治、與民休息、重視農業、發展生產的施政方針,「愛之如一」的民族政策,用

人唯賢才的主張,廣開言路的開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罰的統治策略,以及儉約慎行、善始慎終的人格要求。這是一部中國開明統治的戰略和策略、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之作。   可以說,《貞觀政要》是一部古代統治者治國安邦的政治教材,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十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掌故,更重要的是給後世留下了十分寶貴的歷史經驗教訓的記錄,閱讀和研究這部書定能從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國學經典經久不衰,《貞觀政要》就是鑲嵌在傳統文化上的一顆璀璨的智慧明珠。這部古典文獻的經典價值和魅力在千年的流光歲影裡永不褪色,其智慧光芒照耀一代代人。   一個不閱讀經典的人,很難擁有大智

慧;一個沒有大智慧的人,很難獲得大成功。《貞觀政要》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帝王、一個朝代治理國家的智慧,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集合和濃縮,從中擷取一點點,足以讓我們受益終身。   【原典】 是月,徵又上疏曰: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①之重,居域中之大②,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③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

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④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⑤則思三驅⑥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

,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br【注釋】 ①    神器:帝位。②    域中之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③    殷憂:深憂。④    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比喻相距遙遠。⑤    盤遊:打獵。⑥    三驅:意謂狩獵應有節制。 【譯文】 同月,魏徵又呈上一篇奏疏:臣聽聞想要樹木長得好,必須要穩固它的根部;想要水流得長遠,必須疏通它的源頭;想要國家安定,就必須以德治國。河流的源頭不暢通卻想讓水流得長遠,樹的根基不穩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雖然我十分愚蠢,但是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聖明的君主呢!

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

為了解決杜聰明族譜的問題,作者李坤錫 這樣論述:

本文以《智永書學與佛學之實踐-以《真草千字文》為例》為題,旨在呈現智永書藝之中書學與佛學的內涵。除了緒論與結論之外,本文以〈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在書史上的評價與影響〉、〈真、草書淵源與其它書體的關係〉、〈智永相關書學實踐之探討〉、〈智永相關佛學實踐之探討〉……共四章作為主要架構。第二章主要在論述智永與其《真草千字文》在書史上的評價與影響,包括《真草千字文》版本的討論,是否智永寫《真草千字文》如同後來的禪宗在樹立傳承的「衣缽」?對佛教的抄經事業有何幫助?由於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由二種書體:楷書(真書)與今草所組成,因此第三章介紹此二種書體的簡介、淵源,以與其他書體──特別是行書之間的關係。

在第四章,闡述智永身在老、莊、《易經》之三玄為主流的魏晉南北朝,其腦海中的書學有可能亦深受玄學所影響。然而有王氏子孫、書法家和佛教僧人……三重身份的他,可能在表現書法藝術之時帶有某些宗教哲思,尤其魏晉自兩漢以來不斷探討一些二元對立與融合之思想,引申至書學,例如:法與意、形與神之間的互動,是否在智永筆下也產生激盪?何況智永長期不被史料或學界所重視的僧人身份。在舶來品的大乘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逐步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像是《般若經》傳達的「性空」與《法華經》傳達的「唯心」,包括「禪」與「退筆塚」的關係、大乘菩薩行與《維摩詰經》和「鐵門限」……等佛學之間的關連,皆在第五章論述。

【無病時代套書】拒絶生病+無病時代(二冊)

為了解決杜聰明族譜的問題,作者DavidB.Agus 這樣論述:

  本套書組合:《拒絶生病: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無病時代:終結盲目醫療、無效保健,拒絕在病痛中後悔!》   《拒絶生病: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   【紐約時報暢銷書《無病時代》實踐版】   「世界級頂尖癌症醫師」精心整理出   每天都能做得到的養命指南   教您不花錢!卻活得久、活得好!   轟動全美,未上市即空降美國AMAZON網路書店排行榜第一名!   出版後,席捲美國各大書籍排行榜,蟬連榜上長達半年!   在台灣也成為暢銷書的《無病時代》作者,良心醫生阿格斯博士,   以值得信賴的最新醫療科技為依據,介紹人人都能輕鬆實踐的65條健康法則,是一本給所有想健康

