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閎楊宇騰交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線上看、影評和彩蛋懶人包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江寶釵、龔顯宗所指導 林碧琴的 翻譯、語文實踐與國族想像-以嚴復、梁啟超、胡適為觀察核心 (2013),提出林子閎楊宇騰交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晚清翻譯、嚴復、梁啟超、胡適。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林子閎楊宇騰交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翻譯、語文實踐與國族想像-以嚴復、梁啟超、胡適為觀察核心

為了解決林子閎楊宇騰交往的問題,作者林碧琴 這樣論述:

本文以嚴復、梁啟超、胡適三位為觀察核心,探討晚清中國留學生為何又如何透過翻譯和語文實踐將國族概念於中國再現,以及相關的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殖民與抵抗的權力關係。經過以譯者為中心的文化研究、以及跨語際實踐的文學研究的兩個觀察視角,得到以下結論:留學生是晚清中國繼傳教士、口岸知識分子而起的新文化譯介主體,中、西方政府都試圖控制其意識形態,以競逐重寫中國的權力。甲午戰後,嚴復在中國維新、守舊以及西方傳教士改革方案之外,提出由國民身體改造國族的選擇。梁啟超受嚴復譯介思想啟發,並於流亡日本時,受日譯西書影響,擴大透過使用新語言、新詞彙、新文體,藉報刊、小說等傳播媒介,建構有共同國族想像的國民群體。

晚清小說則因嚴、梁期許,受外國政治小說影響,承擔啟蒙國民使命,小說自身文學個性因而未能得到良好實現。民國之後,胡適藉白話文學革命,達致國民精神解放與思想自由,並以譯介承載新時代所需精神的西方文學,為中國文學典範,以建構平等、民主的現代國族。