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藝術家建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學位EMBA在職進修專班 林義斌所指導 王錦煥的 閒置空間再利用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以板橋435藝文特區為例 (2020),提出板橋藝術家建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閒置空間再利用、文創園區、關鍵成功因素、都市再生、文化導向政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板橋藝術家建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閒置空間再利用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以板橋435藝文特區為例

為了解決板橋藝術家建案的問題,作者王錦煥 這樣論述:

後工業時代,以文化為導向的都市再生,成為全球促進舊城經濟成長的重要策略。為突破經濟發展困境,發揮產業聚集效益,自2002年起,台灣政府也跟隨國際潮流,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除了文化部指定的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外,地方政府也積極將閒置空間與工業廠房再利用為各式各樣用途,希望能推動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創園區的關鍵成功因素。本文首先梳理70年代以來西方城市以文化政策推動都市再生的相關論述;接著探討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模式與相關研究,並分析國外文創園區的成功要素;最後,本研究以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435 藝文特區」為個案,透過半結構式訪談以及實地觀察等研究方法,基於關鍵成功因素的觀點,

蒐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並討論個案空間規劃、再利用政策和現況。研究結果發現,透過重新規劃與定位,輔以適當的經營模式與行銷策略後,「435 藝文特區」已不再是治安死角的閒置空間;相反地,該園區除了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創作場域外,也是板橋市民的後花園,並逐漸出現商圈聚集和地方繁榮的現象,緊鄰的重劃區土地不斷有新建案推出,甚至連鄰近的嫌惡設施也逐漸被忽略和淡忘。針對未來的發展,本研究建議指出,未來園區必須持續透過各種活動吸聚不同遊客,慢慢形成特色與品牌,並以園區為主體,整合行銷、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將創意群聚效應擴大,才能最大化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