活到老的人的最佳指南。   在這個每十人就有七人是死於慢性疾病的時代,你有把握三十年後的自己依然健康嗎?   健康資訊哪些是真的? 哪些是錯的? 你都知道嗎?這本書將改變你的錯誤認知,讓健康變成自然而然的結果。例如: 每天運動多久才是適量有益健康? 原來,只要讓心跳速率高出平常時候的50%,15分鐘的運動就足夠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無病時代:終結盲目醫療、無效保健,拒絕在病痛中後悔!》   預防醫學,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美國頂尖癌症醫師直指現代醫療盲點,預言免於病痛的健康大未來:   一種藥不該治百種人,健康不能只有一種標準!   對症下藥只能療你的痛,不能真正治癒你的病!

  個人化醫療,才是我們健康長壽、圓滿一生的關鍵!   美國ABC電視台《夜線》(Nightline)節目當場「救命檢測」,轟動全美!   未上市即空降美國AMAZON網路書店排行榜第一名!   出版後,席捲美國各大書籍排行榜,蟬連榜上長達半年!   全新的人體系統觀,顛覆長年觀念的最新研究發現!   改變我們「看病」的方式,修正你「自我保健」的常識,   讓人人找到適合個人體質的療癒之道,   健康地生活,優雅地老去!   ‧長期服用綜合維生素和營養品,不只不能保健,還可能害我們罹癌?   ‧維生素C是抗氧化劑,卻也是腫瘤喜歡的「糖果」!   ‧服用一種藥物(包括營養補給品),不會

只對你以為的局部區域造成影響,而是影響你身體的整個系統!   ‧運動是唯一經過科學驗證有效的青春健康泉源!但即使早上運動過,接下來久坐一整天,對健康的影響可能跟抽菸一樣糟,或甚至更糟?!   ‧所謂「生鮮」蔬果,營養價值竟可能比冷凍蔬果還低?   ‧每天服用少量阿斯匹靈、抗血脂藥物可以抗癌!   ‧長期慢性發炎,可能導致困擾我們後半輩子的慢性病?   ‧流感的可怕,不只讓人感冒不舒服!接受流感疫苗的好處,不只預防流感,還能照顧我們下半生的健康!   追求健康長壽、預防疾病上身,可以很簡單,而且人人負擔得起。   從現在起,拒絕過時、無效的保健行為,砍掉重練你的健康常識!   這不

是自然療法!只是要改變你對健康與疾病的認知,以及你從今以後吃藥、打針、開刀等「看醫生」的方法!      大衛.阿格斯博士,美國極富盛名的南加大凱克醫學院教授,也是南加大西城癌症中心暨應用分子醫學中心主任。身為背景最正統的現代醫學頂尖醫師暨研究人員,這是他從世界的現代醫學重鎮(美國)發出的,最誠實、最無畏的呼籲!      在本書中,他重新解釋了傳統健康與疾病觀念上的偏誤,帶領讀者回頭審視現代醫學發展至今對「健康」的認知,放棄繼續迷信許多實際上正在傷害我們、折損我們生命的神話。   但這些宣言與建議並非絕對的,也不能一體適用,而這正是本書作者大聲疾呼「個人化醫療」的基礎。我們每個人帶著不同遺

傳因子(DNA)出生、在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下成長,因此所謂的健康,不該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而我們對自己身體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交換作用,系統中的每個單位都在相互影響。   關於健康,唯一的答案,就是真正瞭解我們的身體,跟醫師開誠布公討論,從自己的價值體系出發做抉擇,量身定做一套適合個人體質的療法,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免於病痛。 媒體評語   「這一刻,咖啡有益身心健康,但下一刻它卻變成有害健康的毒藥。有人說,喝紅酒有助延年益壽,卻也有人說,此舉對延年益壽根本沒有毫無幫助。如果有人可以把關於養生的資訊統整成一套簡單易懂的指南,不是很棒嗎?這一點,大衛.阿格斯博士做到了。」—福斯新聞網(FoxNew

