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禮群寫的 第一個律師出身的司法院長:賴浩敏 和黃博治的 人生七十偶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Re: [問卦] 東京大學的八卦| Gossiping 看板| PTT 網頁版也說明:引述《Metherlence (七煌寶樹)》之銘言: : 比較容易考是真的: 就像台灣的僑生 ... 真的是只有囧而已在日本的外資企業早大畢業的校友當然不少一方面校史悠久ㄧ方面學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釀 和春天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翻譯研究所 陳子瑋所指導 陳羽心的 會議口譯實習成效初探——以臺師大翻譯研究所為例 (2021),提出東京大學台灣校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口譯實習、實習成效、就業準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江寶釵所指導 黃千珊的 日治時期台灣社會與文化中的進化觀念──以《台灣日日新報》為觀察核心 (2021),提出因為有 進化論、觀念、社會、文明、台灣日日新報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解答。

最後網站東京大學知名校友 - 藝術貼文懶人包則補充:東京大學校友列表,是著名知名東大校友的集成資料。 本條目將東大校友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缺少字詞: gl= tw。 東京大學台灣校友會- Facebook。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京大學台灣校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一個律師出身的司法院長:賴浩敏

為了解決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問題,作者周禮群 這樣論述:

  「到該時,擎該旗!」   從律師到院長,做什麼像什麼。人生無論順逆,總是為所當為。一路瀟灑,一切泰然。   不管處在人生的哪一個位置上,   賴浩敏總是全力以赴,用穩健平實的風格,   留下俯仰無愧的法曹典範!   賴浩敏出生於日治時期,幼年時家道中落,過著靠人接濟、寄人籬下的日子。在逆境刺激與母親的身教下,賴浩敏養成了處變不驚的人生態度,奠定「關關難過關關過,做事只求全力以赴」的人生信念。自初中就確立以律師為志向的他,高分考取台大法律系,更以第一名成績成為日本東京大學的公費留學生,踏上法律人之路。   留日回國後的賴浩敏,結合黃柏夫、范光群、陳傳岳等志同道合的夥伴,創辦本土最大的萬

國法律事務所。四十多年來,靠著正派經營、維護正義與公益的創業信條,弘揚法治、投入民主化與法治化運動,締造台灣律師執業的新典範。   二○一○年,賴浩敏獲時任總統馬英九提名,成為首位由律師出任的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六年任期中,賴浩敏積極推動《法官法》、《提審法》、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及廢除最高法院保密分案等司法改革,試圖重拾人民對司法的信任,並以恪守法律、堅守原則與有話直說的態度,獲得不分黨派的信任。卸任後,更以其長年推動台日交流而獲日本天皇親授旭日大綬章之最高殊榮。   本書回顧賴浩敏不屈不撓、多采多姿、豐富而穩健的一生,講述一位法律人在劇烈變動的時代下,把持著「做什麼,像什麼」的座右銘,遇

到困難從不逃避,坦然面對。到該時,擎該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本書特色   出生於日治時期,成長於二次大戰結束後的台灣,經歷戒嚴、白色恐怖,以及台灣民主化政黨輪替的過程。一個苗栗頭屋鄉下的客家子弟,幼時父親早逝、家道中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如何在逆境中克服重重難關,堅定、堅強地實踐理想?   ☆中華民國司法史上,首位律師出身的司法院大法官並為司法院院長!   ☆台灣律師執業典範──「萬國法律事務所」創所律師!   ☆馬英九、五神真、姚嘉文、范光群、杉本秀夫、楊鼎章、林子儀、黃虹霞等法曹界、政治界、學界重量級名人,專序推薦! 名人推薦   馬英九(中華民國第

十二、十三任總統)   五神真(東京大學總長)   姚嘉文(總統府資政、律師)   范光群(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萬國法律事務所創所律師)   杉本秀夫(日本名律師)   楊鼎章(最高法院前院長)   林子儀(前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前所長)   黃虹霞(大法官)   作者簡介 傳主/賴浩敏   1939年出生於苗栗縣頭屋鄉獅潭村東新庄,台北建國中學、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以第一名成績考取日本政府公費赴日留學,在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平野龍一教授門下專攻《刑事法》。   他是「萬國法律事務所」創所律師,也是「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創辦人之一。   他曾擔任「林宅血案」

