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櫻花 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林富美所指導 林貝珊的 三立電視台偶像劇營銷策略之研究-以愛上哥們為例 (2019),提出東京櫻花 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三立電視、偶像劇、IP(Iintellectual Property)。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鄭梓所指導 劉柏毅的 台灣黑金屬音樂對本土主體的建構與闡述─以閃靈樂團的「母島認同」為例(1996-2016) (2015),提出因為有 台灣認同、國家認同、閃靈樂團、重金屬音樂、黑金屬音樂、母島認同的重點而找出了 東京櫻花 PTT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東京櫻花 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三立電視台偶像劇營銷策略之研究-以愛上哥們為例

為了解決東京櫻花 PTT的問題,作者林貝珊 這樣論述:

在台灣的影視內容產製中,三立電視台是國內堅持自製,並努力發展戲劇IP(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IP)的電視台,2001年三立電視製作了台灣第一部原創偶像劇《薰衣草》,首開與無線電視台策略聯盟播出,收視率破4,從這起點,三立電視每年以堅持「原創」精神製作偶像戲劇,目前週日偶像劇已製作了40部以上,面對「哈韓」、「哈日」等外劇大舉入侵台灣及拜OTT平台「網劇」的橫掃下,三立電視偶像劇在多方競爭中仍能殺出重圍,依研究者長時間於現場觀察,其偶像劇自IP發想、劇本編寫、選角、行銷宣傳、後製作業等生產製程,三立電視自有一套系統性的營銷策略,透過有效的營銷策略,使得三立電視贏得「偶

像劇王國」的美名。2015年10月18日三立電視推出第36部週日偶像劇《愛上哥們》,此部偶像劇成績表現亮眼,本戲是台灣首部戲劇舉辦售票見面會,除台灣外,還前進日本大阪、東京舉辦見面會,並因海外版權熱銷,獲得了107年文化部海外行銷獎的殊榮,此戲創下許多新的紀錄,是三立電視偶像戲劇中IP應用最成功、粉絲經濟發展最多元的戲劇,因此本研究將以《愛上哥們》此個案為例,進行三立電視台偶像劇營銷策略之研究。本研究以偶像劇《愛上哥們》為主要研究個案,透過《愛上哥們》偶像劇的產製劇組、行銷團隊及相關配合單位,以「深度訪談法」及「次級資料分析法」的方式進行研究,並分別從《愛上哥們》FB官網、網路媒體報導處進行資

料蒐集,透過實際的訪談及相關資料的整理,探討如下問題:1.《愛上哥們》的內容IP特色為何?2.《愛上哥們》的行銷策略為何?3.《愛上哥們》的IP效益為何?透過研究,發現《愛上哥們》文本關鍵元素為女扮男裝及BL情節,主角本身具有一定的話題,劇中人物性格鮮明,經由有效的行銷策略,使戲劇產生高度的熱議與討論,其中規劃〈新媒體行銷〉及〈卡司行銷〉為行銷計劃,並將行銷的管道分為〈外部的合作〉及〈內部的應用〉,使IP極具亮點,出版多項周邊商品及舉辦多場的活動,累積粉絲好感度與認同,延續宣傳熱潮,粉絲經濟創新高,IP效益顯著;《愛上哥們》IP多元應用,為三立偶像劇中最成功之IP,經由研究,研究者期望研究結果

未來在偶像劇的營銷策略上,能具有參考的價值。

台灣黑金屬音樂對本土主體的建構與闡述─以閃靈樂團的「母島認同」為例(1996-2016)

為了解決東京櫻花 PTT的問題,作者劉柏毅 這樣論述:

金屬樂是呈現社會面向的一種音樂風格,展現了社會某部分群體的共識,此一共識多為重金屬樂手們對社會的批判,於是這些批判透過音樂向大眾傳遞樂手們的想法。在台灣,金屬樂這種音樂形式並沒有受到主流音樂的注意與歡迎,因此台灣一直被視為金屬樂的沙漠,而閃靈樂團的「特異獨行」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之下反而容易受到大眾所注視。此種不太接受其它曲風的社會風氣在剛解嚴的1990年代便已是如此,因此金屬樂這種「非大眾」的音樂形式傳入台灣之後,初期並沒有太多亮眼的表現,直到閃靈樂團的出現與成長,打破了此種社會的刻板印象而逐漸被人所知。本文將溯源閃靈樂團的發展歷程以及音樂風格,同時分析閃靈作品背後的社會意涵,證明閃靈樂團所代

表的聲音仍是屬於社會的一部分,而非獨立於社會之外。為了達到該目的,本文以金屬樂的發展歷史為開頭。做為搖滾樂底下的一種曲風,金屬樂在搖滾樂發展之下,發現搖滾樂逐漸失去「批判社會」的特色,導致樂手們開始反省搖滾樂的意義,金屬樂便由此誕生,並承繼了搖滾樂批判社會的精神。然而金屬樂的發展也產生質疑自身的聲浪。金屬樂逐漸走上搖滾樂的後塵,在失去批判社會的精神之前,金屬樂產生一股反省的力量,這股力量便是多元的金屬樂曲風,如:歌德金屬、力量金屬、民謠金屬、死亡金屬、黑金屬等等不同的種類,「金屬樂」儼然成為一個大的母集,底下包含著許多不同風格的子集。金屬樂批判社會是以激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其中一種灰暗、晦澀甚至

邪惡的曲風便是閃靈樂團所採用的黑金屬音樂風格。閃靈樂團使用了「黑金屬」的音樂風格作為創作方向,這在90年代的台灣可以說是非常「前衛」,他們所面臨的是對「新的音樂」不太接受的台灣社會,更何況「黑金屬」是一種極端的音樂形式,接受者更為稀少。隨著樂團發展漸上軌道,閃靈樂團的作品於2003年獲得金曲獎肯定,在這個大眾所矚目的頒獎舞台上,其「台獨樂團」的身分就此被大眾所知。之後,閃靈樂團持續的成長,團員於2005年之後也不再有大幅變化,然而該樂團的形象卻逐漸受到大眾質疑。2007年,閃靈樂團於歐美巡迴的同時,宣傳了台灣被聯合國打壓一事而備受外國矚目,卻受到「扁政府」威信低落的影響,使得台灣大眾對該樂團的

形象是負面的。2008年選舉,結果由親中的國民黨取得執政權,台灣社會的選擇儼然與閃靈所堅定的認同相反,因此閃靈展現了他們對政治的憤怒,於是他們將「憤怒」表現在作品上,藉由作品的故事內容大肆發洩,進而達到對閃靈樂團認同的再現。2012年的選舉結果,雖然仍由國民黨繼續執政,但閃靈樂團對於選舉結果所呈現的社會氛圍感到樂觀,並表現在2013年的作品上。2013年的作品藉由描寫許多抵抗威權者的故事,傳遞給大眾閃靈認同的方向以及他們所傳遞的歷史故事。最後於2015年,樂團主唱直接參與選舉,終將自身的認同帶進政治圈。透過上述的爬梳,將閃靈樂團的發展與社會政治連結,說明該樂團與社會互動的結果,進而產生自身認同

在呈現上的變化。本論文同時聚焦於閃靈樂團「母島認同」的形塑與轉折,藉由其歷年專輯的歌詞,地毯式地拆解歌詞中所代表的「母島認同」意涵,並由此方式建構樂團與社會互動之下所呈現的「母島認同」,進一步勾勒出「母島認同」的形塑與轉折,以及其所代表的社會意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