s.com)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簡明扼要,不但提綱挈領,用詞遣字更無艱深難懂的醫學術語。另一項特點是,它是告訴你『預防』健康走下坡的保健方法,而非治療疾病的昂貴療法。」—《富比士》雜誌(Forbes)   「本書提供讀者一個簡單的概念,即:今日的好習慣就是明日健康的根基。」—《財星》雜誌(Fortune)   「在這一本薄薄的書中,阿格斯開出了最精闢、明瞭的健康處方籤。生活中處處充滿健康危機,而作者將明確的告訴我們該如何應對。」—《連線》雜誌(Wired)   「詳細敘述的內容以及對話式的親切筆調,讓這本書讀起來輕鬆並容易身體力行。將阿格斯視為健康大師的讀者,肯定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胡寅思想研究——經世、儒學、歷史的觀察視角

為了解決杜聰明族譜的問題,作者吳秀琴 這樣論述:

兩宋之際的湖湘學者胡寅(1098-1156)融會儒學與史學,著《斐然集》務實論政,著《崇正辯》崇儒闢佛,著《讀史管見》評論歷史,對南宋儒學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本文運用統計、歸納、演繹、詮釋及比較法分析文本,先梳理胡寅生平、著作及思想內涵,再分析司馬光、胡寅、朱熹之史論,以闡明胡寅史論特色,考察胡寅思想承先啟後的定位,及其在共時與歷時上的影響。親歷靖康之難的胡寅深富憂患意識及民族自覺,經世思想的焦點落實在君臣之道,主張撥亂反正,愛民敦本;君道天健,求賢善任;臣道地靜,得君行道。胡寅堅決主張罷決議和,抗金復仇;任將得人,威信治軍;崇實務本,綱紀嚴明。人君撥亂反正必罷和議講武略,必用君子退小人,必建

藩輔固本支,必慎名器明賞罰,必慎擇守令及討盜賊。胡寅分析君道應則天憲天,正名天王;體元仁心,納諫聰明;專責宰相,任賢不貳。臣道則地宜靜,良臣忠君;自正正君,以道事君;歸功主上,直言諫君。君父同尊,但父子天性親,君臣以義合,綱常倫理不可紊,君臣各盡其職以致治。在儒家思想中,胡寅以自然氣化論證萬事萬物為陰陽氣化循環不息,又以災異論證「天人一理」,強調人事與天道相應,應敬畏天道。胡寅認為「道」存在於人倫日用之中,體現為人倫三綱、禮樂政刑。胡寅認為人皆由道,受命於天不可移,但人秉氣賦性當盡心成性,窮理精義使心與理一,持志存誠而居仁由義,躬行聖學以修身正心,倫理道德源於人的本心,以義處命強調人有心性修養

的主體能動性,以獲得生命境界的超越。胡寅自許為真見自得的豪傑,崇儒尊聖,以堯、舜、文王、孔子為得道而盡的聖人,崇尚《春秋》大義,推崇三代聖王之治,主張行封建、復井田、尊王攘夷、嚴防夷夏,扶持三綱,堅持儒家思想的立場,排王闢佛批道玄,積極維護三綱、四端、五典,富有批判式歷史意識。對胡寅而言,歷史興衰與政治治亂是一體二面,典型在夙昔,稽古以資治,反思歷史的政治功用,則古可為今用。胡寅史觀有崇古循環、天人一理、聖王經世、敬德修政及明理資鑑。《讀史管見》有1870則史論,以經斷史,以史證經,經史相融又相輔相成,以義理斷千古是非,富批判式、演化式、例證式及傳統式歷史意識。「臣光曰」據史而論,是史家之史論

;胡寅據經斷史,是思想家之史論,朱熹則增損檃括各家史論,創「綱目體」史書。《讀史管見》使《資治通鑑》由「事備義少」轉向「義備事少」,提升史論義理化及理論高度,催化朱熹《通鑑綱目》之作,促使「通鑑學」義理化發展。胡寅以經義斷史事,藉古事以指今勢,是南宋史學風氣轉化的關鍵人物,對於認識宋代儒學演變及史學義理化發展,富有承先啟後的學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