嫌疑人家博的辯護律師,也曾不畏龐大輿論壓力,接受處理日本「亞洲女性基金會」對台灣慰安婦補償事宜之委任。   他在2009年出任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2010年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律師出身的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院長。2017年獲頒日本勳章中最高等級由日本天皇親授的「旭日大綬章」。 撰文者/周禮群等   專業撰稿人,有多年採訪、傳記著述經驗。   │推薦序│ 平實不平凡/馬英九 熱心奉獻的智者/五神真 二十世紀法律人的奮鬥歷程/姚嘉文 充滿能量的生命之火/范光群 永遠的老師和摯友/杉本秀夫 法律正義的實踐者/楊鼎章 一位瀟灑坦蕩的前輩/林子儀 大氣大器/黃虹霞 │Ch.1│名實相副的

殊榮:旭日大綬章 目的地:皇居正殿 不求回報的長年付出 嚴謹的準備工作 儀式 瀟灑走一回 │Ch.2│典範的養成:走上學法與自主之路 才子的風範 晴天霹靂 小小年紀離家闖蕩 人生第一次,興奮得跳了起來 台北小孩與「客人仔鬼」 恩師的關懷 翻牆讀《林肯》 法律系,我來了! 台大七賢 盡情揮灑的大學生活 黑暗的白色 榮耀與責任 另一半 時到時當 全新的挑戰 令人刮目相看的日本 日本刑事法學的震撼教育 率性的論文,紮實的成績 │Ch.3│理念的結合:萬國法律事務所三十五年 做對的事 陳年冤案昭雪 做什麼像什麼 投入民間社團 作育英才 創辦「萬國法律事務所」 兢兢業業,群策群力 律師的尊嚴 合夥事

業蒸蒸日上 一切回歸初心 白色恐怖再臨 奠定基礎的財神酒店案 律師培訓所,新人輩出 唱黑臉當嚴師 第一個判銀行追償董監事敗訴的案例 萬國十年新氣象 民間參與不缺席 光復台北律師公會 吃力不討好的慰安婦賠償事宜 傳承與改變 │Ch.4│公共事務不缺席:從委員到院長 一步步,投身公共事務 只有黑與白,沒有紅綠藍 中選會主委,開始公職人生 史上第一,律師當司法院長及大法官 用行動化解反彈 主持會議,提高大法官釋憲效率 司改,從底部一點一滴融冰 引頸二十年餘,《法官法》三讀通過 持續推動改革,提昇律師地位 《提審法》新制上路,人權更進步 輕裝走訪各級法院,落實親民禮民 司法審判獨立的絕對堅持 廢除最

高法院保密分案 制定《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 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三百萬塊磚頭 人力資源政策問題 大肚量,坦蕩蕩 臨場機智,轉問題為話題 孜孜矻矻,促進國際司法交流 台大榮譽導師,教育學校之不足 本質務實看同性婚姻與死刑議題 千帆過盡,浪濤無懼 持續的力量 │Ch.5│回首來時路:人在做,天在看 五福俱全,一切淡然 理性與感性,牽手共行 子女各創一片天 萬國四柱,比兄弟還親 震旦創辦人,比百兩黃金重的友誼 司改之路,無盡頭 發光發熱,不愧此生 後記/賴浩敏   推薦序 平實不平凡/馬英九(中華民國第十二、十三任總統)   賴浩敏兄是我台大法律系的大學長,比我高十一屆。早年我們有時

會在法學會相關活動上碰面,雖無深交,但久聞他在律師界剛正不阿的風評。民國八十二年我出任法務部長時依法兼任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八十五年擔任政務委員時兼任中央廉政會報召集人,浩敏兄都以知名律師的身分別擔任這兩個組織的委員,有三、四年共事的機會,我對他公正的處事態度與細膩的分析能力,留下深刻印象。   我就任總統前,選務機關受政治力不當干預的現象偶有所聞,為人詬病。我上任後,九十八年五月,立法院制定《中央選舉委員會組織法》,經多次力邀,浩敏兄首肯出任中選會主任委員一職。他超越黨派、秉公行事的作風,不僅把各項選務辦得圓滿,讓在野黨無可挑剔,更成功贏回了民眾對選務機關的信任。不過,很可惜的是,一○五年

