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電廠擴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另外網站林口火力電廠減碳計畫初步可行性評估初探也說明:公式計算,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99萬公噸. ;更新後3部800MW新機組燃煤年使用量約630. 萬公噸,燃煤平均熱值以5,500 kcal/kg估算,產. 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326萬公噸 ...

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育明所指導 曾于哲的 企業組織之氣候相關財務風險及決策研究-以燃煤發電設施為例 (2020),提出林口電廠擴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製造資本、排放強度、風險值(VaR)、經濟附加價值(EVA)、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

最後網站須種樹百萬棵林口電廠擴建案環評過關則補充:環保署環評委員會昨天以需在台北縣種樹百萬棵為條件,通過台電林口電廠擴建案。台北縣政府當場抨擊,種百萬棵樹至少需地一千公頃,所減二氧化碳卻不及排放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林口電廠擴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組織之氣候相關財務風險及決策研究-以燃煤發電設施為例

為了解決林口電廠擴建的問題,作者曾于哲 這樣論述:

工業革命後大量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全球暖化加劇,導致之氣候變遷衝擊人類的文明發展。其中,大量使用煤炭之火力發電廠,更是減緩氣候變遷之關鍵要角。本研究因而選定燃煤發電設施為案例,部分對比天然氣機組,進行企業組織之氣候相關財務風險及決策研究。 本研究嘗試以從宏觀到微觀的角度,先行回顧企業當責概念之演進,並綜整財務評估、非財務評估及國際企業永續資訊揭露規範,以提出組織層級的整合性評估架構。該架構除考量傳統財務評估之現金流量、有形資產和市場價格等基礎外,更引用擱淺資產概念,延伸探討氣候相關之外部性議題,以進行氣候相關財務風險及決策之系統分析。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

應屬最受支持和關注的國際規範,但現行的企業管理實務運作體系之中,仍未充分將外部性(特別是外部環境、社會成本)反映於既有的財務報導。例如淨零碳的低碳能源轉型與長期清潔科技成本下降的趨勢,將導致傳統依賴化石燃料的工業生產活動的競爭力下降。又例如各國跨政府開始徵收邊境碳稅,使用燃煤發電將造成外部成本內部化,將影響電力使用端的企業組織的營運成本上升、現金產生能力減少。台灣的燃煤火力機組絕大多數隸屬政府獨資經營之國營事業,因其兼負部分政策任務的特殊性,在分析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時,會與一般企業組織不同,特別是公司治理、財務和業務決策模式等面向之差異。因此,本研究的應用限制包含:(1)資本屬性與一般民間公司相

當、(2)董事及董事會係本於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以及(3)委任經理人及財務主管負有與一般民間企業相同的財務職責與績效考核獎酬等。 本研究以燃煤發電設施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討製造資本密集度(排放強度),呈現反映出環境效益(或環境衝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兩難。BAU或既定政策情境下的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都仍維持穩定,似乎呈現週期性循環,不過綜觀案例分析中三個情境下的SOx和NOx排放強度劣化指數皆隨著時間惡化,分別在2025年低於-2和低於-0.75,顯示製造資本密集度隨著時間惡化,顯見案例公司的燃煤發電設施近期會失去足夠勝任發展經濟與產業任務的實物生產

能力,這也代表產生資產減損、持有損失的跡象。又以案例公司的台中火力發電廠第九號、第十號發電機組(2部550MW發電機組)為例,本研究分析得到NT$4,330 million 持有損失,若合併所有燃煤發電設施,很可能累計出鉅額的財務影響。 本研究期待企業組織之氣候相關財務風險及決策研究所提出的整合性評估架構,可以提供企業組織領導者、投資人、會計主管、會計長、財務稽核人員、企業評價執業人員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有關氣候變遷和能源轉型與企業組織的財務報表中間的明確關聯性。 本研究亦呼籲國家政策制定者於作成能源轉型政策之前,能夠進行更全面性和綜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