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50嵐氣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博士班 沈永堂所指導 拱于婷的 高雄瓦斯氣爆紀念藝術特區規劃及設計 (2015),提出板橋50嵐氣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雄瓦斯氣爆、城市創傷記憶、藝術治療、屋頂空間活化。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碩士班 馬士元所指導 唐佑慶的 校園支援社區防災之實質空間規劃方法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地震防災與日本案例之比較 (2014),提出因為有 地震防災、防災校園、社區防災、校園空間規劃、校園實質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板橋50嵐氣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板橋50嵐氣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瓦斯氣爆紀念藝術特區規劃及設計

為了解決板橋50嵐氣爆的問題,作者拱于婷 這樣論述:

2014年高雄瓦斯氣爆炸,於前鎮及苓雅區發生共12處爆炸,道路瞬間的陷落讓用路人措手不及,這一起氣爆事故造成高雄市區交通癱瘓及受損道路的沿街面損毀,整起事件對於高雄人是一個難以忘懷的心靈創傷。而在氣爆中受挫的城市及居民,運用設計手法導入各種藝術治療來修復因氣爆事件造成的心靈創傷,置入溫和且更能與內心對話的各種藝術型態,透過互動式藝術的方式去連結人之間的關係;藉由觸摸的方式來體認藝術,凸顯高雄因美學意識抬頭而興建、整修多處的藝術中心與本設計的差異性。透過本設計的整體規劃,引導民眾了解事發經過及災後修復過程,透過藝術植入的方式帶動生活美學,並且將氣爆受災戶納入紀念儀式中,透過屋頂空間改造計畫,讓

身為國際轉運站的高雄,帶給準備起降旅客的城市印象,不再是如同補丁般的斑斕鐵皮,而是受創復原後的一片盎然生機。最後因事件產生的負面情緒,與中石化前鎮廠區的既有印象做扭轉改觀的動作,進而昇華成集體意識的加固與土地的連結,並將紀念藝術場域—「反思」精神逐漸擴大、深植於這塊土地上。

校園支援社區防災之實質空間規劃方法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地震防災與日本案例之比較

為了解決板橋50嵐氣爆的問題,作者唐佑慶 這樣論述:

目前台灣都市發展特質為高層化、高密度化、用途混合使用,若發生大規模震災,受災程度實令人擔憂。學校是所有公共建築中,與居民接觸頻繁的場所之一,也是防災規劃中,直接與民眾緊急避難或短期安置相關的場所。依1995日本阪神震災、2011日本東北震災和1999台灣921集集震災經驗,震後的災害避難及緊急救災地點,在所有的公共建築中,學校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校園如何支援社區防災,是校園空間改革重要的課題,其關鍵在於校園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及有效結合防災觀念和技術來達到防災的目的,並使校園成為社區防災的重要一員。台灣目前在防災校園上,皆著重於校園防救災演習、避難路線等,對於校園實質環境規劃則較少著墨,如遇大

型災害,學校應如何成為地區性的避難與救災中心,校園實質環境與使用者之間應如何互動與配合,是災害發生前應警慎與詳細規劃的重點工作。  本論文核心目的在於探討台灣校園支援社區防災之實質空間細部規劃。透過國內外相關個案分析並相互比較,歸納出我國防災校園實質環境細部規劃不同面向之方法,建立一套防災校園細部規劃應具備與改善之項目,以供學校及校園設計者作為防災校園規劃之參考。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有三:一、以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了解我國校園防災之實質環境細部規劃現況。二、分析日本防災校園實質環境細部規劃之方法。三、透過日本規劃手法之借鏡,以研擬我國校園支援社區防災之實質環境課題對策。 經由研究操作

與分析的過程後,本論文從都市防災的觀點,從整體空間規劃、硬體設施設計、設備整備維護等方向,對於防災校園實質環境細部規劃方法,分別提出分析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