政黨再次輪替後,中選會又逐漸失去恪守中立的立場, 在一○八年地方選舉中顯現無遺,主委還在外界強烈批評下辭職。   九十九年年七月,多名高等法院法官傳出重大風紀事件,加上長期以來,人民對司法普遍存有不信任與不放心的心理因素,社會對改善司法風氣與提升審判品的期待深切。浩敏兄從事律師工作數十年,嫻熟法律與訴訟實務,不但具高度專業,並長期關注且熱切推動司法改革工作,他成為我提名新任司法院長的不二人選;還有一點很重要,他每日晨泳健身,體格強壯,足堪重任。   事實證明,浩敏兄在接下擔子後表現不凡。他在司法院長任內以「親民」為思考出發點,積極推動司法改革,並成立「全民司改策進會」作為司法改革決策的諮詢

平台,以「清明的法官、親民的司法」為目標,從法官風紀、裁判品質、問案態度、辦案效率、人民信任等外界最為關心的議題著手,改革卓然有成。   我擔任過法務部長,一向支持司法改革,但也一向尊重司法院身為獨立機關的地位,不會越位親自去領導司法改革,因為司法院並不是我的司法內閣,這個態度在我八年任期內一直堅持,從未改變。   在浩敏兄的帶領下,司法院推動「人民觀審制」、廢除最高法院保密分案等各項司法改革,同時設置廉政會報、檢舉專線及落實請託關說登錄,有效改善司法風紀。另外,還完成《法官法》、《提審法》、《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行政訴訟法》、《法律扶助法》、《司法院組織法》、《公務員懲戒法》等重大司法

改革法案。以《法官法》為例,這項法案歷經二十三年終於得以通過,除能維護審判獨立及職務保障,讓法官無後顧之憂,也建立起不適任司法官的退場機制, 是我國司法改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浩敏兄幼年家境清苦,但他勤奮向學,屢屢克服困境。無論當律師、辦選務、掌司院,在每個位子上都能做到他常說的「做什麼、像什麼」,並且有傲人的成績。這本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奮鬥的歷程,以及在法律這條路上不斷實現公平正義的努力,他的人生平實卻不平凡!我常說,「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是台灣人民最可貴的核心價值,這也正是浩敏兄的寫照。   這是一本親切可讀又勵志的書,特別向大家推薦! 熱心奉獻的智者 五神真

(東京大學總長)   賴先生在一九八八年結合以日本獎學金留日之台灣留學生之力,設立「日本獎學金留學生聯誼會」,促進日本與台灣留學生間的交流。同時他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從二○一三年至二○一七年擔任兩屆「東京大學台灣校友會」這個能讓東大畢業生在台灣歡聚的園地的會長,不但數度為訪台洽公的東大重要幹部、教職員舉辦懇談會,二○一四年安田講堂整修時,還號召諸多台灣校友做出極大的貢獻。此外,賴先生對於東日本大震災的追悼及對受災地區的諸多關懷,也讓日本的我們感念。二○一七年秋天,賴先生獲得日本政府授予旭日大綬章,他在留學生交流及日台法曹界交流上的功績受到肯定,進而榮獲敘勳殊榮,讓東京大學的我們同感欣喜,引以為

傲。   誠如本校憲章前文中所說:東京大學是一所「致力奉獻世界公義的大學」!希望更多台灣青年能夠閱讀這本傳記,,一起追隨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並且超越國境地為人類社會盡心盡力的「智者」賴先生。 二十世紀法律人的奮鬥歷程 姚嘉文(總統府資政、律師)   我們都在中國文化大學勞資關係系兼課,我從美國研習貧民法律扶助(Legal Aid)回來,在「中國比較法學會」(今「台灣法學會」) 辦理貧(平)民免費服務時,賴律師也熱心參加。   以後我們在律師公會及「中國比較法學會」都參與各種司法改革的活動。   賴浩敏擔任司法院長做得很辛苦,有一次,中國文化大學勞資關係系辦理系慶,我們都被邀參加,他

竟然病倒不能與會。如今這本介紹他的書出版,讀者應該可以了解生在二十世紀中葉的我們,這群新時代、新觀念的法律人奮鬥的心歷路程。 充滿能量的生命之火 范光群(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萬國法律事務所創所律師)   浩敏兄兒少時期,因父早逝,家境不佳,但他天資聰穎,才智過人,奮力向上。加上他為人率直而富正義感,機智善辯,堅持理念而關懷社會,倍受肯定,終能在人生旅途上發揮長才,以名律師之姿,既創「萬國」又登大法官及司法院院長殿堂,誠屬難能可貴,成就堪為社會典範。   已屆八十歲,浩敏兄在本書總結時說道:「熱情對待人生,發光發熱,才不愧此生。」的確,上天既然造就生命,賦予這個生命相當能量,如

做到天賦自己的光和熱,也就是生命之火,能夠充分燃燒,而在燃燒生命之火的過程,對社會對人群做出貢獻,且對受到光和熱波及的個人,有正面的助益,那生命是充滿了積極意義,人生是美滿幸福的。就此,我要向浩敏兄道賀! 永遠的老師和摯友 杉本秀夫(日本名律師)   初次見到賴浩敏大律師,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九六六年秋天,那時我剛通過司法考試。   當時賴律師是位年輕的東大法學部留學生。而那天位於駒場東大前站前面的留學生會館正在舉辦文化祭,賴律師站在台灣的攤位前,熱心的講解台灣文化。   輪到我的時候,賴先生跟我聊起他專攻的刑事訴訟法。我很驚訝他連日本刑訴法中最難的「檢察官訊問筆錄之證據能力」都能用

流暢的日語說明。雖然是外國(日本)法律、外國語(日語),卻能掌握問題點,並且條理分明、言之有物,表達能力非常有說服力。炯炯有神的雙眼、如滔滔江水般的傳聞證據論,真是引人入勝。   欣聞我尊敬的不得了的賴律師的傳記將要出版,並獲得撰文推薦的機會,實在銘感五內。這讓隸屬東京第一律師公會的我至感榮幸。 法律正義的實踐者 楊鼎章(最高法院前院長)   人生一路走來,因緣際會,劇本要如何寫,無從預料。我與賴大院長(司法院內對司法院長的尊稱)夙無淵源,二○一○年七月台灣高等法院發生重大違紀事件,同年十月中旬,人在台南的我,突接甫獲立法院通過尚未就任的大院長的電話,希望我能來台北接台灣高等法院院長之

職,有感於大院長電話中真誠坦率,我們相約榮辱與共,戮力以赴,重振司法風紀。從此開啟了我與大院長間長達五年的共事(二○一五年十月我屆齡退休),也才能就近了解大院長幼年困厄的成長過程、就學經歷、事業轉折,終至登上司法實務界的頂峰,其中的點點滴滴,本書中有詳實的敘述,足可供人生勵志的最佳範本。 一位瀟灑坦蕩的前輩 林子儀(前大法官、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前所長)   賴浩敏院長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位瀟灑直率,雍容大度的前輩。讀了本書後,又發現了許多以前所不知的事,讓我對他更加佩服。   他認為品德修養的要求,不僅只是力求端正個人品格,不做違背良心的事;同時也要有社會責任,作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

人。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他身體力行,如何正派執行律師業務,並在行有餘力時,對社會公益事務的積極投入。這本書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大氣大器 黃虹霞(大法官)   他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法律人。俯仰無愧於其父母先人、家人、同事、同道。就司法為民而言,他也無疑是具體實踐者。這樣的人是典範,其作為足堪學習;他的故事得以付梓,不但對法律界有益,對弱勢向上提升具鼓勵作用,對父母、兄弟姐妹及夫妻等家人間關係合和更富啓發性。尤其他的擇偶觀頗值效法。   他是我國司法史上第一位專業律師出生的司法院長,可能也是第一位對提名他的總統「說不」的司法院長。他的內心柔軟大氣,本書中處處可見!  

│Ch.1│名實相副的殊榮:旭日大綬章 大殿中的天皇,威儀莊重,讓人肅然起敬。 (ライ コウ ビン) 「賴浩敏!」 聽到自己的名字從式部官口中宣達,賴浩敏慎重地行完鞠躬禮,容光煥發地從日本天皇手中接過旭日大綬章,也接過了橫跨一甲子的肯定與榮譽。 這是一個典範的故事,這是賴浩敏的故事。 ◆目的地:皇居正殿 二○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上午,司法院前院長賴浩敏與妻子古登美,搭乘東京帝國大飯店的高級禮車,緩緩駛向日本皇居。 十一月的皇居外苑裡,楓葉染成不同層次的紅,配上松樹的翠綠,飽滿的色彩和生命力讓視覺和心靈都得到極大的滿足。 在幾十年前,賴浩敏留學日本的時候,也曾經和妻子一起參觀皇居。那時皇居新宮殿剛落

成,現任的明仁天皇尚為皇太子,他和太子妃美智子一起站在宮殿的二樓陽台向參觀的遊客揮手賀年。 那次他們走的是一般的參觀行程,只是從宮殿外側的東庭經過。但這一天, 他們不僅要正式進入宮殿,還會進入宮殿最重要的地方──正殿松之間。 就在一個小時後,松之間裡將要舉行「平成二十九年秋之敘勳──大綬章親授式」,而賴浩敏將獲頒旭日大綬章。大綬章在日本的勳章中是最高等級,由日本天皇親自授勳,當然是極為隆重。 大綬章除了頒給日本國民之外,凡是對日本有傑出貢獻的外國人士也有機會獲得。這一年獲頒旭日大綬章的國際人士有十三名,而賴浩敏正是其中之一。 賴浩敏望著皇居堅固穩重的城牆,想起兩個月前,他得知獲得授勳消息時的狀

況。 那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沼田幹夫親自來到賴浩敏在震旦集團的辦公室,通知他日本內閣已經將他列入敘勳名單,並且詢問他:「您有沒有意願接受?」 賴浩敏鄭重地回答:「誠惶誠恐,但樂意接受。」 旭日章的得獎資格是「對國家公共事務有功勞者,且有受人矚目的顯著功績」,而賴浩敏所獲得的是旭日章之中最高級的大綬章。大綬章的受勳條件非常嚴格,不但要考量受勳者的功績、人品,還要達到一定的年齡,確保受勳者確實是年高德劭,人品和功績無可非議。 雖然賴浩敏謙稱「惶恐」,但他對台、日交流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的。 到底賴浩敏跟日本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會受到此一殊榮呢? ……

東京大學台灣校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文大招生想見你
https://www.facebook.com/PCCUOfficial

· 湖北解封剩武漢 東奧拍板延一年
· 日市長悔送口罩 災胞加倍奉還
· 檢疫開趴遭陳時中罵 白藍齊喊換指揮官
· 江啟臣稱是台灣人亦中國人 吳斯懷續遭同黨責難
· 最高學府傑出校友多 網紅拍噁片果真染疫

👇點進連署,讓維尼快樂不起來👇
https://eyectv.pros.is/PTUDT

【生活處處是央視】
https://eyectv.soci.vip

【立即訂閱官媒YouTube頻道,並加入會員】
https://eyectv.pse.is/JAN9M

#湖北 #武漢肺炎 #陳時中 #東京奧運 #安倍晉三 #陳學聖 #國民黨 #民眾黨 #柯文哲 #賴祥蔚 #江啟臣 #吳斯懷 #WHO #譚德賽 #文化大學

3/26 來源

關鍵時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b5s_sleKtQ

新聞龍捲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JuAdVIVHA

ud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A1YE5TtvU

自由時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UbAI5Ith8

三立新聞網SETN
https://youtu.be/l7FwmzpUhfM

有線電視 CABLE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n_kk9mQ7c

香港大紀元新唐人聯合新聞頻道
https://youtu.be/IZwzcduQQAU

台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xsm_d04PY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1e3EICO6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0AzGxnb5U

新聞面對面
https://youtu.be/R1HdwTMS7yU
https://youtu.be/2iK5DwFzJ7Q

網易
https://3g.163.com/v/video/VJ5VJLTDN.html?fbclid=IwAR0B6kPMIRsLyYvJAZwqJXDf-LyJEAyO4AB5YsrSVMoRhrtS79AE7W5ZlO4

東海テレビ
https://www.tokai-tv.com/tokainews/article_20200324_120415

ANNnews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ZckpAdb28

洪秀柱 青雁基金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8PnlyC6pB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ddNWsrcoE

Silas Riz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tc-HRFkX8

I Am Nobody, Who Are You
https://youtu.be/NOqeJBE4sck

會議口譯實習成效初探——以臺師大翻譯研究所為例

為了解決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問題,作者陳羽心 這樣論述:

會議口譯訓練向來重視實務,教室內的教學雖然力求模擬真實,但仍然與現實口譯情境有一段差距,需要透過實習來補足。目前各校針對實習有不同的做法,目的不外乎是讓學生獲得實作經驗,從經驗中反思、調整口譯工作模式,為畢業後踏入口譯職場做好準備。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所層級會議口譯實習之成效,採用深度訪談法,訪問八位2013年至2019年間修業的臺師大翻譯所會議口譯組校友,從在職的專業人士觀點,分析現行實習做法對於就業的幫助。研究結果顯示,臺師大翻譯所會議口譯實習完整發揮其應有功能,有助於學生探索職涯,結合理論與實務,增進專業能力與專業態度,以及銜接就業。整體而言,校友認為實習不論在質或量都令人滿意,亦對於臺

師大翻譯所模擬會議之真實度表達肯定,惟實際做口譯類型的實習應盡可能涵蓋逐步與同步兩種口譯模式,並且在啞口譯箱的實施上應更有規劃。除此之外,受訪亦者提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線上會議盛行,建議翻譯所未來可考慮將遠距口譯融入實習內容。

人生七十偶拾

為了解決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問題,作者黃博治 這樣論述:

  |原點|   人在登山途中遇到叉路易於迷途,會議中遇到不相干的發言而被引入無謂的爭論,平日工作中為了達到細節的KPI而忘卻了中長期的策略目標。人應該掙脫這種暫時性的迷失,抬頭看清楚山頂的方向,回歸到原點重新出發。   |平衡|   世事本來就是紛紛雜雜,意見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一項選擇都會各有優缺點。人處事的原則應該是如何做一個最適合當前環境下的平衡抉擇,現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爭議正該以此種思維去解決。     |宏觀|   人類思維常被細節、微觀所拌纏,有必要以看長、看遠、看大格局來調節自己的思考方向。從大處著眼良窳立辨,超越時空可看穿矛盾,總量思考可解決經濟困惑。宏觀思

維常是有識人士解惑的利器。 作者簡介 黃博治   台灣大學機械系畢業,   留學日本東京大學碩士學位。   曾於台大等多所大專院校授課多年,   可說是一位學者型的企業家。     現任   英士國際投資(股)公司 董事長   大豐機器(股)公司 副董事長   東元電機(股)公司 董事   東訊(股)公司 監事   博士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總顧問   中華民國中歐東歐暨獨立國協經貿協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 副理事長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國際事務 副召集人   中華工程教育協會 理事   台俄協會 理事   財團法人 黃土英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財團法人 台北市中

華基督教青年會 常務董事   財團法人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董事     曾任   東元電機(股)公司 副董事長   聯昌電子(股)公司 董事長   東穎惠而浦(股)公司 董事長   寶通創業(股)公司董事長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產業科技發展協進會 理事長   台灣奈米技術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台灣軌道工程學會 理事   財團法人工具機發展基金會 董事長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常務董事   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常務董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董事   財團法人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董事   東京大學台灣校友聯誼會 理事長   台灣大學機械系校友會 理事長   經濟部 諮詢委員會 委員   教育部 諮詢委員會 委員   科技部 諮詢委員會 委員   行政院國家品質獎 評審小組召集人 008 人生需要「使用說明書」 012 燕瘦環肥的BMI指數 016 過一個心安理得的簡約生活 019 重拾企業的威信 023 一念之間 027 人多好?人少好? 031 永遠不會消逝的異類 035 邁向「精緻工業」是一條脫困的康莊大道 039 大浪翻轉、後來居上 043 共創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 047 時空縮放的奧妙 051 讓出國旅行成為一件美事 05

5 順乎自然.尊重自然 059 千年後的人類對二十世紀的評語 063 養花蒔草vs.企業管理 067 戴口罩屬自衛抑或博愛? 071 左手與右手的對話 074 切莫迷失山頂的方向 078 影響人生處世的臨界點 082 台灣人口稠密的生活哲學 086 「影印紙的背面不要用」的迷思 090 人生富有的真義 094 挖掘古老民族的生活智慧 098 後金融海嘯的人類覺醒 102 最佳抉擇就是在尋找平衡點 106 「人為 vs. 自然」的困惑 110 可以攻錯的日本文化 114 身處其境還原歷史 118 撲朔迷離的紅色世界 121 獅子座流星雨的浪漫談 125 信心造就美好世界 129 十分之一身高的人

類 133 簡單易行最具關鍵 137 理字為先、情法輔之 141 什麼都不留下的生活哲學 145 無中生有奧祕無窮 149 超越人生束縛的境界 153 回歸原點的思維 157 國家窮與富的困惑 162 看似深奧的「典範轉移」 166 遊戲規則重於遊戲本身 170 尋覓自己的人生意義 174 學校該教而沒教的事 178 莊家握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183 天馬行空的人體身上物 187 彌足珍貴的原始初衷 191 人類與上帝的對話 196 推動經貿外交要有自由化的決心 200 你想成為一個預言家嗎? 204 宏觀視野可看清未來 208 追求揚善去惡的人生 212 失敗也是一種收穫 216 周全顧慮海外

異地投資 221 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教育制度 225 人人會書寫卻不喜動手 229 SWOT 分析法的三大迷思 233 搶救失業率與經濟成長率孰重? 237 建立信心何等重要 241 賦稅大事 vs. 日攘一雞 245 水位調適乃自然現象 249 總量思考可看清事理 254 為子女取一個好名 258 珍惜出國的另類體驗 262 老齡化對人類未來的警訊 267 安全設計面面觀 272 「內外有別」趣譚 277 適中才是美 281 SOP從必備到超越 285 財團法人,財團乎? 289 行行有學問 294 人靠形象而活 298 為business而busy的多種面貌 302 頁岩氣是能源革命嗎? 3

06 世人面對矛盾二三事 310 妙用無窮的RESET 314 突變與異見造就創新 318 教授研究題目何處覓? 322 展覽會對學生的呼喚 326 行萬里路的叮嚀 330 別忘了少子化是天大的事 334 拯救群體盲目的社會 338 漂移兩極之間的人生 342 經濟不長進該怨誰? 347 猶太思維面面觀 352 令人困惑的詞彙 357 穿越時空看穿矛盾 361 同心協力破除22K魔咒 365 說清楚.就明白 369 化謊言為真言才是上策 373 怎麼會是我? 377 虎頭可以老鼠尾嗎? 381 薪資.福利.報酬 385 見怪要怪vs.見怪不怪 389 MACRO vs. MICRO 393 耳

輕或鐵齒皆不宜 397 經貿訪歐有感二三事 401 長壽不一定是福 405 從華沙的「舊城」談起 409 理性與感性談古話希臘   自序   一本書的開始,有必要針對書名向讀者做一個交待。   晚年的牛頓曾說:「我只覺得自己像一個在海邊嬉戲的孩子,偶而撿到一片漂亮的貝殼。但是,在蘊含所有真理的大海面前,我卻對它一無所知。」   「人生偶拾」四個字,正是從這一位曠世偉人的這一段謙虛話語中偶然拾得。相對於歷史而言,一個人的一生何其短暫,但是人生就像是在尋寶中的一段短暫過程,一旦在數不清的海沙中撿拾到一片美麗的貝殼,心中不免欣喜萬分。帶回家私自珍藏是平常的做法,但是拿出來與友人共享,更能發

揮這片貝殼存在的意義。   至於中間加入「七十」兩個字,自然是因為這些文章是在七十歲前後所構思書寫完成。希望年歲確實幫助我的思潮更趨完整,提出的看法也更能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侷限。   本書的副題採用了「原點.平衡.宏觀」,是因為各篇文章在長期的構思之中,心中長存自己人生為人做事的原則,即使跨越多年的時間間隔,仍然無所改變。重讀多年前所寫的文章,自己也很驚奇居然「老而固執」。   ● 原點:人在登山途中遇到叉路易於迷途,會議中遇到不相干的發言而被引入無謂的爭論,平日工作中為了達到細節的KPI而忘卻了中長期的策略目標。人應該掙脫這種暫時性的迷失,抬頭看清楚山頂的方向,回歸到原點重新出發。  

 ● 平衡:世事本來就是紛紛雜雜,意見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每一項選擇都會各有優缺點。人處事的原則應該是如何做一個最適合當前環境下的平衡抉擇,現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爭議正該以此種思維去解決。   ● 宏觀:人類思維常被細節、微觀所拌纏,有必要以看長、看遠、看大格局來調節自己的思考方向。從大處著眼良窳立辨,超越時空可看穿矛盾,總量思考可解決經濟困惑。宏觀思維常是有識人士解惑的利器。   在人生尋寶過程中,撿到的幾件貝殼已經呈現在各位讀者的手中,只希望大家一起共賞。若有少數幾片您認為具有瑰寶級的貝殼,就已經是我七十年來辛勤努力的安慰了。   面對著浩瀚無垠的真理大海,仍有許多等待人類

去解開的奧秘。 後語   週六清晨,涼風徐來,微光透過窗邊溜進了我的書房,FM99.7的古典音樂輕聲響起,正是多年來我提筆寫下這些文章的長期伴侶。   讀小學的孫子問說:「阿公,這麼多的字,每一個字都是你寫出來的啊?」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再附加一句「好厲害哦!」。   厲害是不敢承受,因為時間是上帝賜給我的恩惠。但每一個字都是在稿紙上爬梳出來的這件事,倒是事實。近年來,在書寫審查科技計畫的意見,或者評審各項競賽的評語時,應主辦單位的要求,不得不從善如流採用電腦敲出每一個字。   除此之外,也許是「七十」的緣故,還是覺得提筆刻畫出每一個字較具親切感。寫完一段文字,翻回前一頁稿紙流覽一

下,也較能連貫自己的文思。   出版一本書,也有不少事務性的工作需要下決定。直印或橫印?直印較具文學感,似較像是有份量的著作;橫印較適合理工型的文章,似較近於教科書。本書的文章正好介於兩者之間,既像散文、像敘述文、又像論說文。最後採用了橫印,因為我本身就是理工背景,由此出發去探求文史法商的世界;此外,一個人的眼睛天生就是左右寬、上下窄,人類本來就是適於左右看的動物,這也是一個額外的理由。至於每頁行數與每行字數的選擇也是經過一番考慮,每頁字數少會有增加頁數的濫竽充數感,每頁字數多會增加讀者閱讀的壓迫感,最後呈現在您眼前的抉擇,希望您滿意。   在書寫這些文章的同時,不敢忘卻隨時吸收新知,努力

充實自己,與時代呼吸同一口空氣。每月看五本書、十本雜誌、四次展覽會、至少兩場電影(共賞內人喜歡的文藝片),這是月課。此外,也擔任各種不同單位的諮詢委員,參與各種獎項的評審委員,審查不同的科技計畫。最後,出國旅次也不少,擔任經貿訪問團團長每年至少訪問五國以上,這也是擴大自己視野的大好機會。   整理完了這些多期雜誌所發表的文稿,拿在自己的手上,感覺還具有一絲份量感。一則驚奇自己在充滿各色各樣的時間安排下,居然也能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另一則期待,就是在這「顧客為先」的世代裡,讀者的感受才是真正的歷鍊。   希望您喜歡!  

日治時期台灣社會與文化中的進化觀念──以《台灣日日新報》為觀察核心

為了解決東京大學台灣校友的問題,作者黃千珊 這樣論述:

達爾文將進化觀念發展成生物學理論。1859 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甫一上市,立刻引起眾人熱烈的討論。達爾文的觀點因迥異於神學而遭受攻擊,結果不僅未曾動搖,許多人更將進化論奉為真理而坦然接受。除了自然科學領域,進化論也在社會與其他領域裡流行開來。進化論從歐美逐漸向全球蔓延,也伴隨著日本的殖民擴張被移植到台灣。政府機關或民間組織在當時利用各種管道使民眾得已接觸與認識進化論。正如《台灣日日新報》一樣,這些管道有助於進化論的普及與傳播,並對台灣社會造成了實質上的影響。與此同時,進化觀念也因進化論而得到了鞏固。進化論的核心概念──生存競爭、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物競天擇──也成為「進化」一詞的延伸語詞

。「進化」一詞不僅融入台灣人的日常話語,它在各種著述中也被一再提起。 進化觀念不僅在進化論的發源地與流行地的歐美是至關重要的,它在亞洲地區的中國、日本也都位居支配地位。誇大其辭的說,中日兩國近代化發展與其對進化觀念的理解與融入程度成正比。台灣向來與中國、日本關係密切,就難以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也就有理由懷疑,進化觀念可能影響台灣人的思考模式,也可能形塑了台灣人的價值取向。因循這樣的思路,本文以《台灣日日新報》為觀察核心,探討日治時期台灣社會與文化中的進化觀念,意在揭示台灣人對進化觀念的吸收與本土化結果。文中敘述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台灣主要的傳播途徑;並分析「進化」一詞在《台灣日日新報》的使用情形與

意義變化。其次,探討台灣知識分子對進化觀念所採取的因應態度。分別從「文明」與「社會」的角度,探討台灣知識分子如何對進化觀念進行吸收與轉化,以及觀察他們能否將進化觀念與社會實踐作一連結。最後,藉由李春生的個案,窺探反進化論者的思想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